-图形的变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平移、旋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2.明确目标。
二、新课学习1.剪背心。
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剪出这样漂亮的图案吗?先看看要想剪出一件小背心,该怎么做呢?说给大家听。
2.想办法得到上面的几个图案。
你有办法剪出上面其他几个图案吗?说说你的剪法。
小组内尝试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内试着剪出这些图案。
3.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称现象,你知道哪些呢?。
4.认识平移。
(1)你们听说过游戏“华容道”吗?(2)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在小组里讨论,试一试。
(3)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吗?你发现了什么?(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游戏类似的平移现象,你能说出几种吗?5.认识旋转。
(1)生活中有平移的现象,还有旋转的现象,比如我们喜欢玩的陀螺。
现在拿出我们准备好的硬纸板和火柴棍,试着制作陀螺。
在制作之前,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研究,班级交流。
6.动手制作陀螺。
7.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旋转的现象呢?说一说。
三、结论总结本节的新课已经学完了,那在这堂课上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四、课堂练习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对图形进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计算。
2.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模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如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
2. 讲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如旋转的定义、旋转的中心和角度等。
3.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如轴对称的定义、对称轴等。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教师用图形模板进行实例演示,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应用拓展(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变化知识。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如图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
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新授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练习1、给对称图形打“√”。
课件出示图形。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文育3.完成练一练1-3题。
学生自行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五、作业练一练3-5题。
六、板书图形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优秀教案
《图形的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数学《画图》中一个重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单纯活泼,兴趣浓厚,容易调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
所以激发动机,保持较好的状态完成教学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1、游戏区域1:图形变变变提供不同颜、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游戏区域2:找图形提供图案画1--4幅,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3:图形添画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
活动中。
5、展示操作结果。
教师请学生共同欣赏、点评操作结果。
图形的变化教案二年级
图形的变化教案二年级教案标题:图形的变化教案(二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图形。
2.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通过图形的变化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预测。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和绘制。
教学资源:1. 彩色纸、剪刀、胶棒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2. PowerPoint 或者白板来展示图形和变化过程。
3. 练习册或者工作纸。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有哪些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探究活动:1. 准备一些彩色纸和剪刀,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
2. 将制作好的图形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改变图形的大小、角度或位置,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尝试一下。
知识讲解:1. 通过 PowerPoint 或者白板展示不同图形的变化过程,例如正方形的旋转、翻转等。
2. 解释每种变化对应的术语,如旋转、翻转、平移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变化过程,让他们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
练习与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或者工作纸,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变化题目。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自己的图形变化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关系?请举例说明。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图形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图形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者工作纸,检查他们对图形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变化题目和解答过程。
图形的变化组合幼儿园教案
图形的变化组合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2.让幼儿学会通过变换和组合图形来创造新的图形。
3.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图形认知能力。
4.加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的名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
2.图形的变化:放大缩小、旋转、翻转和平移等。
3.图形的组合:将不同的图形通过连接或叠放等方式组合成新的图形。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平面图形名称1.教师拿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
2.教师逐个晾出图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二步:了解图形的变化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变形前后的图形,并让幼儿说出变形后的图形名称。
2.教师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变形操作,并帮助幼儿纠正错误。
3.教师让幼儿找出相似的变形图形,并带领幼儿发现规律。
第三步:学习图形的组合1.教师用卡片示范图形组合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懂得如何组合图形。
2.教师给与幼儿不同的图形卡片,让幼儿自由组合,并让幼儿展示出来。
第四步:小组合作1.教师将幼儿分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组合,创造新的图形。
2.教师给予指导并积极引导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让幼儿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效果评估形成性评估:1.通过了解幼儿对平面图形名称的掌握情况,评估幼儿对图形名称的掌握情况。
2.通过观察幼儿完成变形和图形组合的情况,评估幼儿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面的掌握情况。
总结性评估:1.教师采用小组演示的形式,让幼儿展示出他们所创造的新图形,并进行点评。
2.教师通过问卷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此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情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能够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能够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掌握简单图形的排列和组合方法。
三、教学准备1.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3.教具:贴纸、彩色棍棒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图形的特征。
2.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区分它们。
3.操练:让学生用彩色纸和剪刀剪出各种图形,并进行贴纸组合,锻炼他们的形状辨别和手工能力。
4.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并讨论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如旋转、翻转、组合等,让学生猜测图形的变化规律。
3.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换实践,通过操作图形卡片或彩色棍棒来体验图形的变化。
4.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图形进行排列和组合,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作品。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图形变换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图形变变变》的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提高他们的形状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游戏互动,使幼儿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扩展阅读•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趣味数拼拼拼》•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快乐玩转字母》•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涂色乐园》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平面图形的变化教案
初中平面图形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和镜像对称。
2. 学会运用几何语言和符号描述平面图形的变换。
3. 能够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镜像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会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变换的数学描述和符号表示。
2. 灵活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变化,如旋转门、折叠纸盒等。
2. 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移的性质和特点,示例演示平移的变换过程。
2. 讲解旋转的性质和特点,示例演示旋转的变换过程。
3. 讲解轴对称和镜像对称的性质和特点,示例演示它们的变换过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面图形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面图形变化的内容,总结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强调平面图形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平面图形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新课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镜像对称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变化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案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说一说。
让学生初感知对称图形。
结合教材我添加了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辨一辨,等教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美丽的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和动手操作能力。
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图形,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师:有些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你都知道,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的孩子,老师给你点赞!你的收获可真多。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你们期待吗?板书:四、图形的变化二、认识对称图形(动手制作初步尝试)师:淘气、笑笑、米小圈、和马小跳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的图案。
我们一块儿去看看。
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呢?生1:以衣领子中间为界,中线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相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北师大版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图形的变化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图形。
2. 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性质,如何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图形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变换。
3.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其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见过的图形变换的例子,并描述其变换方法。
答案:略(1) 一个正方形,如果每条边都扩大2倍,那么它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倍?答案:扩大了4倍。
(2) 一个圆形,如果半径扩大3倍,那么它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倍?答案:扩大了9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使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手翻书图形变化教案
手翻书图形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手翻书图形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手翻书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图形的变化;2. 学生能够运用手翻书的技巧,预测和描述图形的变化规律;3.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加深对图形变化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手翻书:准备一本手翻书,书中包含一系列连续变化的图形,例如:一个正方形逐渐变大或变小、一个圆形逐渐变形为椭圆等;2. 白板或黑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4.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例如:展示一张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化的规律,例如:当一个正方形逐渐变大时,边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探究(15分钟):1. 准备手翻书,向学生展示第一个图形,并解释手翻书的使用方法:轻轻地用手指从书的一边翻到另一边,观察图形的变化;2. 让学生按照指导翻动手翻书,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化;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图形变化的规律,例如:图形的大小、形状、角度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速度如何?4.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图形变化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圆形逐渐变形为椭圆,变化的过程中哪些特征会发生变化?如何描述这个变化过程?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图形进行手翻书的实践,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化;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所观察到的图形变化,尝试解释变化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一个矩形逐渐变形为三角形,变化的过程中哪些特征会保持不变?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图形变化和解释的规律;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解释,强调图形变化的规律和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图形变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描述其中的图形变化,并解释变化的规律。
教案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图形变化的观察和解释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理解程度。
人教新版五年级下图形的变化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图形的变化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图形,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过程,并且能做相关习题;2.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并且能做相关习题;考点分析:应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相关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图形的三种变化方式;2.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方法知识点讲解,例题解析,记忆强化,课堂巩固。
教学过程1.通过图形,寻找图形的变化的三种方式。
图1.1图1.2问题1:观察图1.1,图1.1是由()经过()得到;问题2:观察图1.2,图1.2是由()经过()得到;问题3:观察图1.1,图1.1中一只蝴蝶是由蝴蝶的一半()得到;问题4:图形的三种变化方式有()、()、()2.通过生活实例,加深认识旋转和平移。
3.相关例题。
例3.1 你知道方格纸上的图形的位置关系吗?例3.2 如图想一想:我们画旋转图,先要找准()、()、()这三个条件。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例3.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平移、旋转课堂练习题。
(1)移一移,说一说。
(2)动手操作。
(3)(4)将下面的图形先向下平移2格得到图形A,再将图形A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5.轴对称图形。
问题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问题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问题3: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翻折有什么关系?答案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答案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答案3:轴对称图形是通过图形的翻折得到的。
6.轴对称图形相关例题。
例6.1 在下列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条对称轴()条对称轴()条对称轴例6.2 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北师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北师版教案:《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作为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意性的图形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图形变换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图形设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图形变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变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卡片、色块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变换后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2. 讲解:通过PPT和图形卡片,详细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3. 练习: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变换方法进行图形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创意性的图形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并写下一段关于自己设计的文字说明。
图形的变化原理和应用教案
图形的变化原理和应用教案1. 导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图形的变化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图形变化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变化方法,并能够应用图形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2. 图形的变化原理图形的变化是指图形在空间中或在平面中产生形态上的改变。
图形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原理来实现:2.1 平移变化定义:平移变化是指将一个图形按照规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移动,而不改变其大小和形状的变化方式。
实现方法:•将所有的点在同一平面上按照指定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整体的平移变化。
•平移变化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表示,即将每个点的坐标分别加上平移向量的值。
应用示例:在地图上标记某一特定位置的坐标。
2.2 旋转变化定义:旋转变化是指通过围绕某一中心点按照指定的角度将图形进行旋转的变化方式。
实现方法:•使用旋转公式,根据旋转的角度和中心点的坐标计算出旋转变换后的点坐标。
•可通过旋转矩阵来实现旋转变化。
应用示例:电视转动的画面。
2.3 缩放变化定义:缩放变化是指按照一定比例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其形状。
实现方法:•将图形的每个点按照指定的比例进行拉伸或收缩,从而实现图形的缩放变化。
•缩放变化可以通过比例因子来表示,即将每个点的坐标分别乘以缩放因子。
应用示例:放大或缩小图像。
3. 图形变化的应用图形变化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示例:3.1 数学几何•图形变化在数学几何中用于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解决几何问题。
•可以通过图形变化来证明几何定理,如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等。
3.2 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变化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用于实现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等操作。
•可以通过图形变化来实现图像的变形、特效等效果。
3.3 工程设计•图形变化在工程设计中常用于模型的变换和优化,如建筑物的立体展示、机械零件的模型变换等。
•可以通过图形变化来简化复杂模型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4. 学习任务学生将通过以下任务来学习图形的变化原理和应用:1.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图形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初中图形的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旋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3. 图形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图形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电梯上升、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释平移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举例说明平移的性质,如平移后的对应点连成一条直线,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2)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解释旋转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举例说明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后的对应点连成一条直线,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3. 实例教学: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应用,如拼图、建筑设计等。
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2)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如何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图形的变化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材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知识。
4、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课时安排折一折、做一做 1 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1 课时机动1 课时共 3 课时第一课时折一折、做一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1)今天淘气和笑笑带了一些礼物来看大家。
猜一猜:带给大家什么礼物?投影出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2)从这些漂亮的图案中,你发现了什么?2、动手操作(1)你能剪一件“衣服”吗?PPT 出示剪衣服的过程①引导学生看图。
②交流方法。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一等奖及练习题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一等奖及练习题1、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一等奖及练习题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2.9.1图形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使用人主备人冯莉修改人王晓玮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第九单元P115-P116的例1和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水果贴纸、正方形图片若干、正方形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邀请小明去他家做客,看,这是小明给他家设计的墙壁和地板的图案,可是小东看了却在那边大叫,说:“小明,你怎么这样设计呀,乱七八糟的。
可小明却说:“我设计的图案有规律呀!”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东找一找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小东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师:我们先来看小明设计的墙面,墙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生讨论,师巡视)(1)小组讨论。
(2)反馈:引导学生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横看:师生边演示边解说,得出规律[课件演示]师:横着看:每行都有哪几种图形?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怎样变化的?生1:每行都有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四种图形;生2: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了最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图形中,不是由翻折而形成的是()
5.如图,以图形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翻折,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所得的图形是()
6.画出下图中的小船 左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1格后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如图所示,第一行中的每个图形绕虚线轴旋转1周,能形成第二行中的某个几何体,请用线连接进来.
二、交流展示
例1下列图形都是由半圆经过变化而得到的,请说出它们最简单的变化过程.
(1)(2) (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图形的变化(1)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一、预习导航
三、达标反馈
1.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可以看作直角三角形ABC()
A.绕AC旋转一周得到B.绕AB旋转一周得到
C.绕BC旋转一周得到D.绕CD旋转一周得到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B.飞碟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3.如图,既可以通过翻折变换、又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