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云南科技奖励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年度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项目 1
项目名称:利用非洲爪蛙研究叶酸和尼克氨酸治疗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
主要完成人:李杰晶,杨相彩,孙鹥,徐亚,范欣,张桂前,高玉红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本成果阐明了两种维生素(叶酸和尼克氨酸)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机制,为神经嵴发育畸形、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研发奠定了研究基础。项目针对RFC(还原性叶酸转运蛋白)调控神经嵴发育机制,首次克隆并就其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揭示RFC可通过调控叶酸/5-MTHF及其后续的一碳单位循环而调控神经嵴发育,进一步筛选和验证了下游靶基因。此发现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神经嵴诱导与迁移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神经嵴的发育是叶酸等营养因子影响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项目首次发现尼克氨酸(NA)能打破脑胶质瘤细胞内钙的平衡,使胶质瘤细胞内钙持续升高,引起细胞内质网(ER)和细胞质之间钙分布改变,同时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反应,从而有效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但不能杀伤神经元。此外,项目还揭示NA可以上调脑胶质瘤TRPM7钙离子通道的表达,使得Myosin IIA发生磷酸化解聚,抑制细胞迁移前缘结构(l eading edge)的形成,从而抑制脑胶质瘤的迁移功能,同时也影响了依赖于细胞骨架的转运(影响非洲爪蛙色素小体的转运)。该发现提示NA可通过靶向于胶质瘤细胞的钙系统而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望成为有效的胶质瘤治疗药物。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候选人共同承担相关的课题设计,科研实验工作,数据收集、整理,论文合著、发表。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本项目目前已经发表相关SCI研究论文5篇,累计影
响因子17.355,SCI他引频次累计18。
项目 2
项目名称: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陈志明卜梁彭俊杨金伟吕梁张利斌杨维新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肺内微小病灶的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对越小的病灶定性诊断越困难,对处于肺癌高发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对病灶的积极干预,有助于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国内外,对肺内小结节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CT引导下Hook-wir 定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因Hook-wire定位针一端位于肺内,一端位于体表,随呼吸运动会形成牵拉、移位,易造成肺组织损伤而出现咯血,血气胸,疼痛及定位偏差,而且定位后需立即实施手术;经皮穿刺病灶时,注入各种液性材料的方法。但液态物质易溢出或扩散至结节外的肺组织或胸膜腔,影响定位的精确性,同时溶液可能进入肺血管而引起肺栓塞的潜在风险;依靠各种设备等进行定位,但因受呼吸运动,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分辨率低难以清晰地显示毫米级的结节;放射性同位素粒子定位,该方法定位模糊且存在辐射危害;CT 引导下置入微弹簧圈,术中在DSA透视下行VATS手术,该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无DSA的医院,开展较困难,同时术中操作者和患者均接受辐射.
该项目采用术前在CT引导下于病灶边缘置入一个定位弹簧圈,根据病灶距胸膜的距离选择不同规格的第二个标记弹簧圈,标记微弹簧圈展开在针道中,一端连接定位弹簧圈另一尾端悬挂于胸膜壁层胸膜外。在胸腔镜进入胸腔即可看到标记弹簧圈,触及定位弹簧圈后即可进行病灶切除,标本在定位弹簧圈的指示下可迅速冰冻切片,快速得到病理结果,指导下一步操作和治疗。
本项目的开展,使这部分高危病人得到了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
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现在经卜梁教授、彭俊教授、陈志明教授,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开展的胸部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巡讲中,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共举办6次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400多名。本研究发表论文5篇。(北大版核心期刊1篇,SCI论文4篇)。
由于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项目 3
项目名称:常规腹腔镜器械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系列改良及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余闫宏,肖民辉,杨峻峰,张科,肖龙,齐书武,章卓睿,申杰,邹岷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2011至2017年,我科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常规腹腔镜器械LESS 泌尿外科手术183例(包括经脐、经腰、经腹股沟3种入路),含22余种手术方式(包括17种三、四级手术),并施行了以下原创或改良技术,初步突破了LESS 技术瓶颈,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1.原创性单孔腹腔镜下绕圈打结法:常规腹腔镜器械持缝线短头绕过放松的缝线长头形成线圈后,将短头穿过线圈拉出,形成第一个结;反向操作形成第二个结,快速可靠易学。
2. 改良带线缝针牵引暴露法:将缝针预弯呈鱼钩状的2-0微乔线置入术野,原创性地经腹壁刺入腹腔镜疝气针,夹持线尾并带出腹壁,此时用该缝针,以适当张力和角度灵活牵拉暴露,必要时,置入多个带线针牵引。有效解决手术暴露,穿刺点无明显瘢痕。
3.改良DJ管置入法:于拟置入D-J管相应处原创性地用4-0微乔线缝合标记,线尾超过D-J管近端少许;经D-J管近端置入斑马导丝软头,穿出开放的远端并伸直;导丝软头引导D-J管顺行完全置入后拔出导丝;此时D-J管近端可轻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