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设计及验收技术规范
CJJT269-2017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正式版
CJJT2692017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正式版一、总则1.1 为规范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行,提高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水平,确保地下管线安全、高效运行,制定本技术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
1.3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和地下管线业务需求。
1.4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内容、系统功能、系统性能、安全与保密、运行与维护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与数据要求2.1 系统架构2.1.1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2.1.2 系统架构应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各层之间应实现高效的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
2.1.3 系统应具备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平台等)的集成能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2 数据要求2.2.1 数据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2.2.2 数据格式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
2.2.3 数据采集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下探测、现场调查等,确保数据质量。
三、系统功能与应用3.1 系统功能3.1.1 地下管线数据管理: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输出等功能。
3.1.2 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提供管线碰撞检测、缓冲区分析、剖面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为管线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3.1.3 地下管线运行监控:实时监控地下管线的运行状态,预警潜在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1.4 地下管线维护管理:实现管线维护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跟踪,提高管线维护效率。
3.2 应用场景3.2.1 城市规划: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加热的环保节能设施,广泛应用于家庭热水供应、工业生产热水等领域。
为了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进行探讨,分析系统原理、组成部分、安装要求、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概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是为了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而制定的,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标准应涵盖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存装置、热水循环系统等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以及对系统的安装、验收、使用和维护的规定。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及组成部分1. 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进行吸收、转换,将热能传递给热水储存装置,再通过热水循环系统供应热水。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存装置和热水循环系统。
2.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光热转换效率、耐老化性能、抗风压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倾角以及清洁和维护要求也应在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
3. 热水储存装置热水储存装置是存储集热器采集的热能的设备,其容积、绝热性能、防腐蚀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技术标准中予以规定,确保热水长时间储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输送管路、水泵、控制阀等设备,其设计及安装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热水能够稳定、高效地输送至热水使用设施。
三、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的安装要求1. 安装位置要求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阳光直射区域,避免遮挡和污染,同时要充分考虑集热器与热水储存装置、热水使用设施之间的布置。
2. 管路连接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路连接应采用热胀冷缩补偿措施,并确保管路连接牢固、密封性良好,以防止漏水和热能损失。
供电公司软件开发与测试验收管理规范
某某供电公司软件开发与测试验收管理规范第一条为提高某某供电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测试验收管理水平,符合国网公司“SG186”软件系统的质量体系,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开发的应用软件,也适用于采购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提供定制开发应用软件的开发商必须遵循本规范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的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过程采用生命周期法,分为五个阶段进行:1.分析阶段2.设计阶段3.编码调试阶段4.工程实施(部署)、测试验收阶段5.培训、试运行阶段第四条每个阶段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相应的文档。
后一阶段应在前一阶段提供文档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作。
每一阶段结束时,必须对产生的文档,进行仔细复审,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以及需求情况、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复进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应不厌其烦地,直至修改完善,保证正常运行使用。
力戒凑合。
第五条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七个角色:组织机构的设置可根据开发平台、开发人员、项目规模等因素有所变化,开发人员也可以随着项目的连续性和项目的进展赋予不同的职责。
1.项目经理:在一个或多个应用领域内使用整合了道德、法律和经济问题的工程方法来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
懂得确定客户需求并将其转换成软件需求的过程。
履行项目经理的职责,善于处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事务。
懂得并使用有用的项目管理工具。
调谐互相冲突的目标,在成本、时间、知识、现有系统以及组织的限制下找出可接受的折衷办法。
在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谈判、有效地工作、在必要时进行领导,并与有关负责人(包含外方)进行良好沟通。
从最初创建建议书一直到项目签收结束都应用国际标准。
2.系统分析员:协助项目经理工作。
系统分析员是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桥梁,负责与用户一起进行需求分析,并对软件需求进行规格化说明。
3.系统设计员:系统设计员负责设计软件的开发策略,配置软件开发环境,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和业务系统设计。
4.程序设计员:负责程序的编写、调试,以实现系统设计员做出的软件设计。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_503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1.0.3 智能建筑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订。
1.0.4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规定的原则编制的,执行本规范时应与之配套使用。
1.0.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0.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本规范所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此条通用。
2.0.2 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通信网络系统是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
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可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和实现信息共享。
2.0.3 信息网络系统(INS)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信息网络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
借助于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
2.0.4 智能化系统集成(ISI)intelligent system integrated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火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
项目-项目验收技术规范
项目全称项目验收技术规范目录1验收阶段 (3)2验收依据 (3)3验收时间 (3)4验收内容 (4)5验收小组 (4)5.1项目监理方 (4)5.2项目业主方 (5)5.3项目承建方 (5)6验收程序 (5)7提交文档 (6)8验收结果 (7)项目验收工作是为了考核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确认实施质量,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及各项目技术指标的实现结果和程度, 对项目实施是否成功, 实施单位是否合格给出结论性意见。
1 验收阶段本项目拟基于阶段性验收的原则来主导项目验收工作, 验收阶段按照本项目的特征分为:第一阶段:硬件及成熟软件的验收: 硬件到货验收、设备加电测试、设备保修、成熟软件授权。
初验时间为2012年12月26日第二阶段:数字化校园软件开发:基础数据中心、教学管理中心、德育管理中心、教务管理中心、党政工团管理中心、服务管理中心、支撑辅助中心、家校互通中心, 共有33个系统。
初验时间为2013年9月20日。
总体竣工验收:整个系统的总验。
总验的内容包括:1.所有系统的运行状况;2.所有系统的集成状况;3.所有系统的使用状况;4.所有系统的文档完整与规范性、准确性。
终验时间为2013年12月12日。
2 验收依据本项目的验收将根据《投标书技术文件》、《项目全称主合同》及相关附件、项目实施中由双方共同认可的《北京市中小学项目简称建设任务书》作为验收依据, 其中《北京市中小学项目简称建设任务书》作为主体验收依据。
3 验收时间本项目的验收时间安排为:在系统开发测试完成交付用户、且经过用户培训后, 由用户方、监理方和开发方组织初验;系统试运行结束后, 组织对系统进行正式验收。
准确的验收时间, 按照上文所描述的节点, 根据实施方案的进度变化, 在变化发生时提交动态调整方案。
验收时间的确立主要由两方面决定:1, 实施进度;2, 监理方、承建方、业主方三方协商;4 验收内容➢项目采购硬件设备数量、规格➢软硬件设备施工、安装、部署与集成;➢应用软件特性:➢系统功能度;➢界面友好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系统文档验收;5 验收小组建立验收测试小组以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沟通, 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与用户负责人之间的验收接口关系, 以确保项目经理在项目整个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以及有效的控制项目的变更管理。
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合同验收标准
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合同验收标准前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和应用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用于控制和操作嵌入在其他设备中的硬件和软件组件。
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合同是为了确保嵌入式系统设计项目的质量和顺利交付而制定的合同标准。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合同的验收标准,以便雇主和服务提供商能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合同概述1.1 合同目的本合同的目的是明确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的内容、要求和标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和交付。
1.2 合同范围本合同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服务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测试和验收等环节。
1.3 合同条款1.3.1 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1.3.2 系统设计和开发计划1.3.3 软硬件开发和测试1.3.4 系统集成和调试1.3.5 验收测试和报告二、验收标准2.1 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根据雇主提供的系统需求和技术规范,服务提供商应进行需求分析,并与雇主确认需求。
在确认需求之前,雇主有权对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2.2 系统设计和开发计划基于需求分析结果,服务提供商应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和开发计划,并向雇主提交审批。
系统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架构、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环境等内容。
开发计划应明确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
2.3 软硬件开发和测试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和开发计划,服务提供商应按时按量完成软硬件开发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软件开发过程应符合软件工程规范和代码规范,硬件开发过程应符合电路设计规范和性能要求。
2.4 系统集成和调试完成软硬件开发工作后,服务提供商应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
系统集成应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连接、接口的测试与确认等。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2.5 验收测试和报告在系统集成和调试完成后,服务提供商应进行验收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
验收测试应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内容。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一、引言数据中心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为确保数据中心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性,对于其基础设施的施工和验收需遵循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针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提出一些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准备1. 地点选择数据中心的地点选择需考虑因素包括地质稳定性、防灾能力、供电、供水和空调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并确保足够的扩展空间。
2. 设计规划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包括硬件设施布局、网络设备配置、供电和空调系统设计等,确保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备性。
3.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持证上岗,熟悉施工流程和标准,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材料选择质量可靠、合规的材料和设备,同时需进行安全可靠性测试,以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对数据中心设备的兼容性。
三、电力系统施工要求及验收1. 配电系统a. 配电系统需保证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冗余性,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和UPS设备等,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稳定供电。
b. 配电系统需根据实际容量和设计要求,进行电缆敷设、接地和绝缘等工作,并进行测试和验收。
2. 电力线路a. 电力线路需满足规范要求的电阻、绝缘电阻等指标,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b. 电力线路需合理布局,避免交叉干扰和电磁辐射造成的影响,同时需要进行线路的测试和验收。
3. 机房供电a. 机房供电需满足稳定、均衡的要求,尽量减少电力失调和过载等问题,保障数据中心设备的正常运行。
b. 机房供电需采用合适的机电设备,如稳压器、变压器等,确保电压稳定和质量可靠。
四、机柜布局及空调系统施工要求及验收1. 机柜布局a. 机柜布局需合理,避免过密、过高或过低造成的散热不良和设备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
b. 机柜的设备安装需符合相关标准,包括设备间距、安装高度和热量分散等要求。
2. 空调系统a. 空调系统需满足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确保机房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控制。
系统集成类项目实施验收方案
系统集成类项目 实施验收方案目 录一、项目实施方案 (1)1(一) 集成实施方案 ....................................................................11 集成策略 .........................................................................2 集成服务概述 .....................................................................123 集成内容与工作思路 ...............................................................54 集成技术分析 .....................................................................95 与相关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集成 .......................................................106 与既有公安局分局系统的集成 .......................................................117 与并行应用系统的集成 .............................................................8 本项目的咨询...........................................................................13169 系统验收与交付........................................................................2610 集成实施难点和风险...................................................................2711 测试方案 ...........................................................................4112 验收方案 ...........................................................................二、项目管理团队 (45)(二) 项目组织架构 ......................................................................4548(三) 项目主要人员我方组成..............................................................一、 项目实施方案(一) 集成实施方案1 集成策略平台系统集成都一致遵循以下集成策略:1、松耦合集成:松耦合程序结构具有易维护、易测试、易扩展、适应变化的需求等优点,是该系统进行集成所遵循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对于系统实施商尤为重要。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标准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标准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
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建筑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在各
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要想建
造一座高质量的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标准至关重要。
一、施工标准
1. 设计规范:智能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备布局、智
能系统集成等因素,确保功能互补,高效协同。
2. 材料选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特别是
电气设备、通讯设施等智能系统所需材料,确保安全可靠。
3.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结构牢固、设备安装准确。
4. 安全措施:安全是施工的首要任务,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通道,保障工人施工时的人身安全。
二、验收标准
1. 设备功能测试:验收时应对智能建筑的各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互动无障碍。
2. 系统稳定性检查: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验
收时应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稳定。
3. 能耗监测:对于智能建筑的节能措施进行检测,确保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4. 安全标准:验收时应对智能建筑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建筑安全可靠。
总结: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标准是确保智能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建造出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智能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建设智能建筑时,严格执行标准,确保建筑质量和用户体验。
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自保温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筑、管道等设施进行保温的系统。
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使用效率,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保温系统的应用技术规程,包括系统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设计1.热工设计自保温系统的热工设计是其核心内容,它要求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和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保温要求,确定保温层的厚度和材料。
在进行热工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环境温度、热损失等因素,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2.系统结构设计自保温系统包括保温层、保护层和外层材料,其设计需要考虑到保温和外观的要求。
在选择保温层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绝热性能、耐久性、施工便利性等因素,同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保护层和外层材料。
三、材料选择1.保温材料常见的自保温系统保温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氨酯、硅酸盐等。
在选择保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导热系数、材料密度、燃烧性能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材料。
2.保护层材料保护层材料能够对保温层进行保护,常见的保护层材料包括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
在选择保护层材料时,需要考虑其与保温层材料的兼容性,以及其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指标。
3.外层材料外层材料是保温系统的外观层,通常选择装饰性较好的材料。
在选择外层材料时,需要考虑其防火性能、抗老化性能、外观效果等指标,并根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四、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自保温系统的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基层表面、修补裂缝、处理潮湿等问题。
基层处理的质量对后续施工起到关键作用,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要求。
2.材料施工在进行保温层、保护层和外层的施工时,需要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包括保温材料的切割、粘贴、保护层和外层材料的涂覆等。
3.检验验收自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主要包括保温层厚度、施工质量、外观效果等方面的检测,并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整改。
验收测试依照什么规定进行验收
验收测试依照什么规定进行验收验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为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验收测试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定进行验收。
在软件开发行业,验收测试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收标准的制定在进行验收测试之前,需要明确制定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是根据用户需求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合同条款等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用于评估软件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验收标准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清晰界定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验收测试的通过标准。
2. 验收测试方案的制定验收测试方案是进行验收测试的计划和步骤。
在制定验收测试方案时,需要考虑测试的内容、测试的方法和测试的时间安排等因素。
验收测试方案应该包括测试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测试过程的有序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3. 验收测试的执行执行验收测试时,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测试方案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4. 验收测试报告的编写在完成验收测试后,需要编写验收测试报告。
验收测试报告应当包括测试结果、问题反馈、问题解决情况以及最终的验收结论等内容。
通过验收测试报告,可以直观地了解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软件产品的最终交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结语验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照规定进行验收,才能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进行验收测试时,明确验收标准、制定验收测试方案、严格执行测试过程、并编写完整的验收测试报告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凭借规范的验收流程和方法,才能有效保障软件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项目的成功交付。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是指在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规范和验收要求。
本文将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定义、施工标准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定义建筑智能化工程是指在建筑物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使建筑物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工程。
智能化建筑系统通常包括建筑自动化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效性。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标准1. 设计规范:智能化建筑工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并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布局、配线、安装等要求。
2. 施工工艺:智能化工程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环节。
3. 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智能化建筑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和系统稳定性。
4. 安全要求: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建筑物安全。
5. 进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任务,避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验收标准1. 系统功能验收:对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设备完好:确认智能化设备完好无损,符合规范要求。
3. 安全性检查: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4. 文件齐全:验收时需提供建设单位需求的相关文件,包括设计文件、设备清单、验收报告等。
5. 系统兼容性:智能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其他建筑系统正常配合运行。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是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
建议相关从业人员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行,确保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建筑物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建筑物竣工验收中的测量技术与规范
建筑物竣工验收中的测量技术与规范建筑物竣工验收是指在建筑物建设完成后,由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和检测,以确保其达到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和规范。
测量技术在建筑物竣工验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验收活动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本文将着重介绍测量技术与规范在建筑物竣工验收中的应用。
一、建筑物竣工验收的目标建筑物竣工验收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满足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各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例如地基与基础、结构体系、建筑物外围构筑物等。
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参数,评估建筑物的实际状况和质量水平,保证其满足验收标准。
二、测量技术在地基与基础验收中的应用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基与基础验收中,通常采用高精度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土体压力计等技术手段。
例如,通过高精度水准测量可以获取建筑物基准标高,判断地基沉降情况;通过全站仪测量可以获取基坑开挖的准确位置和尺寸,判断土方开挖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土体压力计可以测量地基土壤的压力分布,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
三、测量技术在结构体系验收中的应用结构体系是建筑物的骨架,对其进行验收主要是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测量技术在结构体系验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激光测距仪可以精确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判断结构体系的整体平衡状态;通过应变测量仪可以监测结构构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通过超声波测厚仪可以测量结构构件的壁厚,判断其受力性能和耐用性。
四、测量技术在建筑物外围构筑物验收中的应用建筑物的外围构筑物包括外墙、屋面、门窗等部分,其验收主要目的是检测其抗水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测量技术在建筑物外围构筑物验收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红外测温仪可以测量墙体和屋面的表面温度,判断其保温隔热效果;通过漏水检测仪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检测墙体和屋面的渗漏情况,评估其抗水性能;通过热像仪可以检测外墙和门窗的热桥效应,评估其节能性能。
软件系统项目验收标准文档资料
项目验收标准文档修订记录*变化状态:C = 创立,A = 增加,M = 修改,D = 删除*正式发布时文档版本号从1.0开始。
对文档进行小改动时,版本号以0.1进阶;大改动时版本号以1.0进阶。
1文档审批记录目录1.前言 (5)1.1.目的 (5)1.2.范围 (5)1.3.用户 (5)1.4.参考 (5)2.项目概述 (5)2.1.背景 (5)2.2.项目目标 (6)2.3.设计原则 (7)3.验收原则 (8)4.总体验收标准 (8)4.1.标准定义 (8)4.2.验收标准的详细说明 (9)4.2.1.软件错误的严重性等级 (9)4.2.2.错误与严重性等级对应 (9)4.2.2.1.一级错误的描述 (9)4.2.2.2.二级错误的描述 (10)4.2.2.3.三级错误的描述 (10)4.2.2.4.四级错误的描述 (10)4.2.2.5.五级错误的描述 (10)5.项目验收标准 (11)5.1.功能测试 (11)5.1.1.功能项测试 (11)5.1.1.1.网上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2.叫号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3.窗口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4.补交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1)5.1.1.5.退回业务受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6.已退回的业务(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7.领证登记管理(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8.业务综合查询(一站联办业务受理) (12)5.1.1.9.我的待办业务(业务办理) (12)5.1.1.10.我的已办业务(业务办理) (13)5.1.1.11.我的办结业务(业务办理) (13)5.1.1.12.已退回的业务(业务办理) (13)5.1.2.业务流程测试 (13)5.1.2.1.业务流程一 (13)5.1.2.2.业务流程二 (14)5.1.2.3.业务流程三 (14)5.1.2.4.业务流程四 (14)5.1.2.5.业务流程五 (14)5.1.2.6.业务流程六 (14)5.1.2.7.业务流程七 (15)5.1.2.8.业务流程八 (15)5.1.2.9.业务流程九 (15)5.1.2.10.业务流程十 (15)5.1.2.11.业务流程十一 (15)5.1.2.12.业务流程十二 (16)5.2.非功能测试 (16)5.2.1.容错测试 (16)5.2.2.安全性测试 (16)5.2.3.易用性测试 (17)6.验收资料 (18)6.1.程序资料 (18)6.2.文档资料 (18)1.前言1.1.目的在参考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征、客户需求及当前业务实际制定本验收标准,确立项目质量目标,规范本软件的验收。
应用软件系统项目验收方案
应用软件系统项目验收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验收目的和意义 (3)3. 预期目标与要求 (4)二、验收准备 (6)1. 验收团队组建 (7)1.1 团队成员及职责 (8)1.2 团队培训与支持 (9)2. 验收材料准备 (10)2.1 项目合同及相关文件 (11)2.2 技术文档 (12)2.3 测试报告 (13)三、验收流程 (13)1. 初步审查 (15)1.1 审查项目文档资料 (16)1.2 初步测试系统性能 (17)2. 详细测试与评估 (18)2.1 功能测试 (20)2.2 性能评估 (20)2.3 安全检测与评估 (21)3. 问题反馈与整改 (23)3.1 提交问题清单及整改要求 (24)3.2 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25)4. 最终验收与总结报告编写阶段验收结论及建议汇总整理 (26)四、验收标准与规范 (26)五、验收时间安排与进度 (27)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在企业运营、政府管理、民众生活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项目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旨在解决(或改进)某一特定领域或业务场景下的实际需求问题,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促进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项目背景方面,我们面临着(简要描述项目提出的背景,如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一款符合实际需求、高效稳定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启动了这一项目,期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功能目标:实现(具体描述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如管理、控制、优化等),满足用户在实际操作中的需求。
性能目标:确保软件系统的处理速度、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指标达到预定标准,以支持大规模并发访问和长时间稳定运行。
用户体验目标: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流畅的操作体验,降低用户使用难度和学习成本。
安全目标:建立严密的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入侵。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2013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2013一、总则1. 本技术规程旨在明确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要求,以确保其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环保。
2.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居住建筑的标准化外窗系统,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及特殊要求的建筑。
3. 本技术规程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规范、标准等配套使用,并遵守其规定。
二、术语和符号1.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技术规程:* 外窗系统:由窗户、窗框、玻璃、五金件及其他附件组成的系统。
* 标准化外窗系统:按照统一规格和参数进行设计、生产、安装的外窗系统。
* 铝合金窗: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窗户。
* PVC塑料窗:采用PVC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窗户。
* 中空玻璃:由两片或多片玻璃板材组成的复合玻璃,中间设有一层或多层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
2. 符号本技术规程采用以下符号表示:* JCJ: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2013版)* YYY:某一具体规定或要求。
三、外窗系统设计1. 外窗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环保的原则。
2. 外窗系统的规格和参数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
3. 外窗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气候区划、朝向、高度等因素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外窗系统的五金件应选用优质品牌产品,并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
5. 外窗系统的玻璃应选用中空玻璃或安全玻璃,并满足节能和安全要求。
6. 外窗系统的结构应合理,安装工艺简单,方便维修和更换。
7. 外窗系统的外观应整洁美观,与建筑物协调一致。
8. 外窗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防尘、防水、防腐、隔音、隔热等功能要求。
9. 外窗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人体工程学要求,方便使用和维护。
10. 外窗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如太阳能利用等。
11. 外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施工文件的验收(设计图纸、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维护文件)➢系统工艺规范和施工质量的检查➢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的客观评测➢各管理软件参数设定表➢产品说明、软件功能测试报告验收文件和图纸、资料的审核移交。
1. 验收依据、项目整体验收计划2.验收依据本项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厂家技术标准及国家标准、文档(各种工程、技术文档)等。
1)验收执行机构:每个阶段由用户单位、监理单位(如有)和投标人三方共同验收,验收合格率为100%2)验收内容:A.货到开箱验收;B.装机点亮;C.点亮后,开机箱检查内部配件;D.安装软件测试;E.进行拷机;F.协助进行联网运行的联机测试和性能测试。
3)验收标准:A.开箱验收标准:所提供产品及配件是否齐全;B.装机点亮标准:正常开机,并运行系统;C.抽查配件标准:配件品牌、型号与投标书一致;D.抽查软件测试标准:正常运行;E.测试标准:机器运行良好;F.机测试和性能测试标准:正常运行;G.其他验收要求。
4)验收类别:验收类别根据不同的验收对象可分为软硬件设备验收、文档验收和培训验收;根据具体对象的工程服务进展情况可分为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
对于不同的验收对象,初验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终验发生时间是一致的。
5)验收方法验收小组根据总体组制定的验收标准,实施验收;对软硬件设备和整个系统工程的验收都应拟定验收测试计划,生成验收报告;对文档的验收,依据工程文档,考察其数量和内容与实际的符合性、可读性等;对培训的验收,以考试的方法来测验接受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考试合格上岗。
3.项目整体验收计划一、项目验收过程要求准备阶段实施准备阶段评审验收是指合同签订后,根据本公司对项目的理解和需求调研后,编写《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系统集成实施方案》、《系统接口设计方案》、《系统集成的接口标准及规范》等文挡,提交业主单位后,由业主组织对提交文档进行的评审、检验。
行业应用软件平台验收标准
行业应用软件平台验收标准行业应用软件平台验收标准为了规范行业应用项目验收标准~保证行业应用平台的稳定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标准~望遵照执行。
第一章厂家及平台建设要求 1、易用性由于行业应用产品面向广大的普通用户~必须做到简单易用、便于维护~软件操作需要直观明了~让使用者都可以很快学会操作。
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基于网络应用~为了满足用户局域网、专网、Internet公网等多种网络环境~必须能够灵活地进行安装和配臵~不论何时何地~用户只要能够连接上网络~就可以使用行业应用。
很多企业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当人数增加的时候~要求系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扩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要求。
3、网络适应能力由于用户的网络环境千差万别~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专网到Internet、从拨号和ADSL到宽带和光纤~系统必须能够允许各种网络的接入。
面对网络上各式各样的防火墙、路由器等设备~系统必须能够穿越防火墙并正常地传输数据。
4、安全性和稳定性现今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需要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网络的安全~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在稳定性方面~系统要求能够满足7×24小时无人职守的稳定工作~不易感染病毒~不会造成死机。
5、与其他厂商系统的兼容性系统要求采用业界统一的协议和标准~具有开放性~能够很方便地与其他厂商的产品进行互联互通~并且能够与用户的现有其它系统等进行嵌入整合~便于用户日常交流。
6、具有合理的价格用户选择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是因为其功能强大、价格相对便宜、系统整体性价比较高~因此~价格因素也是在选择产品时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7、具有个性化的服务由于用户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系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需要厂商针对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用户使用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8、快速的技术响应和保障不论用户在什么位臵~当系统发生问题时~都希望厂商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以支持和保障~而厂商能否提供快速的服务响应也成为选择系统时的重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系统设计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一条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可分为项目立项、开发商选择、系统设计、项目实施、系统验收和投入正式运行这几个阶段。
其中,设计阶段和验收阶段是控制项目质量和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阶段。
第二条为了规范和统一公司各级信息中心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和验收阶段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公司管理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技术规范的内容主要涵盖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与其它专有的管理制度或技术规范内容交叠,应以专有的制度和规范为准。
第一章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四条设计是系统开发的基础,一切开发工作都建立在需求提出者、项目管理者和开发实施者等几方面共同确认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因此,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必须得到经过业务部门的信息中心负责人签字的设计方案,方可进入系统的实施阶段。
第五条系统设计方案一般分为两部分,即系统概要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
其中,
(一)概要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1.需求分析,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纳、筛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
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的目标、内容、范围和各项业务要求。
2.软件系统结构设计,通过对系统抽象和分解,将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模
块,并明确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和接口。
3.数据库结构设计,按照模块的划分,设计其底层数据的组织方式。
(二)详细设计的其主要内容是:
1.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将概要设计的内容具体化。
2.用户界面设计,确定系统中信息的展现方式,并实现系统与用户的交互。
3.部署设计,制订系统的部署实施方案,也是上线计划的主要内容。
4.标准规范,说明系统开发中所有引用的标准、规范等,以及适用于本系统
的相关约定等。
作为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最终各方确认的系统设计方案应包含上述的各项内容。
第二节设计要求
第六条考虑到公司信息化战略的需要,信息管理的要求,以及具体的现实情况,对于应用系统的设计公司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一)系统架构
建议应用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三层的B/S结构,即web浏览服务层、应用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以便于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和部署,也容易部署和实施安全控制措施。
系统的客户端应设计为瘦客户端,在客户端应尽可能不要求安装和设置,不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工作。
通过此设计可以方便的实施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并且避免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客户端安装冲突的问题。
(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应与公司统一部署的活动目录集成,通过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
通过此设计可以保证各系统中的用户信息统一和一致,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便于用户管理账户和密码。
系统的权限管理模块建议采用“账户—角色—权限” 的管理模式,三者之间可实现多对多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对每一账户灵活的授予和撤销任何权限。
权限管理模块中应实现权限的委托功能,为防止管理的混乱,还应做到委托后的账户无任何权限,不能正常使用,同时应对权限委托的情况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