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绝恋影片分析
电影《黄河绝恋》分析
黄河上的旋律——浅析《黄河绝恋》中爱的昭示记得曾听人说过,爱的真谛其实只有两个字,那便是付出。
导演冯小宁便是借助“电影”这一艺术手法成功地将亲情、友情、爱情与爱国情糅合起来,演绎出发生在雄浑的黄河岸边经久不息的爱的极致,再现了人间最动听的旋律。
影片将背景定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黄河岸边,通过一个美国老人的回忆的经历以插叙的方法向观众讲述了那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而环境色调的深沉与背景音乐的舒缓更是推波助澜地将观众的情绪调至极点,领略着最真是的感动。
也许让人感觉最为强烈的,是欧文与安洁的爱情历程。
尽管两人倾诉衷肠时影片已尽尾声,但那异国之恋带给人思想上焕然一新的感觉注定了会带给观者灵魂上极大的冲击力。
他们尽管有着不同的肤色、流着不同的血液,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与坚持,正是这将两人的心系在了一起。
从一开始欧文就将安洁比作上帝派来的天使,也许安洁的名字与英文“天使”的发音相近,也许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吧。
天使在欧文心中占据着日趋重要的位置,而当听到安洁讲述她的悲惨经历时,欧文的感情于刹那间爆发。
在安寨主提出要留下安洁时,欧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这时安洁虽然没有任何言语或者行动上的表示,但她眼中流露出的温柔却在昭示着观众的心灵被触动了。
两人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着,他们地爱情在母亲河——黄河的壶口得到升华,却在最幸福的时刻结束后不久就生死相隔。
有一种说法,人在世上时会把心一片片地分给爱自己地人,所以在死亡降临时他们会因为留恋留在世上的每一片心而不愿意离去。
但安洁在割断绳子的刹那是一个悲剧,可她的心灵是满足的,毕竟她是为了自己的爱人与事业而牺牲的。
此刻观众透过泪水看到的安洁变得异常圣洁而美丽。
让观众时时感动的,除了唯美的爱情,还有炽烈的亲情与友情。
这一点在八路军黑子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黑子是那个年代千百万中国男人得一个典型,粗犷得外表掩盖着似水的心灵。
他们对待敌人犹如严冬般冷酷,对待自己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淡然,但对待亲人与朋友,他可以用生命去捍卫。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黄河绝恋》是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描述了一段人与自然的绝恋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物们在面对黄河的荒蛮和凶险之时,展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和悲剧的人生命运。
我们要提到的是影片中的主人公——许三觉女士。
她是一名在黄河河岸边居住的农村妇女,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的生计。
在黄河的肆虐下,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离她而去。
许三觉几经波折,艰难度日,却始终没有放弃对黄河的畏惧和对生活的希望。
她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了悲剧中崇高的一面。
其次是许三觉与黄河之间的关系。
黄河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波澜。
在面对黄河的洪水和狂风暴雨时,许三觉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这种无怨无悔的态度显示出了在人与自然的对峙中的崇高。
在影片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也展现了崇高的一面。
比如在片中,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他为了遵守自己的承诺,孤身前往黄河的河畔。
这种崇高的精神与悲剧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观众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影片的许三觉选择了自我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希望的种子。
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她的选择展现了在人生悲剧中的崇高一面,她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了家园的希望,这种牺牲精神是崇高的、触动人心的。
影片《黄河绝恋》中的人物悲剧展现了崇高的一面,许三觉和其他人物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对自然的挑战时,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
在悲剧的命运中,他们展现出了无畏、坚韧、牺牲的崇高品质,这种品质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影片中的人物悲剧崇高的一面,让我们对生命和坚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前行。
以喜衬悲,以丑显美——评《黄河绝恋》
以喜衬悲,以丑显美——评《黄河绝恋》影片《黄河绝恋》1999年上映,讲述的是八路军战士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延安根据地的故事,影片以欧文的视野展现了中国的艰苦抗战和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以及对和平的呼唤。
电影采用以喜衬悲的对比手法,凸现了善与恶的对立反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冲撞力,也使得这部抗战影片达到了摄人心魄的悲剧效果。
同时,影片中对小人物个性的复杂丰富性的刻画也独具特色,展示了人物形象在丑和美的转化,给观众以审美教育。
以喜衬悲,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悲剧之美。
影片通过一幅幅悲喜交加的画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达到最后崇高的悲剧效果。
首先第一幅是欧文被放牛娃所救,两人相视而笑、仰天大笑,画面是喜悦的。
一转眼,一台日本飞机投下了一颗炸弹,一个年幼、活泼的小生命就这么从欧文眼前消失了,留下的是照片上永恒的微笑,锁不住命的长命锁,还有炸弹留下的大土坑。
死里逃生到面对死亡,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只留下不尽的悲伤。
第二幅是欧文被八路军战士所救,他们打算送他到军分区,再由军分区安排人送他渡黄河。
但是等他们赶到村庄,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死寂的村庄,鲜血染红的街道,遍地的尸体。
进一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恶行,渲染悲剧的主题。
第三幅是欧文抢到日本人的军车,高兴地回来接八路军们,可随想日本侵略者在后面跟随着他,最后以一位战士的牺牲挽救了欧文的性命。
第四幅是天真浪漫的花花让人喜爱,她与洋大大的笑声充盈在电影中,感染着每一个人。
不一会儿剧情反转,转而讲述花花的凄凉身世,她的妈妈和哥哥死在日本人的毒气实验中,这是对日本人的控诉,画面也由喜转悲。
第五幅悲与喜对比的画面是他们躲在庙里,在这里欧文和安洁似乎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们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时的安洁仿佛忘记了一切悲伤,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
然而安洁曾经受过的心灵创伤却无法消磨,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心灵,只要日本鬼子一日在中国,她的心灵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抚。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黄河绝恋》是一部展现黄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影视作品,通过主人公苏墨和她的情人李云龙之间的爱情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交织在一起。
在影片中,苏墨和李云龙展现出了一种崇高的人物悲剧,他们追求爱情和事业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让人感叹的人物形象和行为。
苏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对黄河文化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她在剧中担任一个民间文化振兴项目的负责人,致力于向更多的人传播黄河文化的魅力。
她追求爱情与事业的也在黄河绝恋这个片名中体现了对黄河文化的崇高。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她不仅在坚持自己的事业梦想,也在抱怨现实中的困境。
她的努力和奉献精神,使她成为了一个值得崇拜的人物形象。
李云龙也是一个属于黄河文化的崇高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气息的艺术家,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无尽的热情和执着。
李云龙通过自己的艺术表达,向世人展示了黄河的美和文化的魅力。
他深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黄河文化的内涵。
李云龙用自己的音乐将黄河的河水、黄河的历史构筑为一座座音乐的大厦,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享受与感叹。
苏墨和李云龙的爱情也体现了一种崇高。
他们相互扶持和鼓励,共同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尽管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们的爱情却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他们的奋斗和追求,并没有停止过。
在影片的苏墨和李云龙的儿子也选择了继续他们的事业,并沿着黄河岸边逐渐形成了一个黄河文化艺术村,将黄河文化传承下去。
在整个《黄河绝恋》的影片中,崇高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苏墨和李云龙虽然都经历了种种失败与痛苦,但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们的崇高并非来自权力和地位,而是源于对事业和文化的热爱。
他们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对黄河文化的崇高敬爱。
《黄河绝恋》中的人物悲剧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和情感。
苏墨和李云龙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传递出对黄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他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和奉献。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黄河绝恋》是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爱情悲剧电影,讲述了一对恋人因种种原因被迫分离的故事。
这部电影通过展示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道德的价值。
以下是这些崇高品质的几个例子。
电影中的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表现出了他们的崇高性。
无论是受到家庭压力还是社会阻碍,男女主人公都没有放弃对彼此的爱。
他们为了更好地彼此相守,在逆境中不断努力和坚持。
他们的爱情像黄河一样奔腾不息,永不停歇。
这种坚定执着的爱情是崇高的象征,给观众们以信心和勇气。
男女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是一种崇高品质。
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将对对方的关心和关爱放在首位。
尤其是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遭受表面上的背叛时,她选择了选择原谅和理解。
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源于她对爱情的真挚执着和对男主人公的深情厚意。
这种奉献精神显示了主人公的高尚情操,使观众深受感动。
男女主人公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表现出的乐观和勇气也是一种崇高于的个性。
无论是遭受家庭的反对还是面临恶劣的社会环境,他们从未丧失希望,也未被困境所吞噬。
他们坚信爱情的力量,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努力为自己的幸福奋斗。
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令人敬佩,同时也给观众们带来了正能量和启示。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悲剧命运展示了对亲情和友情的崇高追求。
男女主人公在面对亲人和朋友的离去时,无论是通过行动还是言语都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他们从未将亲情和友情看作理所而是以感恩和珍惜的心态对待。
这种崇高的追求表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交关系的责任感和情感细腻度,使观众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有了新的认识。
电影《黄河绝恋》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崇高品质,打动着观众的心灵。
他们对爱情的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乐观勇敢的品质以及对亲情和友情的崇高追求,无不展现了人类崇高的一面。
这些崇高的品质不仅赋予了主人公的命运以深刻的意义,也给予了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黄河绝恋》影评
《黄河绝恋》影评影片以两架不同型号的飞机翱翔蓝天白云间和年迈欧文的回忆的镜头开始,告诉我们这是一部时空交错的战争片。
年轻的欧文驾战机炸沉日舰,命运把他抛向了中国,这块丰饶的土地,故事开始,欧文有九死一生的经历无非被揉进了导演的主观因素,这也是影片情节继续的基础,因此,欧文的命途多舛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一是前夫哥演的美国军人,和我党同志黑子关于是否应该投降的争论。
西方普遍认为生命大于一切,所以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之后投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既对自己的事业尽忠,又尊重了至高无上的生命;但黑子认为投降是一件屈辱的事情,中国军人宁愿死也不会向侵略者投降。
这个争论背后其实有一个西方人并不知道的事实,那就是人种之间的差别待遇:白人向参战的另一方投降,可以活下来,甚至还可能受到礼遇;但中国人作为被侵略的民族向侵略者投降,首先含义不同,其次就算投降,也无法留存自己的生命,反而会被凌辱致死——既没有生命,也没有尊严。
这是文化不同造成的,也是立场不同造成的,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白人霸权造成的。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李明老师扮演的村民唱的三次山歌:第一次李明老师唱歌是为了调戏山那头的妹子,唱得愉快、轻浮。
第二次唱山歌,是村长经过挣扎、最终决定放了跟他们村有十三代血仇的黑子,这个黑子也是害李明老师扮演的村民没了“命根子”的人,除了村寨之间的世仇,还有关乎男人尊严的个人恩怨,所以李明老师醉酒又唱了一段;一样的曲调,此时听起来充满了哀怨、愤恨、却又充满了无奈和自哀:一方面是村长的决定他无法违背,另一方面是他自己其实也清楚,民族仇恨大于个人恩怨——他恨,但他又不能恨。
第三次唱这段山歌,是李明老师烧了房子给村长报仇,于是愤怒的日军把他活埋了;土已经埋到李明老师的脖子,但他也还是不停地在唱这段生于黄河、长于黄河的山歌。
由于缺氧,李明老师的歌声听起来已经有些无力,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在唱,唱到最后一口气,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永不屈服的华夏民族,和长在汹涌不绝的黄河边人民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个演技,真的太震撼了!影片第一次响起《夕阳山顶》这首音乐,是老欧文和孙女登上长城追怀往事。
黄河绝恋影评
《黄河绝恋》是弘扬中国时代主旋律的一部经典作品。
频偏围绕惊险的护送过程展开,充分展示了人物之间的个性冲突和心灵沟通,在汹涌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边演绎了一曲雄浑壮烈的赞歌,强烈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对国际友人的真挚
关爱,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影视作品。
作者试图将一切的感情注入每一个坐在银幕前的人,将生命的热望带给每一个观众。
当我们回味影片时,却没有了对于细节的记忆,所剩只是作者深留在我们心中的这份源自于生命的震撼。
这部影片对从战争中的一个小侧面表达中国人民誓死与侵略者抗争的民族精神,把人性融人战争,使全片笼罩着爱的情绪。
片中结尾宁静双臂张开,立于黄河边上,完全沉醉于自然的博大与超脱之中。
她笑得是那么灿烂,再配以那首荡气回肠的《夕阳山顶》,使观众对未来充满憧憬!
导演对电影配乐十分重视,如果将黄河一幕拍成3D的会怎么样。
电影是影像的艺术,如果先进的技术能更有效地为影片服务,那么完美电影的诞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影片黄河绝恋观后感心得
影片黄河绝恋观后感心得《黄河绝恋》是由金雪执导,张东健、陈意涵等主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
该片以黄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家族、国家命运纠缠的故事。
观看完《黄河绝恋》后,我深受触动,感触良多。
首先,影片通过黄河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影片中,黄河像一条巨龙,它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地流淌着,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期盼和承载。
黄河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也时常给人们带来洪水的威胁,这种矛盾也映射着人与自然的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纷纷在黄河的洪水中遇难,这也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渺小。
其次,影片通过爱情的线索,探讨了家族、国家的命运。
影片中,男主角张东健饰演的邓九鹏是一个黄河流域的水工,他深爱着杨娥娥,两人约定等他回来就结婚。
然而,在他回来的路上,他却被波斯的游牧民族囚禁并折磨,最终死于非命。
这段不幸的爱情故事,让我思考到了爱情与家族、国家之间的关系。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而家族和国家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
影片中的爱情命运,彰显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奈,也反映了家族、国家的崩溃与流血的命运。
再次,影片通过历史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黄河绝恋》中的故事发生在公元5世纪晚期的北魏时期,那时正是中国发生了大动荡的历史时期。
游牧民族频繁入侵,战争不断,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得十分传神,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有各自的欲望、矛盾和选择。
有的选择与自己的良心、道义相符,有的则背离了自己原本的信念和立场。
影片通过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最后,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摄影上,电影将黄河流域的壮美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气磅礴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尤其是那些关于黄河波涛汹涌、冲破堤岸的镜头,给人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和震撼。
在音乐上,影片插曲旋律悠扬,让人沉醉其中。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摘要赏析该影片的剪辑技巧、拍摄手法、蒙太奇应用、叙事手法。
并分析导演个人的风格体现和时代背景对该影片的影响。
关键词镜头、蒙太奇、欧文、安洁、冯小宁正文从剪辑技巧方面看,该影片有很多主观镜头,是人物当年看到的、现在看到的和想象中看到的。
美国战斗机大战日本军舰一段,镜头跟拍飞机速度快、镜头切换速度快、密集的炮声都提高了电影的节奏,表现出战斗的激烈令人应接不暇,气氛紧张。
而影片中描写放牛童和两个日本哨兵的表情和动作一段,让我想到冯小宁的另一部电影《举起手来》,气氛就比较诙谐搞笑。
电影比较少用的跳近镜头在飞机失事将迫降的山头时采用,跳近拍山头和哨塔。
该片经常运用模糊转场:欧文醒来见到安洁、回到现在欧文和孙女的车轮等等。
还运用到声音先入的方法,如从回忆转到现实的过程,体现了主人公对过去念念不忘。
又用周围一片死寂,沿鲜血逆流而上的镜头引出死人堆,然后是安洁的尖叫,更添神秘和恐怖气息。
黑子的红肚兜和花花的红肚兜的重复出现,让人联想黑子的妻子是什么样的人。
多次拍到当年的相机和现在的照片用来串起影片故事,当时的人没见过相机,所以不突兀;而照片是现在欧文带去寻访当年足迹的。
景点“小瀑布”有三次在影片中出现,第一次是管家在那里见到花花,为后来花花出现在日本人裤子边铺垫,说明花花是在那里捉蝎子,所以有机会遇到日本人把蝎子放进其裤子;第二次是管家告诉日本人抓到美国士兵,花花把刚捉的蝎子放进日本人裤子里;第三次是管家见寨主,交代事情已经办妥)。
欧文注意到安洁身上的手榴弹想拿、安洁不肯这一段,是后来介绍安洁的故事的铺垫。
管家对歌,即表现了管家的心理及心理变化,又展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对唱民俗。
欧文挑水和安洁挑水的两个镜头,形成对比,更体现男女主角的性格特点。
黑子爸爸绑水葫芦的镜头是后来过河用水葫芦做铺垫。
寨主一家的照片也出现很多次。
寨主看照片有一次是由女儿加入八路军反抗日本人联想老婆,还有一次是得知女儿被日本人强奸想念女儿,女儿看照片则是想家、想爸爸。
黄河绝恋观后感
黄河绝恋观后感《黄河绝恋》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通过讲述一对黄河漂流的情侣的经历,展现了黄河壮丽壮美的景色以及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坚持、爱恋的故事。
首先,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的代表,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影片《黄河绝恋》以黄河为背景,将江山巨变的历史变迁融入到了情感故事中。
影片以黄河漂流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黄河上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这种将大时代背景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故事更富有情感韵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黄河的壮丽景色也是该片的一大看点。
影片中通过对黄河的多次拍摄和特写,将其壮丽、奇特的地貌和浩渺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片中出现了壮美的黄河泉、黄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观,以及波涛汹涌的黄河、滚滚奔腾的水流等,这些画面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大气和长河流淌的深远意义。
同时,《黄河绝恋》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黄河流域的艰苦生活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在电影中,男主角阿汉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携带乐器来到黄河岸边,靠着演奏各种曲子为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女主角水蓝则是一个孤儿,她在影片中表现出了对黄河的浓厚感情和对阿汉的无私爱恋。
除此之外,《黄河绝恋》还通过男女主角的演技和音乐的相互呼应,将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通过音乐成为了灵魂的伴侣,他们的演奏和歌声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个动人的情节之中。
影片在情感描写上也颇有深度,展现了爱情的坚持与牺牲,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沉思。
然而,《黄河绝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影片的叙事节奏有些过长,导致整体剧情显得拖沓。
其次,情节过于繁琐,有时让人难以理清思路。
特别是在一些情感交织的场景中,观众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
最后,尽管影片努力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但对于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细节描写较少,有些遗憾。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
论《黄河绝恋》人物悲剧中的崇高《黄河绝恋》是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经典影视作品,描绘了三位主要人物在黄河边上演的一幕幕悲剧,呈现了他们在爱情和责任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角色都展现了自己的崇高性格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影片中的女主角小米娜被描绘成一个勇敢而不甘屈服的女性形象。
她的父亲是黄河上游的一名水利人员,为了保卫黄河的安全,他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
由于水利工程对周边村庄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小米娜的父亲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抵制和反对,甚至被指责为“黄河杀手”。
在这样的环境中,小米娜不仅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还要面对自己与心爱的男人遭遇的种种困难和磨难。
小米娜并没有屈服于外界的舆论和压力,她选择相信自己的父亲,坚定地支持他的水利工程,并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以换取河水的正常流动。
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展现了小米娜的崇高性格和价值观。
男主角明华也展现了他的崇高性格和价值观。
明华是小米娜的青梅竹马,他们在黄河边长大,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青春时光。
明华是一个智慧勇敢的年轻人,他对小米娜深情厚爱,愿意为她奋不顾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中,明华担心小米娜的安危,不顾一切地前往黄河边寻找她,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遭遇危险。
在黄河雨水过多的情况下,明华挺身而出,冒雨救援,最终坚守岗位,表现出了他的勇敢、无私和责任感。
虽然最终明华和小米娜无法走到一起,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观感染了观众,使人深深敬佩和感动。
《黄河绝恋》中的主要人物在面对爱情和责任的选择时,展现出了他们的崇高性格和价值观。
他们的坚韧、勇敢和牺牲精神,深深感染了观众,使人对他们的故事感到敬佩和感动。
这部作品通过对这些崇高人物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人性与正义、生命与责任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反思。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立足于自己的价值观,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做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人。
黄河绝恋
《黄河绝恋》赏析《黄河绝恋》这部影片采用了巧妙的剪辑技巧、拍摄手法、叙事手法和蒙太奇手法,成功地将它的故事完整而不冗长、紧凑而不拖拉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使得观众能够感动于它的故事,同时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那种时代情感。
电影一开头,导演用主观镜头安排主人公欧文翻看照片并做旁白的形式来引出故事,但也没有立即就进入故事。
它首先是以全景交代现实的环境——欧文正在搭乘的一架中国飞机。
这两个镜头的联接很巧妙的是,在翻看那张女主角的照片时镜头震动了一下来引出环境是在飞机上,这震动是由于飞机的颠波引起的。
接着导演开始用欧文看到窗外的一架飞机的主观镜头引出回忆的第一段海上战斗。
然后叙述到飞机着火后却没有继续叙述飞机撞机,而是以一张军舰起火的旧照片回来现实,再以欧文以主观镜头看向长城的的相似场景再次切换到回忆。
这部影片采用的几次相似场景来进行现实与回忆的切换。
譬如,现实中欧文踏上长城后,看向太阳时刺眼的光亮来切换去回忆中从晕眩中醒来看到女主角时的场景。
还有欧文一行人到达一个被日军屠杀的小村庄,通过欧文对相似情景的想象证实并再现日军的屠杀暴行。
通过这些相似场景来切换,使得现实与回忆或想象的过渡更加自然。
后者的过渡更能反映出日本军得残暴肆虐,体现出欧文等人心中的悲痛情感。
此外,在剪辑上导演很好地利用声音这一素材。
很多次,镜头在回忆与现实中切换时,运用了声音先入的方法,使得在转场上十分顺畅自然。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大概都忘不了那首悠扬醉人、凄美摇曳的背景音乐吧。
男女主角站在滚滚黄河边的情景,嫣红色的夕照下欧文背着花花看着黄河的画面,欧文看着夕照幻想安洁、花花和他成功渡河的情景以及结尾故人已逝去而黄河依旧滚滚流动时的情景都伴随着这首小提琴曲。
这首小提琴曲能带给我们一种强有力而震撼人心的温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在那嫣红的夕阳下、滔滔的江河边或绵绵的山顶上的欧文对回忆中每一段故事的真实体会。
同时,导演在画面的处理上,采用了偏黄或偏红等的色调来渲染不同的气氛,也使人物的情感更真实更强烈。
黄河绝恋读后感
黄河绝恋读后感《黄河绝恋》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情感、壮丽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是一个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年代。
故事围绕着一位美国飞行员欧文和中国八路军女战士安洁等人展开。
在战火纷飞中,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安洁,这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
在面对敌人的追捕和危险时,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与顽强,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
欧文,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飞行员,原本与这片土地毫无关联。
然而,战争的残酷让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敌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被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善良所打动,也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罪恶。
他从一个对战争感到迷茫和恐惧的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
这种人物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的影响,也看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光辉。
影片中的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更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屈。
当欧文和安洁等人站在黄河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油然而生。
黄河的壮丽景色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和平的珍贵。
影片中的爱情元素,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情。
欧文和安洁在战火中产生的爱情,纯洁而真挚。
他们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誓言,没有浪漫的场景,有的只是相互的理解、支持和依靠。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种爱情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然而,影片的结局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悲痛。
安洁为了保护欧文和其他战友,最终牺牲在了黄河边。
她的牺牲,让人痛心疾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但她的精神,却如同黄河水一样,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电影《黄河绝恋》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时期美国飞行员欧文在中国经历的逃难历史和他与中国八路军间的生死之交和爱情经历。
整部电影在剪辑技法、拍摄手法、蒙太奇应用和叙事手法上都运用得比较好,为影片的观看效果提升了很大的层次。
影片在剪辑技法上应用了很多相似情景切换和技巧性过渡,进行和回忆与现实的切换:(1)镜头通过欧文现实中在飞机上看到的大海切换到海上那次战斗的回忆,利用相似场景进行转场,接着又利用相似转场从着火的军舰的镜头切换回现实中的照片,随后又通过长城这个相似场景再次切换到回忆之中,缩减了欧文的飞机是如何飞到中国长城上的时间,压缩时空,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
(2)在美国飞机和日本战舰的大战中,镜头快速切换,表现出战斗的快速和激烈,以快节奏的战斗场面调动观众情绪。
(3)安排小鸟与红枫树林等环境描写来进行转场剪辑,采用技巧性过渡渲染了整个背景,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气氛,给画面以红色和黄色的主色调为主,消除上个画面的紧张和不安。
(4)安寨主的梦境中安洁被射杀,安寨主大叫一声,快速地切回现实中的安寨主的惊醒,连串的现实与虚幻的技巧性切换,使得影片效果井井有条。
(5)欧文见到花花的红肚兜,通过红肚兜进行了时空的交换,引出闪回镜头,回忆了日寇毒气杀人,花花的哥哥逃窗被杀的场景。
(6)影片开头欧文回忆老照片时,伴有小提琴声音的出现,影片的速度也好像减慢了,而最后安洁在黄河上伸开手臂拍的照片时,小提琴声也从低到高潮的过渡,引导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影片在拍摄手法上的应用把握得很好,镜头给的很现实,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1)在拍摄欧文飞机着陆时采用了摇的镜头拍摄,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觉,后来欧文渡黄河的时候也采用了摇的镜头拍摄,使得场景更加生动逼真。
(2)欧文飞机着陆时采用了飞机的主观镜头和小孩的主观镜头以及日本士兵的主观镜头,形成了时空上的拉伸,使得飞机在着陆过程中更加真实。
(3)在拍摄劫后山村惨状时采用了移的镜头拍摄,坑上被杀害的小孩、老人,墙角烧焦的女人,碾上血肉四绽的婴儿,山谷群尸,每个镜头都展现日寇的万恶罪行。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第一篇:电影《黄河绝恋》赏析电影《黄河绝恋》赏析滚滚黄河,折服多少英雄好汉;巍巍太行,震撼无数华夏儿女。
那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母亲河,那是我们万分敬仰的父亲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傲骨和英魂。
而就在这黄河边上,太行山脚下,冯小宁导演为我们奉上了一场震惊人心的灵魂盛宴——《黄河绝恋》。
冯小宁曾说:“《黄河绝恋》的‘恋’指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对中华民族的灵魂、对黄土地、对黄河的眷恋,是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一首颂歌。
”《黄河绝恋》采用了倒叙蒙太奇,在一个美国老人的追忆中完成了整个故事。
虽然这是一部战争故事片,但是它跳出了战争故事片惯用的叙事方式,以一个美国飞行员的独特视角,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勇敢与无畏的爱国精神。
《黄河绝恋》中,革命与爱情相互纠结,安洁与欧文为例的那个时代的爱情,由于熔铸进有关国家前途民族解放的宏旨而辉映成为一种“大浪漫”,使影片既有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异国恋,又有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情节,让浪漫与壮烈相交融,成功的表现了人性中的“大感情”与“大爱”。
影片虽然描述了个传奇性个故事,但却努力贴近生活,哪一老一小,一个是用大葫芦帮助安洁欧文渡河,一个是抓蝎子为欧文治伤,这两个细节,是那么的充满了生活情趣,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气息,感受到了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与那艰苦环境斗争的人民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他们生命的跳动。
这里有古老安详的长城、神圣神秘的古庙、气势磅礴的黄河和庄严壮观的黄土地等地理奇观,有新奇的地方戏表演与不可思议的吃蝎子等各种奇特的民风民俗,有海陆空的战争以及各种血腥屠杀的暴力场面,有深情的美国老兵、美丽的八路军女战士、邪恶混杂的寨主和假汉奸等人物,创造了低成本中国式好莱坞大片的奇迹。
《黄河绝恋》中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安洁戎装在身,在黄河边上的突出崖石上,忘情的展开双臂,缓缓的合上美丽的双眼,向蓝天和苍穹尽情舒展,这个镜头必将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而载入史册。
黄河绝恋影片分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冯小宁说:“《黄河绝恋》的‘恋’指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对中华民族的灵魂、对黄土地、对黄河的眷恋,是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一首颂歌。
凡是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
”1999年,正值中国50周年国庆,冯小宁创作《黄河绝恋》作为国庆献礼片。
也是冯小宁创作的《洋人眼中的中国》第二部,通过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们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和对和平的呼唤。
《黄河绝恋》全片是采用回忆倒叙的方法来讲述故事的,倒叙中夹杂着插叙,充分体现了冯小宁独特的拍摄风格与新颖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电脑特技技术限制,冯小宁使用了低成本、低电脑特技的拍摄,很多场景是用模型拍摄出来的。
这里我将着重分析其剪辑技巧、拍摄手法、蒙太奇应用以及叙事手法。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影片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5点:第一、从剪辑技巧上看:应用了大量的相似情景切换和技巧性过渡,进行回忆与现实的切换:(1)15分20秒。
镜头由大海切换到海上那次战斗的回忆,着火的军舰切换回现实中的照片;通过长城的相似场景再次切换到回忆,并且采用了技巧性过渡;(2)23分03秒。
欧文一行人到达一个被日军屠杀的小村庄,通过欧文对相似情景的想象证实并再现日军的屠杀暴行,而渲染成红色的镜头,则强烈地映射着日军的血腥暴戾,丧失人性。
(3)44分16秒。
黑子回忆其妻子的死亡,通过对黑子的脸部特写,进行技巧性过渡,回忆画面依旧使用红色,渲染血腥场面。
(4)56分40秒。
安寨主通过照片回忆,采取了层叠式的技巧性过渡,回忆画面使用灰白色。
回忆中,采用晃动的镜头,表现当时场景的混乱以及形势的紧张。
然后,又通过太阳的光亮与灯光的相似性,切换回现实。
57分32秒。
再次采用层叠式的技巧性过渡,过渡到安寨主的梦境。
梦境中使用几个连贯的动作,简洁明了的交代了发生的事情。
安洁被射杀,安寨主一声大叫的叫板式蒙太奇,将镜头切到安寨主,随后快速的切回现实中的安寨主的惊醒,向观众交代这个情节是梦境。
电影《黄河绝恋》精彩影评五篇
电影《黄河绝恋》精彩影评五篇《黄河绝恋》是一部老电影,但是它所表现的情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需要有爱国情怀,才能让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强大。
下面由给大家带来电影《黄河绝恋》精彩影评五篇,一起来看看吧!《黄河绝恋》影评(一)《黄河绝恋》中欧文与安洁在生命和尊严、投降不投降的选择中产生极大分歧,欧文认为“活下去也是一种胜利”,安洁认为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失去尊严。
当安洁向欧文讲述自己身上总是捆绑手榴弹的原因后,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面前的这个柔弱的中国女人,和她的同伴们,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仍与日本正规军作战。
对入侵者的复仇,使他们宁可将自己和死亡永远捆在一起,宁可放弃生命,而不愿放弃人的尊严。
”欧文渐渐爱上这个美丽坚强的中国姑娘,两人关于投降问题的分歧在影片中以这样一种有意味的方式得到解决:欧文用一把匕首换下安洁身上的手榴弹,却在关键时刻用引爆自己身上捆绑的手榴弹相威胁的方式救下日军手中的人质花花,而安洁手中的那把匕首成为她割断连接欧文的绳带选择葬身黄河的重要工具。
《黄河绝恋》影评(二)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
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
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
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
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
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
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
黄河绝恋结尾
黄河绝恋结尾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黄河绝恋的背景和主题
2.黄河绝恋的情节概述
3.黄河绝恋的结局及其意义
4.对黄河绝恋的评价
正文
《黄河绝恋》是一部以黄河为背景,讲述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展现民族气节的电视剧。
在这部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到黄河的怒吼与温柔,体验到中华民族的英勇与坚韧。
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黄河儿女在战争中成长、奋斗的故事。
故事中,男女主角在战争中相识、相爱,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在黄河的见证下结为连理。
然而,战争并未因他们的爱情而停歇,他们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的考验。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共同捍卫黄河,捍卫家园,展现了一幅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卷。
《黄河绝恋》的结局极具戏剧性,男女主角在战争中失散,历经磨难,终于在黄河边重逢。
此时,他们已不再是当初的青涩少年,而是成长为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
他们在黄河的见证下,为保卫家园而英勇斗争,最终以身殉国,实现了对黄河的绝恋。
作为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电视剧,《黄河绝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通过讲述一个跨越国仇家恨、民族生死存亡的故事,展现了黄河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坚韧。
同时,该剧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使观众对母亲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第1页共1页。
浅谈《黄河绝恋》中的人性美丑
浅谈《黄河绝恋》中的人性美丑
《黄河绝恋》是一部充满着古代民间传说色彩的电影,影片中人称“黄河飞仙”的女
主角韩琦琦为了与自己的情人秦飞龙相守,不断进行苦行修炼,但最终却因为无法承受外
界的压力,从而成为了黄河之神。
人性美和人性丑都是在此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在电影中,人性美和人性丑都得
到了很好的表现。
首先,从人性美的角度看,韩琦琦是一位十分忠诚和坚定的女性,为了自己心中所爱
的人不断修行,这种坚定和执着的追求,是人性美的一种真正体现。
在影片中,韩琦琦的那份爱与神仙的差距非常大,但她却不是因为这个放弃了自己的
理想,而是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积极的对内心进行感悟、修行,这种对真爱的执念,
赢得人们的尊重与喜爱。
其次,从人性丑的角度看,影片中那些对韩琦琦进行打压、阻拦、恶言相向的人,显
示出了人性中的丑陋和阴暗面。
这些人不仅缺乏尊重和宽容的心态,也缺乏诚信和正义的
原则。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拥有权力和金钱,这些支配人们一生的因素,更加放
大了他们想要打压甚至消灭韩琦琦的企图。
在电影的最后,韩琦琦成为了黄河之神,这体现了独立自主的人性美以及对于那些桀
骜不驯的人的惩罚,也体现了人性丑中的势利、嫉妒与虚荣心态。
总的来说,虽然《黄河绝恋》是一部古代民间传说的情感故事,但电影中对于人性美
和人性丑的描绘却十分深刻,这些深刻的描绘不仅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影片中的人物性格,更让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影评
影评《黄河绝恋》——品生死与大爱《黄河绝恋》,被冠称“外国人看中国”的名片。
朴实,纯真,刚毅,在死亡面前的无畏,舍身为人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本源,是人性美的体现。
影片采用叙述手法,借美国老兵——欧文返回中国的现实与追忆在二战期间在中国的经历的双重叙述,实现了现在与过去的对话。
飞机上,一个外国老人出神地看着一张张黑白、朴实的笑容的中国人们,遐思回到执行任务那幕。
从宁静的渤海空中激烈空舰对战,到古老安详的长城上的艰苦跋涉,或是太行山中悬崖绝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场景皆显得宏大,壮美,气势磅礴,将人们的心紧紧地吸引到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那份来自于宏大的美带来的享受与震撼透过个每个细胞,触动着心灵深处。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使蒙太奇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而增强了故事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美学价值。
抒情蒙太奇的使用。
那一树树绯红的枫叶,那一摸骄红的夕阳,哪里像是战场上,哪里像是生死边缘。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在死亡面前,他们选择的是民族尊严。
就像安洁的那枚手榴弹,随时准备着为维护人格尊严而放弃生命。
也像黑子说的那句话:我们军人的尊严高于一切。
是的,在国难当头之迹,他们不畏个人生死,即使是年幼的花花,在生死关头也不喊一声“救命”。
而西方的欧文则不同,在死亡面前,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去剥夺他人的生存。
这种对比蒙太奇的运用,使中西双方的文化观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促进故事的发展,激起观众起伏的心而再次沸腾。
随着剧情的发展,欧文逐渐接受了黑子的观点。
他用帖身匕首换过安洁的手榴弹,在关键时刻救下了花花。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被外国所认同,接受,与汇融。
战争与爱情,表面看似毫不相干的字眼,却在这部片子中,完美的糅合在一起,让人不禁不为之动情。
欧文与安洁的那段跨越国籍,跨越种族,跨越生死的爱被刻画成全片的重点。
背景音乐再次响起,婉转叠起,绕人心玄。
天使般的安洁在壶口瀑布张开双手,迎着阳光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冯小宁说:“《黄河绝恋》的‘恋’指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对中华民族的灵魂、对黄土地、对黄河的眷恋,是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一首颂歌。
凡是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
”
1999年,正值中国50周年国庆,冯小宁创作《黄河绝恋》作为国庆献礼片。
也是冯小宁创作的《洋人眼中的中国》第二部,通过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们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和对和平的呼唤。
《黄河绝恋》全片是采用回忆倒叙的方法来讲述故事的,倒叙中夹杂着插叙,充分体现了冯小宁独特的拍摄风格与新颖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电脑特技技术限制,冯小宁使用了低成本、低电脑特技的拍摄,很多场景是用模型拍摄出来的。
这里我将着重分析其剪辑技巧、拍摄手法、蒙太奇应用以及叙事手法。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影片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5点:
第一、从剪辑技巧上看:应用了大量的相似情景切换和技巧性过渡,进行回忆与现实的切换:
(1)15分20秒。
镜头由大海切换到海上那次战斗的回忆,着火的军舰切换回现实中的照片;通过长城的相似场景再次切换到回忆,并且采用了技巧性过渡;
(2)23分03秒。
欧文一行人到达一个被日军屠杀的小村庄,通过欧文对相似情景的想象证实并再现日军的屠杀暴行,而渲染成红色的镜头,则强烈地映射着日军的血腥暴戾,丧失人性。
(3)44分16秒。
黑子回忆其妻子的死亡,通过对黑子的脸部特写,进行技巧性过渡,回忆画面依旧使用红色,渲染血腥场面。
(4)56分40秒。
安寨主通过照片回忆,采取了层叠式的技巧性过渡,回忆画面使用灰白色。
回忆中,采用晃动的镜头,表现当时场景的混乱以及形势的紧张。
然后,又通过太阳的光亮与灯光的相似性,切换回现实。
57分32秒。
再次采用层叠式的技巧性过渡,过渡到安寨主的梦境。
梦境中使用几个连贯的动作,简洁明了的交代了发生的事情。
安洁被射杀,安寨主一声大叫的叫板式蒙太奇,将镜头切到安寨主,随后快速的切回现实中的安寨主的惊醒,向观众交代这个情节是梦境。
一连串的现实与虚幻的技巧性切换,导演安排的得心应手,井井有条。
观众也身临其境般地随主人公往来于梦境与现实当中。
第二、从拍摄手法上看:导演对拍摄的把握非常细腻,镜头给得很实际,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1)8分35秒。
欧文飞机着陆时,导演采用抖动的镜头拍摄,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觉,后来欧文渡河的时候也是采用抖动的镜头拍摄,还将摄影机放到水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2)8分30秒至9分30秒。
本片采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甚至包括了物的主观镜头,以物的角度来看东西,比如,欧文飞机着陆时就采用了飞机的主观镜头,再配合小孩的主观镜头,再加上日本士兵的主观镜头,不仅形成时间的延长,而且给观众更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3)欧文被救上来的时候,镜头切向一架飞机(11分51秒),避免产生跳镜,导演在这里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还是有些地方没有注意到跳镜,或者说跳镜影响不大,没必要处理。
第三、从蒙太奇应该来看:导演成功运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使得影片精彩纷呈,给观众眼球带来阵阵刺激。
(1)日军军舰开火,连续开火——反复蒙太奇,凸显出日舰火力的威猛。
(2)59分05秒到60分31秒。
黑子的行刑与安洁在房间是一段交叉蒙太奇,黑子将行刑,安洁要设法去救他。
60分32秒至60分50秒穿插了日本鬼子洗温泉的平行蒙太奇,其意图是为安洁逃出房间留出时间。
60分59秒,黑子与安洁的交叉蒙太奇在此处相遇。
62分30秒。
花花投放蝎子与安洁的逃走又形成一组平行蒙太奇,用花花的笑声,跟他们的笑声剪辑到一起,再与相同的欧文孙女的笑声,又将镜头切回了现实,在现实中,欧文给孙女讲述他的回忆,接着就通过话语切回了回忆。
这一连串的蒙太奇与回忆现实切换同样是导演的精彩之笔。
(3)94分58秒。
黑子与鬼子激战、欧文与安洁渡河,两段情节形成交叉蒙太奇,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扣人心弦,使得观众深陷情节的发展当中。
第四、从叙事手法上看:导演善用情节的铺垫,通过线索巧设悬念。
(1)13分40秒。
欧文掂量小孩子的银锁这一动作为后文小孩被炸得尸骨无存,只剩下银锁做铺垫。
(2)吹叶子是贯穿全片的动作线索。
19分08秒第一次出现吹叶子,在深情的曲调中,观众深受黑子的思念之情的感染,并为下面情节埋下伏笔。
20分30秒第二次吹叶子,还是黑子,欧文开始学习吹叶子。
此后两次吹叶子的主角开始换成了欧文。
69分05秒第五次吹叶子,欧文与安洁在夕阳下的对话。
101分15秒。
年老的欧文最后一次在黄河边吹响叶子,曲调中深深流淌着对安洁、黑子等人的思念,曲调高昂绵延,感人心弦,将影片的感情深华到极点。
(3)红袋子也是一个贯穿全片的线索,用来设置悬念,铺垫情节。
21分21秒第一次出现安洁的红袋子,导演进行了特写镜头,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
28分07秒第二次出现红袋子,欧文想看那个红袋子,但是安洁很紧张的收了起来,表现了红袋子对安洁的重要性,也对观众设置下了悬念,做了情节的铺垫。
第三次出现红袋子是在61分25秒,这时已经解开了谜团,红袋子里面是手榴弹,是安洁用来对付鬼子的,但是却滑稽的用到了她父亲身上。
第四次出现红袋子,是在68分40秒,欧文问安洁带手榴弹的原因。
71分32秒,黑子跟安寨主谈到安洁身上捆着红袋子的事,这次与欧文问安洁那一段形成平行蒙太奇,71分39秒切回安洁,让安洁自己回答红袋子的事,向观众解释了在身上捆手榴弹的原因。
80分32秒,第五次出现红袋子,这次已经是欧文给安洁取下红袋子了。
(4)26分05秒导演使用昔日日军的残暴与如今小村庄小学生的活泼朝气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对日军暴行的极度愤慨。
可惜的是导演没有进一步处理这种反差。
《黄河绝恋》的很多细节,导演都处理得很好,但是也不代表其没有缺陷:
(1).2分39秒。
欧文与战友攻击日本军舰时,欧文的战友与欧文对话时做出了一个向下指的手势,但是他们是分别驾驶两部飞机的,所以欧文不可能看见他的手势,因此按常理说,他是不会向欧文做手势的。
导演在这里没有意识到,对讲机对话与面对面对话的不同之处,因此设计出了这样一个漏洞。
(2). 10分23秒与10分59秒。
欧文在悬崖上的时候,近景拍摄与远景拍摄时的背景不一致,很容易看出造假。
可能是当时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导演的疏忽。
(3). 12分23秒。
欧文在被就上来的时候,欧文与小孩子的笑有点莫名奇妙,感觉不太自然,不合乎逻辑。
在处理同样问题上,《保持通话》的导演则采
用了另一种方法:男主角在悬崖死里逃生后,是竭斯底里地大吼,里面既包含了死里逃生的庆幸,又包含了对自己的愤怒。
这种处理我觉得比较合乎常理,观众更容易接受。
(4). 14分46秒。
使用欧文的晕倒,接黑屏来切换回现实场景,虽然那架现代化的飞机可以提示观众已经回到现实了,但是这种切换不太自然,也许导演是想要换一种方法吧。
(5). 15分27秒。
欧文在长城上被救后,刚展开眼睛时,采用了主观镜头,首先看到的是太阳,接着慢慢拉镜头,出现一个人影,再接了欧文一个起身的动作,然后切回欧文的主观镜头时就出现问题了,这时的主观镜头一下子就变清晰了,应该用使用技巧性过渡,让人物慢慢清晰,这样观众才比较容易适应。
还有一点,接那个清晰的主观镜头时,安洁是走过来的,可是按道理说,她应该已经是站在欧文面前的,所以她的镜头应该剪掉1秒。
(6).16分04秒。
安洁把刻有欧文名字的链子还给了欧文(交到欧文手上),但是接下来的一个镜头欧文手上却没有这个链子,这个的导演的疏忽。
(7).26分28秒。
欧文来到一个洞穴,导演还是采用相似镜头切换到回忆,但是在拉镜头之后的摇镜头显得有些累赘多余,应该把摇镜头剪掉,直切切回回忆。
(8). 27分30秒。
欧文与安洁的对话剪得很乱,甚至有一句接不上。
(9).50分56秒。
欧文,黑子,安洁在地牢内的对话,安洁突然出现在黑子旁边,很是突兀。
应该让安洁边走过来边说话。
(10).86分02秒。
安寨主假意跟鬼子握手,刺杀鬼子。
这个握手的镜头处理的不好,首先是背景跟之前的不一致,其次是走过去握手的镜头拉得太远,人物太小,感觉画面空了,应该把镜头拉近一点。
(11).97分44秒。
黑子效仿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枪口这个情节不合逻辑。
黑子明明在之前,用手榴弹跟那个汉奸同归于尽了,可是现在生龙活虎地出现在鬼子面前,就算革命精神再顽强也不能被手榴弹炸了也没事吧?之前还中了N 多枪。
这能说是剧情需要,没办法。
经管如此,《黄河绝恋》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的小瑕疵掩盖不住它的成功的光芒,看完影片我自己都有种心灵震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