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

合集下载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

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战。

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回合,北上抗日。

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重占桐梓、娄关山和遵义,并歼灭敌20多个团。

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

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见红军矛头指向贵阳,自己周围的兵力空虚,慌了手脚,丧魂落魄,急调滇军火速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参战部队: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作战结果: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100字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100字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100字
一渡赤水。

我方在攻占土城后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而处于不利局面。

毛周朱三人果断带领队伍撤退,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

二渡赤水。

蒋介石企图用17个师围歼红军,中革军委面对如此巨大压力,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进发,总结失败教训之后提出“回事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战略方针。

最终,在五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关山、重占遵义城。

三渡赤水。

蒋介石在得知桐梓、遵义失守后,亲自飞往重庆,准备对红军展开新的围攻,严密布防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企图将红军围歼于遵义,但在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际,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

三渡赤水后,蒋介石认为红军方针未定,应当趁机收紧包围圈。

然而红军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此地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

纵横驰骋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歼灭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黔滇三省,巧妙地穿揷于国民党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身临其境,实地了解到了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为红军不怕艰难,不怕牺性,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而深深的感动。

红军四度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度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度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度赤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端。

1925年10月,在西安会议后,革命党人按照革命的计划,组建了“中央苏区”,并且准备出发前往四川,打倒国民党军队。

1926年4月,红军到达了赤水河畔的小山村。

赤水河流经西南沿海沿岸,河道湍急,深度从1.5米到2.5米不等。

当时,河边还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它们正准备把红军围困在河中。

1926年4月24日,红军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终于将国民党军逼迫回撤,并成功渡过了赤水河,这就是著名的“红军四度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度赤水的胜利,催生了西藏团结红军的传奇,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进程开始了,为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以下是关于四渡赤水的简短故事:
故事一:打土豪分田地。

1935年,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古蔺东南部的回龙场时,遭到当地反动民团长官曾庶凡的袭击。

在二渡赤水期间,红军于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在次日傍晚越壕翻墙,攻入寨中。

战斗中,反动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

17日,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镇压了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故事二: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了解到当地贫农方少周69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红军营长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出来给方母熬汤。

方母喝了参汤后,病情大有好转。

故事三:开仓分盐。

在军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老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

1935年2月18日,一支红军部队攻克二郎镇。

在军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红军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

第二天,红军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老百姓。

随后,红军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

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

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
咱今儿个就唠唠四渡赤水这超牛的红色故事。

那时候啊,红军的处境可有点艰难呢。

蒋介石啊,就像个狡猾又自大的老狐狸,带着他那些个兵,想把红军给围堵得死死的。

毛主席可就不慌,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棋手,在赤水这个地方开始下一盘大棋。

这赤水呢,弯弯曲曲的,周围的地形也是复杂得很。

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的时候,就像是给蒋介石来了个突然袭击。

蒋光头当时可能还在那美滋滋地想,红军啊,看我怎么把你们一网打尽。

结果红军一下子就渡过赤水,往西边去了。

但是呢,毛主席一看形势,这西边有点不太对劲啊,有不少敌人正往这边凑呢。

于是红军又迅速掉头,这就开始了二渡赤水。

这二渡赤水可不得了,红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一下子又杀回了敌人觉得安全的地方。

那些个国民党兵啊,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红军打得屁滚尿流。

娄山关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红军士气大振啊。

可这还没完呢,红军又接着走棋。

三渡赤水的时候,红军大摇大摆地又渡过赤水往西走了。

蒋介石这时候觉得,哟,红军这是要跑远啦,赶紧又把他的兵往西调。

谁知道啊,毛主席这是在使“障眼法”呢。

红军紧接着就四渡赤水啦,这一次红军就像是一阵风,迅速地往东走,把那些个国民党的军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蒋介石这时候估计都懵圈了,不知道红军到底要干啥,只能看着红军跳出他的包围圈,去寻找新的生机啦。

四渡赤水这一招啊,把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一场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让红军在困境之中成功突围,成为了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笔。

四渡赤水战役的经典历史故事

四渡赤水战役的经典历史故事

四渡赤水战役的经典历史故事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渡赤水战役的经典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战役简介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下面是网提供的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供参考借鉴!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 、 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2 个纵队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 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 3 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 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 月 19 日起,红 1 、 3 、 5 、 9 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 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 日,红 1 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 日,红 3 、 5 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 1 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 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四渡赤水简短故事2.渡江战役前的准备工作3.渡江战役的经过和影响4.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正文(篇1)一、四渡赤水简短故事四渡赤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3月和4月间,两次率部从皎平渡口偷渡金沙江的战役。

这次战役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为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渡江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在渡江战役前,红军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组织了精锐的部队,进行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

其次,他们进行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最后,他们还进行了物资准备,确保了作战所需的物资供应。

三、渡江战役的经过和影响在渡江战役中,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利用船只和潜水艇等工具,成功地穿越了长江天堑。

在战斗中,红军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役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为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四、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始向南方进军,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录(篇2)1.四渡赤水简短故事2.渡江战役3.红军长征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6.结语正文(篇2)四渡赤水简短故事:在红军长征的途中,发生了一件让人振奋的事件,那就是四渡赤水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红军通过巧妙的战术和英勇的战斗,成功地打退了敌人,为自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对于红军来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红军的胜利之路。

渡江战役: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进行了多次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是渡江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它标志着中国军队的胜利,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内战的威胁。

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中国军队进行了长征。

在这场战争中,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导读: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

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

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减,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

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

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

《长征》四渡赤水内容

《长征》四渡赤水内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继续长征。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机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

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1月28日,红军在土城战斗中因敌军不断增援,再战不利,乃奉命撤出战斗,1月29日凌晨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

川滇敌军很快又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

这时红军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敌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蒋介石在打了败仗之后,调整部署,指挥多路敌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

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重入川南。

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动重兵围堵。

红军又突然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3月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

之后,红军向云南急进,5月初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

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毛泽东巧妙地指挥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堵之间穿插迂回,化被动为主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四渡赤水的故事300字

四渡赤水的故事300字

四渡赤水的故事300字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非常著名的战役,也是红军
长征中的一程痛苦而传奇的旅程。

1935年10月,面对敌人强大的进攻,红军被迫在贵州省遵义市附近的赤水河进行了四次渡河。

这个历程耗
费了红军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但最终却成功突围。

赤水河的两岸险峻,河面又狭窄而急流,形势十分危险。

而且,
敌人已经开始全力进攻,如果红军不能尽快渡过河,将会面临被敌军
完全包围的危险。

于是,红军决定分批次进行渡河。

一开始,他们派
出刘少奇等几名干部顶着猛烈的敌火,率先战斗到对岸。

随后,他们
再用冲锋舟把部队渡到对岸,并向敌军展开猛烈的攻势,削弱敌军的
实力。

之后,他们又用绳索和草筏来帮助更多的红军渡河。

在这段艰难的历程中,干部们发扬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指挥员更
是卓越的领导才能,使红军突破敌人的围攻,成功渡过赤水河。

这是
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也是红军长征中最为重要的一站之一,奠定了红
军战胜敌人的基石。

四渡赤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革命战争中英勇顽强、决不屈服的
革命精神,表明了红军迎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不屈不挠意志。


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勇往直前,不断努力,不屈不挠。

而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这种顽强的精神更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利器。

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

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

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
咱今儿个就唠唠长征里超牛的四渡赤水那点事儿。

那时候啊,红军被国民党的大军围追堵截,就像被一群狼围着的小绵羊似的,可危险了。

这赤水呢,就横在眼前,就像一道大难题。

毛主席那可真是神来之笔啊!一渡赤水的时候,红军那是巧妙地渡过赤水,就像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的小机灵鬼。

敌人还在那傻愣愣地找呢,红军早就到了另一个地方。

可这还没完呢,二渡赤水就更绝了。

红军就像个武林高手,杀了个回马枪。

国民党军都懵了,以为红军已经走远了,没想到红军又回来了,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下就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接着就是三渡赤水啦,红军又大摇大摆地渡过赤水,这时候敌人都被红军的行动搞得晕乎乎的,不知道红军到底要干啥。

他们跟着红军的屁股后面跑,累得气喘吁吁,还摸不着头脑。

最后啊,四渡赤水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中的神来之笔。

红军又一次渡过赤水,然后就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地甩掉了敌人。

这国民党军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不知道红军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这四渡赤水啊,就像是红军在战场上跳了一场超级精彩的舞蹈,把敌人绕得晕头转向,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可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一次超级大展示,让红军在长征的道路上转危为安,真的是太厉害了!。

四渡赤水故事

四渡赤水故事

四渡赤水故事四渡赤水,是中国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

这段壮烈的历史,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渡赤水的故事。

1935年,红军面临着敌强我弱的局面,为了突围,红军不得不穿越赤水河。

赤水河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是红军突围的绝境。

然而,红军指战员却毫不畏惧,他们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着革命的理想。

第一次渡河,红军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冲向赤水河。

他们用木筏、竹排、绳索等简陋的工具,顶着狂风巨浪,不顾一切地向对岸进发。

炮火轰鸣,敌军拼命阻挡,但红军战士们顽强地向前冲,最终成功渡过了第一道赤水。

第二次渡河,敌军已经加强了防守,赤水河更加湍急险恶。

红军指战员们深知渡河的危险,但为了突围,他们毅然决定再次冲向赤水。

这一次,他们利用敌人的炮火声掩护,成功地渡过了第二道赤水。

第三次渡河,敌军已经布下了重重防线,赤水河更加险恶。

红军指战员们深知渡河的危险,但为了突围,他们毅然决定再次冲向赤水。

这一次,他们利用敌人的炮火声掩护,成功地渡过了第三道赤水。

第四次渡河,敌军已经布下了最后一道防线,赤水河更加湍急险恶。

红军指战员们深知渡河的危险,但为了突围,他们毅然决定再次冲向赤水。

这一次,他们利用敌人的炮火声掩护,成功地渡过了第四道赤水。

四次渡河,四次生死考验,红军指战员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不畏牺牲,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渡赤水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段壮烈篇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让我们铭记四渡赤水的故事,永远怀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传承红军的英勇精神,永远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企图“围剿”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敌人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苏区。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26日,毛泽东在向土城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等察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尾追的川军。

28日,红3、红5军团对川军2个旅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朱德要求到前线直接指挥,毛泽东不同意。

后来毛泽东终于点头。

朱德到达前沿阵地,给苦战中的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令已到赤水的红1军团急速返回增援,令陈赓、宋仁穷领导的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反冲锋,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予敌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毛泽东等鉴于川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这时,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毛泽东等又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中共中央告诉全军,为了有把握求得胜利,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不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咱来唠唠四渡赤水这超牛的故事。

那时候啊,红军面临着超级大的困难。

蒋介石带着一大帮人,就想把红军给围歼喽。

这就像是一群狼围着一群聪明的小绵羊,可红军可不是一般的小绵羊啊。

毛主席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棋手,而赤水这地儿呢,就成了他的大棋盘。

红军开始一渡赤水,那时候形势可紧张了,但是红军就像灵活的小泥鳅,悄悄地就渡过了赤水。

蒋介石的那些兵啊,还在那儿傻愣愣地找呢,就像没头的苍蝇。

然后呢,红军又杀了个回马枪,二渡赤水。

这可把蒋介石的部队给整懵了,红军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奇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娄山关一战,红军那叫一个英勇,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的,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可是呢,敌人还不死心,又围了上来。

红军呢,就三渡赤水,假装朝着一个方向大摇大摆地走,敌人就赶紧追啊,以为红军这下跑不掉了。

他们可没想到,红军这是在给他们下套呢。

最后啊,红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四渡赤水,一下子就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一下可把蒋介石气得跳脚,他那些精心布置的计划全泡汤了。

红军就这么靠着智慧和勇气,在赤水这个舞台上,演了一出超级精彩的“大戏”,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向着胜利的方向大步迈进啦。

这四渡赤水的故事啊,就像一个传奇,一直流传到现在,让人听了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佩服红军的厉害呢!。

四渡赤水在叙永的故事

四渡赤水在叙永的故事

四渡赤水在叙永的故事
一渡赤水转战叙永,红军右纵队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抵达三岔河,与叙永县民团接火,击溃民团三个中队。

随后从三岔河出发,乘胜追击,直逼叙永县城,经方竹坝、尖山子、打挂石、渣口岩而下,首先猛攻县城东郊营盘山(帽盒山)。

经过激战,红军攻占了营盘山一带的敌堡。

2月2日上午,率先抵达叙永县城城下的红二师,完成对东、西两城的包围。

由于红二师袭击叙永县城未奏效,且刘湘已集中兵力严密封锁长江,中革军委和毛泽东乃当机立断,决定暂缓执行渡江计划,改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实行机动作战。

军委纵队两路人马在海螺堡(今海丰)汇合后,进至摩尼宿营。

2月3日,红二师继续围攻叙永城,牵制敌人兵力,掩护部队西进。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发表时间:2007-5-25 7:28:53 | 阅读:2656次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企图"围剿"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敌人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苏区。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26日,毛泽东在向土城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等察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尾追的川军。

28日,红3、红5军团对川军2个旅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朱德要求到前线直接指挥,毛泽东不同意。

后来毛泽东终于点头。

朱德到达前沿阵地,给苦战中的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令已到赤水的红1军团急速返回增援,令陈赓、宋仁穷领导的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反冲锋,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予敌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毛泽东等鉴于川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这时,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毛泽东等又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中共中央告诉全军,为了有把握求得胜利,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不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困境。

1935年1月9日,红军分三路从遵义向土城进发。

24日,红一军团占领了土城。

26日川军在旺隆场、复兴场、黄陂洞一线阻击红一军团,红军北进受阻。

川军郭勋祺部尾追中央红军,从良村梅溪起与红军后卫部队接上火,中革军委决定乘国民党主力尚在乌江南岸,黔军新败,川军郭勋祺部冒进且兵力不多的有利时机,决定于青杠坡解除追尾之敌。

战斗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指挥,彭德怀、杨尚昆任战场指挥。

1月28日拂晓,红三五军团向郭勋祺部发起猛攻。

由于敌情判断有误,红军部分阵地被突破。

关键时刻,朱德、刘伯承亲临火线指挥作战,干部军团发起反击,红二师从元厚火速回援,鏖战青杠坡红军伤亡3000余人,见歼敌3000余人。

面对背水作战且腹背受敌的不利形势,28日晚,中央军委总土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主动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

1月29日凌晨,中央军委分三路,从土城浑溪口、蔡家沱、元厚沙沱一渡赤水河,向古蔺方向前进。

四渡赤水典故

四渡赤水典故

四渡赤水典故那时候红军面临的情况特别艰难,国民党的军队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到处围堵红军。

但咱红军可不怕,毛主席那是有着非凡的军事智慧呢。

红军来到赤水河这儿,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复杂的棋局。

这赤水河流域啊,山高路险,地形那叫一个复杂。

敌人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能把红军困在这儿。

可毛主席是谁啊,他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棋手,开始带着红军在赤水河边和敌人周旋。

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那是出其不意,一下子就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呢,红军就已经到了河对岸。

这就像在玩捉迷藏,红军一下子躲到了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可这还没完呢。

没过多久,红军又悄悄渡回来,这就是二渡赤水。

敌人当时肯定都懵了,心里想红军这是玩啥花样呢?红军回来后,就像是下山的猛虎,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不少胜利。

这时候啊,红军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接着呢,红军又第三次渡过赤水。

敌人又慌了神,赶紧重新调整部署,到处去找红军。

而红军呢,又像是在玩一场刺激的冒险游戏,在敌人的包围圈里灵活地穿梭。

最后啊,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

这一次,那是彻底把敌人搞迷糊了。

红军就这么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四渡赤水这一系列操作,真的是太神奇了。

这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智慧的胜利。

毛主席带领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做出这样绝妙的决策,就像在黑暗中给红军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这事儿啊,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红军战士们也特别英勇,坚决执行命令,跟着毛主席走。

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在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下面是网提供的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供参考借鉴!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 左 "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 、 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2 个纵队 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 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 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 4 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 3 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 2 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 月 19 日起,红 1 、 3 、 5 、 9 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 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 日,红 1 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 日,红 3 、 5 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 1 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 2 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 4 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1935 年 1 月 29 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 ( 今元厚 ) 、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川敌立即以 8 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 4 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 3 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 月 2 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

3 日至 6 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 月7 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 ( 今威信 ) 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

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 16 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 2 个师 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 4 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 3 个团。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 4 个纵队,以吴奇伟部 4 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 4 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 4 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 5 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 月 7 日,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 ( 今大方 ) ,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二渡赤水1935 年 2 月 9 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

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分别从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

为了迅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 10 日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

11 日,中央红军分 3 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 18 日同至 21 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 1 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

川敌 3 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

2 月 24 日,红一军团先头团攻占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

25 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五、红九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集中主力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之黔敌,乘胜夺取遵义。

当晚,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

26 日,我军在粉碎敌人向娄山关的多次反扑之后,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反击进攻娄山关之敌,而以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三军团 1 个团从娄山关东、西两侧向敌后方之板桥地区迂回,经激烈战斗,击溃了进攻娄山关之敌,并相继攻占了娄山关以南之黑神庙、板桥、观音阁等地,残敌向遵义逃跑。

27 日,红一、红三军团又在遵义以北之董公寺粉碎黔敌 3 个团的阻击, 28 日晨占领遵义,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黔敌王家烈率残部两个团逃向忠庄铺。

这时,由黔西、贵阳地区北开之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一纵队第五十九师进至新站,第九十三师进至忠庆铺地区,一部前出至遵义城南五里之枫落桥。

中革军委当即决定集中主力,求歼该敌于遵义以南地区。

28 日上午,敌以第五十九师主力及第九十三师的 1 个团为左路,经桃溪寺向红花岗、老鸦山进攻,黔敌两个团为右路,由忠庄铺向遵义进攻;第九十三师主力和第五十九师 1 个团控制于忠庄铺为预备队。

11 时许,第五十九师攻击我红花岗阵地受挫后,将主力转攻老鸦山并占领了制高点;但右路黔敌观望不前。

我红一军团主力乘隙从水师坝地区向忠庄铺猛烈反击,直插敌第一纵队指挥所。

吴奇伟慌忙率残部约一个团向滥板凳方向逃窜。

红一军团跟踪猛追,并以一部取捷径先敌占领了滥板凳,残敌逃过乌江。

此时,滞留在老鸦山地区之敌第五十九师已被迫转入防御。

黄昏,我干部团进入战斗,配合红三军团夺口了老鸦山制高点,歼敌第五十九师大部,残敌向八里水、鸭溪方向逃窜。

遵义之战,我军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5 日之内,连下桐粹、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 8 个团,俘敌约 3000 人。

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表现了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善战。

这次胜利,鼓舞了全军士气,获得了物资补充,打击了敌人,特别是打击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使我军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三渡赤水敌吴奇伟纵队遭到沉重打击后,蒋介石急忙于 1935 年 3 月 2 日由汉口飞往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以阻止我军东渡乌江。

5 日,蒋介石发现我军西移后,又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

其部署:川军 3 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攻,新调来的上官云相部两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支援川军进攻遵义,第二纵队主力 3 个师进至仁怀、鲁班场地区,第三纵队进至大定、黔西地区防堵;第四纵队一部集结于金沙、土城等地,阻止我军向西发展;第一纵队 4个师位于乌江南岸,策应其他纵队作战。

此外,蒋介石还命令第五十三师由镇远向石吁推进,湘军 3 个师沿乌江东岸筑堡,阻止我军东进。

四渡赤水1935 年 3 月 5 日以后,我军根据中革军委的决定,以红九军团在桐粹、遵义地区吸引川敌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自腊坎、长干山,寻歼敌人第二纵队,未能得手。

蒋介石地,乃系大方针未定的表现,遂命令各路军要不顾一切寻找红军决战。

11 日,川敌 3 个旅进占遵义,乌江南岸之敌第一纵队也以一部兵力北渡乌江,向鸭溪、遵义推进。

根据当时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控制赤水河上游,以消灭薛岳部和王家烈残部为主要作战目标。

15 日,我军主力进攻鲁班场之敌第二纵队,因敌3 个师挤在一起、攻击未能奏效,而援敌第一纵队已进至枫香坝地区。

我军遂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机动。

3 月16 日,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俞进。

接着,攻占镇龙山,击溃川敌 1 个团的拦阻,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历史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

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