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隐公元年(6)—《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隐公元年(6)—《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①。
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②。
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③。
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④。
其地何?当国也。
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⑤?在内也。
在内,虽当国,不地也。
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注释:①郑伯:指郑庄公。
春秋时周天子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郑国是伯爵级的诸侯国,姬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所以称它的国君为郑伯。
段:指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鄢(yan烟):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②大:夸张。
恶:残暴。
③如:何休注:“如,即不如。
齐人语也。
”④当国:何休注:“欲当国为之君。
”即有篡位的企图。
⑤不地:不记载地点。
何休注:“明当国者在外乃地尔。
为其将交连邻国,复为内难,故录其地,明当急诛之。
不当国虽在外,祸轻,故不地也。
”译文:夏季五月,郑庄公在鄢地“克”了共叔段。
“克之”是什么意思?就是杀了他。
杀了他,那么为什么说是“克”呢?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残暴。
为什么要强调郑庄公的残暴呢?他母亲想立为国君的人,他却把他杀了;不如不让那个人做国君就算完了。
共叔段是什么人?郑庄公的亲弟弟。
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共叔段为庄公的弟弟呢?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
为什么记他被杀的地点?也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
齐国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就没有记载地点呢?因为这事发生在国内。
在国内被杀,虽然有篡位企图也不记载地点。
没有篡位企图,虽然在国外被杀,也不记载地点。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及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及注释)第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注释:①初:当初。
②共:国名。
叔,排行在末的。
③寤:通“啎”,逆,倒着。
寤生,胎儿脚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④遂:从此就。
恶,憎恨。
之,指庄公。
⑤亟:屡次。
弗,不。
⑥及:到了。
⑦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
⑧佗:同“他”。
第二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翻译: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1出处或:《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2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最新9篇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最新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最新9篇“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左传·隐公元年》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伯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共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翻译: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公室女子,她后来被称为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生,分娩极困难,姜氏受到了惊吓,便给他取名“寤生”,因此厌恶他而喜欢共叔段,想立段做世子,她屡次请求武公,武公都不答应。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初②,郑武公③娶于申④,曰武姜⑤。
生庄公及共叔段⑥。
庄公寤生⑦,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⑨,公弗许⑩。
及庄公即位⑾,为之请制⑿。
公曰:“制,岩邑⒀也,虢叔死焉⒁,佗邑唯命⒂。
”请京⒃,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⒄叔”。
祭仲⒅曰:“都城⒆过百雉⒇,国21之害也。
先王之制22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24,非制25也,君将不堪26 。
”公曰:“姜氏欲之,注释:①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②〔初〕当初。
《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申国娶妻。
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
后为楚所灭。
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
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
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寤,通“牾”,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
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
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
亟,屡次。
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
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
及,介词,到。
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
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⒁〔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
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文言文经典第49篇《郑伯克段于鄢》
文言文经典第49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②。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③。
段失子、弟之道矣④,贱段而甚郑伯也⑤。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⑥,成于杀也⑦。
于鄢⑧,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⑨,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⑩,亲亲之道也。
【注释】①《榖梁传》亦称《春秋榖梁传》、《榖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
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体裁与《公羊传》相似。
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榖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
《榖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②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
③世子:天子、诸侯的长子。
母弟:同母弟弟。
目:称。
目君:凡是杀世子和同母弟的,《春秋》经文上都按国君的称号。
以其目君知其为弟:因为称他为郑伯,所以知道被杀的段是他的弟弟。
④段失子、弟之道:共叔段恃宠骄横,贪得无厌,失去了做子弟的本分规矩。
⑤贱段而甚郑伯:贱视共叔段也是加重郑伯的罪责。
⑥处心积虑:存心而又蓄意很久。
这句是说段的不义,都是由于郑伯平日处心积虑造成的。
⑦成于杀:犹言致于死地。
⑧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
⑨其母:指武姜。
这句是说郑伯所以要杀共叔段,是恨武姜爱共叔段而厌恶自己,所以虽然共叔段逃奔到了鄢地,仍然是象从母亲怀抱中拖出来杀掉一样。
⑩缓追:不要穷追。
逸贼:放掉作乱的人(指共叔段)【译文】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
有什么能够的呢?能够杀人。
为什么不说是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篇1【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出处:《左传》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唐明皇宣大道,凡民莫敢不服。
郑伯克自遣扶辞言白:“臣冒谋乏此,竟为违先帝之旨。
如臣不击,天子恐有怨,岂可以无行也。
王室皆奉
先之意,秩臣有罪不自赦,故特持此诏攻之。
倘使其民事君,便屈服
臣心;然用兵自有幸失之病,若遂百姓情,臣虽死必犯尤。
宁可为臣
以示忠节,牺牲臣身,事君安矣!”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当唐明皇宣布大道时,所有的民众都不敢不服从。
郑伯克按照国王的
意愿,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微贱之身,竟然会违反先帝(也就是唐
玄宗)的旨意,但是如果不攻克鄢,那么天子会对我有怨言,可是我怎
么能够不前往作战呢?这是王室为了遵守先帝的意愿采取的行动,作
为臣子,有罪而不主动投降,因此特意持此诏书去攻打鄢。
如果他们
的民众投降,我心里便屈服了;但是上面的幸失之病,如果照成这一切,那我就犯了罪,即使死也不会深蒙大家的厚爱。
为了表现臣子的
忠诚,我将不惜牺牲臣子的生命,奉献给国王,使国王安然无恙!”。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被收入了《左传》中。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及翻译。
此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中文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原文:郑人有疾,使告于管仲曰:“我尝藏匿剑于阙之上,不可以不以遗君,君其取之。
”管仲舍人提一,往取剑。
见其有瑕,曰:“此剑已坏,不可以用也。
”尽之市,得铁数百斤,又以告管仲曰:“得铁而无所为,非盗乎。
”管仲曰:“吾赠君,不复敢取。
”归而使人移铁于鄢。
乃使人献之郑伯,使曰:“管仲遗君此剑,请以命之。
”郑伯曰:“是已,而吾闻管仲与天下合谋者三,谓之梁惠、赵盾、孙叔敖,皆国士也,将安求不可?”乃唯以礼谢之。
郑伯区区乎自持其国,不以诈过人,而管仲助之以金玉;又欲以剑锥之,乃欲骄其君,使诸侯之士相仇也。
且人臣贵国家,不贵私人。
自今以往,人君务本,以安其民,则国安乐也。
翻译:郑国有一位病人,他派人向管仲求助,说:“我曾经藏剑在宫门上方,必须把它遗赠给君主,您请取来。
”管仲指派一个家仆去将剑取来。
家仆发现剑已经有瑕疵,说:“这把剑已经不可用了。
”他们把剑拿到市场上卖掉,得到了几百斤铁。
管仲对此很满意,但是他不打算拿铁回去,因为这有可能让别人误会自己是偷盗来的。
返回家中后,他又派人把铁送到了鄢城。
随后他让人把这些铁献给郑国国君,说:“这是管仲送给您的剑,请您用它驱除敌人。
”郑国国君回答说:“我听说管仲与天下同心协力,包括三个国士梁惠、赵盾和孙叔敖,这些人应该不会欺骗我。
”因此,他仅表示感谢管仲的礼物。
郑国国君不带诈骗,仅以正义和守信为原则统治国家,管仲却通过金玉和美好礼物愚弄国君,试图让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发生冲突。
然而,人民无论何时都应该重视国家,而不是个人利益。
从现在开始,君主们应该倾力于治国教民,保持国家的安全和幸福。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管仲用铁代替了剑,并把铁送给了郑君,试图通过这个行动欺骗郑君。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
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
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
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
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
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
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郑伯克段于鄢庸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庸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庸,是指郑国的伯爵郑伯克段在鄢庸地区展开行动。
这句话来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记载。
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鄢庸则是郑国的北部地区,是郑国的重要领地之一。
郑伯克段是当时郑国的统治者,他在鄢庸地区展开行动,可以有以下几种解释:
1. 稳固统治:郑伯克段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鄢庸地区的统治地位而行动。
他可能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
这可能包括加强对当地贵族的控制、发展农业和商业、修建城墙和军事设施等。
2. 扩张领土:另一种可能是郑伯克段试图通过在鄢庸地区的行动来扩张郑国的领土。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夺领土的行动。
郑伯克段可能认为鄢庸地区对郑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决定利用军事手段来夺取这片土地。
3. 经济利益:鄢庸地区可能富庶,资源丰富,郑伯克段可能是为了获取这些经济利益而行动。
他可能希望通过控制这片地区的农业、商业和资源,来提高郑国的经济实力和财富。
无论是为了稳固统治、扩张领土还是追求经济利益,郑伯克段于鄢庸的行动都显示了他作为郑国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这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格局和争夺利益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一)有关背景材料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左传》这部书。
《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春秋左氏传》,顾名思义,这部书是一位姓左的人为《春秋》所作的传。
因此,我们首先谈一谈《春秋》。
《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统称,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记载本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他们编写的历史书都叫“春秋”。
不过除了鲁国的“春秋”以外,其它各国的“春秋”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它记载的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 年,截止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 年。
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完备,242 年的历史只有18000多字,连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
于是又出现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所谓“传”,是儒家用来解释经典的文字。
《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因此就把《春秋》称作“春秋经”,而用来补充说明“春秋经”的三部书则分别称作《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这三传实际上是《春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左”相传是指左丘明,“公羊”是指公羊高,“谷梁”是指谷梁赤,这是三位解说传授《春秋经》的人。
本来,经与传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古人叫做“别本单行”。
到了西晋,杜预着《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经》和《左传》按年编插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所以历史史实的补充就很少,作为历史著作的价值远远不如《左传》。
《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全书18 万字,远比《春秋》的内容丰富,加上文笔简练流畅,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因此自魏晋以来《左传》就压倒了《公羊》和《谷梁》二传。
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左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创作的,不过最后成书大致是在战国的中期,这中间经过了他人的增补。
关于《左传》的特点和价值,我们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实际记事止于鲁悼公14 年(公元前453 年),比《春秋经》多了28 年。
所谓编年体史书,是以国君在位的年份为线索记载历史。
因为现存《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记载历史就以鲁国国君在位的顺序为线索,春秋时期鲁国共有12 位君主,即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左传》广泛记叙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是一部重要的、独立的历史著作。
《春秋经》虽然也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但是因为记事太简略,所以影响远远比不上《左传》。
2、《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左传》的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划人物;在处理复杂的历史材料方面,作者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描写战争,作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
作者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极为出色,使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总之,《左传》一书对后代的历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关于《左传》的注本,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春秋左传注疏》之外,1981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一书,可以参考。
“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经〉的一句话。
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一场历史事件,〈春秋经〉的作者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记载。
“郑伯”是指郑庄公,“伯”是郑国国君的爵位名,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克”是战胜的意思;“段”是郑庄公的弟弟的名字;“鄢”是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整句话意思是“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战胜了他的弟弟段。
”“克”本来是用于敌对双方的,现在却用于骨肉兄弟之间,这就表明了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这种通过特定的词汇来隐含作者的意见和评价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而后人通过辨析经文的字句阐明其中隐含的意义,就是儒家学派津津乐道的〈春秋经〉的微言大义。
不过,仅仅从这样一句话,我们实在无法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所以左丘明就对这句话作了详细的说明,写成了一篇长文,后来人们就把“郑伯克段于鄢”这句经文用作这篇文章的题目。
从左丘明的叙述,我们知道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过程。
原来,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偏爱小儿子公叔段,想让公叔段取代哥哥嫡长子的位置而继承君位,由于丈夫郑武公的反对,姜氏没能达到目的。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继位,将弟弟封在京邑。
公叔段在京邑不断扩充势力,在姜氏的支持下形成对郑庄公的巨大威胁。
郑庄公老谋深算,表明上对姜氏很尊重,对公叔段采取纵容的态度,一旦时机成熟,马上派兵伐段,夺了他的封地,迫使他流亡异国。
这是《左传》的名篇之一。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当初。
《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
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 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到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 年。
这一句中“郑武公”是谥号,下一句“庄公”也是谥号。
所谓谥号,是在一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所封的号,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
因为“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书叙事的习惯。
申:申国。
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
“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名。
〈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2、【生庄公及公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
公叔段:“段”是名,“叔”是弟弟的意思,“共”是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
及:连词,与,和。
〈译〉姜氏生了庄公和公叔段。
3、【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
“寤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
《史记•郑世家》里记载这件事情说:“生之难。
”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
惊:吃惊,受惊,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使姜氏受惊,所以取名叫寤生,姜氏于是不喜欢他。
4、【爱公叔段,欲立之,】〈译〉姜氏喜欢公叔段,想要立他作世子。
5、【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
】亟:音qì,副词,屡次。
这个字读jí,意思是“急”。
弗:否定副词,一般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的宾语不出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弗”是“不+之”的合音形式。
许:答应,同意。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她。
以上第一段,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
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三)课文第二段串讲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ei4):介词,替,给。
之:指代公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4)水县西,又名虎牢,原来是东虢国的领地,东虢国被郑桓公所灭,制因而成为郑国的领地。
〈译〉等到郑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公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2、【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公:郑庄公。
这里“公”是诸侯的一种统称,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公爵不是一回事。
此处“公”字的使用体现了母子地位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家庭内部的母子关系转变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
“制,岩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语》:“虢叔恃势。
”韦昭注:“势,地势。
”《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佗:旧读tuo1,其它,别的。
又写作“他”。
“他”在上古汉语中只表示“其它的”、“别的”,作第三人称代词是到唐朝初年的事情。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这种省略形式在《左传》里很常见,大概是当时的习语。
〈译〉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如提出别的地方我唯命是听。
”制既然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把制封给公叔段,显然是有所企图。
郑庄公的回答表面上看很尊重姜氏,实际上暗含锋芒,非常严厉。
3、【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这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并且都省略了。
“请京”的主语是姜氏;“使居之”的主语是郑庄公;“谓之”一句的逻辑主语社会上的人们。
《左传》中“谓之”是一个常见的句式,指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这样称说,这样认为。
“谓之”的主语通常不出现。
唐•孔颖达注为:“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其中用“时”称说“谓之”的主语。
京: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下文“京城”所指相同。
京是郑国最的城邑,所以姜氏请求封给公叔段。
当时郑国国都是新郑。
使居之:使公叔段居住在京这个地方。
大:即“太”,上古无“太”字,只有“大”字,如《周易》有“大极”,《春秋》有“大子”,《尚书》有“大誓”等。
“太”是个后起字。
“大”有极、最、过分等意思,“叔”通常是指小的,排行在后的,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称呼“大叔”,显而易见不只是一种尊称,所以孔颖达注云:“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由此我们知道郑庄公对公叔段采取了骄宠纵容的态度。
〈译〉姜氏又请求京邑,庄公同意了,让公叔段居住在这个地方,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
4、【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祭仲:郑国大夫。
春秋时代大夫的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都:都邑,大城邑。
《谷梁传•僖16》:“民所居曰都。
”从字形上分析,“都”从邑,者声。
后来引申指国都。
城:城墙,这是“城”的本义,后来引申出“城市”的意思。
“都城”即大城市的城墙。
雉:古代丈量城墙的单位,古代城墙长一丈高一丈是一堵,三堵是一雉。
百雉:三百平方丈。
国:指诸侯的封地,与今天“国家”的概念有区别。
〈译〉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先王:指周代开国君主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所立下的制度被奉为标准。
国:指国都,具体地说应是国都的城墙或国都的规模。
叁:同“三”,数词,这里用作动词,“三国”意思是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三国之一”是说将国都城墙三等分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