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补习课-物理
七年级物理暑假衔接讲义
七年级物理暑假衔接讲义1. 引言本文档旨在帮助七年级的学生们在暑假期间顺利衔接物理课程的内容。
暑假是一个很好的时间来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并为新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讲义将概述七年级物理课程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练和示例。
2. 课程概述2.1 物理的定义-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力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2.2 七年级物理课程内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力和运动-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光的传播和反射-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3. 重要概念和知识点3.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质地、可燃性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2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和单位-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的图示和描述- 物体受力的影响:力的合成、力的分解3.3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 重力势能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3.4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 反射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3.5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速度和频率- 音波的反射和回声4. 相关练和示例为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建议学生们进行以下相关练和示例:- 使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计算物体所受合力;- 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能量转化过程;- 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实验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过程,观察回声现象。
5. 总结通过学习本讲义中概述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练习和示例,学生们可以在暑假期间巩固和扩展他们的物理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为新学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假期中度过愉快而充实的时间!。
初一升初二暑期物理衔接课程
第一章 声现象
§1 .1 声音是什么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
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 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 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第二章 物态变化...........................................................................................................................................9 §2 、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9 §2 、2 汽化和液化.................................................................................................................................... 11 §2 、3 熔化和凝固..................................................................................................................................... 13 §2 、4 升华和凝华..................................................................................................................................... 15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课程计划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
模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学
第01课
声现象(声音的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
第02课
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声学练习)
模块二光学
第03课
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第04课
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第05课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06课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模块三热学
第07课
物态变化(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第08课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固)
模块四力和运动
第09课
机械运动
第10课
质量和密度(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生活)
第11课
质量和密度解题方法讲解
第12课
力(力、弹力、重力)
第14课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生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跟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并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第一节动与静整个宇宙都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即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这么多静止的物体呢?(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事先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人们把这个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1、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其它物体跟参照物进行比较(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要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状态常常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要研究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山、石、建筑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它本身作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例1: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解析: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没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2 甲、乙两列火车向东匀速行使,甲在前,乙在后。
甲80km/h,乙60km/h,如果以甲作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动与静习题训练一、选择题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3、题2图所示,袋鼠妈妈将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小袋鼠4、小明坐在行驶公交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飞驰而过,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 B.路边的房屋 C.路面 D.公交车5、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共15讲)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共15讲)该文档提供了一个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的概述。
这个衔接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二物理研究,并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教材概述本教材共包含15讲,旨在复和进一步研究初一学年的物理知识,并引入一些初二学年的新内容。
以下是每节课的简要介绍:1. 讲座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物理单位2. 讲座2: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释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和反作用3. 讲座3:摩擦力和重力- 探讨摩擦力和重力的性质和作用4. 讲座4:运动的三大定律- 简要介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原理和应用5. 讲座5:简单机械- 介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原理,如杠杆、轮轴等6. 讲座6:浮力和压力- 解释浮力和压力的概念,并讨论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7. 讲座7:能量和能量转换- 介绍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8. 讲座8:电、电流和电路- 探讨电的基本性质、电流和简单电路9. 讲座9:电阻和电功率- 解释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10. 讲座10:静电学和电场- 介绍静电学和电场的基本知识,如电荷、电场力等11. 讲座11:磁性和电磁感应- 探讨磁性和电磁感应的概念,包括磁场、电磁感应定律等12. 讲座12:光的传播和反射- 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介绍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13. 讲座13:光的折射和色散- 探讨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以及它们与光速的关系14. 讲座14: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介绍光的成像原理和常见的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等15. 讲座15:热与温度- 了解热和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热传导的关系教学方法和目标教师将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目标包括:- 复和巩固初一学年的物理知识- 引入初二学年的新概念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材评估和反馈教师将通过课堂练、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暑假初一升初二物理辅导班物理a级知识整理
暑假初一升初二物理辅导班物理a级知识整理A级知识整理二级主栏目内容及例题题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改变。
测量质内容质量量的仪器是:天平1.“神舟七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飞船搭载的“五星红旗”展示在太空,练习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专家建议: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 )A 0.6克。
B 6克。
C 60克。
D 300毫克。
3(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可能是 ( )A. 50克B. 500克C. 5千克D. 50千克 4.一名正常的新生婴儿的质量可能为 ( ) A 0.35千克。
B 3.5千克。
C 35千克。
D 350千克。
5.物体发生物态变化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比热容原子的结构: 内容分子原子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科学方法:建模法1(关于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中,依照提出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 练习 (a)葡萄干蛋糕模型 (b)电子云模型 (c)行星模型 A.(a)(b(c)B.(a)(c)(b)C .(b)(c)(a)D.(c)(b)(a)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 A.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原子3.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粒子,该粒子称为(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核子。
4.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原子。
5.在图1所示关于氢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中,最合理的是( ) ( )电子原子核质子质子电子中子原子核原子核、A B C D6.第一个在实验中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卢瑟福C(牛顿 D(奥斯特7.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初升高暑假衔接物理讲义
初升高暑假衔接物理讲义
一、引言
初升高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过程,暑假期间有针对性地准备衔接研究内容对于顺利过渡至高中研究非常重要。
本讲义旨在帮助初升高学生复和巩固物理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研究。
二、内容概述
本讲义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复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力、运动、能量等;
2. 引入高中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矢量、牛顿三定律等;
3. 建立高中物理研究方法:实验探究、数学运算等;
4. 解析常见物理问题,并提供相关题。
三、讲义安排
1. 复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 力和运动
- 能量和功
- 电磁学基础等
2. 引入高中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
- 矢量和标量
- 牛顿三定律
- 电磁学基础等
3. 建立高中物理研究方法
- 实验探究
- 数学运算
- 清晰记录实验过程等
4. 解析常见物理问题
- 运动学问题
- 力学问题
- 电磁学问题等
5. 相关题练
四、使用建议
1. 学生应按照讲义安排的顺序逐一研究每个章节;
2. 在研究过程中,可结合相关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3. 遇到难题时,可咨询老师或使用互联网资源寻找解决方法;
4. 完成每个章节后进行相关题练,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通过本讲义的研究,初升高的学生将能够巩固和复初中物理知识,并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研究。
建议学生合理安排暑期时间,有计划地研究本讲义,以顺利度过初升高的过渡阶段。
参考资料:
- 高中物理教材
- 互联网资源。
中学物理班暑假培训详解:让学生轻松掌握物理知识
中学物理班暑假培训详解:让学生轻松掌握物理知识2023年暑假,中学物理班举办了一场名为“掌握物理知识,轻松进步”的暑期培训。
这次培训旨在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掌握物理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中考和高考。
下面结合本次培训的内容,以及我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培训。
一、课程设置本次培训共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
基础阶段主要针对初学者,通过对基本物理概念、常用公式、方法及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
提高阶段则从中考和高考的角度出发,注重考试试题的解析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培训的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基础阶段(1)物理基础知识通过几天的学习,使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力学、动力学、热学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物理常用公式的掌握在掌握了基本物理概念后,学生需要获得掌握物理公式的能力。
课程将重点讲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常用公式,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3)物理实验技巧的训练通过上机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掌握实验要领和实验技巧,懂得如何正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2、提高阶段(1)中考、高考试题讲解课程将重点讲解中考、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典型或较难的题目。
同时,注重让学生训练动手解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2)模拟考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程结束前,学生将参加一次模拟考试,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授课方式本次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授课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的授课方式如下:1、课堂讲授主要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和物理公式等内容。
通过问题引导、示范演示等授课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懂得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和现象。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了解各自的发现和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期教材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期教材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声现象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人耳接收,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真空状态下,因为发声体周围没有介质,无法形成声波,因此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也就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4、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m才能听到回声。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距离,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初高中物理暑假衔接版初二物理(衔接班)1-6 教师使用
第一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声音的产生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蝈是怎么发声的?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再发声,又该怎么做?二、声音的传播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平时大家并不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无法正常交流.太空中没有空气,哪怕离得再近,航天员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图3图5图4图6第一讲2/87图7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如图6所示.这个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如图7所示,一位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得出桌子能否传声.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桌子也能传声.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儿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0.1s )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一、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二、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2、形式: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称为 .三、声速1、速度:声速与 和 有关.2、回声:区别原声与回声传到人耳的间隔时间要大于 s .图8甲乙1、如图8甲所示,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 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粒,还会看到它们在鼓面 上跳动;如图乙所示,敲击音叉会听到声音,若将 发声的音叉靠近一只悬挂的小球,小球会摆动.这 些现象说明 . 其实不光是这些现象,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一切 物体都在振动.2、(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听到声音,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听到声音 .由上述实 验现象,你的推断是 . (2)上述实验抽气后再让空气进入的目的是. (3)把长直尺一端紧贴在小芳的耳朵,小明在直尺的另一端轻划直尺,小芳听到小明轻划直尺的声音.此现象说明 . (4)我们潜在水中游玩时,能听到岸上人们的对话,此现象说明. (5)综合上述实验,可以得知声音的传播 .3、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以下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4(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第一讲4/87① , . ② , . (2)设海水温度为25°C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 (3)真空中声速是 .5、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 ,那么我们可以判定( ) A .高山距离我们1700m B .高山距离我们3400m C .高山距离我们170mD .高山距离我们340m一、声音的产生6、如图9所示,做有关声现象实验时,小华将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 ) A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B .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C .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7、以下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 .飞行的蜜蜂B .运转的发动机C .张紧的橡皮筋D .演奏的手风琴8、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敲锣发声, 在振动;拉小提琴时, 在振动;若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 .9、如图10所示,敲响乙音叉,甲音叉也会 ,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 .这是由于乙音叉的振 动,在 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甲 音叉振动发声.二、声音的传播图9图10图1110、如图11所示,用一根棉线连接两个纸筒,就做成了“土电话”.在土电话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而这种介质是固体,这一现象说明也能传声.1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2、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其中的空气慢慢抽出,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说明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听不到彼此的对话声,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于是只能通过交谈.13、以下四种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三、声速14、声音在某种金属中0.5s内传播了2500m的距离,声速为,查声速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15、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从慢到快的是()A.气体、固体、液体B.固体、气体、液体C.固体,液体,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16、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声音传播得太快,使回声太小听不到B.教室里安静,老师的声音太大C.老师讲课声音太小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够分开17、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A.34m B.51m C.17m D.8.5m一、声音的产生1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19、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以下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第一讲6/87A .手指B .琴弦C .空气D .弦柱20、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 )A .大钟仍继续振动B .钟声的回声C .人的听觉“延长”D .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此研究方法为 .(关于该研究方法的更多内容,将在下期课程中为同学们讲述。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补习课-物理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预习导航】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 能够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__.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4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7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8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近距离_______.9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__秒以上.10 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课讲议物理、数学
重点是:初中物理从入门到进阶有道精品课【总结分级区】总结所得划分难度【小科普】【我们看到的日出,只不过是太阳8分钟以前的样子】我们观赏日出,当太阳的光辉从地平线突然跃入眼帘时,大家都会兴奋地欢呼起来。
但是你也许不曾想到:由于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尽管阳光的速度很快,也要经过8分钟才能到达地面,因此,我们看到的“日出”应该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影像,“现在”的太阳,实际早已高挂天空,我们欢呼的只是太阳的“历史功勋”。
因此,除非我们有本领直接到达太阳的表面,否则我们永远看不到“现在的”太阳。
如果在“日出”时太阳突然消失,那么也要等8分钟后才能感受到“暗无天日”的情景。
有道精品课【总结分级区】总结所得划分难度【课程目标】◆给你一把尺子,你能量出地球的周长吗?◆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谁下落得快?◆美丽的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实验在物理到底重不重要呢?【课前预习】例1、古先哲埃拉托色尼曾用一根竿子就测量出了地球的周长,请问他的测量方法和下面哪个光学现象最接近()A .光的反射现象B .光的折射现象C .凸透镜成像D .光的直线传播例2、(2017秋•沈北新区校级期中)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将一个保龄球和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请问谁先落地()A .羽毛先落地B .保龄球先落地C .同时落地D .无法判断例3、((2018秋•西山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B .C .D .三棱镜分解白光笔在水面处“折断”手影游戏水面上山的“倒影”有道精品课【总结分级区】总结所得划分难度【小科普】【物理学史上十大最美实验】美国两位学者在全美物理学家中做了一份调查,请他们提名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十大物理试验,结果刊登在了美国《物理世界》杂志上。
令人惊奇的是十大经典试验几乎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或者最多有一两个助手协助。
试验中没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算器。
所有这些实验的另外共通之处是他们都仅仅“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扫开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开辟了对自然界的崭新认识。
暑期衔接-物理-新初二-力_最新修正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力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及性质。
2、会作力的图示。
3、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能够测量力。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Ⅰ.知识梳理一、要点提纲:【新课引入】:学生实验:利用手边的学习用具做一个力的实验或说一个生活中观察到(想象到)的受力物体。
要求学生描述为:某某物体对某某物体有力的作用或某某物体怎样作用于某某物体。
例如:拔河比赛;搬桌子;人推车归纳: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
人拔河,人对绳子用了力。
人搬桌子,人对桌子用了力。
是否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设问:“从力的概念就可以看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但其中关联到两个物体,你能否从力的作用关系角度区分这两个物体?【知识要点1】1、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释疑解难:(1)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需要接触吗?不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力的作用?点拨:(1)古人云“孤掌难鸣”就说明只有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力,至少要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力都不存在。
(2)不一定需要接触。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铁钉被磁铁吸引时,不接触也发生了力的作用;地球与太阳和月亮之问相距遥远,但它们之间也都存在着力的作用—万有引力。
说明:宇宙问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肴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倾,简称牛。
用符号N表示。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1)托起一苹果的力约为1 N(2)一个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3)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4)幸起100 g的方便面所用的力约为1 N(5)长征运载火箭的推力约为6x106N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
1.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一)观察思考:(a)夕阳西下(b)电闪雷鸣(c)湖光山色(d)火山喷发(e)弯弓搭箭(f)演奏二胡观察图1-1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
(填序号)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 d e 。
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 b f 。
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 a c 。
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 d 。
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 b 。
(二)观察思考: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
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如图1-2,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
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是哥白尼。
如图1-3,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他是伽利略。
如图1-4,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牛顿。
如图1-5,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爱因斯坦。
二、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发现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做实验5、分析与论证6、评估7、改进三、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七升八物理暑假衔接讲义
七升八物理暑假衔接讲义目标本讲义旨在帮助七年级升入八年级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顺利衔接物理研究,巩固和扩展他们在七年级学到的知识,并为八年级物理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1. 复七年级物理知识- 电学知识复: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的回顾和理解。
- 光学知识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回顾和理解。
- 力学知识复:力、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回顾和理解。
2. 引入八年级物理新知识- 磁学知识介绍:磁场、磁性物质等基本概念的引入和研究。
- 动能与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等的研究和应用。
- 波动:波的性质、波动的传播等基本知识的研究和实践。
3. 实践与应用- 实验小练: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 应用题训练:提供一系列物理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题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补充资源- 推荐物理研究材料:列举适合学生阅读的物理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站资源,方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和深入研究。
时间安排- 暑假期间(大约2个月)每周安排一次物理研究,每次约2小时。
- 每次物理研究中包括复和新知识介绍的内容,并适当安排实践和应用环节。
教学方法- 温故知新:首先复七年级物理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
- 直观示范:通过实践和示范展示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实验等,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定期评估:通过小测验、练题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结语通过本讲义的研究,七年级升入八年级的学生将能够巩固和扩展他们在七年级学到的物理知识,为顺利进入八年级物理研究做好准备。
同时,通过实践和应用环节的安排,学生将培养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和理解水平。
注:本讲义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暑假辅导初中生物理教案
暑假辅导初中生物理教案
目标:在暑假期间,帮助初中生复习生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
时间:10天
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学习细胞的器官和功能
第二天:遗传和变异
- 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 探讨环境对基因的影响
第三天:人体的组成和相关系统
- 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
- 探讨人体的发育和生长
第四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 探讨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五天:动物的行为和生态
- 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
- 探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演替
第六天:生物的进化和分类
- 探究生物的进化过程
- 讨论生物的分类方法
第七至第十天:综合复习和测试
- 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点
- 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方法:
- 每天课后布置一定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当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定期组织小测验和模拟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
反馈机制:
-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希望通过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初中生在暑假期间更好地复习生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初一升初二物理补习
初一升初二物理补习
随着我国教育舆论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日益受到重视。
初一升初二的年
级被称为“初中三年一转折”,物理学科对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
在没有物理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往往觉得学习物理特别困难。
幸运的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物理补习课,作为学生们补习物理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物理补习课有助于帮助初一升初二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物理学科基础,提高学习
兴趣和能力。
补习课从物理学原理和实验入手,以实验演示的形式引入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并以小练习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概念。
物理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数学方法推导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基
本功能。
因此,物理补习课中强调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出发,由简到难,从易到难,按照思维过程学习,推导出科学的推理技巧,形成物理学的普适性原理。
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运用姿势,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正确操作,以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补习课的同学按照教材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正确,正规,正确。
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加灵活运用各种神奇的实验,加深理解物理学原理。
物理补习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经历,提高学习能力。
补习课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技能,从而建立学生独特的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预习导航】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 能够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__.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4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7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8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近距离_______.9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__秒以上.10 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问题】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课本14页)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空气,你听到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进入罩内,你听到声音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拓展: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
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
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我一说话,在同一教室内的你马上就能听到声音,那么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呢?其实自然界中很多现象都能帮助我们得到结论:雷电同时发生,但我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你在高山上大喊一声,会听到连绵不断的回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声…这些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1在物理学中,把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呢?几种物质的声速(m/s)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例题:人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多远?已知:t=0.1s v=340m/s求s/: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s/=1/2s=34m/2=17m答:最小距离17m【总结归纳】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2000Hz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次声波:低于20Hz 高声波:高于2000Hz【课堂练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是m/s。
2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4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5(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7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演奏的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看不到飞机8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