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课程计划

合集下载

初一升初二暑期物理衔接课程

初一升初二暑期物理衔接课程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33 §5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3
第一章 声现象
§1 .1 声音是什么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
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 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 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第二章 物态变化...........................................................................................................................................9 §2 、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9 §2 、2 汽化和液化.................................................................................................................................... 11 §2 、3 熔化和凝固..................................................................................................................................... 13 §2 、4 升华和凝华..................................................................................................................................... 15

初中衔接班物理课程设计

初中衔接班物理课程设计

初中衔接班物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如力、热、光、电、磁等;2. 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3. 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3.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衔接班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物理知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学习方法和技能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高中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包括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物体的运动形式等。

涉及教材中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

2. 热学部分:热量与温度;热传递;热力学定律;气体定律等。

涉及教材中第五章至第七章内容。

3.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学仪器等。

涉及教材中第八章至第十章内容。

4. 电学部分: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电路分析;电磁感应等。

涉及教材中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内容。

5. 实验部分:设计基础物理实验,如测定弹簧常数、测定光的折射率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安排与进度:1. 力学部分:4周,每周2课时;2. 热学部分:3周,每周2课时;3. 光学部分:3周,每周2课时;4. 电学部分:4周,每周2课时;5. 实验部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共计6课时。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设计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2--4教学方案设计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生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跟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并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第一节动与静整个宇宙都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即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这么多静止的物体呢?(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事先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人们把这个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1、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其它物体跟参照物进行比较(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要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状态常常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要研究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山、石、建筑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它本身作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例1: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解析: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没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2 甲、乙两列火车向东匀速行使,甲在前,乙在后。

甲80km/h,乙60km/h,如果以甲作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动与静习题训练一、选择题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3、题2图所示,袋鼠妈妈将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小袋鼠4、小明坐在行驶公交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飞驰而过,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 B.路边的房屋 C.路面 D.公交车5、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共15讲)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共15讲)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共15讲)该文档提供了一个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班物理教材的概述。

这个衔接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二物理研究,并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教材概述本教材共包含15讲,旨在复和进一步研究初一学年的物理知识,并引入一些初二学年的新内容。

以下是每节课的简要介绍:1. 讲座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物理单位2. 讲座2: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释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和反作用3. 讲座3:摩擦力和重力- 探讨摩擦力和重力的性质和作用4. 讲座4:运动的三大定律- 简要介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原理和应用5. 讲座5:简单机械- 介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原理,如杠杆、轮轴等6. 讲座6:浮力和压力- 解释浮力和压力的概念,并讨论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7. 讲座7:能量和能量转换- 介绍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8. 讲座8:电、电流和电路- 探讨电的基本性质、电流和简单电路9. 讲座9:电阻和电功率- 解释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10. 讲座10:静电学和电场- 介绍静电学和电场的基本知识,如电荷、电场力等11. 讲座11:磁性和电磁感应- 探讨磁性和电磁感应的概念,包括磁场、电磁感应定律等12. 讲座12:光的传播和反射- 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介绍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13. 讲座13:光的折射和色散- 探讨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以及它们与光速的关系14. 讲座14: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介绍光的成像原理和常见的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等15. 讲座15:热与温度- 了解热和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热传导的关系教学方法和目标教师将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目标包括:- 复和巩固初一学年的物理知识- 引入初二学年的新概念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材评估和反馈教师将通过课堂练、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初中生物理衔接班教案

初中生物理衔接班教案

初中生物理衔接班教案教学内容: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定义和单位
3. 理解力的分类和性质
4. 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力的定义和单位
2. 力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2. 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理衔接班教材》
2. 教学工具:黑板、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回顾生物物理学课程相关知识,引出力学概念
二、讲解力学基础(15分钟)
1. 引入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解释力的概念和单位
3. 讲解力的分类和性质
三、力的计算(20分钟)
1. 介绍力的计算方法
2. 练习力的计算题目
四、力的应用(15分钟)
1. 谈论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和练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力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物理基础。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补习课-物理

初一升初二暑假衔接补习课-物理

二物理暑假術接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规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严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風声及回声的应用。

【it程与方迭】:通过规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生的活动,锻條学生初步的规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冋题的方法。

通过实找、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

【情感、盗度与价值现】:通过教师、学生的双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也和对科学的求知做里,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观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干与具他同学合作的恿识。

車难点:1. 一幼发声的物体胡在振朋。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预习导前】1声音是靠物休的__________ 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 、_______ 、______ 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 ________ 中传播.2能昭发声的物休叫作.普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中有“风在恥马在叫,黄河在咆辞”,这里的“叫” “电哮”的声温分别是3.龙舟赛时,阵晖誠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 传人人耳.4釣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昕到人声就会被吓走,i文说明—5声音在15°CffJ空气中传播速B!是_________ m/s,北耒时代的括,在他的普作《梦溪笔淡》中记我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简腫在地上,能及早昕到夜袭的故人的马蹄声.送是因为可修編-•6通常我们昕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 传播的.7 —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巾传播的速度是335米/枳则飞机发岀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姬时间是____________ 杪.8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同隔应大于0. 1s,所以要能昕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近距离_______ •9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____ 枚以上.io 1’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昕到密声,这是因为【教学ii程】一、侨设间题悄境,引人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课程计划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课程计划
第14课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第15课
压强(压强、液体的压强)
第16课
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17课
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及应用)
第18课
功和机械能(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9课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第20课
总复习
备注:每课授课时间为2课时,一个课时一小时。
第06课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模块三热学
பைடு நூலகம்第07课
物态变化(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第08课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固)
模块四力和运动
第09课
机械运动
第10课
质量和密度(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生活)
第11课
质量和密度解题方法讲解
第12课
力(力、弹力、重力)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
模块一声学
第01课
声现象(声音的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
第02课
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声学练习)
模块二光学
第03课
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第04课
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第05课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暑假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暑假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暑假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暑假备课,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初二年级的物理学习。

二、教学内容:1.回顾预备年级的物理知识,包括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力、摩擦力、重力、浮力等基本概念。

2.复习预备年级学过的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的计算、压强的计算等。

3.介绍初二年级的物理学习内容,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等电学知识,以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预备年级的物理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采用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复习预备年级的物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基本物理量和基本概念,如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等,以及力、摩擦力、重力、浮力等。

2.复习预备年级学过的物理规律,教师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的计算、压强的计算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些规律的应用。

3.介绍初二年级的物理学习内容,教师讲解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等电学知识,以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知识,让学生对初二年级的物理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和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初二年级的物理学习提出要求和建议,帮助学生做好过渡。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讲解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2.课堂练习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升初二暑假物理衔接班
模块一声学
第01课
声现象(声音的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
第02课
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声学练习)
模块二光学
第03课
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第04课
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第05课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4课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第15课
压强(压强、液体的压强)
第16课
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17课
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及应用)
第18课
功和机械能(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9课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第20课
总复习
备注:每课授课时间为2课时,一个课时一小时。
第06课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模块三热学
第07课
物态变化(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第08课
物态变化(汽化
第10课
质量和密度(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生活)
第11课
质量和密度解题方法讲解
第12课
力(力、弹力、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