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创建和谐校园
————一级素养培训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我们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提出一个新的思考:怎样更有效地使我们的学生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接受时代精神,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我校将此理念渗透到实施《两纲》的实践中,更深入地以培育教师人文素养为重点,创建和谐的立达校园,让学生在今天师生共建和谐校园中陶冶人文素养、培养和谐精神,为明天能承担共建民族精神家园奠定基础。(一)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培育“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代新人的基础。
《两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内容十分清晰,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及人的生命价值等对青少年认识民族精神内涵、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供明确的指导。实践中,课程、课堂、各项活动等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和谐的育人环境将提升载体的教育功能,可以说是实施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从亚里斯多德的“和谐教育”、意大利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到今天推行的“温馨教室”都认同一点,和谐的育人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获得个性尊重、主体张扬、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并且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感染平和、真情、诚信、友爱、公平和正义,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和源泉,并激发起进取的动力。显然,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更着眼于立达学子的未来。(二)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校园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营造、共同享有,然而教师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更为突出。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传递和谐文化、和谐思想;和谐作为人与人相处的状态,教师为人师表的品行润物细无声地给于学生“怎样做人”的“示范”。教师的人文知识,教师的人格、气质、修养对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校把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着力点。
(三)以师生发展为本,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现实告诉我们,伴随今天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知识层面面
临新的挑战;随着现代教育的推进,以人为本意识的强化,教师的教育思想面临着更新的压力,营造和谐校园迫切需要教师提升人文素养。
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师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质量观;坚持以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为目标,激励教师建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师观。通过校本研修,使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教师的素养如何提升?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描绘出学生喜爱又受尊敬的老师的品行与形象。又通过师生交流、制定师德公约、评比文明组室、制定规划等措施持续推进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工作。
1、了解学生对“好老师”的期望,启示教师对自身素养的反思。
我们把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
重心,因此听取来自学生的心声成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年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设计问卷了解家长的反映,从中获得受教育者对“好老师”的定位。去年我校化时一个月开展以“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调研,广泛汇集来自学生对“好老师”期待的信息,归纳出涉及教师人文素养的主要问题,进而再深入地组织全体学生对“好老师”基本要素进行评议。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尊重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更喜欢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无疑带给学生良好的情绪,激发学习的热情,是促进学生和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期望、需求反馈给老师,引起老师们对自己素养的思考,促进主动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觉调节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调研活动了解了学生,也了解了老师自己,从中找到增进师生和谐、建设和谐校园的方向。
2、学习教师职业精神和要求,深化对提升人文素养的理解。
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教师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意识到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期望与自身的现状产生距离时,将引发自我提升、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教授的评价,教师应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成为立达教师追求的境界;全体教师学习《两纲》,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的教育要求与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结合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育德能力的新目标;学习全国师德标兵事迹,“严
慈相济,甘为人梯”的师德楷模使教师感悟育人的意义和教师的价值。学习,带给教师深一层的认识——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承担育人使命与责任的首要台阶。
3、共议教师行为准则,共建精神家园。
提升人文素养,学习与反省是重要环节,但更需要实践。在个人自我修炼和群体形成共识中推进,才能整体提升教师的素养。立达教师对如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进行广泛深入讨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地提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方面。讨论的过程是自我剖析、自我定要求的过程,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启示形成共识的过程。汇总教师们自己提出的目标和措施,教代会审议通过《进一步培育立达教师人格魅力的实施意见》,列出九项基本要求作为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坚定理念、与时俱进、和蔼可亲、平等交流、尊重人格、严谨治教、遵循规律、家校沟通、团结合作”。
共同议定的行为准则融入到立达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到师生相处中。教师给学生更细致的人文关怀,善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强育人的使命与责任,在提升人文素养中伸展自己,增强自我价值感。
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行动给学生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少先队员们也开展“做立达好学生”的讨论,制定出“立达学生基本素养”的行为准则。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一句名言:“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提升人文素养也点燃学生成长的火花。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造就了立达校园融洽、互动、尊爱的情感氛围,形成师生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家园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