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合集下载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升”和“毫升”的正确表象。

2、通过实验操作知道1升=1000毫升,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1、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

2、学生准备1毫升、10毫升的针管(去针头);1个透明的玻璃杯;准备一些用升和毫升为单位的用品。

教学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操作时节约用水,玻璃器皿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要弄湿其他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在炎热的夏季,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多喝水,注意防暑。

关于喝水也有一些小常识。

教师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

师: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据?生:我知道一个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

师:毫升是计量什么时要用到的单位?生:计量液体的多少时要用毫升做单位。

师: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生:升师: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那么1500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

二、建立毫升的观念1、玩一玩1毫升的水(1)猜一猜:1毫升有多少?生:一点点。

(2)玩一玩:用针管吸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里玩一玩,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吸水到一毫升的刻度线,并非吸满针管就是1毫升。

)(3)数一数:小组合作,数一数1毫升水有多少滴?学生汇报所得的数据。

教师小结:用这样的针管来滴水,1毫升水大约有22滴左右。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概念(1)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2 升和毫升的换算(1)引导学生掌握升与毫升、升与升、毫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通过练习题,巩固换算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如:饮料瓶、水壶等,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升和毫升?它们有什么作用?3.2 探究升和毫升的换算(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换算方法,互相提问、解答。

3.3 练习与应用(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升和毫升换算的掌握程度。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升和毫升的应用,如:计算饮料总量、衡量水壶容量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1)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熟练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4.2 练习题(1)评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2)分析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关于升和毫升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更多关于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

5.2 课堂小结(2)强调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升和毫升的课堂游戏,如:填空题、连线题等,以趣味性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升”、“毫升”两种容量单位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2.能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杯、盆等。

3.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计量和比较。

教学内容1.学习“升”、“毫升”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杯、盆等,并了解它们的沿用。

3.进行简单的容量计量和比较。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在家里经常使用哪些容器呢?”学生回答:“杯子、水壶、盆子、水桶等”。

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学生回答:“学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第二步:讲解1.容量单位“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升斗,并告诉学生,“升”是一个容量单位,它表示一种容器能装下的液体数量。

我们平时买牛奶,就是按照升来计量的。

果汁、汽水等饮料,也是按升来计量的。

接着,教师拿出一桶水,告诉学生:“一升的水就是一桶这样的水。

”同时,教师介绍了一个升斗的计量方法:把升斗放好,开口向上,倒入要计量的液体,等到水面平稳时,就可以读出升斗上的数字了。

2.容量单位“毫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药水滴剂瓶,并告诉学生,“毫升”是比升更小一级的容量单位。

我们平时喝药,就是按照毫升来计量的。

接着,教师倒出一些药水滴剂,并介绍了“毫升”计量的方法:拿出一个试管,将药水滴入,当试管中的药水液面平稳时,就可以读出药水量了。

第三步:练习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纸和两个杯子。

老师将水平均分到每个杯子中,让学生分别估算这两个杯子中装了多少水,再使用升斗和药水滴剂瓶进行计量,确认结果,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进行比较后,教师指导学生写比较句子,如:“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水多;C杯中的水比D杯中的水少。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学生初步了解容量单位的概念与方法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升斗和药水滴剂瓶进行计量操作,以便下一步更精确的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2、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
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4)一本书的封面大约有2( )。
五、一个正方形桌面上, 正好摆放了3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下面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 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周长是多少?
面积:
周长:
面积:
周长:
六、下面各图都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起来的,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单位:厘米)
4CM 3CM
2CM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平方米=( )平方分米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的长是8( ), 宽是6( )。
(2)教室的占地面积是48( )。
(3)一个足球场的草坪有4800( )。
小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
物品名称
新华字典
三角板
练习本
牛奶
钢笔
圆珠笔
单价
49元2角
1元2角
2元3角
2元5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教学目标1.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相互转换。

2.掌握升与毫升的分别计量方法,实现口算和笔算,在应用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升与毫升的概念和相互转换。

•升与毫升的计量方法。

教学难点•升与毫升的相互转换。

•对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升和毫升在单元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上的标识来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询问学生这些标识的意义以及他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升与毫升的转换1. 写出100毫升等于多少升?先让学生明确100毫升是毫升的基本单位,那么需要将其转换成升。

引导学生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由此对100毫升进行换算。

100毫升等于0.1升,提醒学生:在需要将毫升转换成升时,需要将其除以1000。

2. 写出400毫升等于多少升多少毫升?此时需要将400毫升先转换成升,再将余数转换成毫升。

同样引导学生先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然后将400毫升除以1000得到0.4升,那么剩下的0.4升-0.4=0毫升。

3. 日常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中使用到的升和毫升,如饮料的包装、沐浴露的使用量等,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转换,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三:口算和笔算练习让学生在口算和笔算的练习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四:综合运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小明想要搬运一桶水,桶的容量为5升,但他只有一个容量为1升的水杯,问小明最少需要用多少杯水才能将桶装满?实施步骤1.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练习口算和笔算。

3.活动四中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4.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了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了相互转换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同时,本单元还加强了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教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升和毫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升和毫升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

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容器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升和毫升的概念。

例如,问学生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什么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升的图标和一个毫升的图标,然后解释它们的含义。

升是较大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大的液体容量,而毫升是较小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小的液体容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容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3. 换算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等于多少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换算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4. 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容器和一些液体,让他们根据容器的刻度线判断容器的容量,并将其换算成升或毫升。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5.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的容量标识,让他们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瓶饮料容量是500毫升,那么10瓶饮料一共有多少升?6.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能够准确地将升与毫升进行转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引出问题:小明去市场买牛奶,他买了一瓶500毫升的牛奶和一瓶1升牛奶,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升的牛奶?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升和毫升1. 引导学生观察一升和一毫升量杯的形状,并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大小。

2. 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思考:一升和一毫升的关系是什么?3.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00毫升等于1升,1升等于1000毫升。

三、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一只水杯里装了300毫升的水,那么这只水杯中有多少升的水?(2)如果一只水壶里装了2升的水,那么这只水壶中有多少毫升的水?2. 鼓励学生使用转换公式:升 × 1000 = 毫升或毫升 ÷ 1000 = 升进行计算。

四、练习巩固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分组比赛:将1升的水转换为毫升,尽快完成。

五、拓展延伸1.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把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倒入一升的容器中,请问容器中还差多少毫升才装满?2. 综合运用:小明要给全班同学每人倒一杯250毫升的饮料,请问他一共需要多少升的饮料?如果每人只喝了一半,那么班上一共剩下多少升的饮料?六、总结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授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时,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解决问题和练习巩固环节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物品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

1 认识升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1 认识升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标题:认识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多少毫升,能够正确地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和认识“升”。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多少毫升。

2. 学习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

3. 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认识“升”。

4.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升的容器和毫升的容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的概念。

2. 操作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倒水、量水等,来感知和认识“升”。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升”的知识和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展示升的容器和毫升的容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的概念。

(2)讲解1升等于多少毫升,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

(3)通过操作体验,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升”。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对“升”的认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操作情况,了解他们对“升”的认识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升”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升”,掌握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章:认识升和毫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意义。

学会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1.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的定义及应用。

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

利用换算题,巩固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升和毫升的例子。

1.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1.4.3 互动: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计量单位的换算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计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的换算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升和毫升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与其他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4.3 互动:进行换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容积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容积。

3.2 教学内容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容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容积的测量方法。

3.4.2 讲解: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容积测量实验,掌握量筒的使用技巧。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筒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溶液的浓度计算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0页至101页。

2.2 教学内容认识升和毫升单位,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

3.2 教学难点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辅助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新课讲解升和毫升的含义,示范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和换算。

5.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升和毫升换算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际操作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章: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升和毫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第十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准备升和毫升的量杯、瓶子等实际操作工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动画。

准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指导材料。

6.2 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内的桌椅布局便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心得。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例如“如果有一个装满水的桶,桶的容量是多少升?”来引起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

3.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升和毫升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换算练习。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4. 情境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

2. 通过换算练习,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方法的掌握。

3. 通过生活情境题,检查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桶装水的容量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计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让学生探索更多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十、教学资源1. 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 准备课后练习题及相关素材,巩固所学知识。

升和毫升 教案

升和毫升 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案标题:升和毫升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进行转换。

2. 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书籍、量杯、水杯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

- 通过实际物品,如水杯、量杯等,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容量差异。

2.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10分钟)-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升和毫升的容器,并标明其容量。

- 解释升和毫升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升和毫升的转换(15分钟)- 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升和毫升之间的转换方法。

- 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的关系。

4. 实际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进行解答。

-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作讨论。

5. 拓展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容量单位的敏感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使用量杯等工具进行升和毫升的转换练习。

2. 学生可自行寻找更多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程度。

3. 教师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扩展:1. 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容量单位,如升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2. 可将升和毫升的转换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如小数的运算等。

教案撰写者:GPT-3。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的练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能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升和毫升单位之间的换算。

(2)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升的矿泉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提问:你们知道升和毫升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升和毫升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尝试用升和毫升描述其容量。

3.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和毫升的知识。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升和毫升单位。

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测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测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测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升和毫升的定义,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2. 能够计算液体的容量,分别利用升和毫升计算容量。

3. 认识相关的液体器皿,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器皿。

二、教学重点1. 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方法。

2. 液体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的掌握。

2. 液体容量的计算中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步骤1. 热身(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各种液体器皿的方法。

(2)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关于量的测量的内容,如长度、面积等。

(3)与学生互动讨论关于测量液体容量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教学内容(1)升和毫升的定义:教师用示意图或实物展示容量不同的器皿,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定义。

并且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搜索更多的升和毫升的例子,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

(2)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3)液体容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来展示各种液体容器的形状和容量,并进行相关的液体计量实验。

3. 实践操作(1)升和毫升的换算:根据教师指示,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练习,同时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来进行实践演习。

(2)液体容量计算实验: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和学生水平的需要,可以展示各种液体量计算的例子,并设定练习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液体计量和计算。

四、教学评估在学生进行液体容量计算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巡视,并指导并矫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五、作业布置收集一些对于升和毫升有关的例子,如构建计量图表、液体的容量计算以及液体称量和混合等。

六、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液体容量测验课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认识和掌握液体容量的测量方法。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使用各种液体器皿的方法。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升和毫升》篇1一、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计量液体体积的单位。

2.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升和毫升,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计量液体体积。

教学内容:第一章:升和毫升的认识1. 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2. 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1. 设计一些换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通过小组合作或游戏方式,增加学生换算的兴趣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容器,如饮料瓶、水壶等,并标注其容量单位为升或毫升。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1. 准备一些液体物品,如水、果汁等,让学生使用量筒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其体积并记录。

2. 让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提高其准确性和熟练度。

第五章:升和毫升的综合应用1. 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2.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竞赛方式,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1. 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升和毫升的换算表或卡片。

3. 量筒、电子秤等测量工具。

4. 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题目资源。

六、升和毫升的换算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之间更复杂的换算关系,如10毫升等于0.01升。

2. 学生能够进行较大数值的换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更大数值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在换算中的作用。

2. 提供一些大数值的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升和毫升的符号,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包装吗?它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符号,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上课时间:3/2 累计课时: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设计意图:容量和升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所以课的一开始通过一个有趣的喝饮料比赛,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也很想帮助老虎和狮子确定谁是森林中喝饮料的冠军,这就需要认识这节课讲到的容量和升,由此,同学们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观察杯子能盛饮料或水的多少,引入容量这一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并认识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让学生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用大小不同的杯子计量同一壶水的容量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容量和容量的大小,并产生计量容量的多少要有统一的单位的心里需求。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这一知识的积极性。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设计意图:认识1升要准备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和1升的量杯。

先让学生认识量杯及量杯上刻度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量出正方体容器各条边的长,然后在容器里盛满水,用量杯测量这些水有多少,明确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以便学生形成容量单位“升”的清晰表象。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谈话: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学生活动三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后,对1升的认识由理性再回到感性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也印证了美国一个图书馆中的一条格言: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

】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容量升 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第二课时:(继续认识升)上课时间:3/3 累计课时: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L)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