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太平天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太平天国运动
复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
1、起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重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3)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2、过程:
(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
(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1)
(3)转战:永安建制(初步建立农民政权)→全州(冯云山牺牲)→长沙(萧朝贵牺牲)→武昌→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全盛:北伐受挫,西征胜利,军事上达到全盛。
⊙北伐:目的:直捣清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①孤军深入;②清军重兵围剿。
⊙太平天国的“全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②军事上进行北伐
和西征;③经济上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5)转折:天京变乱
⊙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根本原因:小农意识
⊙经过:东王杨秀清“逼封”→北王韦昌辉“滥杀”→翼王石达开指责→天王洪秀全平叛与猜忌→石达开出走
⊙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6)防御:重建领导核心,后期的防御战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7)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
(8)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前期土地革命纲领
时间:1853年目的:“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满足农民土地愿望
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及方法
①土地分配: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按“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来分配产品。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评价: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
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空想性、落后性:这种绝对平均主义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它又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2)《资政新篇》——后期资本主义救国方案时间:1859年
内容:①政治方面:统一政令,以法治国,选举官吏②经济方面:发展工商,奖励技术发明③文教方面:创办新式学堂和医院④外交方面: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不准干涉我内政评价: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性,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具有超前性和空想性;而且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没有实行。(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而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军事形势严峻)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不同点:(1)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共有和绝对平均主义);后者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保护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映。
(4)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农民对其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未能付诸实行。(5)反映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前者反映了农民反封建和平均主义的思想;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
3、结果与评价:
(1)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败因:主观原因:①农民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表现:)
阶级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
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时代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了强大的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攻击,新时期的中国革命需要一个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
阶级力量来领导。
②战略上的失误(如偏师北伐等)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3)作用:①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②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促使了洋务运动的
出现。
(4)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起义原因新: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加剧矛盾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
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课堂探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