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水调歌头》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5课诗词曲第三课时水调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5课诗词曲第三课时水调歌

要点归纳
苏轼
明月 喻清高
上阕:饮酒问月 ---------追求美好生活
咏月
圆月
衬别离。
下阕:难眠怀弟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1.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 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 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 称为“___________”。
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 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
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 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4.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 ____________。
6.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7.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 方法:品读、讨论 时间:5分钟 要求:学生会赏析诗句
自学检测三——品析名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
人力所能左右。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 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正因为蕴涵了 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初中语文_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调歌头》教案⼀、教学⽬标1、品读词句,理解苏轼借咏⽉所表达的⼈⽣情怀。

2、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态度。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瞻,号东坡居⼠,谥号⽂忠。

北宋著名的⽂学家、书画家。

与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弃疾并称为“苏⾟”。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三、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和唯⼀的亲⼈苏辙(即⼦由)已有六年多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

值此中秋之夜,诗⼈把酒问⽉,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四、课前预习丙⾠(bǐng chén)宫阙(què)琼楼(qióng )绮户(qǐ)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shēng)五、教学过程(⼀)导⼊:课前播放歌曲《明⽉⼏时有》上课之前,⽼师见⼀些同学情不⾃禁地和乐⽽歌。

看来,对于这⾸乐曲⼤家都很熟悉,他是台湾⾳乐⼈梁弘志为《⽔调歌头》谱写的新曲,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深读《⽔调歌头》这⾸词,来再次⾛进苏轼。

(⼆)初读词句,整体感知1、朗读要求:(1)字正腔圆地读(2)有板有眼地读(3)有情有味地读2、师⽣朗读(1)让学⽣根据朗读要求先⾃由朗读(2)找个别学⽣范读,⽼师加以指导(3)⽼师配乐进⾏范读(4)根据⽼师的范读,学⽣再次朗读(5)男⼥⽣分⾓⾊齐读(三)品读词句,体会诗情学⽣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词,边读边思考:在词中找出体现苏轼所思所想的句⼦。

(四)再读词句,畅谈感悟⽤“这⾸词⾥,有⼀种_____在⾥⾯”的句式说感悟。

例:有⼀种思念在⾥⾯:看⽉圆,思念与弟弟团聚。

六、课堂⼩结同学们,在我们⼼中苏轼似乎⼀直都是⼀个⽂化符号,是⽂学艺术上的⼀座⾼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用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用ppt优质课件
3、词牌名有的与内容有关,有的与内容无关,另加标题。
ppt精品课件
4、词和诗相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又称长短句。 5、词的分段称阙,上段叫上阙,下段叫下阙。
6、北宋时词又按创作风格出现了流派。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称为“豪 放派”。其他还有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姜夔、周邦彦为代表的格 律派。
哪里象是。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ppt精品课件
一读:熟读诗歌,了解内容
朗读诗歌
1、速度宜缓 2、韵脚延长 3、进入意境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ppt精品课件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ppt精品课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ppt精品课件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 琼楼( ng ) qió 绮户( ) qǐ
婵娟( chán juān )不胜寒(
shēng )丙辰(
)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 持。 不胜寒: 朱阁: 禁不住。 绮户: 朱红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无眠:
何似: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写作背景
ppt精品课件
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后一度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 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 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 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 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水调歌头》说课稿(7篇)

《水调歌头》说课稿(7篇)

《水调歌头》说课稿《水调歌头》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将本次说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说教学设计、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效果分析。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其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初二语文人教版下册《水调歌头》课件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人教版下册《水调歌头》课件新人教版
•Z.x.x.k
•讨论理解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主题: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和
•旷达 •的胸襟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思考与讨论
•/•/ ••// •/•/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 眠。不应•有/ 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 ••// •/•/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 调 歌 头
• 丙• 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讨论理解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
盾?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Z.x.x.k
•讨论理解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
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 •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 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思 乡
•怀 人
•孤 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
•当你在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 时,你是怎样面对的, 或你将会怎样面对?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 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 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 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 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 日团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之二苏轼的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之二苏轼的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古诗词MV欣赏\王 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月时圆 菲 -明月几时有.flv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又 我 处恐 欲 不琼 乘 胜楼 风 寒玉 归 。宇 去 ,,
ppt精品课件
翻译: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只怕玉石砌成的楼阁在高空中 经受不住寒冷。
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 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 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翻译: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 舞呢!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 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 的感情上来了。表明作者 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 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 了。
ppt精品课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解及写作背景 :
ppt精品课件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 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 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 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作本词的 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 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 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 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 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文主旨句, 千古名句, 祝福离人的 佳句
ppt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ppt精品课件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ppt精品课件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晁补之
秦观 张耒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因曾任翰林学士,故时人称苏 学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 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著有《东坡全集》。
此刻,明月高挂在东山上,光华普照大地。在这家家户 户 团圆之夜,苏轼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弟弟苏辙,跟他分别 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那时苏辙在济南当小官。两地
ppt精品课件
都在现今山东省,相隔不远,但是,“咫尺不相见,实与千 里同”,他和弟弟各自在异乡为异客,不能像过去那样亲密 无间地话家常了。
在杯盘交错中,苏轼一面与客人应酬,一面昂头望着明 月,思绪万千,不可抑止。他在幻想中不觉飞进了清凉美丽 的月宫,感到人生的遭遇不能十全十美,正如月亮有阴晴圆 缺那称“苏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水调歌头》说课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水调歌头》说课稿 新人教版

《水调歌头》一、说教材及目标确定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将诗词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因此,我把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为: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词作的意境,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词作的意境,是本诗教学的重点。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会成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

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讨论法和圈点勾画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对话互动,深入探究。

分三步进行:1、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古诗文教学课堂要让学生思绪飞扬,真情涌动,闪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应该在本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说出感受,深入品味诗句,理解诗文的内容,真正实现和诗文对话。

课堂上我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能结合具体词句说说理由吗?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来谈。

学生自主思考,在书上做批注,小组交流之后代表发言。

与文本的对话,就应该让学生在语言的丛林里散步,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信步,心心相通。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讨论、赏析、品读结合,深入理解作品意境,有效解决教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中秋词。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想入世又想出世的矛盾心理,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为天下人送去美好的愿望做结。

全词彰显词人由思念亲人官场失意的忧郁、愁苦到豁达胸襟的情绪变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该词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思路清晰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

二、授课对象:八年级三班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叛逆期心理阶段,大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

对于亲情、友情和兄弟情理解起来稍显生疏。

《水调歌头》中传达了浓浓亲情,可通过本词的学习对他们进行一次情感教育引导,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及朋友的关系。

鉴于八年级对于词的积累有一定基础,因而能简单地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但对情感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根据该学段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该单元的单元说明文及文本的特点,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可是利用文中浓浓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很脆弱,很容易放弃。

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可采用考查的方式,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背诵全词。

学生能根据内容说出其描绘的画面,可以在忠实原文意境及情感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在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取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3、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联系自身的实际,说说这首词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能提取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六、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及其他作品的风格等信息。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插入作者及背景介绍。

1、导入
同学们,在这一节课大家先来听王菲的一首歌《水调歌头》,听得过程中注意歌词的内容,体会歌词的意境。

好,歌曲听完了,大家有没有发现歌词中有什么问题?对有两处的读音是错误的,那歌中唱的的对象是什么呢?(月)从古至今,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随便找一个诗人,都会从作品把月亮抖落一地,大家来看这一幅图,给你什么感觉呢?(唯美、凄凉、冷清、思念家人)那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苏轼笔下的月,体会作者月下的情。

2、展示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介绍。

由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来简要地介绍苏轼及其创作风格。

适当补充,尤其是对此词创作前夕苏轼的人生经历及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情的介绍。

4、文学常识(词)的介绍。

(二)课文品读
苏东坡诗云:“故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就是三分诗七分读,故而反复朗读是理解诗意词义的关键。

在音乐的背景下,首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反复诵读,疏通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者眼中的悲欢离合,对月圆人不全,此事古难全的真正剖析。

1、诵读节拍的划分。

[探究]明月/几有时,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疏通全词大意。

3、上阙与下阙各描绘了哪些画面?
4、在上述画面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探究]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5、意境是情与景整合的结晶,诗歌以优美的意境感染读者。

“言尽而意无穷”是诗词语言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并说说是通过哪些句子来体现的?
[探究]本词的这种情境给人凄凉的感受,苏轼的苦闷之情郁于中,发于外。

意境是愁苦的。

这首词寄予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对仕途坎坷的忧思。

诗人对无情的月亮寄予了浓厚的感情。

6、找出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关键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探究]恨、难、但愿。

恨:深深的遗憾。

恨:深深的遗憾。

恨月亮总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

因与亲人别离而恨,也因被贬而恨。

难:自我安慰。

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需伤感。

但愿:只希望。

充满期待和祝愿。

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7、作者在团圆的中秋之夜,把酒问青天,由月亮而思念亲人,又想到自己的前途,分析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探究]“明月”两句写端着酒杯问青天,由月亮而思念亲人,又想到自己的前途,因而伤怀。

实际上“天上宫阙”暗喻朝廷。

“我欲”三句表示总想回到朝廷去,但又心有余悸,害怕自己的政治见解与朝廷相悖。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写自我解脱,最后推广到天下人。

结合上下阙,作者的心境经历了4个变化,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8、你认为哪句话表达得最精妙,妙在哪里?
[探究] 此词的经典之句何其多,每句几乎都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真实感受,无需多讲,让学生自己体会是理解此词的最好方法。

9、在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习了这首词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艺术手法
1.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探究]联想、想象
2、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探究]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四)播放《水调歌头》音乐,让学生跟音乐唱歌结束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研读为主,以问题的方式辅助学生对诗文理解;
2、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及课后习题展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4、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及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