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关于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的读书报告城规09杨腾跃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

城市用地的的构成,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如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等。

城市用地构成为某种功能需要,可以由用途能以相容的多用途用地构成混合用途的用地。

不同规模的城市,因各种功能内容的不同,其构成形态也不一样。

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城市功能多样而较为复杂,在行政划分上,常有多重层次的隶属关系,如市辖县、建制镇、一般镇等;在地理上上有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

二、城市要素1.城市主体——人2.城市载体——空间3.城市骨架——网络4.城市血脉——水5.城市之肺——绿化6.城市灵魂——文化三、城市的构成要素1、自然要素城市是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

城市往往坐落在山旁、水边和树木茂盛的地方,因此,山峦、河湖、海岸、泉水、树林、溪流、草坪、公园和自然景观等就成为城市的自然要素。

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是离不开自然的,包括阳光、空气和水以及花草树木,无疑,自然要素是构成城市必不可少的要素。

2、经济要素城市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物质交流高度集中的所在,众多工厂、企业、商业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酒店、餐饮服务业等云集,交通发达、物流、信息流通畅,在这里聚集大量的财富,以上都构成了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经济的活跃的程度决定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经济要素的支撑和推动,城市发展必然举步维艰。

3、社会要素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和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休闲的地方,城市就是一个社会。

各种社会设施,包括机关、学校、社团、医疗、福利、宗教和社区服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形成了构成城市的社会要素。

社会要素是组织城市人口进行正常、有序、健康、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必要条件和纽带,同样是构成城市的要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
缺点: ❖ 易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集聚。
主要案例:北京、巴黎等
2、分散式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 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 生活的布局形式。
❖ 1) 分散式布局的优点 ❖ ⑴ 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
❖ ⑵ 环境优美,贴近自然;
❖ ⑶ 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 有序,疏而有致。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城市建设始于局部
整体>∑局部
•局部地区建设的集积构成城市整体
•整体对局部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导向作用
•局部的规划建设合理与否影响城市整体发展
2)、北京平安大街修建:
从保护城市文化的全局出发,有“面朝后市”的历史渊 源,地下还有唐代墓葬群、元大都城墙遗址、明代雨水 方沟等文物古迹,原规划70米的红线后改为28~33米, 做到“平安大街文物平安”。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价值上。如雨水排放、绿化、 公园、防灾 。 道路、地下管网、通讯、绿化、垃圾处理设施等
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应具有优美的景观。
进行方案比较不能单纯的从狭义的经济观点出发,应当首先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指城市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对外界发展条 件的变化要有足够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
有“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
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调整
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 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1、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 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建 筑师希波丹姆: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 鲁威:《建筑十书》 在神权至上的思想控制下,神权和等级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 理念,教堂和市政厅成为城市的中心。 冲破了神权的精神枷锁,将人文主义理念 引入城市规划之中。 人文主义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威尼斯的圣马可 广场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2、近代城市规划理 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2年 19世纪60年代 城市规划提出了建造大片公园绿 地的理念。 美国建筑师欧姆斯特: 城市公园系统 此后,城市规划还兴起了 用绿化带分隔市区,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的观念。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马塔提出 沿铁路干线建设“带形城市”理论,它为沿交通线发展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带形 城市理论对以后的西欧城市规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英国记者霍华德在吸取文艺 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的“田 园城市”规划理念。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理论,突出地表现为功能主义理念的兴 起。 ) 一、 1910年,法国建筑师托利??戛纳尔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第一次系统
的核心商业区所采纳。此外,城市公园理念得到普及性传播,在市中心设置大片公 园绿地,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针对城市建筑密集、人口密集导 致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一些城市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通过发展高层建 筑来降低密度,通过发展立体交通来改善市区通行容量。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 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八、 1942年,芬兰建筑师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中,提出城市“有机疏散论”。“有机 疏散论”既不同于“田园城市”主张,也不同于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它主张 在城市中心过分拥挤或衰败地区,按照“有机秩序”原则加以疏散和更新,把大工业 疏散到城市周边和郊区去,使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得到有机协调发展。沙里宁主张, 在城市中保留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对市民工作和生活进行集中布置,减 少市民上下班的时间和交通拥挤。在实践中,以纽约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采用了该 理论,开始把城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转变了自近代以来的向 心型城市化模式,出现了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的发展新趋势。 6.2 城市规划 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战后,20世纪 前半叶形成的强调分散布局、低密度发展的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已经不适应城 市多功能综合发展的需要。许多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开始流行:强调城市规划 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结构;注 重科学技术的作用,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进行城市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科 学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一、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城市“增长极核”理 论,揭示了大城市具有巨大的经济集聚作用,对于带动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具 有广泛影响。他认为,城镇体系布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转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受到大城市的增长极核的带动。所谓增长极核,就是大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经济功 能,能够拓展市场交易半径和市场网络密度,能够吸引众多企业参与专业分工,对 区域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够提升区域经济 水平。因此,落后地区要注意制定大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区域经济增长极核。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20 世纪60年代,城市建设和规划者认识到仅仅依靠技术条件,并不能够解决现代城市 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必须配合以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才能实现城市社会的 协调发展。由于郊区化导致大批富人和中产阶级从大城市市区迁往郊区,导致市区 衰落、产业萧条、税源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渴蕖⑹б翟龆唷C拦确⒋锕 业某鞘姓 贾贫┦星葱思苹 侵匦轮贫ǔ鞘泄婊 髡 到峁梗峁 ┨⒋睿ㄔ旃凶》炕虿固饺俗》浚跚崾星奥剩 笠捣祷厥星蹲 剩谝欢ǔ潭壬现浦沽舜蟪鞘械氖星ヂ湮侍狻?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理 念的新发展还表现在,日益重视保护历史纪念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纪念物不仅 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发展或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 环境。1964年,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协会(ICOM)通 过《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总结了文物 保护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保护和修复文物建筑,既要当做历史见证物,也要当做艺 术品来保护”。宪章还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的装饰、雕 刻、绘画,强调保护全部历史的信息,保存多个时代的叠加物。修复时添加的部分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规划方评价第六章城市用地1、2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规划方评价第六章城市用地1、2
和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 1.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
布局结构形式和城市职能的充分发挥起到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工程地质、水文、
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进行。
• (1)工程地质条件
• (a) 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包括了城市平面和高度的三维形态。
• (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
• 城市除了可以从以上社会经济和空间角度分析其构 成外,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从城市 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角度,一座城市由供电设施、给排 水设施、供热设施、燃气供应设施、废气物处理设施、 电讯信息网络设施等构成;而从社会设施系统方面, 一座城市又可以由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 业服务设施、行政管理设施等构成。
• 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 质的自然堆积情况存在着差异,其构成物质也就各不 相同,加之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相差悬 殊。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 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 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有 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 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例如湿陷性黄土,在受湿状态 下,由于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而下陷,导致上部建设的 损坏。又如膨胀土,具有受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能,

10、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10:20:5310:20:5310:208/21/2021 10:20:53 AM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8.2110:20:5310:20Aug-2121-Aug-21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1)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1)

中心思想: •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 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 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 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 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 系。 • 从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作为研究城市 总体局的楔入点,使之更科学合理.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 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 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 布。 • 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 • 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 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 需分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沿交通干线 逐步向外作 带状扩展
当放射状发 展的经济效 益逐步降低, 并趋于相对 稳定时
《马丘比丘宪章》
•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 宪章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 机构成”。 • 主张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孤 立的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去创 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综合服务功能; –2、社会再生产功能; –3、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 –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 与辐射功能。
四、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 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 的动力因素。 • 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 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 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 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 须予以重视。 •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 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三、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
城市形态分类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1、城市增长方法与手段 的制定
2、空间、土地、产业、 社会结构的整合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形象的魅力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高 度概括
2、映射城市发展的持续 与继承
3、鲜明的城市个性与景 观特色
1、政府的决策 2、功能的体现 3、市民价值观的变化
1、人与自然地和谐 2、传统与现代并存 3、物质与精神文明并进 4、城市设计的成果
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
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 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
本较高。 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
1、组团状 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 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 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 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 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 得其所。 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 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 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 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 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4、环状 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 环状分布。 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 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主要案例:浙江台州
5、卫星状 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 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 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 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 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 段的影响。 主要案例:London、上海等。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作业
二、论述题 举例并图示你所熟悉的城市总体布局 的特点。
5 城市内部道路:铁路将工业区与居住 区分成东西两部分,造成城市分割,增 加了东西方向交通的复杂性。建议城市 生活区通往工业区的主干道全部与铁路 立体交叉。生活区内部道路呈方格网布 置,联系较为便捷。
6
7
绿化生态系统:工业区与居住生活区之间 设置了大量的防护绿带,居住生活区内部 绿化呈点、线、面结合形式,形成良好的 生态系统。工业区外围被绿化带环绕,减 少了对城市的污染。建议在河流两岸建立 绿化带,提供良好的水景环境。 城市污水处理厂位置不当,应布置在河流 的下游地区,周围设置绿化防护带。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干扰 很多,根据污染对邻近地区及人的危害 程度,卫生隔离带的宽度分为五级: 1000米、500米、300米、100米和50米。 (书P160)
复习:
城市结构与形态
概念
一、城市结构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 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1、城镇体系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指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
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城市职能: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 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 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
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
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三.城市产业系统构成
• 按国民经济产业构成的分类方法:
1)第一产业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对 城市第一产业更完整的定义除了包括以上部分,还应包括采掘业,这一点对 于一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城市非常重要。 2)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和加工业,使现代城市中最活跃的发展以因素。城 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第三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逐步上升,其服务对象应经远远超出了城 市自身的范围。
2)地形条件
• 不同城市的地形条件,对城市规划布局、道路走 向和线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群体的布 置、城市的形态与形象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 例如:在平地常要求不小于0.3%的坡度,以利 于地面水汇集、排除,但地形过陡也将出现水 土冲刷等问题 • 地形坡度的大小对道路选线、纵坡的确定及土 石方工程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一)城市系统构成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 层次性、结构性 动态性 环境联系性
(二)城市系统的构成
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 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 性、动态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城市系统内部是一 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结构严密的整体。一般我们可 以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 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城市的构成。 因此,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 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系统总和。
按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不同分: 1)主导产业; 2)配套产业; 3)一般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 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 间关系的总和。(决定着城市的集聚效益和各构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

END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2)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2)
ຫໍສະໝຸດ • •••
• • •


地下空间利用类型 (1)地下交通设施:地下车行立交、地下人行过道和地下停车库 等设施。 (2)地下综合体: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地下交通设施等功能 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空间集合体。 (3)地下街:在各种建筑物的地下层之间建立连通通道,或独立 建设,形成总体形态狭长,两侧设店或其他商业设施的地下街道, 按其所设公共设施的功能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下商业街、地下 文化街等。 (4)地下娱乐设施:在地下布置的电子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 (5)地下仓库:用于储存人民生活、生产物资的地下设施。 (6)地下室:与地面建筑配套建设的地下层,满足人防和建筑自 身需要。 (7)地下基础设施:除了常规的地下管线外,还包括地下变电站、 水厂、锅炉房、污水处理系统、泵房等。将多种市政设施管线集中 布置于“共同沟”中,提高地下管线设施的集约性,便于维修,不 破坏路面。 (8)人防工程:包括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 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设施,以及结合地面建筑配套修建 地下防空设施。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第四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第五节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综合协调?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外部结构
晋江南岸晋江段:建设滨江商务区
• 滨江商务区选址晋江南岸,横跨晋江池店、陈埭 两镇,定位为大泉州的核心商务区,展现海峡西 岸城市新形象的多功能综合城市新区。 • 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核心区以商务、商业、 会展、办公、金融为主,非核心区包括居住、文 教、卫生、体育、娱乐等主要功能。 • 规划目标是,重塑城市意象、打造精彩水岸生活、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商务区,提升城市综合竞 争力。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一、引言城市规划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石,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二、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合理布局。

一个好的城市布局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1 商业中心区商业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交通的枢纽。

商业中心区应当拥有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大型展览中心等,吸引人们前来购物、游览、参展等,为城市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

1.2 居住区居住区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区,应当注重居住环境的品质和居住者的需求。

优质的居住区应当结合自然景观和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教育、医疗和商业服务等。

1.3 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应当合理规划工业用地,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工业区的布局应当与居住区相分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4 文化教育区文化教育区是培养人才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当规划良好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分区、分级、分层的规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耕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护好耕地资源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护农田资源,同时注重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

2.2 合理开发建设用地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减少土地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3 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节约用地,避免城市过密和土地浪费。

规划中应当合理划定各类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四、案例分析以上只是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些基本原则,下面以某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PPT课件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PPT课件

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第一产业 1、按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
主导产业(决定性产业) 2、按地位和作用 配套产业(围绕主导产业)
一般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1、城市构成要素的选址 2、城市空间集聚程度 3、城市空间形态
五、城市基础设施构成
城市用地的基本性质 ➢ 城市土地除具有土地资源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
– ① 承载性——承载城市物质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是其基本的自然属性 – ②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与几何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 ③ 地租与地价
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建设条件评价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 ① 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功能分区与结构协调)。 ➢ ② 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需要。 ➢ ③ 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 ④ 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潜力。
2、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 ①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 改造利用的潜力,这些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 性与经济性。 ➢ ② 设施齐全的地区,有利于土地价格的升值。
城市的供电、给排水、供热、燃气废弃物处理、 电讯信息网络等设施。
§4-2 城市用地及其使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 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统称。
2、城市作为系统的特点
①自然属性(不可移动性、耐久性 和不可再生性)
②社会属性(依附于拥有地权的 社会权力)
③经济属性
三、水文与水资源
(一)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水文地质 ➢ 水文 ➢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A.地质条件
(3)冲沟: 发育性冲沟 死亡冲沟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A.地质条件
(4)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每年人们所能感到的地震有5万多
二、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 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概念:
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 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 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
2、城市规划区概念: 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 (3)水文地质条件: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 市政工程带来第问六讲题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次。强烈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范围也较大。
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震源释放能量的量化标准)
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A.地质条件
A.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B,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 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C.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 相宜的城市设施。
4、城市郊区概念:
学术上定义城市郊区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切相关,
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周边地区,因而郊区的范围是
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或城市管理实
践操作的过程中,城市郊区的范围只能是以城市行政管辖范
围为依据,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发生变化。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1.城市环境形态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3.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4.自然环境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城市选址、 城市规模和形态、 影响城市的兴衰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A.地质条件
(1)地基承载力 : 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
大的变形和破坏。
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壤的自然堆 积情况存在着差异,加之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相差悬 殊,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建设用 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 是十分重要的。
一、城市系统构成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一、城市系统构成
(一)城市社会系统
(二)城市产业系统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一、城市系统构成
(三)城市空间系统
(四)城市其他构成
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
城市的供电、给排水、供热、燃气废弃物处理、电讯信息 网络等设施。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C、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居民创造适宜 的生活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地区,由于城市 所造成的大气下垫面层的改变,以及城市与外界的温差所形成的热力差异, 将促使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而出现“城市气候”特征。影响规划与建设的 气象要素主要有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第一节 城市系统构成
社会系统;产业系统;空间系统;其他系统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概念、属性、区划、归属等;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用地分类;用地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仓储用地;绿地;郊区用地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5)矿藏: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种资源。它的分布与开采还影 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B、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 水体的作用:
(2) 水文条件: 地表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
(二) 城市用地特性
1、城市用地属性 城市用地属性
2、城市用地价值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三) 城市用地区划及管理
1、城市用地区划
2、城市用地管理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城市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对城市的作用: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 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 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 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主讲:
二 、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四)用地条件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A.地质条件
(2)滑坡与崩塌: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的土、石向下滑动。(物理地质现象) 崩塌—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 落。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定义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市区、 城市近郊区以第及六城讲城市市构行成政与土区地规域划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
主讲:
二、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 城市用地概念
3、城市建成区概念:
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建成的 区域,一般城市建筑连接成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可以理解 为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实际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 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