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

解析:“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映了新中国要求独立自主;“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 A

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至今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一边倒”政策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领域中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对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起了巨大作用,并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至今仍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答案: D

3.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无关;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无关。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1949年提出来的;B项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故符合题意;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D项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

答案: B

5.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解析:从材料“登上国际舞台”“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故选C项。A项是在1950年,B项也与材料中的“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不符,D项是在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第一次”不符。

答案: C

6.(2017·山西忻州高一检测)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解析:A项说法很明显不符合事实;C项指的是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D项中,中美关系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7.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

A.中印会谈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客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结合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3)“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问,思考“异”要从与会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着手,“同”要从与会各国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面临的相同困难等入手。第(2)问的第一小问,一要说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二要指出与会各国的分歧;第二小问,较为简单,只要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要指出二者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