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人琴俱亡教案2 苏教版

合集下载

海南省白驹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人琴俱亡》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苏教版

海南省白驹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人琴俱亡》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苏教版

13课《人琴俱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常用文言词语,顺畅的疏通文意。

简洁了解《世说新语》。

2、留意朗读语气的把握和语感的培育。

3、在古代和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子猷和子敬之间的感情进行考量。

培育同学重情重义,感受兄弟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亮的共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三.教学难点:培育同学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力量,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深厚的兄弟情意。

四.课时支配: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

2.叙述“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超群。

一夜伯牙乘船巡游,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兴致勃勃的弹起了琴。

这时有一位樵夫经过,认真观赏他的曲调,当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便说:“好像宏伟而庄重的泰山一样!”当伯牙奏出如浪涛般奔腾澎湃的曲子时,樵夫就说:“好像观察滚滚的江水和无边的大海。

”伯牙兴奋极了,与这位樵夫成了好友。

这就是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后人将“高山流水”比方知音。

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故事也有两位仆人公,他们不仅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也是“血浓于水”的兄弟,他们的故事中也有一把古琴,这个故事叫“人琴俱亡”。

(略讲)(二)整体感知课文:听,读,说,写。

1.听:听老师范读。

让同学留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文言文语言的节奏感。

边听边悟,初步生疏课文。

2.读:先让同学齐读,如有误,老师纠错。

指导同学阅读,首先读准节奏,其次留意人物语言,要揣摩语气和语调。

再有感情的齐读一遍。

3.说:这是重点部分。

首先,屏幕上给出有误的翻译,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让同学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找出有误的或没翻译完全的词语。

然后,提问同学:同学自主找出错误后,提问同学说出错误,并改正。

如有遗漏或错改,老师点出更正。

屏幕上投映出订正后的词语:俱(都)、笃(重)、左右(近侍)、都(总,竟)、此(这)、语(动词,说话)、了(完全)、舆(轿子)、素(始终,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始终)、既(已经)、调(协调)、掷(投掷,扔)、因(连词,于是,就)、恸(痛哭)、绝(气息终止)、良(很)、亦(副词,也)。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人琴俱亡教案【三维目的】知识与才干疏浚文意,明白白话虚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进程与方法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位置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征。

3、子猷前后的表现能否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境和特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难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位置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征。

3、子猷前后的表现能否矛盾。

【教学法】自主协作讨论【课时】1 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课堂提问:同窗们经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看法?了解哪些?2.作者链接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闻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相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情。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协作·探求·展现】一、读书〔经过这一环节,使先生对作品有大约的掌握,重复读书培育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1、先生朗诵作品,教员纠正字音:笃〔dǔ 〕都〔dū 〕丧〔sāng 〕〔sàng 〕了〔liǎo〕舆〔yú 〕调〔tiáo 〕恸〔 tng 〕2、体朗诵课文3、师范读课文〔留意在范读时期,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掌握:先生活动:先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闻有少量记载。

教员补充资料: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 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简洁的语言。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

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是手足情,亲情。

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难点: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二、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三、弄懂文章大意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补充词语解释: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掷,投掷,抛掷,扔。

6、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7、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参考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三、作者介绍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四、自学指导(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五、互动交流一(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略)六、互动交流二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何以都不闻消息”。

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了不悲”“都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①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②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十三 人琴俱亡 (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三 人琴俱亡 (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三人琴俱亡 (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 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 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 2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三、请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文章《人琴俱亡》先阅读,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笃(dǎ)病重了(liǎo)全完全舆(yú)轿子调(tiáo):协调掷(zhì):扔恸(tòng):痛苦,极度悲哀。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先提示后.总结)。

提示: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课堂小结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

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六、作业:背诵全文。

十三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前言《人琴俱亡》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内容深刻,启发性强,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悉《人琴俱亡》的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核心思想。

2. 掌握句子结构和段落组成方式,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2.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品读文学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先引入,讨论古代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阅读本文《人琴俱亡》,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三: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解读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疑惑。

步骤四:课外阅读与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并进行课外研究,包括历史人物、文化情况等等。

步骤五:写作训练教师提供话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重点批改学生的写作,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六:复习和考核再次回归到文章,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思考,掌握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回答问题,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古文,发现文言中的美。

2. 讨论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智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助成长的过程。

3. 个性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考试评分: 对学生的考试进行评分,以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语言技巧的掌握情况。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

(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

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同步导学》基础训练1;
2、《同步导学》基础训练3;
3、《同步导学》基础训练4;
4、《同步导学》预习2。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三、作者介绍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四、自学指导(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五、互动交流一(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略)六、互动交流二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何以都不闻消息”。

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了不悲”“都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①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②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第13课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理解这则故事所表现的兄弟情深。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⒈背诵本文。

⒉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注释和翻译。

【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具体句子,了解兄弟情深〖自主先学〗结合全文,找出你认为的句子,最能反映兄弟情深的有哪些?〖展示交流〗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活动二结合具体语句提醒人物的独特形象。

〖自主先学〗仔细阅读本段,找出本段中精彩的修辞的句子,批注修辞产生的表达效果。

〖展示交流〗1.小组讨论,完善批注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适当圈画,并自主修改完善。

2.交流讨论:①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②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③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检测反馈】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加点字。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②弦既不调.③人琴俱亡.④因痛绝良.久2.简单概括本文大意。

3.简述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

4.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的语句。

5.你是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的?[巩固提升]课内阅读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粗字。

俱病笃( ) 弦既不调( ) 了不悲 ( ) 都不闻消息(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组是( ) (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B、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C、人琴俱亡亡羊补牢D、何以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E、而子敬先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翻译下列句子:因恸绝良久。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4.品味语言特色。

5.体会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重点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目标导学1.教师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这时,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课件2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课件2 苏教版

《世说新语》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
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
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
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
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1、对照注解,自己疏通大意。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疑难字、词或句。 3、自己高声翻译全文给自己听。 4、翻译给全班同学听。
10.月余亦卒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释疑探究:
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 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 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 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 间的深情?为什么?
交流
这一句写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
独特在: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 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或: (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 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
认准下列字音: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ɡ)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ɡ)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ɡ)绝良久
10.月余亦(yì)卒(zú)
“病笃”,也快要死去,即将和弟弟在九泉下相见。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明确: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 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 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
手足情深。

第13课《人琴俱亡》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第13课《人琴俱亡》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默读课文
1 导入,组织学生默

交流疑难、释疑
2 让学生质疑、合作
释疑
按要求读课文
3 组织学生多种方
式朗读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
用自己的话复述内

思考、讨论
3 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
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
个人物吗?
4 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
互评
交流
5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中哪
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
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
不调”说明了什么?
教学反思。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第13课《人琴俱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重点难点】1.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6)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

卒,死。

2.翻译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三>合作探究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

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

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 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 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三、请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文章《人琴俱亡》先阅读,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笃(dǎ)病重了(liǎo)全完全舆(yú)轿子调(tiáo):协调
掷(zhì):扔恸(tòng):痛苦,极度悲哀。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先提示后总结)。

提示:
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

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六、作业:背诵全文。

用心爱心专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