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这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学生对其的了解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文字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对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理解,以及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亚洲地图等。
3.文字材料:关于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丰富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各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三、教学难点:1.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特色及发展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习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1) 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等。
2)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北极气候等。
3) 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水力等。
3. 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特点:1) 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
2) 欧洲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3)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开发潜力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5. 总结与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各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六、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七、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2. 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八、教学难点:1. 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2. 俄罗斯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及发展。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城市、名胜古迹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及特点。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俄罗斯初中湘教版教案
俄罗斯初中湘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莫斯科;掌握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了解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了解俄罗斯交通运输路线分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图和其他资料的分析,利用读图法得出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得出交通路线分布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俄罗斯的位置,横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 俄罗斯地形和河流。
【教学难点】1. 应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的基本概况。
【教学方法】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加深对俄罗斯的认识。
2. 资料分析法:利用地图、文字资料等,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工业部门、交通运输等特点。
3. 教师讲解:结合资料和地图,对俄罗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1.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图片:普京、套娃、芭蕾舞。
2.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能想到哪个国家?(俄罗斯)3. 导入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俄罗斯之旅,首先来学习这个国家的基本地理概况。
二、新课学习1. 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俄罗斯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地跨东、西半球。
(2)海陆位置:俄罗斯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
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接壤。
2. 自然环境(1)地形: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其中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
主要高原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和贝加尔湖高原。
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平原。
(2)气候: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
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寒冷严酷。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寒冷的苔原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基本概况2. 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3.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4. 分析地图、图表,培养地理思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特点。
2. 难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涵及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等。
2. 利用地图、图表,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俄罗斯的具体实例,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俄罗斯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
(3)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
3. 分析地图、图表:让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等,分析其地理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俄罗斯的具体实例,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深入剖析其地理特点及发展状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 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俄罗斯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俄罗斯》教案1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俄罗斯》教案1出示图片:俄罗斯气候分区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①俄罗斯气候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②介绍西伯利亚的气候特征;③介绍俄罗斯南部的气候特征。
2、自然环境和资源1)自然环境出示图片:俄罗斯自然环境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①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类型;②介绍伏尔加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③介绍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出示图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①俄罗斯的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②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③介绍乌拉尔山脉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3、交通运输和城市分布1)交通运输出示图片:俄罗斯铁路和公路分布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①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②介绍莫斯科的交通运输情况。
2)城市分布出示图片:俄罗斯城市分布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①俄罗斯的主要城市有哪些;②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③介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城市特点。
三、课堂练1、根据地图回答问题出示图片:俄罗斯地图,提问:①俄罗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②俄罗斯的经纬度范围有哪些?③俄罗斯濒临哪些海洋?④伏尔加河流经哪些地形区和注入哪个水域?2、填空练出示图片:俄罗斯地形图和气候分区图,让学生填空:①俄罗斯地形从西到东分别为___、___、___、___四个地形单元。
②俄罗斯气候分为___个气候带,西伯利亚气候以___为特征,南部气候以___为特征。
3、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布置1、预下节课内容;2、复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
出示图片: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问题: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学生回答: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对俄罗斯有初步的认识。
2. 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回答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学生能表达对俄罗斯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俄罗斯的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和极地气候。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2. 学生讨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
2. 学生能分析出俄罗斯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俄罗斯的地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原、山脉和河流。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讨论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分析地形对俄罗斯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产。
2. 学生能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学生讨论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俄罗斯的主要自然资源。
2. 学生能分析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影响。
【湘教版】8.3《俄罗斯》教案
俄罗斯导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重点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难点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我的反思教学设计俄罗斯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三、丰富的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教学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学习新教材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
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
(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
北部、第15周至16周共1课时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
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俄罗斯(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
俄罗斯(第1课时)教案湘教版俄罗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6—80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积最⼤的国家、平原⼴⼤、温带⼤陆性⽓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标知识与能⼒1.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组成特点、和⾸都。
并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的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陆性⽓候为主和各地区⽓候差异形成原因及特点。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淡⽔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5.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业、农业、城市、港⼝分布特点。
6.运⽤统计资料,对⽐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性。
过程与⽅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学⽣已有知识,引导学⽣认真分析课本中的图表,加强填图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探究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这样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培养动⼿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尊重不同国家的⽂化和传统,增强民族⾃尊、⾃信的情感。
使学⽣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俄罗斯⾃然特征和经济特征.难点1.俄罗斯⽓候成因。
2.⾃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突破学⽣已具备“认识⼤洲”“了解地区”部分的⾃然地理和⼈⽂地理知识。
会根据图例看“地形图”、“⽓候图”、“资源图”、“统计图表”等资料图。
通过对⽇本的探究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般⽅法。
在此基础上进⼀步以国家为主线,以国家的⾃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归纳其共性,区别其差异。
课本涉及的内容也⽐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个⽐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三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陈小英【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之一,它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俄罗斯”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关于对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的三个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两个标题主要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
该教学设计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第一、二、三个小标题),重点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气候的特点,难点定位在位置范围与气候特点的归纳。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归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解释一些简单的地理现象的能力,并且通过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也已初步掌握,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气候及其特征,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根据地图能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河流、湖泊的分布情况。
3、根据地图及资料,归纳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图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了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4)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问题;(3)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统计数据、案例分析材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白板等;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欧洲西部国家的特点;(2)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3)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特点;(4)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分布情况;(5)介绍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历史背景等。
3.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3)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的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4)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宗教特点;(5)比较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联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了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知道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联系和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的相互关系;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俄罗斯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俄罗斯的面积、人口、首都等基本概况;教师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加油站”?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讲解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情况;举例说明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城市等特色。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对其经济、工业、资源等的影响;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收集有关俄罗斯的经济、工业、资源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8.3《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8.3《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挂图:俄罗斯地形图[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
“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
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
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4. 使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及国际影响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2. 难点:俄罗斯的地形区分布、气候特点及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对比法:对比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俄罗斯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潜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 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
3. 案例材料:俄罗斯经济发展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1.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3.1 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东西跨度较大。
3.2 讲解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分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3.3 讲解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4 讲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重点介绍其能源、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
4. 课堂讨论4.1 讨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对其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4.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5.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其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实例。
5.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经济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_第三节《俄罗斯》教案_湘教版(1)
笠山初中目标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地理 主备人 : 杨调红 备案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版)用心 爱心 专心 1俄罗斯教案一、导课1.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一段音乐(莫斯科没有眼泪)问:通过这首歌或这一段歌词,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俄罗斯的首都,很冷) 二、教学新课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俄罗斯) (一) 国土辽阔1. 那俄罗斯到底有多大?(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2. 看图7.45,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它的纬度位置(50—80大部分是位于50—70之间)极圈穿过俄罗斯。
3. 那俄罗斯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没有人知道温带的划分?(回归线与极圈之间)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上给我们标出了奥伊米亚康这个地方。
看书上图7.46给我们的介绍。
(。
)在俄罗斯这个地方,80%的地方是属于微带大陆性气候,16%的地方是属于寒带还有4%的地方是属于亚热带的气候。
4. 那它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先来看一下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看看它的降水和气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
)看一下,雅库茨克这个地方的气温。
(10-- -43)那它的降水量呢?(集中在6—9月份)(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春秋季短,气温年较差大)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学习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课时学习俄罗斯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它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方面来分析,重点结合教材P .76图3-22来分析。
关于“丰富的资源”部分,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采用追因法让学生分析讨论,明白“为什么”,矿产资源则由分布入手,让学生明白“怎么样”。
重点还要明白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说出俄罗斯复杂的地形分布特点。
3.简述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本节内容共分三个标题,是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一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的。
首先在第一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及范围,以及因为纬度高导致的气候特点和复杂地形。
因为面积广阔,所以又引出了第二个标题,即自然资源丰富。
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俄罗斯的工业较为发达。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思维水平,并且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学习一个大洲及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思维方法,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具备的地理思维方法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接受新知。
同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即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又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所以我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参与,促动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设计思路:本节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讲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以视频导入,引入本课正题。
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以地图为媒介,先让学生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湖泊、气候特点,最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题,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用地图描绘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理解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的地理特征及其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先让学生有感性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2.然后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持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实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水平。
惠农区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
《俄罗斯》(第1课时)教案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陆上邻国的了解,懂得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特征。
一、情境导入展示有关俄罗斯的图片:红场、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学生欣赏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些国家?(学生回答)二、新课学习(一)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理位置活动: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濒临的海洋及陆上邻国。
(学生读图回答)活动: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经度位置是怎样的?(学生读图回答)(2)地形与河流活动:大河和山脉是俄罗斯大地形区的重要分界线,请在图中找出依据。
(学生读图回答)提问: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活动:找出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说一说它流经的地形区和注入的水域。
(学生读图回答)活动: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说一说它们的流向是怎样的?最终注入了哪里?说明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势特征是怎样?(学生读图回答)(3)气候展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一说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哪一种气候的分布面积最大?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俄罗斯的气候有什么特征?活动: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会分析表格资料,回答问题)(4) 资 源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
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铅、锌、镍、钴、钾盐等的含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森林资源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区。
俄罗斯水资源充足,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2位。
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资源储量最大的湖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6—80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和首都。
并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形成原因及特点。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工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5.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
6.运用统计资料,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本中的图表,加强填图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探究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这样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又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突破
学生已具备“认识大洲”“了解地区”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会根据图例看“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统计图表”等资料图。
通过对日本的探究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国家为主线,以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归纳其共性,区别其差异。
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段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资料、俄罗斯的历史﹑经济﹑风土人情等的资料(图片或录像),纳入多媒体。
2.Power Point 课件
3.一段俄罗斯军事图片集锦。
学生准备
1.准备俄罗斯空白图(每人一份)。
2.收集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思考俄罗斯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俄罗斯。
2.描图绘图填图,理解其位置的独特和
国土的广大。
3.读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地形特点。
3.学生阅读图并在空白图上填画平原高
原山脉。
4.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气候。
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4.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
了解俄罗斯气候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分布的整体关系。
附:战争小故事
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攻打俄国,俄军且战且退,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冬季和法军决战。
9月中法军进入莫斯科,恰于此时,俄军点起大火烧城。
冬天已经来临,法军停留在烧毁的莫斯科,缺乏粮草和防寒衣服,无法渡过严冬。
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
后撤的法军在零下35°C的冰天雪地里行进,迎接他们的是饥饿和严寒,是俄国军民的袭击。
法军尸横遍野,退出俄国境内时,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了。
本课总结
本节课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主要学习内容。
我们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俄罗斯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不仅地跨欧亚两大洲,而且具有高纬度的特点。
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地形分布却并不复杂,平原面积广大。
俄罗斯的气候与其广大的国土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关系密切,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会了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17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二、平原广大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既跨东西半球又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部分,但习惯上人们又将其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1.俄罗斯以哪个民族的人口居多?信奉什么宗教?
2.这个国家最初形成的时候是在何处?请简要说明一下。
3.俄罗斯的货币单位是什么?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教学探讨与反思
俄罗斯面积广大,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