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政策的扩张性调整
扩张性与收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与收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与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增长和通胀进行调控。
扩张性财政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而收缩性财政政策则旨在限制通胀和减少经济过热。
本文将从定义、实施目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扩张性与收缩性财政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低迷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负担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提高总需求来刺激经济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来提高总需求。
同时,通过减税政策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应对经济衰退、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加大时,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负担等手段,限制总需求和控制物价上涨。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削减总需求来消化过剩的需求压力。
收缩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削减政府支出,例如缩减基础设施投资、减少福利支出等来减少总需求。
同时,通过增加税收政策来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限制消费和投资。
收缩性财政政策对于应对通胀压力、稳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三、扩张性与收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1.经济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和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扩张性和收缩性财政政策的制定。
在经济低迷和衰退时,政府普遍倾向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和通胀严重时,则容易采取收缩性财政政策以平抑经济压力。
2.政府预算和债务状况: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对财政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预算紧缺情况下,政府可能难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更倾向于收缩性财政政策。
此外,政府债务水平也会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发挥重要作用。
3.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也会影响财政政策的选择。
发展中的国家通常需要更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发达国家则更注重收缩性财政政策以控制通胀。
扩大内需下的税收对策调整
件后 ,全球经 济趋
缓 的 影 响 逐 渐 显
现。多数学 者认 为 扩张性财 政政 策淡 出必须适 当推 迟。 目前 ,实施积极 财
政政 策 , 要 不 要 减
可能增加 。8 0年代美 国里根 政府采纳 供应学派的主张 . 实行减税政策应对经 济滞胀 .这为美国 9 0年代 以来经 济持
的总体要求 , 从八个方面具体部署 了今
年的经济工作 , 出必须着重抓 好六个 提 方面的工作 。 中首要பைடு நூலகம்就是坚持扩大 其 内需的方针 , 继续实施积般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 今年召开的全 国财 政 税务工作会议也指 出. 要充分认识 到我国所面临 的机遇与挑战, 先要做 首
际 国内形势 ,提出 了 20 0 2年经济工作
是 正确处理 税收同 财政 支出之
税, 而对另外一些消费赠增加征税 。如 在现有减税基础上 , 一步 降低有关购 进 蛸房 产的税 费负担 ,特别是 所得税 负 担, 以盘活商品房 产市场 : 降低赡置 、 使 用汽车 的税费 ,刺激私人汽车 的消费 ;
扩大 内需是我 们要长期坚持 的一
项 战 略 方 针 ,这 是
到 目前 的 1%左右 。这个阐夏不解决 , 5
会 使税收任务一再加码 , 从而酸坏整个 经 济基础 , 从根本上扼杀税 深。 因此 , 精 简政 府机构 、 提高效能 、在特定项 目上
由我国的基本 国情 决定的。自 19 年 98 来 .中国政府 采 取积撤 的财政政策 和 稳 健 的 货 币 政 策. 抑制通货紧缩 , 促进经济增 长。进 入 20 年 , 0o 主张这 种扩张性财政政策
减免过多过乱 ,既影响了税 收收人 ,又 不符合 国 民待 遇原则 和市场经 济公平 竞争的要求 。 二、 捌激国内消费■求的爱 收政策 我 国的消 费需 求对 经济增 长 的贡 献率达 5 % , 0 是促进 经济快速增长的主 要囡素。 针对 当前居民特别是中低 收入 者的收入增长 幅度减缓 、 即期消费倾 向 下降 以及有 关政策对 消费限制 过严 等 情况 , 需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论文发表
扩张性财政政策论文发表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一直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扩张性财政政策论文发表篇1浅谈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挤出效应问题一、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宏观经济学认为:短期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会总需求。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总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
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需求与社会生产能力之间出现缺口,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膨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在货币供给量保持稳定的情形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
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一般理论模型。
为了克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应当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表明,政府在对经济增长进行调控时,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决定于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因素,如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决定于IS 和LM曲线的斜率。
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中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由于投资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通常所讲的投资利率的弹性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大;投资利率的弹性小,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小。
如利率不变,即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挤出效应为零。
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
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
财政政策调整
财政政策调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财政政策的灵活调整成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调整指的是政府在财政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调整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和效果。
一、财政政策调整的目的和原则财政政策调整的目的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改善收入分配、调整结构等。
而在实施财政政策调整时,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财政政策调整应当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经济动荡时期,财政政策应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以稳定市场信心;而在经济相对稳定时期,则应保持政策的灵活性,随时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微调。
其次,财政政策调整应当注重可持续性。
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调整时,应考虑长期的可持续性和中长期的发展需求,避免短期过度刺激带来的不良后果。
最后,财政政策调整还应当注重协调性。
财政政策的调整应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相互协调,形成政策合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财政政策调整的方式和工具财政政策调整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扩张性调整和紧缩性调整。
扩张性调整指的是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调整则相反,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胀风险。
在扩张性调整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增加公共投资、提高政府购买力、减少税收负担等。
增加公共投资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政府购买力意味着政府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市场需求;减少税收负担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
而在紧缩性调整中,一般采取的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收等。
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政府对资源的需求,以缓解通胀压力;提高税收则可以减少市场上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需求和通胀。
需要指出的是,财政政策调整并非只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两种选择,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调整和组合的方式,以达到预期的经济调控目标。
三、财政政策调整的效果和影响财政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较为复杂,不仅取决于调整方式和工具的选择,还受到市场预期、政府执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举例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举例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两种重要工具,它们分别用于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目的。
下面将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两种政策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从紧缩性财政政策开始。
紧缩性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总需求,以防止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国采取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
许多国家在面临财政困难和债务危机时,采取了削减政府支出和提高税收的政策,以恢复财政健康和稳定经济。
以希腊为例,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希腊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包括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收和福利制度等措施。
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内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和经济衰退,但最终希腊通过实施紧缩政策重新获得了国际信心,并在2024年结束了第三次救助计划。
另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消费。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美国在2024年金融危机后实施的刺激计划。
奥巴马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和扩大社会福利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带动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这一系列政策包括了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增加投资,提供对企业和个人的税收优惠,以及扩大社会福利和就业保障等措施。
这些政策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衰退,实现了就业市场的恢复和经济增长的持续。
在现实生活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常常交替出现,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平衡。
政府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压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注意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在维护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扩张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扩张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扩张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扩张财政政策措施。
一、增加政府支出1.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修建公路、铁路、桥梁等,以推动经济发展。
2.放宽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3.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加大对教育、卫生、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减少税收1.降低企业税负:对企业所得税率进行下调,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2.减少个人所得税:适当提高个人免税额度,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3.减免特定行业税收:对一些特定行业或地区减免税收,鼓励其发展,推动经济增加值。
三、增加政府债务1.发行国债:政府可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用于投资和财政支出,同时也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2.增加政府借贷: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外机构借贷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3.扩大财政赤字:在一定范围内放宽财政赤字限制,以便增加政府支出,提升经济活力。
四、加强贴现和信贷支持1.加强中央银行贴现:中央银行可通过贴现政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促进信贷投放,刺激经济增长。
2.放宽贷款条件:政府可以放宽对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活动。
五、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对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并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2.减免相关税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企业税等给予减免或优惠,以激励创新活动。
3.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大对企业孵化器的支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服务。
六、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持1.加大农业投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给予适当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通常会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接下来将从几方面探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采用增加支出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增加生产和就业。
这将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政府的投资也将增加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创新。
这种“投资-增长”循环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刺激经济发展。
降低失业率扩张性财政政策还可以帮助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企业将增加生产和就业,同时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
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订单和就业机会,从而有助于降低失业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项目来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政府的投资和支出可以增加深化国内分工和推动技术创新的机会。
这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鼓励创业和企业家精神,支持经济创新和升级,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限制与风险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有许多有利的方面,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
首先,政府的增加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结果。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还可能导致国内和外部债务水平的上升。
这将增加财政压力,使得政府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使得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下降,导致经济走向不可控的方向。
结论尽管扩张性财政政策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但它仍然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当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变化采取相应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全部依赖货币政策。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财政管理,防止财政透支和风险的出现。
举例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
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常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矫治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比例严重失调和通货膨胀的弊端,我国几次国民经济调整中都实行了紧缩性财政政策。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依法征税工作。
严格清理和控制税收的减免优惠;逐步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国防费、重点建设基金、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社会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等。
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调节预算外资金、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库券和控制预算支出规模等措施,继续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支农支出,保证重点建设投资,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
通过减税使企业扩大生产,人民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进行消费;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两部分,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能够刺激生产,转移支付的增加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反危机的政策,因而只能是一种短期政策。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以逼近充分就业来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引言扩张性财政政策,又被称为主动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经济政策的一种形式。
在经济下行期或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或者加大借贷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振市场信心。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危机期间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帮助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
1. 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核心措施之一。
通过增加政府的支出,可以直接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研等领域的投资,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对企业的补贴和奖励来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2. 减少税收减少税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另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此外,减税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激发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通过减少税收,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压力。
3. 增加借贷增加借贷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借贷来补充财政收入,提高政府的财政赤字。
借贷可以用来支持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力,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借贷还可以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少贷款成本,促进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
4. 发行国债发行国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用手段之一。
国债是政府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通常以固定利率向债券持有人偿还本金和利息。
通过发行国债,政府可以筹集资金用于支持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力,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国债的发行还可以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
5. 货币政策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需要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的提振。
税收优惠政策论文
税收优惠政策论文各位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样写税收优惠政策论文的呢?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论文吧![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文主要介绍了新税法采取扩大、保留、替代、过度和取消5种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并针对企业应结合这些政策调整方向,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利用有利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现行的税收体系采取了区域优惠为主的方式,所给予的优惠主要是针对设在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对外开放城市、中西部及贫困地区的企业。
这种单一的优惠方式,缺乏扩张性激励效果,在带动产业升级上作用有限。
新税法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建立了新型税收优惠体制。
新税法采取扩大、保留、替代、过度和取消5种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
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扶持的重点。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1.扩大扩大是指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扩大到全国范围;将环保、节水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大到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业设备;新增了对创业投资机构、非营利公益组织等机构的优惠政策。
现行税法规定,只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新法将这一优惠政策扩大到整个行业,而不是特定区域。
企业投资购置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业设备享受税收优惠,是指其项目所需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此政策意味着设备的40%部分,可以用企业新增实现的税收由国家来买单。
根据现行税法分析,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允许投资企业将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如70%)抵减利润方式抵消所得税。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引言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是国家在经济衰退或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时采取的两种主要政策手段。
虽然它们的目标相似,即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在实施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对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它通常在经济衰退期间实施,以帮助稳定经济和改善就业市场。
下面将讨论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财政支出的增加: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
这些新增支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2.减税政策:通过减税措施,政府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
减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3.政府借贷:为了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能需要增加借贷,以满足资金需求。
这种增加借贷的行为有助于提供额外的资金,使政府能够投资更多、刺激经济增长。
4.效果评估: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效果。
政府通过对经济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
扩张型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繁荣时期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以避免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或其他经济问题的发生。
下面将讨论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增加公共支出:在扩张型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公共项目、社会福利和其他领域的支出。
增加公共支出有助于提高民生和社会福利水平,并刺激经济的发展。
2.税收收入管理:为了支持公共支出的增加,政府可能需要调整税收政策。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增加税收收入以满足资金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
3.管理债务: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间实施,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增长和财政盈余来减少债务。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经济增长新动能,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政策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与收入分配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投入,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减税措施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也有积极影响。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引发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此外,扩张性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刺激就业机会的增加,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形势。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还会提高工资水平,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也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加大对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这样的结构调整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扩张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给国家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风险。
其次,过度扩张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资金过于集中在政府手中,降低了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以及财政补贴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fiscalpolicy)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
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新的经济形势下税收政策的调整
影 响 广泛 而深 远 。但 由于 我们
( ,t k 南 k g
,g k购
而事 实上 ,我 国已从 19 实行 的是 生产 型增 值税 ,企 业 99 了相应 的调 整 。 , 如 提高部分 产 抵 扣 ,使 重复 课税 因素 未完 全
买性 支出乘数 , t k 税收 乘数 ,B 年 开 始着手 在税 收 政策 上作 出 购进 固定 资产 所含税 款 不允 许 边 际消费倾 向 ,0< D< 1 ) 结 合 中国国情 ,从 实际情 品 出 口退税 率 ;对 固定 资产 投 消除 ( 资本 、 技术密 集型企业尤 况来 看 , “ 支” 以 增 为主 的理 由 资方 向调节 税先 减半 征收 ,后 为严 重 ) ,加 重 了企 业 的负担 ,
等现象 。 宏观经济 运行中 , 客观 产型 等 。 不可 否认 , 这些政 策为 些政策措施包括增加发行 国债 , 存在 着 这 四个 阶 段的 交替 ,当 抑制 消费 、 引导 投资 , 最终使 经 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 的投资等 , 每个 周期 波动 的幅 度超 过市场 济实现 “ 软着陆 ” 了至关 重要 并收 到 了一 定的效 果 。从财政 起 乐 于接 受的 范 围时 ,政 府便 应 的作 用。但从 1 9 年下半年 以 理论 的 角度分 析 ,扩张性 财政 97
也较充分 :
又停征 , 鼓励投资 对居 民个 也 不利 于产 业政 策 的实 现和 技 以 所 得税 。 另外 , 为促进 高新技 术 全 面调 整时 期 ,企业 有设 备更
其一 ,中国税 收 占 G P比 人 储 蓄存款 利息 恢复 征收 个 人 术 进步 。 目前我 国经 济 正处于 D
负面影 响减 到最 小 ,保证 国 民 亚金融 危机 的影 响而 下降 。消 要大 于税收 乘数 ,即改变 政府 经济 持续稳定 的发 展 。 费 、投资 、出 口这拉动 G P总 购买水 平对 宏观 经济 活动 的效 D 我 国 目前包 括税收政 策在 量 增长的 “ 驾马车 ” 出现问 果 大 于 改 变 税 收 乘 数 的效 果 , 三 均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或发行债券等手段,增加经济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
其目的是通过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经济衰退或低迷状态。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增加政府支出。
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支出、增加教育和医疗投入等方式,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还包括降低税收的措施。
降低税收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和投资倾向,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降低税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发行债券也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发行债券可以融资用于公共投资和其他政府支出,提高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通过发行债券,政府可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增加经济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衰退和低迷状态,促进就业增加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如果政府支出过度增加或税收减少过多,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等因素。
总之,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一种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或发行债券等手段,增加经济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
其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但需要注意风险和挑战,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效果。
扩张性经济措施
扩张性经济措施概述扩张性经济措施是一种通过采取特定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法。
它旨在扩大经济活动、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和提高就业率。
通过采取扩张性经济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或实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以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促进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
扩张性经济措施的类型增加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公共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投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
这不仅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减税减税是另一种常用的扩张性经济措施。
通过降低企业税率、个人所得税率和消费税,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雇佣更多员工,同时也为个人提供更多可支配收入,推动消费增长。
减税还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货币政策调整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和放宽信贷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借款,刺激投资和消费。
增加货币供应可以提高市场对资金的流动性,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
放宽信贷政策可以方便企业和个人获得贷款,推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扩张性经济措施的影响经济增长扩张性经济措施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支出、减税和调整货币政策等措施,政府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就业率改善扩张性经济措施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吸引投资和放宽信贷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提高就业率。
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可以带来新的企业和工作岗位,而放宽信贷政策可以方便企业借款并扩大经营规模。
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改善就业市场,减少失业率。
消费增长扩张性经济措施可以通过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信贷可得性和降低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增长。
当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时,他们往往倾向于增加消费,从而带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哪些知识呢? 为您分享。
扩张性财政政策名词解释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①减税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
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
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
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内的基本现状从大趋势上讲,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一旦达到,那么扩张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种必然的逻辑。
在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调整的时候,该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显然应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对其绝对数量作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
在总量酌减的同时,应该致力于使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与有选择的"退出"相适应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显然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
《税收学》 第五章 税收政策
第一节 税收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第二节 税收政策主体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税收政策环境 本章思考题
第一节 税收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一、税收政策目标 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运用一定的税收政
策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税收政策的出发 点和最终归宿。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的政策目标自然 应当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 长久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将总供给与总 需求均衡、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和 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或宏观调控 的理想目标。它们在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 陷、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些政策目标
11
前者主要靠资本、技术和管理取得收入,后
者主要靠劳动取得收入。 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就是要通过调 节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 现企业公平竞争和个人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调整企业收益水平、实现公平竞争来看 从调整个人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来看 第二节 税收政策主体 税收政策主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政策主体包括税收政策的立法、 执法和司法部门及对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部门。
8
则采取重税限制措施,以配合行政和法律 手段,加快其“关、停、并、转”步伐, 从而达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通过征收营业税、消费税、各种土地税, 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起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 用。 2.调整地区结构的税收政策手段 地区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之间 经济发展状况的比例和关系。 调整地区经济结构,重点在于建立一种能 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机制, 它可以从促进其扩大投资,加速技术进步, 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发挥不发达地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vs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 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 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 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 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
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不同
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降温”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通货膨胀)
纸币
纸币的 发行量 大于流 通中的 货币量
总供给
﹤总需求
货币 纸币的
发行量 小于流 通中的 货币量
(通货紧缩)
总供给
﹥总需求
物价 持续 上涨
紧缩 性的 财政 政策
减少财政 支出,增 加税收
从紧的 货币政 策
提高存贷 款利率和 存款准备 金率
物价 持续 上涨
紧缩性 的财政 政策
从紧的 货币政 策
增加财政 支出,减 少税收
降低存贷 款利率和 存款准备 金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vs积极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vs稳健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和紧缩迹象, 即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 有关政策,如税收、税 率调整,发行国债,保 护价收购粮食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 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政策 制定 者不 同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必 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
税收政策解读与应用
税收政策解读与应用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税收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税收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制定和调整税收法规、税率、税收优惠等措施,对税收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的总和。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税收政策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政策的作用方向,可分为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和中性税收政策。
扩张性税收政策通常在经济衰退时期采用,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税收政策则在经济过热时期使用,以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等手段抑制经济过热;中性税收政策旨在保持税收对经济的相对中性影响,不刻意干预经济运行。
按照税收政策的对象,可分为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针对个人的税收政策以及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税收政策。
二、我国现行主要税收政策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体系较为复杂,涵盖了多个税种。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最为重要的税种。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增值税改革,降低税率、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等,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
个人所得税则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税种。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引入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使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此外,还有消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各自在调节经济、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增值税转型。税收理论及世界各国的税务实践均已证明,消费型增值税对于企业的发展最为有利,因为它允许企业对当期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给予扣除。因此,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应该逐步开始对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
第五,改革企业所得税。现在我国分别设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性质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优惠措施。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以企业经济性质、资金来源和地区特殊性为主的优惠应逐渐减少,我们应主要采取产业性优惠措施,辅之以个别地区的税收优惠。
首先,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应主要是针对那些高档消费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害的特殊消费品、高能耗产品和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过去的高档消费品已成为现在的日常消费品,例如洗发水、普通化妆品等,但是这些消费品现在仍然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而同时一些新兴的高档消费服务,如高尔夫球、桑拿按摩和高级美容等尚未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在开征消费税的社会经济背景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消费税指向普通消费,必然会严重削弱消费税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且,国家把发展家庭汽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但对小汽车等的税率一直没有做出适当调整,再加上各地对汽车行业名目繁多的收费,使得购买小汽车的交易成本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百姓难以承受,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第一,我国的小口径宏观税率自1985年以来持续下降,从当时的20.8%降到了1997年的11%,与国外相比,这一比率属于低税率水平。但是从大口径宏观税率来看,我国1998年税费合计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7%左右。这一指标与其他国家相比则处于较高水平,超过了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宏观税率。大、小口径宏观税率之间的显著差距表明了我国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仍较弱,而企业所缴纳的税和“费”已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背上很重的经济包袱,抑制了企业正常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未来纳税能力减退,枯竭了税源。同时大量的非税收入的存在,还侵蚀了税基,减少了税收收入,进一步削弱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其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税尚未出台,使社会保障没有专项的资金来源,造成了在资金支出和管理上比较混乱,保障面窄,筹资渠道少,无法保证社会保障的正常支出。尽管近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居民个人倾斜,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毕竟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因而就不可能将所有收入都用于当前消费,社会保险税尚未开征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也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必然会缩小投资乘数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是扩大政府的投资支出和降低税率。我国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初期,主要采取了第一种手段。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这一财政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1998年1999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达到7.8%和7.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这种经济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的,积极的税收政策作用不大,现有的一些税收政策甚至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面。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主要是立足于1994年税制改革时的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经济过热的背景而制定的,这一税收政策使我国经济经过近三年的调整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当前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货膨胀已转为通货紧缩,然而我国的税收政策却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存在着不少限制消费、抑制投资和出口的作用。
第一,调整税收政策最根本是要提高税收宏观调控能力,为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创造空间。提高税收宏观调控能力的关键在于进行“费改税”,要彻底改变“费硬税软、以费挤税、费大于税”的现象。此外,提高调控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清理和规范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
第二,调整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如前所述,现行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均需做出调整。对于已进入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的化妆品、散装啤酒、酒精等项目都应给予取消征税或降低税率,而对于新兴的高级娱乐项目,如高尔夫球、桑拿按摩、高级美容等应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这样既能够实现消费税抑制高档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作用,又能使消费税不干扰居民日常生活,并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此外,出口退税工作涉及多部门和多方面的利益,需要税务、海关和银行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但我国目前的出口退税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管理手段落后、政策的操作性差,使得相关部门间的配合难以协调,工作衔接不上,退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资金周转受到影响,从而国家鼓励出口、刺激外需的政策目标也难以实现。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我国当前施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税收政策与政府扩大支出的财政政策协调不够,调整滞后,难以形成合力,可见当务之急是调整现实的税收政策。
第六,我国目前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仍分别征收不同的所得税,根据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两者的税负应该是基本相当的。尽管目前在所得税方面内外资企业的名义税率均为33%,但目前我国三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过多,在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上存在“外资宽、内资严”的不合理做法,导致了国有企业税收负担重于三资企业,制约了国企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是以产业为导向,对国家鼓励发展重点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力度不够,优惠办法比较单一,难以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Hale Waihona Puke 第七,我国目前对股票交易的印花税率为a股4‰、b股3‰,再加上大约3.5‰的经纪佣金等费用,使投资者一次买卖股票的双向交易成本达到13‰~15‰,远高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10‰以下的买卖成本。从其他国家看,各国对股票交易大多课以轻税,不断调低股票交易的印花税率。
第八,出口退税是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自1985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出口退税制度频繁变化和不断修改,表明我国的出口退税尚未找出规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995年出现了出口骗税猖獗、出口退税额骤增的现象,所以国家于1995年和1996年两次调低了出口退税率。但这样又违反了“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原则,导致了企业的出口退税资金不足,削弱了部分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了出口规模的正常发展,并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第三,开征社会保险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完善,就要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运筹方式,即要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实现这一转换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体制,实现社会保障与企业职能最大限度的分离。要达到这一目标就是开征社会保险税。开征社会保险税就可以使社会保障资金在收入上得到保障,并使资金的筹措方式公开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管理,遏制在支出上的随意性、浪费性和隐蔽性。这样,在建立规范、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后,可以使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降低,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
第三,消费税范围不完善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中,是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而在消费需求中居民需求又占主导地位。改革以来,gdp分配不断向居民收入方向倾斜,个人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51.1%上升到1995年的69.1%[2].从下表可以看出,1994年~1998年间,各年居民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均在80%左右。但从1996年起,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居民的消费需求相对萎缩,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开始明显降低,税收政策在其中所起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二,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大量的优惠政策也降低了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1994年的税制改革虽注重税收宏观调控的问题,但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税制改革阻力,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临时性、过渡性和照顾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过宽过松、减免税过多过滥,不仅减少了税收收入,而且削弱了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例如1997年关税的名义税率为36%[1],而实际税率仅为2.7%.同时过多税收优惠不但削弱了税收的正常增长机制,而且也迫使企业改变生产结构,使正常税源发生转移,进一步削弱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八,国务院于1999年年初和7月两次大幅度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针对我国周边国家经济尚未走出低谷,这些国家的进口需求有限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降低了部分企业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现在,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已简并为17%、15%、13%和5%四档,大部分出口产品退税比较彻底,可见,要继续促进出口需求的增长,再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就要考虑从简化退税手续、增强出口退税的可操作性入手,加快出口退税的速度,缩短退税时间,刺激出口额的上升。国家还应加强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在工作上的相互协调,保证退税程序的衔接和资金的及时到位。
我国经济自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但自199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经济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长缓慢,消费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形势严峻,通货紧缩等问题。为此,中央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配合相应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启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多方面的需求,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六,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抑制我国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的总体经济形势是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如果继续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投资需求的增长的确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适时之举,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加预期的投资收益,对进一步扩大内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作为调节投资的一个重要工具,仍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在暂停征收这一税种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其他方面对投资环境的改善,以保证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长。
第四,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对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的价款不予抵扣,这必然造成对固定资产的重复课税和企业间的不公平税负,不利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基础产业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