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听觉科学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1*14 填空1*18 名解4*6 简答6*4 论述 10*2

1.听觉中枢(初级听觉区):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的颞横区(41、42区),是听觉的最高中

枢,也是初级听觉区,接收和分析听觉信息。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双耳的冲动,因此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2.Wernicke区:(颞叶)位于颞上回后部(Brodmann41、42区)以及部分邻近的22区;听

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学者将它们统称为Wernicke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它主要司语言的听觉功能,其中储存大量的听语记忆痕迹,该区损害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听理解障碍。

3.Broca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即说话中枢):(额叶)位于额下回后部(Brodmann44、45

区)即三角部的后部及岛盖部。Broca区将来自Wernicke区的信息处理成相应的言语运动程序,然后传到与头面部运动有关的皮质(初级运动中枢),启动唇、舌、喉肌的运动而形成言语。Broca区不仅负责说话,还控制书写和其他动作语言的产生。此中枢受损,患者丧失说话能力,但可以听懂他人的语言,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4.Broca区司言语运动功能,又称前语言区或第一语言区;Wernicke区司语言感觉功能,又

称后语言区。这两个区共同构成言语中枢的主要部分。

5.弓状纤维:弓状纤维属于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即联络纤维。弓状纤维使联

络纤维中的白色短纤维,它连接Broca区和Wernicke区等相邻脑回,并将信息从Wernicke 区传向Broca区,此部位损伤易产生传导性失语,表现为口语流利型,听理解相对保留,复述不成比例等特点。

6.分水岭区或交界区:分水岭区或交界区为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交界处,或者大

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分布的交界区,此区受损可以引起经皮性失语。

7.大脑皮质与大脑皮质下的脑结构有紧密联系,大脑皮质的言语区作为言语活动脑机制的组

成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基底核、脑干和小脑都有协同大脑皮质调节言语的功能。

8.支配言语听觉活动的主要是脑神经,在12对脑神经中,与言语听觉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脑神经有8对,即视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视神经:感觉性神经,有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在阅读、理解、朗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舌下神经:支配舌部内外肌群以及一些颈部的带状肌群。主要负责喉腔的位置运动,有助于舌部的所有内部运动。他对嗓音造成的影响主要在于共振与音效的效应

方面

9.言语的产生通过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和共鸣构音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实现。

10.呼吸泵的呼吸动力是由胸腹壁运动系统和肺部系统的协调运动所提供的。

11.腹式呼吸:膈肌舒张时,腹腔内脏恢复原位。有膈肌舒缩所引起呼吸运动伴有腹壁的起

伏,这种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12.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13.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同时存在,称为胸-腹式呼吸。

14.平静呼吸与言语呼吸

呼吸过程主要可分为平静呼吸和言语呼吸两种状态下的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和言语呼吸的不同

1)呼吸量:平静状态的呼吸量为500ml,吸气主动,呼气被动;言语状态下呼吸量增加

35%~60%,以便有足够的气流量来支持持续的言语活动。

2)吸气与呼气时间相比

平静时,吸气:呼气=4:6

言语时。吸气:呼气=1:9,吸气变迅速、短促,呼气时间延长。

3)呼吸的规律性

平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12~15次,比较有规律

言语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减少且不规则

4)呼吸肌群的运动

平静呼气:膈肌和胸腹部呼吸肌群的松弛已经足够。

吸气时的腹壁前凸表明内部肌肉是展开的,具有弹性回缩力以抵抗所受的外力,随时恢复原状。

当膈肌舒张时,弹性回缩力使腹部脏器和膈肌恢复原位。

发音:腹部肌群需要主动收缩,以抵抗腹肌的弹性回缩力,使气流有控制的平稳呼

出,这证明发音时的呼气运动是主动过程。,所需腹部肌群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言语产生时所需的肺活量、响度水平、发声长短、张力和语调种类。

发音时呼吸肌群的作用

a.为喉部运动提供驱动力

b.控制气流量

c.抵抗呼气所产生的弹性回缩力

d.声门关闭与呼气开始的时间不同,发声情况不同

15.喉有4种主要的解剖结构:软骨与关节、喉内肌、喉外肌和黏膜层。发生过程中,最重要

的部分就是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一对杓状软骨和两对喉关节。

•喉软骨

五块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杓状软骨(成对)、会厌软骨

o环状软骨

喉腔的解剖基础,其他软骨都与之相连。完整的软骨环,

o甲状软骨

最大的一块喉软骨,甲状软骨切迹也叫做喉结,男性尤为突出。

o杓状软骨

在环状软骨板的上缘外侧,左右各一块,形似三角锥体。

杓状软骨的两种运动:转动和滑动,有时会同时发生。基底部有两个突

起,一个向前,称为声突,声带后端附着于此,一个向后,称为肌突,一

些控制声带开闭的肌肉附着于此。

o会厌软骨:位于喉入口的前方,舌骨之后。

•喉关节

由喉软骨构成的关节,即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声带的运动主要通过这两对关节的活动来完成的。

o环杓关节

是个鞍形关节,能够进行摇摆运动和轻微的滑动运动。通过环杓后肌和环

杓侧肌的作用,它能够使双侧声带分开和关闭,即声带的内收和外展。声

带外展时,杓状软骨的运动使声突向外上方翻转;声带内收时,使声突向

内下方翻转。

o环甲关节

是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的两个车轴关节,甲状软骨下角末端的内侧面有

一圆形小关节面与环状软骨的关节面相连接,使两块软骨之间产生前后旋

转运动。作用是通过改变声带的长度和张力来调节音调。

•喉部肌群

o喉外肌群:可以抬高或降低喉腔,这种运动的结果是改变了软骨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也改变了喉内肌的自然长度。

o喉内肌群:均附着在喉软骨上。

▪作用

1)开闭声门

2)改变喉软骨的相对位置

3)改变声带的长宽和物理特性(长度、紧张度、每单位长度的质量、

顺应性、弹性)

4)改变声带间的空间大小,克服声门间的阻力。

•声门开肌环杓后肌 PCA (外展肌)

环杓后肌收缩使杓状软骨向外、稍向上,使声带外展,声门开大

扁平状环状软骨后壁-杓状软骨肌突

两块肌肉翻转,肌突向后下方移动,导致环杓关节出现翻转和滑

动,他们使两侧杓状软骨向两外侧翻转和滑动,因此是主要的声门

开肌。

•声门关肌杓间肌 IA、环杓侧肌 LCA(内收肌)

杓间肌包括杓横肌和杓斜肌。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关闭

杓横肌水平地延伸于两块杓状软骨之间,肌肉收缩将杓状软骨互相

拉近。

杓斜肌起于杓状软骨肌突,止于相邻杓状软骨的顶端,杓斜肌收缩

将杓状软骨的顶端互相拉拢。

环杓侧肌起于环状软骨的两侧边缘,止于杓状软骨肌突,使杓状软

骨靠拢。

•声门张肌环甲肌 CA(紧张肌)

环甲肌收缩,使声带紧张

环甲肌拉长声带,起于环状软骨弓,止于甲状软骨下缘。收缩时,

将这两块软骨拉近,可拉长声带,增强声带张力,调控音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