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农村发展概论论述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70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70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试卷代号:11703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试题2023年7月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印度国大党在()年,通过《关于农业组织类型的决议》,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A.1959B.1960C.1961D.19622.传统农村社会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时,遵循的不是法律契约而是心理契约,主要的约束力来自()oA.道德和人情B.法律与道德C.法律与人情D.信仰与道德3.内生发展强调地方自主权和本地居民的参与,()是内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A.参与式发展B.内外协同发展C.可持续发展D.自由发展4.导致巴西国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频发B.农村教育水平低下C.工农产品剪刀差D.农村土地高度集中5.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把家庭农场根据年销售收入划分为大型和小型家庭农场。

一般年均销售收入达到()万美元以上的农场属于大型家庭农场。

A.15B.25C.35D.456.普雷维什提出的()结构,描述了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先进、处于中心的位置,是国际贸易中的获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处于外围不利地位而不得不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发达国家的剥削。

A.二元经济B.平等交换C.资本要素D.中心一外围7.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单一的农耕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文化带有相对的()。

A.封闭性和乡土性B.多样性与兼容性C.传承性与交融性D.封闭性与传承性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真金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产生“价格革命”,其先带来的是()地位的衰落。

A.农奴B.商人C.手工业者D.封建领主9.二战后,德国农村衰落,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不理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不断涌人城市。

为了摆脱这种现象,留住农村青年,德国提出了()理念。

A.新农村运动B.田园城市C.大都市共同体D.城乡等值化10 .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农业处于重大的转折期,以下属于其主要特征的是()。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农村改革迈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通过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光辉历程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初期。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抓纲治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号召,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农村改革在这一进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的开端。

通过分配土地给农民个人,并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有效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之后,我国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

19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了农村集体企业改革。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逐步取消了对农村企业的专营和对农村企业的一切包干制度,农村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

这一农村集体企业改革的举措,使得农村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金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金融创新的举措和政策。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实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二、基本经验通过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系列的基本经验。

农村改革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农村改革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我国农村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项重大改革,经历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

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195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迎来了显著的发展机遇。

1979年,中国农村改革提出了“包产到户”的政策,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

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后,我国又持续推进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商业发展等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第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主流,土地制度的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008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我国还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方式改革,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到规模经营主体或农业企业,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注重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提升,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

农村卫生保健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农村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基础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

我国还加大了农村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光辉历程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思路,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学习重点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学习重点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文本)《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情况说明《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是一村一管理类专业的新开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课程概况课程性质:《农村发展概论》是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面向具有高中(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开设。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学分为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立足可持续发展和系统综合等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对农村发展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教授。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起农村发展理论的知识框架,较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将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国际经验相衔接,以推进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前修课在进行《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

完成《农村政策法规》、《乡镇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使用》等前修课的学习,为学好《农村发展概论》打下基础。

2.学习层次要求各章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是指应在熟记的基础上,对该知识点应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一定程度运用;掌握是指对知识点熟记,并有所理解;了解是指对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清楚知道。

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文字、录像、IP等教学媒体。

在多种媒体教材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视频)教材、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融各章导学、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提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视频)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

引导学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自学、看录像(视频)、看IP课件、参加网上和教学点辅导、小组学习等。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如下: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经济处于集体化和农业合作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农村政策主要是通过土地承包制度和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管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被国家集体化机构掌控。

2. 试点改革的农村改革在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点农村改革。

试点地区集体小岗村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农业生产得以发展。

3. 放权发展的农村改革在19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规模推进农村改革,并逐步实行了"包产到户"、"三权分置"等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 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村改革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我国逐步实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政策。

这些政策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5. 农村集体经济的农村改革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

这些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经济活动,增加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来源。

2. 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产业链延伸等目标。

4.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 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农村组织是农村改革的基础,通过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可以说是充满着光辉,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完善农村制度等方面展开的。

1. 公有制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革。

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改革,通过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形式,赋予农民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9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提出了“三权分置”的改革方向,即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地租凭权和自由流转权分置开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3. 村级经济组织改革19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我国开始对农村村级经济组织进行改革,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流通、风险防范等机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的升级。

二、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改革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随着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政策的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2.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了农村特色产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703)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农村发展的“参与式方法”中,“参与”意味着有相应的机制保障()介入决策,参与式发展旨在消除各种差异与不平等,达成社会发展的公正与公平,确保目标群体受益。

A.政府B.资本C.利益相关者D.利益无关者2.绿色革命的本质是唯()发展思想的体现。

A.技术B.绿色C.生态D.生产力3.内生发展强调地方自主权和本地居民的参与,()是内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A.参与式发展B.内外协同发展C.可持续发展D.自由发展4.发展理论与战略经历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到以()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转变。

A.政治发展B.社会发展C.文化发展D.人的发展5.2001年,我国加入(),农村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农村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A.国际劳工组织B.世界粮农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6.1820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决定供给。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马克思7.印度从独立起,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也就是遵循()战略。

A.先分配后增长B.先吃饱再致富C.先供给后需求D.先老幼后成人8.导致巴西国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频发B.农村教育水平低下C.工农产品剪刀差D.农村土地高度集中9.二战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现代化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国经济史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的“()”。

A.经济发展理论B.经济增长阶段论C.创新理论D.新自由主义理论10.即使在巴西,土地开垦率很低,土地产出率也很低,但()较低,这是巴西农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一场历时四十年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

这一过程中,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是不可忽视的。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流转权交给农民,打破了集体土地经营的束缚,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90年代初,我国又开始推行土地承包到户,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通过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可以有效地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从而在经营农业生产时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

同时,通过土地承包到户,加强了土地利用效益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

通过改革集体经济,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引入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令生产资料的利用更加有效、更加灵活。

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产权、管理、效益”三者并重的发展道路。

建立起了以农户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先进农业生产体系。

其中,小农经济逐步发展成规模化经济,为我国农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奠定了基础。

农村财税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使农民成为了发展的主人翁,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农村财税体制的改革中,除了建立更加合理、透明的财税制度之外,还探索出一种税费收取方式,即以地税为主,以固定税为辅的方式。

这种方式减轻了农民的税负,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焦点。

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农村居民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贷款和融资渠道,从而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中,中国探索出了一种独具特色、有效实践的乡村信用社模式。

这种信用社可以为农民提供融资、存款、结算、保险等多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农村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改革历程光辉而漫长,经过多次试验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对于改革农村的今后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化进程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改革历程1.农村企业化试点(1978—1982年)改革开放后初期,我国开始尝试农村企业化的道路,试图在农村中建立集体经济。

这一试点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所以强调多经济组合、多元化经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农村信用社制度、土地包分配、土地流转机制等。

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培育合作经济、推进农村企业化的规模化发展。

这一时期的试点经验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之后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乡镇企业化时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黄金时期。

在农村改革的新阶段中,农民家庭经济和集体经济成为相互补完的两个方面,同时,乡镇企业也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一时期的农村改革经验包括乡镇企业化的建设、城乡经济的融合、村社合作的深入发展等。

3.家庭联产承包制度(1988—1990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巨大创举,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制度为农村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农民得以运用自己的土地进行生产,村庄的经济稳步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出现,对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4.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990年至今)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农村产权制度得到了相应改革。

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农民所有权的合法化奠定了基础,为投资与融资、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同时,农村产权改革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受益者不限于农村,而是产业链上的各种利益相关方。

1.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农村改革中,市场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扶持、引导、规范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进一步诱导企业到农村增强产业结构的均衡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农村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也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来说,农村发展尤为重要。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探讨了农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农村发展的现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这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农村发展不平衡也很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实现农村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农村发展的实践中,国开电大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首先,国开电大提倡“绿色农业”,即通过推行有机农业、畜牧业环保改造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

其次,国开电大提出了“三农服务”,即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国开电大还提出了“农旅结合”的理念,即将旅游业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在实践中,国开电大积极推动农村发展。

首先,国开电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他们通过产业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国开电大还积极开展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国开电大还推动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国开电大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对于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我国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光辉的历程,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面临困境,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我国农村改革注重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农村改革之初,我国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采取了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农村企业和农村金融等措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我国农村改革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

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等。

我国还推动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注重农村土地产权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我国农村改革过程中,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保护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还推行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制度,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光辉的历程,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

农村改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注重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注重农村土地产权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这些经验为我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指导,也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推动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保护农村土地产权和农民权益,努力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1.背景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于1978年开始实施,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总结。

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通过个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得到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农村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的三权分置。

这一制度改革使农民能够自主经营土地和其他农村资源,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4.农村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企业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企业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

同时,农村企业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农村电力、农村通信等基础设施,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6.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农民能够获得更便利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7.乡村旅游产业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丰富的农村资源和独特的乡村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8.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投入,推广了农业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9.农村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

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村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

同时,农民的就业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商业和农村金融,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民自耕自种,农村经济相对封闭。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逐渐实现市场化。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大量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市场化的过程加速。

时至今日,农村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高,土地流转不断深化,农民开办企业、从事服务行业,农村“三资”企业大规模兴起。

同时,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愈发广泛。

二、农业生产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村劳动力的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应用也逐渐推动农业生产的促进。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农村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提高。

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的农业机械化和精细化生产方式,都是农业生产向高效率、高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中国的农业生产、贸易和服务已经逐渐融入全球农业产业链中,成为全球农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我国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大规模的农业景气政策扶持粮食生产,以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农业经济的优化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多个元素融合的复合态势,农业结构调整也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将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发挥其优势。

四、新的农民形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化农村的逐渐推进,农民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民,也不再只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

同时,他们也不再只是物质的匮乏者,而变得越来越注重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我国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

光辉历程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国农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低效率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农村改革道路。

一开始,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村生产中的土地问题和人民公社的体制问题。

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初步解决了土地问题。

此后,1982年,我国农村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由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的土地经营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农村生产秩序,成为当时农村改革的一大里程碑。

在土地问题解决之后,我国又开始面临人民公社体制的改革。

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企业改革和乡村企业改制,解体了人民公社制度,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企业的壮大。

1990年,我国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的力度,主要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入手,深化了农村改革步伐,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70年代末的试点工作,到80年代末的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90年代的深化改革,我国农村改革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大亮点。

基本经验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就离不开一系列宝贵经验的积累。

通过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进行总结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注重实践探索。

在农村改革初期,我国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非常重视,通过试点工作不断摸索经验,最终实现了全面推行,为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试点工作,摸索出适合当前国情的改革路径,最终实现全面推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农村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的基本经验。

一、光辉历程中国的农村改革可以追溯到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这一制度改革的实施,使农民可以个体经营土地和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基础上,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涵盖了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政策改革、乡村治理改革等多个方面。

1.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中国实施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政策,允许农民将自己的承包地流转给他人经营,从而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农村政策改革中国还通过改革农村税费制度、生产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对农村税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从1994年开始逐步废除了原有的农业税、牲畜税和特产税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还大力推动了对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的改革,支持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助力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保障服务。

3.乡村治理改革乡村治理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

中国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通过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不同地区的农村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二、基本经验中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中凝结着宝贵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2023年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

2023年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

2023年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023年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核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o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且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论述题(IOO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答:我国是一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一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的地位持续在加强。

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山川秀美、农业大市的怀化,我们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为。

因此,要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农村发展概论论述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历史经验:
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过渡到家庭经营,并扩大土地承包规模。

这一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2. 农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逐渐发展出多种经济形式,如乡镇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这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交通改善、农村电网建设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4. 农村金融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金融得到了改革和发展,如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的设立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使得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取贷款和理财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注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政府鼓励农民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告诉我们,在农村发展中,重视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服务改革以及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