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社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
第一篇:品社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
品社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
如何利用儿童的生活
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
主备人:赵伟红
补充人:
一、让现实生活逐渐渗透到儿童的心田
以前的品德教材,过重以理解形式来灌输抽象的道理。

结果思想品德的道理虽然进入了学生的脑子,但是进不了儿童的心田,这样的课,不但老师上了觉的累,而且学生也觉得思想品德课太飘渺,造成学生对这样的课产生厌倦情绪。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性出发,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把抽象的思想道理化为孩子的社会生活环境,通过孩子们切身的体验,从而潜移默化的渐渐渗透到小孩子的心田。

新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角度、多方面渗透品德教育,使一个抽象的思想问题在多个内容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渗透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快乐无穷。

例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他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思,增进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懂得尊重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温暖的家”取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力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世界中的小事,如名字的故事,妈妈的手,爸爸妈妈的愿望等的观察和体验,来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感悟,家庭给予我无限温暖,我多体谅父母的心,并且愿意付诸行动。

这就能体现了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等课程理念。

假如,仅直接通过故事来引导理解,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新教材则通过三个环节把这样一个感情问题有层次地深进孩子的心窝。

第一节“孝心献老人”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学生
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所记载着的温馨故事,激起学生的幸福感和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让学生直接而深刻地体验父母给予自己的关爱;第二节“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感悟爸爸妈妈为了家的幸福和营造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苦。

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

二、让儿童走进社会贴近现实生活
品德教育要向学生的生活回归。

我们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熟悉感,一种亲切感,仿佛课堂是专门给他们设立,教学内容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

我认为这样首先就排除了他们的陌生感,书本感,相信他们乐于学,乐于体验,乐于探究,因为这些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曾经或是现在关注的话题。

《品德与生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性,课标要求课堂生活化,学生也需要课堂的生活化,品德教育同样更需要生活化。

这样品德教育就不空洞,就会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引导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充分地发挥它的实效性。

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美化环境的教育。

如果课上不讲,学生可以通过社会上的宣传,家长的教育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这些都是别人告诉他的,是大家灌输给他的。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仍旧采用这种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无视于学生的自然性,这就是典型的主体缺失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又怎么会成功呢?因为这种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它已经彻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品德教育之所以落在了实处,是因为它回归了学生的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要使课程生活呈现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他们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此外,课程功能不仅要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且要使他们能得到各种美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必,也就实现《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
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以前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只能在课堂上进行,难以拓展到外面,就像闭门造车,学生只能通过文字理解,很难体验,只能机械记忆。

三、让儿童走进生活,注重体验,获得真实感受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

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

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

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如《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

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

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

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

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

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

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四、让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中自主探究世界一些著名未来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还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

的确,发现的感觉总比接受的感觉兴奋。

在新教材里,就增加了很多实践性的发现性、探究性的内容。

可是传统的《思想品德》课都是以文字说明书为主,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枯燥,道理也似乎很远,很抽象,而且书本内容板块分割,缺乏统一连贯性,这样对孩子的吸引力就不够强了,而新教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却以学生身边生活为基础,课程设计的活动
或主题,大都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

总之这样的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

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

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

“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这已成为品德课教学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

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处处体现浓浓的生活气息。

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题,无不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我们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灌输,而是如何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总之,做一名《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享有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最良善的情感!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门最有魅力的课程建设好!
第二篇:品社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品社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今天我们举行了品社集体备课,,我们品社集体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还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并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

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

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王春侠老师讲得齐心真好通过集体备课,各位老师纷纷发表意见,说出这节课的优缺点.然后,王老师又进行了二次备课.我组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

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

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总之,我们品生品社组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

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转眼间,一学年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现将这一学年工作回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还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并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我们组的教师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上传研修茶座。

每位教师都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的撰写。

组内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

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
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

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教师跨班上课,体现资源共享:我组教师毫无保留的交换班级进行上课,体会其他班学生的特点,为集体备课积累素材,为更好的进行集体备课做准备。

你也教我的学生,我也教你的学生,学生都是大家的,我们一起来教。

通过集体备课以来,我组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

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

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打破班的界限交流,问别班老师题等。

总之,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3 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

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98)| 评论(0)| 引用(0)|举报.在课堂上快乐感受生活
连品社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今天我们举行了品社集体备课,,我们品社集体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
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还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并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

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

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王春侠老师讲得齐心真好通过集体备课,各位老师纷纷发表意见,说出这节课的优缺点.然后,王老师又进行了二次备课.我组教师普遍认为:
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

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

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总之,我们品生品社组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

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们会一直努我力下去的。

第三篇:品社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品社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

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

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五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