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篇一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展的阶段,具有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初步的系统思维力量,同时初中已开头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根底学问,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头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学问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动身,学会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根底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进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消失留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准时精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局部,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学问”,其次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
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预备,引导学生喜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立”、“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奇异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剧烈兴趣,表达出“地理学问无处不在,地理学问到处有用”的特点。
而其次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头,从实际应用动身把握地理学习的根本工具—地图的使用,表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索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好玩、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其次章地球的面貌本章教材主要包括熟悉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局部。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一【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
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分析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1.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E、大洋洲怎样得名?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巴基斯坦的根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开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p 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开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p 问题的才能。
二.教学建议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p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
主要是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开展的一般特征。
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局部已经涉及到,为了防止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____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开展。
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缺乏,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开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展。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开展变化,进步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搜集资料的才能。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消费生活的关系,该节表达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展分析^p 。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p 。
三.教学重点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五.教学用具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道路、主要城市等分布图六.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亲密的国家——-巴基斯坦〔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理解〔学生自由答复〕〔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巴基斯坦A.南亚西北部的____家1.地理位置2.悠久的历史3.民族与宗教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C.主要城市: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D.探究活动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的教育。
初中开学第一课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案教学内容初中开学第一课教材人教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课,教学内容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而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钻研地理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理的含义2.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及意义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4.初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重点是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对地理感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课时12min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名字,联系方式等)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快的记下老师的联系方式,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min记住自己,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之前首先要对老师感兴趣2.自己想象中的地理都会学习哪些内容?3.提出一个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学生身边入手,举出生活中有关地理的例子,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学习,才更容易激发兴趣)探究新知1 播放视频,提问学生:通过视频他们学到了什么?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对地理形成初步的认识5min探究新知2 分别就以下四个方面讲解:1.地理是什么?认真做好笔记,欣赏多媒体上面的图让学生明白地理的相关概念,明白学习3min(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地理学什么?3.为什么学地理?(生活处处有地理)4.怎样学地理?(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要放开手脚,拓宽视野)片,思考学习地理的意义以及寻找学习地理的乐趣地理的意义,带着目的去学习地理....... 课件展示有关地理的学习平台,《地理认真听讲,感兴趣可以记录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渠1min注:表内教案内容均用小四宋体,不加粗。
2024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给大家收集整理的4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 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1、什么是地球仪?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填下表。
纬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特点纬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相同度数的区分零度线的确定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视察地球仪。
(2)精确分辨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视察地球仪、运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打算】1、学生课前打算:分小组、每小组至少打算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老师活动相识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学生探讨、小组沟通古人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态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视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依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索、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探讨,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刚好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探讨,互帮互学。
提问,刚好订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光明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态、大小1、地球的形态(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态?(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日看来已经是再简洁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相识,却经验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视察教材供应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学生探讨学习,小组可以相互沟通一下,古人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态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望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逝。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预习目标: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预习任务: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一、选择: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冲浪内陆地区B冬季运动会广州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二、综合题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预习质疑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第二课时预习目标: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预习重点: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预习任务: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预习诊断: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篇二: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
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
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5篇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_章,__节:第_章《地球和地图》,第_章《陆地和海洋》,第_章《天气与气候》,第_章《居民与聚落》,第_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共计_个教学班,每班__余人。
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
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范文5篇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范文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范文1【人口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导语】对于刚刚从⼩学⾛上初中的学⽣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课对学⽣的来讲就更为重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地理是初⼀学⽣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量的幻灯图⽚,从学⽣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使学⽣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热爱地理。
激发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的。
本节课分三⼤模块来进⾏: ⼀、“什么是地理”。
“天有⽇⽉星⾠谓之⽂,地有⼭川陵⾕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地理有深⼊的研究。
在西⽅,地理的意思是“⼤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感兴趣的图⽚,对地理的概念有了⼀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然现象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
它包括⾃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候、⼟壤等;⼈⽂地理:如⼈⼝、⼈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边的地理 ⼆、“为什么要学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 运⽤图⽚展⽰学⽣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的注意⼒,提出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地理与⽇常⽣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等⽅⾯⼊⼿,展⽰地理与⽣活息息相关,引导学⽣学习⾝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北⽅居民的主⾷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产、⼯业⽣产等⼊⼿,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想:建设服装⼚、乳品加⼯⼚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情 展⽰⼤量的地理图⽚,从服饰、体育活动等⼊⼿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
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对千姿百态的风⼟⼈情⾮常感兴趣,⽼师引导学⽣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门重要学科,对学⽣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初中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教案范文大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综合成果科学。
而初中年级上册的地理课程更是重点关注在世界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变化的原因。
下面是初中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教案范文大全:第一课:人类活动与环境1.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
2.认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过程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应对措施。
第二课:人口与环境1.掌握各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
2.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3.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课:自然资源1.熟悉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利用方法。
3.认识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四课:水的重要性和利用1.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不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回顾净水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方法。
3.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第五课: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了解土地资源开发的历史过程,并分析其对人类的作用。
2.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方法。
3.认识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六课:能源资源1.了解各种能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分析不同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能源的利用和节约。
第七课:自然环境保护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重要性。
3.认识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关系。
总结:初中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教案范文大全,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变化的原因。
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地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1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6篇)
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
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
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
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
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神。
2023最新-初一地理课教案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
初一地理课教案初一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一地理课教案初一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范围大小。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来源:Z——] [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下面就是整理的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一年分三季1、气候特征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3、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44页的活动题活动题①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活动题②该地北、西、东三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西南季风的进入;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活动题③总体上看,孟买和安拉阿巴德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孟买比安拉阿巴德降水量多,且更集中;安拉阿巴德比孟买的气温年较差大。
㈡、宗教与社会1、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2、学生阅读课文中泰姬陵㈢、人口与经济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和最小的国家;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居民和国家。
2.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世界各地的录像、中国的国际交往图四、教学过程(一)语言与宗教:(参考《人文地理》宗教篇)P.201.语言(1)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志;(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是英语;(3)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
2.宗教(社会现象)、(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流传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印、中、日、缅、斯里兰卡)《人文地理》P.25;(2)_: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传入欧、美、大洋洲。
《人文地理》P.22(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盛行于西亚、北非、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称回教及清真教)。
(二)国家和地区: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3个、亚洲48个、欧洲43个、北美洲14个、大洋洲14个、南美洲12个、南极洲无人居住);2.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S=1710万K2);3.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S=0.44K2);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12亿;第二是印度,人口9亿多;5.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1000人左右。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1)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3)发展中国家:历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经济发展虽然快,但经济实力薄弱。
A.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B.不少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四)国际交往:1.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基本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2.友好省州:(1)1995年底中国与15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友好省州:浙江省美国的新泽西州、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日本的静冈县;(3)姐妹城市:杭州市日本的岐阜市、菲律宾的碧瑶市、美国的波士顿;(4)绍兴市日本的福光町、芦原町。
(五)小结佛教1.宗教_伊斯兰教发达国家2.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中国)3.作业布置:作业本:第二节填图册:P.2、3,课本P.3,P.6想一想、议一议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3【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
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5【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