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探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探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探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探析摘要:针对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优化研究生生源、完善导师制度、强化培养管理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质量保障途径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具有生命线的意义,而研究生教育质量又成为推动各类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障并提高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

随着全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我校自2004年经批准设立环境工程二级硕士点,2011年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自承办研究生教育以来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面对新的挑战肩上的任务更加沉重。

本文就如何构建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从切实可行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校属于地方省属重点高校,又是以“财经类”高校而闻名,对于工科的研究生招生相对很是被动,成为制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志愿报考以本校和市内考生为主,报考人数少,学生素质偏低,造成第一志愿考生上线率偏低,对后续招生产生更大压力。

纵观往届招生情况,以调剂生为主,而且大都来自其他地方高校,有一部分生源则是各类专科和自考在职生。

因此,相对于其他高校我校研究生生源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在导师指导环节,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资格老、担任有一定行政职务的导师,他们本身就负有繁重的本科教学和管理职责,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尤其是身处实验一线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更少。

其次,对研究生的要求偏低。

按照现在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只要能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含录用通知)与研究课题相关的1篇研究性论文(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就可顺利毕业。

工程博士发展方案

工程博士发展方案

工程博士发展方案一、绪言工程博士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的学位之一,是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博士已成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领域中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探讨未来工程博士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如何为工程博士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和现状分析2.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和方法3.工程博士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4.工程博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5.工程博士的实践和交流机制建设6.工程博士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指标二、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和现状分析在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工程博士的培养应该是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

工程博士应该具备先进的科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技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前,我国工程博士的培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工程博士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其次,当前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另外,工程博士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科交叉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导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等。

三、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在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培养模式应该符合工程实践的特点,重视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和实际项目的结合。

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探索多种培养模式和方法。

在培养模式上,可以采取导师制和团队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导师团队和学术委员会,加强导师资源整合和交流合作。

安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人的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与保护。

培养安全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硕士研究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能够在安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2. 培养博士研究生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在安全工程领域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 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合作能力,能够在国际学术界和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的成果和影响。

二、培养体系1. 培养架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写作三个阶段。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写作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均设置相应的学习和评价指标,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认真学习、扎实训练,并取得相应的学术和专业成果。

2. 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安全工程基础、安全管理与评价、安全监控与预警、安全装备与工程、安全环境与健康等专业课程,同时兼顾公共管理、法律、环境科学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专业前沿研究、学术交流、科研训练、学术报告等,兼顾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主要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

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主要包括独立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会议报告等内容,同时鼓励合作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

4. 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应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交流能力。

三、培养机制1. 导师队伍安全工程专业的导师队伍应包括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和工程领军人才,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在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论;2. 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学术视野;2. 具备独立开展系统复杂的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 具备出色的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能力;5.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导师队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

2.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建立严格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等。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等。

3. 科研实践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工程博士培养模式

工程博士培养模式

汇报人:日期:•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概述•招生与选拔机制•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导师团队与科研平台•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目•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录01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概述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是一种针对工程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工程博士培养模式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定义与背景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体系的构成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和锻炼学术思维的机会。

科研训练是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和前沿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工程博士培养体系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等。

招生选拔通常采用严格的考核和面试制度,以确保招收的学生具备研究潜力和创新思维。

02招生与选拔机制招生政策工程博士的招生应遵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政策,一般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

招生标准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

招生政策与标准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

申请材料审查组织笔试或面试,考察申请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初试对初试合格的申请人进行面试或实践操作考核,进一步评估其综合素质。

复试根据复试结果,向合格的申请人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选拔流程与考核内容优秀生源选拔策略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选拔,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

多元化选拔推荐信制度科研成果与奖项实践能力评估建立推荐信制度,邀请知名专家或教授为申请人撰写推荐信,以增加选拔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东南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东南大学工程博士(以下简称博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工程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人文科学修养和专门全科学风,遵纪守法的工程高级专门人员。

东南大学工程博士培养的基本要求是:1. 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广博的专业知识、宽厚的学识和系统的综合素质;2. 应具备独立承担科学技术规划或实际引导工作的能力;3. 应具有较高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健康心理态度;4. 能运用专业外语进行科学技术的阅读和交流,掌握良好的科技写作、科研报告和答辩表达能力;5. 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培养基本任务和总体安排东南大学工程博士培养要按照“三位一体”“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小组(或课题组)”双向选择的培养模式,制定细化的培养方案,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位授予体系,完善对博士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训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的管理。

培养基本任务:1.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学位授予专业和学府联合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组织体系,规范成果出版、学术交流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2. 严格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教育;组织科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努力建设一流的博士学位授予体系;3. 强化博士生学术规范意识,严肃纪律,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总体安排:1. 春季学期初完成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确定工作;开展专业基础课程;2. 秋季学期初选定博士生导师;3. 根据培养实际,结合指导教师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课程、学术活动,管理工作的规范制度;4. 着力加强对外专家和知名专家的邀请,组织国际性学术报告和系列讲座;5. 加大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提高博士生学术质量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计划和设置1. 课程设置:根据东南大学工程博士(以下简称博士)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置以下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工程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测量与控制技术、现代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等;(2)专业方向课程:交通工程设计、机械强度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设计实验、光纤光学、材料物理基础等;(3)科研导向课程:科研方法与思维、科研管理基础、科技论文写作、学术道德伦理、学术文献检索及利用、外语(英语)等。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300072)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继1996年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之后,2012年3月8日正式批准设立工程博士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D.Eng)。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其专业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成立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指导。

一、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现实背景(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传统的第一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林牧渔业生物技术、农林牧渔产品控制与检测以及农业观光、休闲等行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能源和环境等工程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产业方面,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加工业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产品档次的质量,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对先进制造等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非常旺盛。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化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迅猛,渗透力强,应用面广,对应用电子等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

因此,我国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特别要加强对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还不平衡。

从素质结构看,我国中低级人才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94%以上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低层次上,高层次人才仅占5.5%,并且在国内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科学前沿、作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短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

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学术型博士进入大中型企业和公司的也是凤毛麟角。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式采取英才养成模式,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国际化的科研环境。

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委员会制度,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温馨的导师指导和学术指导。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讲座,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

三、培养实施步骤1. 博士入学选拔:招生专家组织选拔出优秀的工程领域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工程行业从业人员作为博士研究生,通过笔试、面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选拔。

2. 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学术课程、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

学术课程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撰写和学术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领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

3. 学术研究: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包括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环节。

4. 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术研究后,要根据导师的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讲座,回答委员会的提问和质疑。

5. 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等。

四、培养成果通过培养,希望博士研究生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1. 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独立策划和实施复杂工程项目。

4.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五、培养管理为了保证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需建立健全的培养管理体系。

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o n Ac iv t e Le a r n i ng, 20 0 5: 7 -1 2.
四、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科学 技 术人 才 。 培 养人 才 的关 键是 提 高教 学质量 。 教育要面向世界、 要面向未来 ,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 6 ] P A P A J OHN D, A DA MS G, F E l L A . Wo r k i n g h a r d , w o r k i n g s m a r t , w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 Co l l a b o r a t i v e l e a r n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M】 . A n —
( 重庆工商大学
摘要 : 工科硕士研 究生教 育担 负着培养具有创 新意识和 工程 实践能力的多学科复合型人 才的任务 , 是我国工程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2 0 1 2 年重庆工商大学工科研究生硕士点增加 , 招生规模扩大, 为确保工科研 究生培养质量, 有必要 建立
工科研 究生教 育质 量保 障体 系, 以极 大地满足工科研 究生教 育发展的需要 。重庆 工商大 学具有鲜明的财经类院校背景,
又有 实践 应用 价值 。 重 庆工 商大 学概 况


量评估机构 , 有较为专业 的决策和办事机构 ; ( 2 ) 内部保 障体系 , 严格考核与淘汰机制。据统计 , 德 国硕士生淘汰率 为2 7 %, 美国研究生教育也实行淘汰制嗍 。 ( 3 ) 内外结合的保 障体系。这种保障机制多是以评估为基础 ,采用外部评价 与内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来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阎 。 我 国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存在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分析 国内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文献[ 6 1 , 对于研究 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主要为 :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涵研究 , 包 括人才、 科研成果质量、 社会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1 7 - 8 ] 。关于 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研究 嘲 。还有一些学 者认为 自我评估是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这包括课 程成绩、 教材等因素 的自我评估[ I , 1 。 基于以上综述 , 可以看出, 国内外对建立研究生质量保 障体系有一定 的研究成果 ,但以财经特色为背景的典型商 科 大学建立 与完善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非常缺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一、引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加强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工程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完善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独立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方式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学科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修。

(2)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

(3)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 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要完成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取得合格的成绩,通过考核。

(2)科研训练:学生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3)工程实践:学生要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学习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5. 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须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考试和学术评议,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由学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为例

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为例

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
院为例
邹香云;程宜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
【年(卷),期】2013(027)008
【摘要】文章针对工程博士这一新型专业学位的设置要求及目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历博士培养管理经验,从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博士论文的严格审查等方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邹香云;程宜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
【相关文献】
1.中荷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异探讨--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J], 朱大伟;王志明;杨洁
2.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质量问题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培养工作为例 [J], 陈敏
3.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
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 [J], 于晓舟;张俐;吴堂高;郑蔚
4.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纽带争创一流博士后流动站——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实践与经验 [J], 曹红
5."纵横双向"网格化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究与实施——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J], 张玲;姚婷;张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博士培养 方案

工程博士培养 方案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顺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培养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才,结合工程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从事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学习目标(1)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这一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4)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备正确的科研道德和创新意识。

2. 学习内容(1)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理论和知识;(2)掌握专业工程设计的技能;(3)具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4)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5)掌握相关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培养模式1.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工程博士培养要求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因此,培养模式既要注重学术学位的培养,也要注重专业学位的培养。

学术学位培养着重于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培养着重于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导师制度培养期间,学生需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指导,导师要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

导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等工作,指导学生举办学术和科技活动、组织科研和实际工程项目等。

3. 学术交流和实践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如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和实施等,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工作。

四、培养过程1. 学习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2. 实践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活动,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方法,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研发的能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使其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胜任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学概论、工程数学、管理学、科技论文写作等;专业课程从提供深造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涵盖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科研课题等,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和实习锻炼,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过程(一)集中教学核心课程需在校内集中教学,采取小班授课或导师辅导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通过实习、科研课题等实践环节,开展岗位实习和科研课题的独立设计与实施,实践锻炼并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学术交流安排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科研技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模式(一)导师制培养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由学生和导师总结和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培养方案。

鼓励学生与导师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指导和跟踪管理。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科技创新和实习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质量保障(一)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术考核、实习实践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与资助,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督促与警告。

(三)指导与辅导建立专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术与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法律帮助。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清华大学一、培养目标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具备系统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能力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独立、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备广泛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在工程技术和科研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担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及科研管理和高层次科研教学工作的工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培养时间:3-5年2. 课程学习和考核:工程博士培养期间,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和考核。

3. 科研训练: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并进行创新实践。

4. 学位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 学位授予:经学校授予学位。

三、培养内容1. 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必须按照学校制定的学位课程计划,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考核。

2. 科研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术研究能力。

4. 学术活动: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讨论等。

5. 科研成果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并促进科研成果发表。

四、毕业要求1. 学位学分:完成学校规定学分要求。

2. 学位论文:撰写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3. 发表科研成果: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的科研成果。

4. 学业考核: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考核。

五、培养流程1. 入学考核:通过考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入学考核。

2. 学期安排:按照学校规定的学期安排和学位课程计划进行学习。

3. 导师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

4. 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后,进行答辩,通过答辩后,学校授予工程博士学位。

六、师资力量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将动员学校和社会上的一切力量来支持博士培养工作,积极培养导师队伍,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

教育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工程博士是有关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是高级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象。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各高等学校可以设立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具备工程技术领域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级工程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研究目的本方案旨在对教育部工程博士培养进行系统性的规范,以促进工程博士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意义工程博士培养是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端技术工程设计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我国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工程博士培养的规范和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章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2.1 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博士研究生,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端技术工程设计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一员。

2.2 基本任务(1)培养研究生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广博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新工程问题的能力;(2)培养研究生具有科学创新、技术攻关、组织管理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高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科学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第三章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要求3.1 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工程学科专业理论、其他学科知识等;(2)实践课程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和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等;(3)学术论文撰写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

3.2 学位授予要求(1)必须修满规定课程学分;(2)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通过学位论文评审;(4)获得推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授予的工程博士学位。

大学工程类博士培养方案

大学工程类博士培养方案

大学工程类博士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工程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科学研究、工程创新、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方面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一)掌握广泛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深刻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具有较好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

(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开展前沿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四)能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培训方案1.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领域基本理论课程、前沿专业课程、专业领域扩展课程。

2. 科研训练科研方法、学术风范、科研前沿、科研创新、学术交流。

3. 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实验。

4. 科研条件研究生实验室,仪器设备。

5. 职业生涯规划行业动态、发展趋势、职业规划。

6.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评估。

第二部分:课程体系工程类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学科课程、专业学科课程、科研方法课程、实践能力课程等。

1. 基础学科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课程,包括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方法等。

2. 专业学科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核心专业课程。

3. 科研方法课程包括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等。

4. 实践能力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工程实习、科研实训等。

第三部分:培养过程工程类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术交流和学风建设。

1. 课程学习研究生按照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学术前沿课程和国际视野课程。

2. 科研实践研究生按照导师指导,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课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对于管理和运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工程博士(Doctor of Engineering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企业工程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对于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需求。

本文就企业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院校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企业工程博士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工程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其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知识,具备在企业中进行管理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2. 具有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扎实基础,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 具有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工程、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企业工程博士的课程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 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2) 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3) 统计学和运筹学(4) 工程管理和技术创新(5) 跨学科研究和实践(6) 博士综合考试和论文写作2. 实训实践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还应包括实训和实践环节。

这些实践环节可以包括企业实习、工程项目实践、学术交流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3. 导师指导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应充分重视导师指导。

每位博士生应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导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学术论文指导和实践指导等工作。

四、培养模式企业工程博士培养应采取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学和指导。

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人才。

五、质量保障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对于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实训实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3.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

《改革方案》自2022级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参照此方案做相应调整。

《指导意见》自2022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此指导意见做相应调整。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方式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

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

三、招生对象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2.基本知识要求3.基本能力要求五、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赵美蓉;潘峰;武悦;沈妍【摘要】2013年11月,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其中关于工程博士人才的培养标准,为参与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优化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更为标准化的要求。

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已成为各试点培养工作的重点。

文章以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以工程教育的发展和背景为视角,从如何准确定位工程博士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式、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入手,结合天津大学的工作实践,对创新培养方案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released the “General Stand-ard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 (GSETOEP) in November, 2013, which provided pilot col-lege a much more specific standard for optimizing Doctor-of-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s .This innovative training pro-grams has been made a top priority by pilot unit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octor-of-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s through the prism of its international progress , and discusses how to set forth training objectives , by optimiz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methods in ovder to guarantee dissertationquality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based on prac-tices of Tianjin University .【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作者】赵美蓉;潘峰;武悦;沈妍【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探
摘要:文章针对工程博士这一新型专业学位的设置要求及目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历博士培养管理经验,从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博士论文的严格审查等方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提升学校专业学位办学层次、完善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面对这种新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培养单位来说,规范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博士教育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针对工程博士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

(一)从学术方面到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
知识方面:应该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能力方面:要具有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引领企业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进,持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素质方面:具有相对专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团结并能领导企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成果方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从硬件到软件,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
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重大专项负责人。

学院专门从这些专业教师中选聘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教授、博导担任工程博士的导师。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学院都为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二、探索建立适应工程博士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担负着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博士生进行后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学院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个性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

学院为此特开设了以下学位要求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现代设计学、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计算制造工程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学生在其课程学习期间,除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与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学院设置的学科课程中选修2~3门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国家重大专项招收的先进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专项需求。

学院专门为工程博士开设了《先进制造工程学》课程,该课程强调信息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以精密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学科为基础,以数字化装备、汽车工业及信息产业为支撑,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教学,并要求逐步加大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比重。

典型科研案例讲座关键在于注重学科交叉,着眼于科研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的拓展,这种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博士课程中广泛采用,并已证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工程博士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特色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不仅涵盖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领域,而且依托学院在机械制造学科发展上的经验和探索,凝炼了众多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科研成果和学科经验,使得该课程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习逐步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转化的桥梁。

工程博士各专题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各授课教师策划。

近年来,数字制造及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的热门,这在授课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学院在《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题讲座有:数字化制造与智能控制类专题讲座、微纳制造类专题讲座、其它先进制造类专题讲座。

这些学术专题讲座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包括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或前沿性问题的新发现、新学说,以及教师本人的最新科研进展。

该课程对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因此与学历博士生相比,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还专门增加了1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实习实践4个学分、专业设计3个学分、工业实习8个学分。

为工程博士量身定置的实践环节学习年限要求不少于3年,单从时间
上看,这在工程博士培养年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凸显出工程博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拔高。

三、严把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关
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由双方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更注重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最能反映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学院拟从以下3个方面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一)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课程学习阶段后期或结束时启动。

校、企导师组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学生在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导师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审议,重点考察学员拟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可能达到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准。

(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开题报告后约一年左右进行。

学员根据论文研究进展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拟作调整的内容及方案、工作计划调整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对论文研究范畴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凡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开始就在院系一级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指的是评阅人、论文作者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均予以匿名,然后在博士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审核之前,所在学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对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把关。

多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推行双盲预审制度确实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学院决定沿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来控制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

四、结语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的答辩增加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博士最后答辩管理的监控力度。

总之,学院从工程博士的招生到培养以及最后的学位授予,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质量保障管理条例。

尽管如此,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亟待提高与完善,以便工程博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2]范巍.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程宜.博士学位论文盲预审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9,(1).
[4]杨力斌.工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2).
[5]施亚玲,王国荣.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科学发展[J].高教探索,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