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磨砺中成长
——小古文《猫斗》磨课经历
什邡市实验小学刘德蓉什邡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终于落下了帷幕,当捧着这张沉甸甸的奖状,
我的内心百感交集,磨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这也是充满心酸与感动的过程。
一、选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半年片区赛课时,我选择了《好玩的儿童诗》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我精心收集了一组特别有趣的儿童诗,带着孩子们阅读、猜想、补白、创作……让孩子感受儿童诗“有趣、好玩”的特点。因为独特的设计,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我以片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今年的决赛定在10月19日至20日举行。这学期刚开学不久,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便装在了心里。
首先面对的就是选题。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这个过程是特别纠结的。首先,《好玩的儿童诗》这一主题在片区赛已经上过,不可能再继续用。选择绘本教学,但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很多内容又显得过于浅,如何突破,如何创新,仍是难题。选择一篇课文中的略读篇目《听听,秋的声音》,诗意的语言、清新的语调,配上优美的乐曲,上起来一定也会诗一样的美好和清新吧?但是,这样的上法、这样的内容已经有好多成功的课例,我又怎能超越呢?要不就选择《盘古开天地》这个经典的神话故事吧,让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神话的特点和魅力。我便开始着手准备,阅读教学实录,观看教学录像,然后再拟定自己的教学框架,设计自己的教学创新点!“只在此山中,云生不知处。”我终究还是决定放弃这个选题,只因这一无数名师大家们上过的课例,我自觉无法突破!突然,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小古文”这个选题。因为这学期我为咱班的孩子们每人购买了一套朱文君老师编撰的《小古文100篇》,我利用晨诵课或阅读课的时间为孩子们上了前面几则,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有部分孩子还学着用古文的语言进行仿写和补白。既然咱班的孩子都能如此喜欢小古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会喜欢的,我深信。
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的指导团队时,几位指导老师都认为这个选题有新意,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上不是流传这么一句话吗——学语文有三怕:一怕
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而我选择在小学三年级进行文言文教学无疑就是一种冒险!既然做了这个决定,我便义无反顾地准备啃下这个“硬骨头”!
二、备课——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我从《小古文100篇》中锁定了妙趣横生的小古文《猫斗》。这则小古文通过寥寥数语生动地描写了黄白两猫打斗时激烈的场面,语言极富画面感。是激发孩子学习古文兴趣的好范本。对于三年级刚接触小古文的孩子,我的教学目标该是什么?朗读?理解?背诵?仿写?孰轻孰重?我的创新点在哪里?我反复地问自己。于是,我试图从网上找到一些小古文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视频。但是,寻寻觅觅,只找到了一些零星的古文教学设计,未能找到一个相关的教学视频。虽然没能找到我要教学的视频,但是我可以从朱文君老师指教的《性缓》《狐与葡萄》去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呀!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学习!朱文君老师教学小古文时字词理解的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从“之”字去感受古文一咏三叹的音律美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古文就该上得如此生动有趣!
于是,我开始备课。我将通过读、教、演、吟等形式体会小古文的韵味,理解和背诵小古文作为一大教学目标,把理解实词“逐”“走”虚词“于”“之”,并尝试运用“于”“走”说短语、句子作为知识训练点,把仿写,作为语言训练和拓展延伸点。目标达成以后,我便开始写教案。怎样导入?直接从课题导入,还是用复习第一则小古文《青草地》让听课者明白什么是小古文来导入?我设计了第二种用复习《青草地》,师生接读,让学生在热热闹闹的快慢高低不同的朗读中揭示“小古文”,走入新课的学习。中间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通过读、演、讲来品味字词,最后特别增加了古文吟诵的教学设计。因为吟诵是感受语言韵味,回归传统的一种形式,吟诵既是一种美的体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但是要上好吟诵,无疑又是一种挑战。虽然自己早已接触过吟诵,对吟诵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自己毕竟不专业,音韵把握不好。而网上也没有一个这则小古文的吟诵音频可以学习。正当自己感到一筹莫展时,突然想起了戴建荣老师,他可是当今小语届吟诵教学的第一人。若能得到他的指导,或者把他的吟诵音频作为范本让学生去学习,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真是非常幸运地在何捷老师那里得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联系方式。在向戴老师说明我的意图时,戴老师欣然地同意加了我的微信。并为我示范吟诵了《猫斗》这则小古文。不过戴老师告诫我:要想要教生吟诵,必须要自己会吟诵。放别人的录音是
没有意义的!于是,我查阅资料了解入声字、跟着戴老师的录音反复练习,总结出吟诵的“秘诀”,渐渐地自己对吟诵有了底气,对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就成竹在胸了。最后一个环节——随课微写,这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最近全省、全市语文教研的主题都似乎离不开“微写作”。那写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猫斗的语言,仿写一个“鸡斗”“犬斗”“牛斗”……应该也是一种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吧?
教案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又开始根据教案寻找下载音频、图片,设计PPT,整整一个国庆假期,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待着电脑前,写、改、删、再写、再改……有时豁然开朗、有时迷雾重重!自己的预设的内容能在四十分钟完成吗?重点应放在读还是理解,吟诵又讲到什么程度,仿写又该给多少时间?“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时,内心有一些惶恐、更有几分迷茫。
三、磨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听过好多名师磨课的故事。特级教师窦桂梅备《秋天的怀念》一课导入时曾九易其稿。特级教师王崧舟更是对磨课情有独钟,《磨你千遍也不厌倦》道出了他对磨课的心声,他这样评价自己的磨课过程:课是在不断地“放下”“上升”中走向完美的,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而我这次真切地体会到了磨课过程的艰辛!
第一次试讲,我就遇到拦路虎:只见精彩的预设,不见学生出彩的生成。40分钟的课,足足上了近60分钟。学生入不了境,悟不了情,只能匆匆走过场。中年级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积累少,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小古文,读出韵味?写作时,该怎样指导孩子准确用词?我花了大把时间引导学生理解字词意思,有没有必要?”中学生读古文下面都有注释,“逐”“之”字的用法到初中才是必学内容。我该不该越俎代庖?老师们的问题如利剑一样直击要害!
该怎么办?只有先破才能立!一个一个环节的审视,哪怕再精彩的设计,在这里作用不大,或者只是走过场,就必须删掉。于是,我设计的热热闹闹的开课被砍掉了,改为直接从题眼“斗”字入手,感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的演变,直接引入课题。而中间的重点字词的理解,一个个零散的问题尽可能综合,让学生通过结合注释自读自悟、表演、朗读等方式领会古文词句的意思……听了大家的意见,我对教案进行较大的调整,大胆地取舍。于是第二次试讲又开始了。这一次试讲较第一次时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写话的效果也有了突破,但仍然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