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1. 使用多种感官刺激孩子的兴趣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 引导孩子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手工制作能力以及保护动物的态度
1.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2. 引导孩子观察实验现象3.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品表现
002
植物的生长
3-6岁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 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特征3. 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豆芽)、浇水壶、记录本
1. 准备花盆和土壤,种植种子2.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3. 讨论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4. 展示和分享观察结果
1. 提供适合孩子观察的植物2. 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发现3. 引导孩子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孩子的记录情况、对植物生长的理解以及爱护植物的行为
003
动物的多样性
4-6岁
1. 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培养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图片、动物模型、动物叫声录音、手工材料
1. 展示动物图片和模型,引导孩子认识动物2. 播放动物叫声录音,猜测是哪种动物3. 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模型4.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保护动物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
活动主题
年龄段
教学目标
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指导策略
评估与反馈
001
水的循环
3-5岁
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2. 观察水的不同状态3. 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
水、冰块、热水壶、透明塑料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彩笔、纸张
1. 展示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3. 用水彩笔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4. 讲述水循环的故事,加深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引导学前儿童通过科学探索活动,积极参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

活动一:观察与描述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种常见的物体,如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使用触摸、闻、听等多种感官进行体验。

3.学生在观察后,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例如苹果是圆形的,颜色是红色的等。

活动二:实验探究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课题,如浸泡鲜花。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鲜花会在不同的液体中有什么变化?3.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团队合作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步骤: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

2.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如:如何建造一个稳定的纸塔?3.每个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4.小组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方案,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提出建议和评价。

活动四:创意设计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步骤: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意设计的题目,如:设计一个能够保护鸡蛋不破裂的装置。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成果。

4.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其他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品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认识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2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活动时间40分钟。

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

1.5 活动准备各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第二章:活动导入2.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起他们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2.2 幼儿观察让幼儿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

2.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章:观察对象介绍3.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特点。

3.2 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细节。

3.3 幼儿记录让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引导他们用画笔、彩色纸等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观察技巧训练4.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观察技巧,如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细节的注意等。

4.2 幼儿实践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技巧进行观察活动。

4.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1 教师引导5.2 幼儿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观察与表达活动6.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表达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6.2 幼儿观察让幼儿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

6.3 幼儿表达让幼儿用语言、绘画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七章:观察与探究活动7.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教案引言:在学前教育中,科学实验是一种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活动。

通过参与实验,学前儿童能够培养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三个适合学前儿童的科学实验教案,帮助他们在快乐的实验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实验一:浮力实验目标:了解物体的浮力和沉力材料:饮料瓶、水、玩具、小石子步骤:1. 为每位儿童提供一个饮料瓶,并将其填满水。

2. 请儿童选择一个玩具并将其放入瓶中,观察玩具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

3. 将小石子一个一个地加入瓶中,观察到玩具沉下去的情况。

结果:通过实验,儿童可以发现:如果玩具比水轻,它将浮在水面上;如果玩具比水重,它将沉到瓶底。

实验二:植物吸水实验目标:观察植物吸水的过程材料:白花菜、食用色素、水杯、水步骤:1. 给每位儿童提供一棵白花菜,并在花茎底部剪一小段。

2.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调出颜色。

3. 将剪好的白花菜放入水杯中,花茎底部要完全浸入水中。

4. 定期观察花茎和花瓣的变化。

结果:儿童会发现,花茎和花瓣逐渐变色,在几小时或几天后,整朵花都会变成与食用色素颜色相同的颜色。

实验三:温度实验目标:了解水的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材料:水杯、冷水、热水、冰块、橡胶球或其他材料步骤:1. 为每位儿童准备一个水杯,并分别加入一些冷水和热水。

2. 请儿童将橡胶球或其他材料放入冷水中,观察材料的变化。

3. 将材料从冷水中取出,放入热水中,再次观察变化。

4. 接下来,将材料放入冰块中,观察材料的变化。

结果:通过实验,儿童会发现橡胶球或其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和收缩。

当材料放入热水中时,它们会变软变大;当放入冷水时,它们会变硬变小;当放入冰块中时,它们会更加收缩。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学前儿童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了解浮力、植物吸水以及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这些实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鼓励家长和教育者将这些实验教案应用于学前教育中,以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并在乐趣中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的概念探讨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1.2 科学教育目标与原则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1.3 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第二章:科学环境创设2.1 科学环境的要素分析科学环境中必备的要素探讨如何创设一个适宜的科学探索环境2.2 科学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提供选择和制作科学教具的建议强调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2.3 科学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管理科学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维护科学环境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第三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1 探究活动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探讨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境3.2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3.3 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介绍有效的探究活动指导策略讨论如何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第四章:常见科学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4.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探讨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3 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讨论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分析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5.2 儿童科学学习评价探讨如何评价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科学教育反思与持续发展强调反思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反思和持续发展第六章: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6.1 观察能力的培养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供观察活动设计和指导的策略6.2 探究技能的培养分析儿童探究技能的培养方法提供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实例6.3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资源的使用7.1 教育资源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资源讨论各类资源的特点和适用情境7.2 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提供搜集和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的策略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7.3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提供运用教育技术的实例和指导第八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8.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适应策略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科学教育适应策略8.2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讨论融合教育在特殊需求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和指导8.3 特殊需求儿童的个体化教学强调特殊需求儿童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提供设计和实施个体化教学的策略第九章: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9.1 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与家庭合作的策略和方法9.2 社区资源的利用分析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提供社区资源利用的实例和指导9.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探讨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模式提供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实践案例第十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趋势10.1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介绍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应对发展趋势的策略和建议10.3 科学教育创新与实践强调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创新和实践的案例和启示重点解析本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共十章,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概述、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教育资源的使用、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与趋势等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学前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学前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探索神奇的声音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1. 声音收集:收集各种声音的录音(如:鸟叫声、流水声、汽车声、火车声等)。

2. 教具:录音机、耳罩、小卡片、小喇叭、小鼓等。

3.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环境。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 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声音。

2. 提问: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传播的?(二)基本部分1. 教师展示小卡片,上面画有各种声音的图标(如:鸟叫声、流水声、汽车声等),让幼儿辨认并说出声音的名称。

2. 教师分发耳罩,让幼儿戴上耳罩,分组进行声音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幼儿轮流戴上耳罩,听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说出声音的名称。

3. 教师分发小喇叭、小鼓等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声音创作。

游戏规则:每组幼儿用小喇叭、小鼓等教具,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声音故事。

(三)巩固部分1. 教师播放一段儿童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 教师提问:歌曲中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四)总结部分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声音。

2.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声音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听力,避免声音过大。

2.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以探索神奇的声音为主题,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活动名称:认识形状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形状各异的水果,如圆形的水果、正方形的面包等。

2. 准备一些形状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形状和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3.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这些水果和卡片,感受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形状分类游戏,让学生将相同形状的水果或卡片放在一起。

5.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形状,比如用纸折、用泥塑等。

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类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和归类不同的形状。

2. 观察学生在创造新形状时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形状知识和创造力。

二、活动名称:探索物体的轻重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轻重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头、小木块等。

2. 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称重器。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平和称重器的作用和用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并用天平和称重器来测量它们的轻重。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体轻重分类游戏,让学生将相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起。

5.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和发现其他物体的轻重规律。

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测量物体轻重时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使用天平和称重器。

2. 观察学生在分类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和归类不同轻重的物体。

三、活动名称:观察季节变化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季节的变化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与季节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人等。

2. 准备一个季节分类的表格或卡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教案第一章:评价的目的和原则1.1 理解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1.2 掌握科学教育评价的原则1.3 分析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第二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1 掌握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内容2.2 熟悉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2.3 了解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策略第三章: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3.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方案3.2 分析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指标3.3 实践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过程第四章: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4.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案4.2 分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标4.3 实践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过程第五章: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5.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方案5.2 分析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指标5.3 实践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过程第六章:观察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6.1 理解观察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6.2 学习观察评价法的实施步骤6.3 掌握观察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七章:谈话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7.1 理解谈话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7.2 学习谈话评价法的实施步骤7.3 掌握谈话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八章:作品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8.1 理解作品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8.2 学习作品评价法的实施步骤8.3 掌握作品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九章:同伴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9.1 理解同伴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9.2 学习同伴评价法的实施步骤9.3 掌握同伴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分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效果10.2 思考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改进方向10.3 探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在实践中的意义第十一章:评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1.1 学习评价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11.2 掌握评价资料分析的关键步骤11.3 实践评价资料整理与分析的过程第十三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案例分析13.1 分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典型案例13.2 解读案例中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13.3 讨论案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启示第十四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家长沟通14.1 理解家长沟通在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14.2 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14.3 实践与家长就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进行沟通的案例第十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持续改进15.1 分析评价结果对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15.2 思考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5.3 探索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持续改进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其中,难点内容包括:1. 评价的原则和目的:需要深入理解评价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

学前儿童科学小实验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小实验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小实验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前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前儿童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提供了一些基础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中的学习,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实验能力。

这些活动既有趣又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活动一:探索物体的浮沉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学前儿童理解物体的浮沉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材料: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纸张等)、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活动步骤:1. 介绍活动的目标并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

2. 请学生们预测每个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3.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将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结果。

4. 学生们记录每个物体的浮沉情况,并与他们的预测进行比较。

5. 引导学生们总结规律并讨论原因,帮助他们理解浮沉现象。

活动二:探索颜色的混合活动目标:通过实践观察,让学前儿童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材料:红、蓝、黄三种颜料,三个容器,画笔。

活动步骤:1. 让儿童通过观察和猜测,预测颜料的混合结果。

2. 将红、蓝、黄三种颜料分别倒入三个容器中。

3. 指导学生们按照一定比例将两种或三种颜料混合在一起。

4. 让学生们用画笔将混合后的颜料画在纸上,并观察结果。

5. 学生们记录颜料的混合比例和结果。

6. 引导学生们总结规律,并让他们进行自由创作,通过颜色的混合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新颜色。

活动三:发现不同材料的磁性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学前儿童区分不同材料的磁性,并触发他们对磁性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活动材料:磁铁、不同材料的物体(如纸张、塑料片、金属、木材等)。

活动步骤:1. 让学生们观察并触摸不同材料的物体。

2. 引导学生们猜测哪些物体会被磁铁吸引。

3.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将物体靠近磁铁,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们总结规律,观察哪些物体受到磁铁的吸引。

5. 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只有某些物体受到磁铁的吸引,进一步讨论磁性的原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操作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操作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活动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之实验操作教育活动二、活动目标:1. 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儿童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儿童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儿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2. 活动难点:让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等)、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等)、实验指导书。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儿童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儿童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学会使用实验器材。

4. 儿童实验操作: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5. 观察与思考: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 实验总结与交流:教师引导儿童总结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7. 活动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或实验项目,让儿童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儿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2. 评估儿童在观察与思考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考察儿童在实验总结与交流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态度。

4. 收集儿童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建议:1. 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儿童的兴趣。

2. 实验操作步骤要清晰,确保儿童能够理解和跟随。

3. 鼓励儿童在实验中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教师应随时关注儿童的安全,确保实验材料和器材的使用安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发现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爱好。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活动准备:1.提前选择好观察的地点,如:公园、动物园等。

2.观察工具:望远镜、放大镜、笔记本等。

3.幼儿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等。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1.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3.教师提出今天的观察任务:“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发现它奇妙的地方。

”二、带领幼儿前往观察地点1.教师带领幼儿前往预先选好的观察地点。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离开集体。

3.引导幼儿用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初步的观察。

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四、阅读科普读物并讨论1.教师出示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等。

2.阅读有关自然现象的科普知识。

3.讨论:“你们觉得大自然奇妙的地方在哪里?”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理解的科普知识。

五、活动总结与延伸1.教师总结活动内容,肯定幼儿的发现和努力。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3.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基础活动教案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基础科学实验活动,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旨在提高学前儿童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实验活动一:水的三态转变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学前儿童初步了解水的三态转变。

2.实验材料- 烧杯- 冰块- 干净的玻璃容器- 温水- 热水3.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冰块放入烧杯中。

- 步骤二:观察冰块的状态,询问学生它是什么状态。

- 步骤三:将烧杯放置在温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步骤四:再将烧杯放置在热水中,再次观察冰块的变化。

4.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水的三态转变包括冰的融化和水的沸腾等过程。

二、实验活动二:动物的生长变化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前儿童对动物生命周期的认知。

2.实验材料- 塑料小蝌蚪(可以在宠物店或教具店购买)- 放大镜- 水池3.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塑料小蝌蚪放入水池中。

- 步骤二:观察小蝌蚪的特征,引导学生描述它的形态和动作。

- 步骤三: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 步骤四: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的生命周期,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

4.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到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培养了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实验活动三:物体的浮沉性质1.实验目的通过实践,让学前儿童了解物体的浮沉性质,并探究浮力的原理。

2.实验材料- 小玩具(如塑料球、铁块等)- 容器- 水3.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容器填满水。

- 步骤二:让学生选择不同材质的小玩具放入容器中。

- 步骤三: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小玩具在水中的表现,询问它们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底部。

- 步骤四: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浮力的原理,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关联。

4.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物体的浮沉性质和浮力的原理,同时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选择室内或室外环境,确保安全和舒适。

2.准备材料和工具:根据活动内容准备各类科学实验材料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磁铁、植物标本等。

3.安排志愿者:邀请家长或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组织小组: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小组以便进行合作活动。

5.制定活动流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和小组分工。

三、活动内容活动一:观察昆虫1.目标:培养学前儿童对昆虫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准备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放大镜、放映仪。

3.活动步骤:–介绍昆虫的特点和分类。

–向学前儿童展示昆虫标本,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特点。

–分发显微镜和放大镜给学前儿童,让他们观察昆虫标本的细节。

–利用放映仪展示昆虫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种类的昆虫。

–引导学前儿童讨论昆虫的作用和意义。

活动二:探索磁性1.目标:引发学前儿童对磁性的好奇心,了解磁性的基本原理。

2.准备材料:磁铁、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物体(如纸夹、橡皮、铜片等)。

3.活动步骤:–向学前儿童介绍磁铁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让学前儿童使用磁铁吸附不同材料,观察哪些物体具有磁性。

–引导学前儿童总结磁性的特点和原理。

–给学前儿童准备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物体,让他们预测哪些物体会被磁铁吸附。

–让学前儿童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预测结果。

活动三:种植实验1.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植物养护能力和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2.准备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水壶、放大镜。

3.活动步骤:–向学前儿童介绍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分发种子、土壤和花盆给学前儿童,让他们亲自种植一株植物。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让学前儿童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分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教案第一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概述1.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意义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1.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1.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原则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第二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步骤2.2 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观察活动的实施步骤2.3 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活动的实施步骤第三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3.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生物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3.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自然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3.3 环境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环境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第四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4.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工具4.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4.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实践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与支持5.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类型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获取途径5.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支持理解家庭、社区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第六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6.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特点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特点6.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布置技巧6.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评价与调整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评价的标准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调整策略第七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策略7.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技巧7.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工具7.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第八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家长合作8.1 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理解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8.2 家长合作的方式与方法学习家长合作的方式与方法掌握家长合作的实施策略8.3 家长合作的评价与反馈明确家长合作的评价方法学习家长合作的反馈技巧第九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学研究9.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技巧9.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成果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成果分析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趋势9.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研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研实践第十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10.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10.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创新与改革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创新与改革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改革策略10.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从基本概念、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活动评价、环境创设、教学策略、家长合作、科学研究到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活动教学设计儿童学前班优秀公开课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活动教学设计儿童学前班优秀公开课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一、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四、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学前儿童科学制作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制作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制作活动教案嘿,各位宝爸宝妈还有老师们!咱今儿来聊聊学前儿童科学制作活动教案这事儿哈。

咱都知道,小娃娃们那脑袋瓜里装着满满的好奇呢!科学制作活动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他们探索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带着孩子们做个小风车。

找些彩纸啦,小木棍啦,胶水啥的。

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纸剪成喜欢的形状,再认真地粘贴到木棍上,哇,那专注的小模样,别提多可爱啦!等小风车做好了,拿到户外,看着它呼呼转起来,孩子们那兴奋的尖叫声,简直能把房顶都掀翻咯!这可不就是在让他们感受风的力量嘛。

再或者,一起做个简单的小水钟。

找个瓶子,在下面钻个小孔,让孩子们观察水是怎么慢慢流出来的,还可以比赛谁的水钟计时更准呢!这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呀。

这就好比是给孩子们的小脑袋里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等着慢慢发芽长大呢。

做这些活动的时候,可别小瞧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哦!他们可能会想出一些让你都意想不到的点子呢。

就像有一次,一个小家伙居然给小风车画上了各种奇怪的图案,说是要让它变成超级无敌大风车,哈哈!而且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学会合作呢。

几个小伙伴一起动手,你帮我递个东西,我帮你出个主意,多有意思呀!这可比一个人闷头玩要有意思多啦。

咱们做大人的,在旁边可别光看着呀,要适当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

要是他们遇到困难了,别急着帮忙,让他们自己先试试,等他们实在没办法了,再稍微指点一下。

这样他们才会更有成就感呀!还有哦,科学制作活动也不一定要局限在教室里呀,可以带到户外去嘛。

观察观察小虫子啦,看看天上的云像什么啦,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素材呢。

总之呢,学前儿童科学制作活动教案就是要有趣、好玩、能让孩子们动起来。

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

别觉得他们小就啥都不懂,他们的潜力可大着呢!咱得好好挖掘挖掘,让他们的童年充满了科学的乐趣和惊喜。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呀?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学前儿童科学测量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测量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学前儿童科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前儿童观察、记录和比较的能力。

3. 提高学前儿童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技能。

教学资源:1.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2. 不同大小的物体:例如球、积木、绳子等。

3. 大小相似的容器:例如杯子、碗等。

4.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长度、重量、时间等的示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鼓励他们观察并提出问题,例如“这个球比那个球大吗?”、“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长吗?”等。

探索活动:2. 探索长度测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把尺子,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例如,让学生测量桌子、椅子、书等的长度,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

3. 探索重量测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小天平,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球的重量,然后将球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

4. 探索容量测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些大小相似的容器,例如杯子和碗。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容器来测量相同物质的容量,例如水或沙子。

总结活动:5. 回顾所学内容:展示一些图片或卡片,让学生回顾并描述不同长度、重量、容量等的示例。

6.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例如“你如何用尺子测量你的书包的长度?”、“你如何用天平测量你的水杯的重量?”等。

拓展活动:7. 拓展学生的测量技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技能,例如测量食物的重量、测量房间的长度等。

8. 制作测量工具:让学生使用纸板、剪刀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例如刻度尺或天平,以便他们在家中继续探索测量。

评估活动:9. 给学生提供一些测量任务,例如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或容量,并让他们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和观察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的测量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中继续进行测量活动,例如测量家具的长度、食物的重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的光辉成果: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了《墨经》和《考工记》两部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其中《墨经》不但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从中看到墨子是如何对弟子进行教育的。

墨子在讲学时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生产知识,他曾经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光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子对“小孔成像”(又说“针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

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①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②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③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3.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及范围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