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关键词】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区域比较优势主要通过区际比较来实现。本文主要选择产量、规模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能够代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
一、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eld Comparative Advantage)
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一定区域内粮食作物的产出率,根据该指数的大小来判断这一区域内某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Aij=[Yij/Yi]/[Yj/Y]
其中,Aij=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j=i地区j种作物的粮食产量,Yi=i地区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Yj=全国j种作物的产量,Y=全国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如果Aij1,表明i地区j种粮食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并且Aij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根据表1中2009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辽宁、吉林、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和河北这八省的稻谷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些省份的稻谷生产率较高;其他五省的指数也接近1,充分说明其稻谷生产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根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山东、内蒙古、辽宁、湖北、黑龙江、河南、吉林、江苏、四川和河北这十个省份的稻谷指数均大于1,而其他三个省份的指数也接近1,与2009年相比,稻谷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增加了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充分说明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稻谷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表1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辽宁、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和
河北这六省的小麦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地区的小麦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并且小麦生产比较稳定;而江西、湖南等地的小麦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远远小于1,表明这些地方小麦的生产率较低。
根据表1中2009年的数据显示,内蒙古、吉林、河南、江苏、山东、湖南这六省的玉米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些地方的玉米具有产量比较优势,而其他几个省份玉米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在0.79以上,表明这几个粮食主产区中,玉米的生产率比较稳定,且都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玉米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有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山东、湖南六省,与2009年相比,吉林省的玉米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有所增加,江苏省的有所下降,但是都相差不大,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表1中2009—2010年数据显示,辽宁、吉林、河南、江苏、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北这十个省份的大豆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些地方的大豆生产率较高,而内蒙古、黑龙江和安徽三省的大豆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也都在0.78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表1中2009年数据显示,辽宁、河南、江苏、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和四川这八个省份的薯类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表明这些地区的薯类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高,其他几个省份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在0.69以上,说明这些省份的薯类的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江苏、江西、山东、湖南、四川、河北这十个省份的薯类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其中吉林和山东尤为突出。与2009年相比较,薯类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增加了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说明这两个省的薯类生产率有所提高,湖北省虽然指数小于1,但是指数是0.998,基本接近于1,说明湖北省的薯类生产率相对稳定。
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外延角度来反映一个地区某种粮食生产规模及专业化程度的,生产规模是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规模越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也就越大,最终表现为该地区该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计算公式为:
Bij=[Sij/Si]/[Sj/S]
其中,Bij=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j=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i=i地区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Sj=全国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全国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
如果Bij1,表明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规模、专业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比,具有规模比较优势,并且Bij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专业化程度越高。
根据表2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共有六省稻谷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六个省份的稻谷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尤其是江西和湖南两省;而内蒙古、山东、河北这三个省份的指数都小于0.1,可以说明这些地区稻谷的生产规模处于劣势。根据表2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小麦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有河南、江苏、河北、山东、安徽、湖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六省的小麦生产处于优势,产量比较大,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但是湖南、辽宁、江西、吉林的小麦规模指数都小于0.1,说明这四个省份的小麦生产量少,处于劣势。
根据表2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玉米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包括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这七省的玉米种植规模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吉林和辽宁两省,而江西省的玉米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小于0.1,表明江西省的小麦规模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
根据表2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大豆的规模比较优势中,大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其中黑龙江省的大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009年高达4.173,2010年高达3.996,表明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规模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根据表2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薯类种植上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省份依次为:四川、内蒙古两省,表明这两省在薯类作物的种植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余各地的薯类规模比较优势均不明显。
三、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elativ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主要采用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单产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综合反映科技、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Cij=■
其中,Cij=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ij=产量比较优势指数,Bij=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如果Cij1,表明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并且Cij值越大,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
根据表3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稻谷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依次为: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