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勘探专家 刘春成

合集下载

海洋局成立渤海溢油索赔小组 正编制评估报告

海洋局成立渤海溢油索赔小组 正编制评估报告

海洋局成立渤海溢油索赔小组正编制评估报告2011年08月31日21:44 来源:金融界网站【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经济信息联播。

来重点关注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最新进展,今天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期限的最后一天。

昨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房建孟介绍,按照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北海分局已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索赔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基本完成此次事故污染海域的生态调查评估工作。

关于大家关心的污染问题,昨天,国家海洋局方面称,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我国渤海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有关方都有权利向责任方提出损害索赔。

沿海16个省市政府和当地的养殖业户、渔民都有权利索赔。

此外,目前,由国家海洋局牵头组成的七部委联合调查组正在抓紧取证,为鉴定事故级别做准备。

的确,目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完成4次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工作,补充调查工作也即将结束。

从6月4日至今,卫星、飞机、船舶现场监视监测及油指纹检验鉴定结果显示,本次溢油污染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6月13日出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约158平方公里。

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既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那么赔偿的问题,也是目前大家讨论的一个焦点。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房建孟介绍,从6月开始,北海分局已着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调查。

(画面入)6月14日向渤海沿岸各省、市通报情况,要求沿海各地搜集相关索赔证据。

截至目前,北海分局已经基本完成此次事故污染海域的生态调查评估工作,取得了大量监测和调查资料,为下一步受害方损失的索赔,如养殖业、渔业损失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索赔提供了具有法律依据的第一手资料。

泊松阻抗地震属性在刚果A区块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泊松阻抗地震属性在刚果A区块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泊松阻抗地震属性在刚果A区块油气检测中的应用解吉高;崔维;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牛聪;叶云飞【摘要】叠前地震反演是根据振幅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地下岩性和孔隙流体性质,来预测油气和估计地层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但直接应用叠前地震反演的结果还存在反演的属性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而存在明显的压实背景趋势的影响,以及分析描述储层孔隙内流体特征时,经常存在单个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孔隙内流体类型的不足。

泊松阻抗是由叠前地震反演结果推导出的属性,它将泊松比和密度两种属性融合为单一的泊松阻抗属性,其泊松阻抗属性有助于实现将含油气储层从围岩中进行有效分离,达到识别砂岩孔隙内流体的目的。

将泊松阻抗作为一种新的油气检测地震属性应用于西非深水勘探区块的烃类检测中,其钻前预测与实钻结果完全一致,从而证实了泊松阻抗钻前预测油气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显示了泊松阻抗作为一种新的油气检测地震属性的独特作用。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or incidence angle variations phenomenon could reflect the properties of lithology and flu-id underground.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is a technique using AVO to detect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and calculate lithologic parameters of targetformations.However,the results of prestack inversion are always influenced by the compaction trend which increases versus the burieddepth.Moreover,one single attribute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reservoir fluid type.poisson’s impedance is an attribute derived from prestack inversion results,which integrates poisson's ratio and density.It is useful to separate oil-bearing reservoir from background rock,thus,it could help to identify the fluid in sandstone pore.poisson impedance is used as a newseismic attribute to detect oil and gas in deep water exploration area in west-Africa,the results fit well with the drilling data,which verifies that poisson's impedance is a reliable and precise attribute and it plays a unique role in oil and gas detection.【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叠前地震反演;泊松阻抗;烃类检测;西非深水勘探区【作者】解吉高;崔维;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牛聪;叶云飞【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 266555;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基于叠前地震的AVO分析和反演技术[1-4],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地层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等属性[5-9],以前通常是通过纵波阻抗与横波阻抗的交会了解反演属性值和岩石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泥岩、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沿纵横波阻抗交会图的轴线投影值都叠合在一起,致使其含油气砂岩难以从围岩中进行有效分离,这给油气藏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1~6期总要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1~6期总要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1~6期总要目佚名【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797-804)【正文语种】中文联用高斯求积与连分式求和计算Hankel变换及在地球物理上的应用……… 胡瑞华,林君,孙彩堂,刘长胜,周逢道(1 )沥青混凝土机场跑道面层脱空探地雷达图像模拟及应用研究…………………………………………………… 肖都(10)细胞神经网络在重力异常分异中的研究及应用…………………………… 李超,江玉乐,胡明科,蒋亚东,郑成(16)中梯装置相位激电电磁耦合研究…………………………………………………………………………………… 郭鹏(22)AMT勘查贵州铁(稀土)多金属矿效果分析…………………………………………… 张西君,杨胜发,张海,李家斌(27)基于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的线源可控源有限元数值模拟……… 王珺璐,刘明文,李荡,李建华,林品荣,王萌(32)高阶导数在分离重力叠加异常中的研究及应用………………………………………… 谭建秋,江玉乐,黎莎,李超(40)瞬变电磁中两种发射源的响应特征研究……………………………………… 张扬,雷宛,杨武,刘家福,苏鹏(45)地面高精度磁法在青海尕林格矿区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武明贵,陈健,钟皓(51)措勤盆地色林错-申扎北剖面电性特征分析……………… 卢景奇,何梅兴,方慧,白大为,裴发根,杜炳锐,张小博(56)使用1∶1万数字地形图进行重力近区地形改正方法试验研究…………………………………… 高智超,王晨阳,李玉涛(61)泊松阻抗地震属性在刚果A区块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解吉高,崔维,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牛聪,叶云飞(65)不整合面下隐伏逆冲断层反射地震成像模拟研究…………………………… 原健龙,丘斌煌,刘洪星,周武,余嘉顺(70)低频信息对阻抗反演的影响分析……………………………………… 许艳秋,文晓涛,郝亚炬,刘开元,刘佳乐,曾驿(78)叠前同步反演在M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陈利,方中于,但志伟,杨平华,梁立锋(83)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弹性波CT空洞与脱空缺陷检测分析…………………… 高远富,王仲刚,周凌,黄晓寒,江正(89)基于分形先验信息的非线性反演………………………………………………………… 孙瑞莹,印兴耀,王保丽,浦义涛(97)基于ETM数据的北衙地区找矿应用效果………………………………………………………… 杨剑,薛廉,张景华(106)青藏大陆北缘盆山耦合带断裂构造的遥感信息特征分析——以西昆仑库斯拉甫地区为例… 夏清,杨武年,程绍萍(115)基于无向图的二维地质建模设计与应用研究…………………………………………… 何畏,吴文鹂,陈实,冯斌(123)自贡市旭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邓琮,杨武年(130)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刘颖,蔡骥,李予国,柳建新(135)超宽带搜救雷达的编码信号探测方法研究………………………………………………………………… 祝忠明,王绪本(141)水平磁偶极子电磁场特征研究…………………………… 黄业中,熊彬,CAI Hong-zhu,罗天涯,刘云龙(145)基于SQMR方法的三维CSAMT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秦策,王绪本,赵宁,徐玉聪(153)基于重磁欧拉3D反褶积的相山基底起伏研究……………………………… 林万里,方根显,戴清峰,谈顺佳,周阳权(158)时间域电法测量地形响应研究…………………………………………………………… 蒋首进,陈永凌,李振钦,秦策(164)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在矢量等值填充图中的算法及实现…………………………………………………… 胥值礼,崔志强(171)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的岩矿石极化率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吕琴音,敬荣中(177)基于面积分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胡明科,江玉乐,李超,黎莎(182)几种大地电磁测深资料静态位移校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杨婧,肖宏跃,蒋亚东,杨武(187)等效源反演成像在激发极化法中的研究及应用……………………………… 李晓娟,江玉乐,张宪政,邵洋,谭建秋(193)旋转交错网格VTI介质波场模拟与波场分解…………………………………………………… 王亚妮,李长江,李庆春(198)高灵敏度流体因子的构建原则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玲,马林,贾艳雨(203)瑞利波频散成像方法的实现及成像效果对比研究………………………………………………………………… 李子伟(208)基于改进的L1范数非因果滤波器多次波自适应减方法………………………………………… 熊繁升,李荣贤,高孝巧(215)地下空洞地震瑞雷波的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李长江,李庆春,邵广周(224)同步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新进展…………………………………………… 杨丽,毕进娜,周中彪,佘德平,蔡瑞(229)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什邡气田A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叶艳,王元君,周怀来,叶泰然(236)井震资料尺度匹配过程中声测井数据的精细分层方法研究…………………………………… 周建科,印兴耀,曹丹平(242)走滑断裂和裂缝发育带的地震地质综合识别——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南地区为例…………………………………………………………………………………………… 周卿,阎建国,黄立良,郑愈晟(249)盲源分离技术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思考与探索………………………………………… 魏友华,郭科,柳炳利,董跃华(258)攀枝花巴关河渣场浅层地下水中钒的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 钟礼春,黄艺,倪师军,卢慧林,刘再冬(263)大地电磁二维正演中的无网格局部径向基点插值法…………………………………………… 何建设,李俊杰,严家斌(267)基于TV井地2.5D直流电阻率正则化反演…………………………………… 蓝泽鸾,张志勇,邓居智,周峰,李曼(273)水平层状电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正演研究……………………………………………………………… 刘鸿洲,安亚婷(280)沽源盆地西湾地区地面伽玛能谱异常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卢辉雄,张景训,李名松,汪冰,张恩,董双发(287)大地电磁测深中薄层响应特征与地质目标体拾取的探讨…………………… 蒋亚东,雷宛,刘倩,李超,凌飞(292)重磁二维正演中的无单元法研究……………………………………………… 李小东,金胜,王阳玲,张加洪,程励辉(300)航空物探综合站在大兴安岭中南段找矿中的应用…………………… 丁志强,李飞,崔志强,孟庆敏,路宁,郑红闪(306)CSAMT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勘探中的应用……………………………………………………… 张军(313)瞬变电磁法在煤下铝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梁芳敏,潘岩,魏继祖,赵锡岩,胡书礼(319)匹配滤波方法在场源分离上的应用………………………………………………………………张翔,常树帅,李兵海(325)泥砂速度比对小断层分辨率影响特征分析…………………………… 周路,刘志敏,廖伟,王玉,白伟,袁兵(330)基于地质统计先验信息的随机地震反演………………………………………………… 叶端南,印兴耀,孙瑞莹,王保丽(341)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 刘汉卿,张繁昌,代荣获(348)百分比速度扫描剖面在速度提取中应用…………………… 熊晶璇,张华,李振,张恩嘉,朱晨,金德刚,陈三平(355)莫桑比克楠普拉省某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梁胜跃,薛怀友,刘建东,徐明钻,祁超,金志鹏,胡东泉(361)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储量的协同克立格估值………………………………………… 蒋鑫,庹先国,柳炳琦,李怀良(372)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段晚古生代沉积相研究——以X区块为例……………………………… 刘子玉,吕明,刘铁树(379)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巴什托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改造……………… 张斯杨,李映涛,伏美燕,袁晓宇,叶宁(388)巧用等值线追踪法求取地震采集设计区域边界………………………………………………… 钟家均,李华科,唐雪梅(397)基于GIS的四川省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姚丹丹,苗放,杨文晖,陈军,卢涵宇(403)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数值滤波解及算例…………………………………………………… 郑凯,严良俊,谢兴兵,王志刚(409)2.5维复电阻率反演并行算法设计……………………………………………………… 陈实,吴文鹂,顾观文,梁萌(416)基于磁偶极子模型水平钻进目标定位的算法研究……………………………………………… 彭海蛟,丁红胜,白世武(422)基于Cokriging的三维重力张量随机反演……………………………………………… 黄天统,朱自强,鲁光银,曹书锦(428)现行三类平台航磁勘查系统特点及勘查效果评述……………………………………… 崔志强,胥值礼,孟庆敏,高卫东(437)多功能电法数据处理解释软件系统及其应用效果……………………………………………… 刘明文,顾观文,吴文鹂(444)国内外多功能电法仪的对比试验研究………………………………………… 李建华,林品荣,丁卫忠,李荡,王珺璐(452)地球物理野外实验场候选地遴选方法研究………………………………………………………………… 龚胜平,王明明(459)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兆磊,公亭,李隆梅,李国生,赵志强,顾小弟,孟晓梦(465)一种基于叠前反演的孔隙度预测方法…………………………………………………… 周单,朱童,胡华锋,唐金良(472)基于微分格式的微地震走时反演方法研究………………………………………………………………… 胡飞,苏奥(478)模型正演技术在巴中地区须四段主河道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肖伟,王明飞,何志勇(488)松辽盆地葡南油田西缘薄砂体储层地震预测…………………………………………………… 尹兵祥,邱长星,刘洪涛(494)准噶尔盆地地震速度场的建立……………………………………………………………………………………… 徐群洲(502)文昌A凹陷油气勘探中的频率域信息应用与探索……………………………………… 刘仕友,李辉,杨振建,闫安菊(508)信息化背景下地震处理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及对策探讨…………………… 邱铁成,焦叙明,李欣,谢涛,李永超(512)西昆仑甜水海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谢渝,陶玲,李美英,赵森,李惠,赵同寿(517)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崔振昂,甘华阳,刘文涛,张亮(522)Mallat小波滤波器系数的计算与地质应用………………………………………………………… 赵应权,沈忠民,周爱芬(532)对地球化学图编制过程的深层探究……………………………………………………… 高艳芳,陈军威,张玉领,王文君(538)接地电阻稳定性对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影响………………………………………………… 汤井田,胡双贵,肖晓(547)航空磁测中正常地磁场校正………………………………………………… 骆遥,罗锋,王明,何辉,王林飞(552)层状大地表面中心回线瞬变电磁响应特征…………………………………………… 吴琼,李永博,李貅,晋达(560)地下瞬变电磁法一维反演…………………………………………… 智庆全,武军杰,邓晓红,张杰,王兴春,杨毅(566)天津市重力数据三维可视化反演建模研究……………… 郑国磊,徐新学,李世斌,马为,王茜,袁航,曹朋军(571)高原深切割地区寻找铜多金属矿的物探方法的选择与实践——以四川里伍矿田找矿为例……………………………………………………………………………… 陈道前,唐高林,胡如权,严利伟,刘琪(578)摩天岭岩体北部俾门断裂带深部电性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孙栋华,汪冰,朱琳,宁媛丽,段晨宇,牛家骥(584)地面高精度磁测在寻找隐伏铜铁矿的应用………………………… 柳康伟,曹礼刚,吴兴,邱林,彭江英,罗方兵(592)基于磁法数据的边缘识别方法研究——以内蒙古某地区为例…………… 安百州,冯志民,李宁生,张代磊,白亚东(599)CSAMT法在祁漫塔格隐盲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以卡而却卡矿区为例……………………………………………………………………………… 白国龙,何书跃,赵勇,张勇,张鹏(606)三参数小波多尺度蚂蚁追踪技术研究与应用……………………………… 乐友喜,赵迎,张会娟,刘兵卿,黄健良(610)基于时间和空间方向差分稀疏约束的叠前AVO反演………………………………………… 马彦彦,周辉,张洪礼(616)基于OpenMP的一阶声波方程波场并行算法…………………………………………………… 方金伟,白洪涛,孙惠敏(622)歧北斜坡滩坝砂体地震预测技术…………………………………………… 郭淑文,吴雪松,祝文亮,邢兴,国春香(628)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高陡构造地区的应用……………………… 王丽,王芳琳,赵传雪,陈海洋,秦艳艳(634)南方复杂山前带观测系统压噪研究…………………………………………………… 彭代平,邓飞,常鉴,肖云飞(639)叠前去噪技术在鄂尔多斯黄土塬区地震资料的应用………………………………… 秦婕,李辉峰,王宏伟,丁相虎(644)哈拉哈塘地区火成岩弧形断裂成因分析与消除………… 杨洋,安海亭,但光箭,张亮亮,肖江,路鹏程,李相文(651)基于GIS的四川省植被类型分布与地质背景的关系研究…………………………… 管磊,王华军,王玉宽,彭培好(656)Mapgis结合RGMap在地球化学原生晕分析中的应用………………………………………… 迟宝泉,高原,张明阳(662)克里金插值参数设置对网格化结果的影响………………………………… 李增涛,高鹏,张三敏,张旭,于峰丹(666)航空瞬变电磁正演中频时转换方法分析及系数的选取…………………………………………………… 杜兴忠,朱海东(671)利用阻尼型高斯牛顿法的激发极化数据聚焦反演……………………………………… 叶益信,李泽林,付宸,丁尚见(680)一维大地电磁Occam反演拉格朗日乘子的搜索……………………………… 张君涛,周军,王绪本,夏时斌,钟红梅(687)基于磁测资料的六盘山地区构造体系新认识…………………………………………………… 冯志民,李宁生,安百州(693)分布式电法采集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宋杰,陈儒军,仇洁婷,申瑞杰,何馨(699)串联电极法聚焦电流隧道前探效果的仿真分析…………………………………………………………… 张宇,赵斌(705)交错网格高阶差分算法的改进…………………………………………………………………… 白亚东,冯志民,杨庆节(709)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四川得荣交界5.9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分析…………………………………………………………… 李大虎,李军,邓艳,严媚,安东妮,黄成程,汤才成(716)基于伪阻抗体波形聚类的贝壳灰岩储层预测方法……………… 白博,舒梦珵,康洪全,骆宗强,程涛,贾怀存(724)斜井VSP共反射点交互叠加成像方法…………………………………………………… 杨飞龙,刘东明,秦民君,苏志东(728)一种提高稀疏观测数据区反演精度的策略……………………………………………… 杨克思,朱培民,赵娜,徐阳(735)元坝气田地应力测井计算研究……………………………………………………………………………… 智慧文,胡永章(743)VSP井控Q值提取和补偿方法在玛湖地区的应用…………………………………… 程志国,娄兵,姚茂敏,谭佳(749)子波分解重构与EEMD在火山机构地震精细刻画中的应用研究……………………………… 谢兴隆,刘学清,查恩来(754)f-x域预测反褶积在多次波衰减中的应用……………………………………………… 徐云霞,文鹏飞,李福元,张宝金(761)调谐AVO的存在条件及其识别………………………………………………………………… 刘仕友,陈殿远,周家雄(768)库车复杂地表区伪三维表层建模与静校正技术………………………………………………… 吕景峰,周冰峰,邸江伟(773)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应用………………… 李相文,刘永雷,张亮亮,安海亭,但光箭(778)面向海量空间数据的分级存储模型研究…………………………………………………………杨文晖,袁进俊,苗放(783)遥感技术在格咱岛弧地区斑岩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刘峻杉,胡滨,何政伟(790)★《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总要目 (797)。

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第23卷总目次

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第23卷总目次

王铭 飞等 (0 ) 2 I 董 星 亮等 (0 ) 2 5
南 海 浮 式 生 产 储 油 轮 9 T水 深 混 合 气 潜 水 作 业 实 践 … … … … … … … … … 吴 志 伟 邱 大 庆 陈 隆 盛 ( 1 ) 0I t 2 0
第 四 期
莺 歌海 盆地 中深刘 流组 高压 气藏 形成 新模 式—— DF 4井 钻 获强超 压优 质 高产 天然气 层 的意 义 层黄 1 张 刘
莱 州湾 凹 陷垦利 1一 亿 吨级 油 田发现 的意 义 …… …… …… …… …… … 杨 波 牛 成 民 (1 )
孙 和 风等 (4 ) 1 8
从 油气 赋存 状态 分析 油气 充注 能力—— 以东 海西 湖 凹陷平 湖油 气 田为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弟 一 第 二 期
珠 江 口盆地 陆 丰 1 31油 田古 近 系恩平 组 突破及 其 重要 意义 … ……… … 罗 东红 梁 卫 李 熙盛等 ( 1) 7
恩 平 凹 陷 成 藏 条 件 分 析 及 商 业 性 突 破 … … … … … … … … … … … … … … … 刘 丽 华 陈胜 红 于 水 明等 ( 6) 7
王振 峰 春 建 从 世界第 雷 纪生华 的油 气储 集潜 能看 中国南海 生物 礁储 层发 育 和分 布 的控 制 因素 三 厚 物礁 等 等 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裴健 翔 (1 ) 2 3

渤海南部海域青东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渤海南部海域青东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的馆 陶组 和 明化 镇组 以及第 四系 。 目前该 区勘探 程
度较低 , 发现 了以沙河街 组 为主要 目的层 的垦利 A、
矿 产 普 查 与 勘探 专 业 , 硕 士 学 位 , 主要 从 事 石 油 地 质综 合 研 获 现
究工作 。
B两个含油 气构造 。
王 亮 等. 海 南 部 海 域 青 东 凹陷 油 气 成 藏 主控 因 素 分 析 渤
・1 ・ 9
盆地 热史恢 复 , 约 在 3 大 7 Ma前 ( s E 3末 ) 为该 区经
东 凹陷物 源丰 富 , 时期 不 同类型 的砂 体相互 叠置 , 各
为该 区 良好储 层 。不 同于 渤海 其 它 油 田 , 区主要 该 储 层 为沙 三下 和沙 四上 亚段 地 层 , 沉 积 相类 型为 其 扇 三 角洲前 缘及 河 口坝沉 积 , 由于埋 藏浅 , 储层 处于
二 段 、 三 段 、 四 段 及 中 生 界 地 层 , 发 现 了 沙 沙 沙 并 河 街 组 烃 源 岩 , 中 在 青 东 5 沙 四 上 亚 段 发 现 其 井 8 5m/ . 5层 油 层 。为 揭 示 青 东 凹 陷 内部 的 含 油 气 情
况, 中海油在 2 0 ~ 2 0 0 3 0 7年 间 先 后在 垦利 A 和 垦 利 B构 造 钻 探 4口探井 , 中在 A 构 造 发 现 以沙 其
关 键 词 : 海海 域 ; 东 凹 陷 ; 藏 ; 渤 青 成 主控 因 素 ; 河街 组 沙
中 图分 类 号 : E 1 . 1 T l2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在2 O世纪 8 0年代 , 利 油 田在 青 东 凹 陷西 斜 胜
坡钻探 了青东 1 2 4 5四 口探 井 , 、 、、 揭示 了馆 陶组 、 沙

海洋油气勘探专家牛成民

海洋油气勘探专家牛成民
项目经理,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潜山成国技藏内进2条外步0件0相奖5的7关—深2项核0入0(心8其研期年中究刊,获,他及在中曾学渤国术担中海会任凹油议陷渤科发区海技表提石进学出油步术了研特论渤究文等海院5奖海0渤1域余西项第篇勘)1。,探在个 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目标并顺利通过井位审查,钻探科探井(BZ2121井)首获深潜山天然气
发现,拉开了渤海海域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序幕,并为后续渤海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2009—2013年,他曾担任渤海石油研究院渤南勘探项目经理,提出了“隐性走滑”断裂 概念及控藏机理、活动断裂带凹陷区浅层垂向贯通型油气富集模式和斜坡带断裂火山岩 联合控藏模式,指导发现并向国家提交探明储量的油田共10个,其中垦利101和垦利9区 为亿吨级油田,渤中349为优质油田。期间他所带领的渤南勘探项目队荣获2010年渤海 油田上产3000万吨先进集体,项目队研究成果连续4年荣获中国海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专家介Leabharlann ·海洋油气勘探专家 牛成民
学 院 石牛油成系民石,男油,地高质级勘工查程专师业,1,9获90学年士毕学业位于,原现成任都中地海质石
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
2016长年期被以聘来任,为他中主国要海从洋事石渤油海油集田团勘有探限研公究司及勘技探术专管家理。,
致力于渤海活跃断裂带浅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潜山天然 气勘探理论技术、隐性走滑控藏机理、叠合走滑控盆机制等 方面的研究以及目标评价与井位优选等工作,承担多项国 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综合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
自营油气发现,将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雄安新区清洁能源的供应奠定坚实的基础。
奖。目前,他所提出的“隐性走滑”断裂控藏机理在中国海油国内和海外勘探中得到了推广 应用。
目断《裂渤2成0海1因4西—机部2制0海1,7域明年断确,裂其他控新曾藏生担代研任断究渤裂》海,体创石系新油差提研异究出性院了及勘先其探存演研基化究底规所共律所轭;长格提,局出承约了担束不有下同限的区公伸带司展断综裂走合发滑科育叠研模项合 式式老藏研曹储潜新全妃机, ,明有2山认球甸理0确力1盆6识变、8伸指“4地并质年快展导和形建岩以速了曹走成立潜来生渤妃滑演5山,烃中他甸叠种化成1高担1合成特山92效任断6藏点6成运渤裂模,大两储创聚海体式型个新成石系。超整大提藏油控在压装中出机研制项封凝型了理究大目盖油析应的院型成”气气力基地圈构果商田主础质闭造业指的导上总发强发导勘下,育 师烈现下探结的; ,。活,,合提带古渤获动渤出领老中得区海“研变凹了脊大湾究质陷渤油盆断院岩西海田地“勘盖洼海岩之特探”走域石下三别科出5形元0是应研勘成耦年渤力团探大合勘中队低流气纵探凹,谷体在田向史陷”,充富差的获深三分集异最得埋元模古控大了控调

利用J函数拟合法建立海上油田饱和度模型

利用J函数拟合法建立海上油田饱和度模型

利用J函数拟合法建立海上油田饱和度模型代百祥;方小宇;郇金来;代云娇;甘永年【摘要】油气藏的含油气饱和度分布受储层性质、构造位置及压力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岩石的微观结构有关.井点较少、资料有限的海上油气田,给定平均值或采用井点插值建立的饱和度模型很难真实反映流体分布情况.J函数直接拟合法可以综合应用从同一油藏中取得的多块岩心的毛管压力数据,进而消除油藏中各点的渗透率、孔隙度等非均质性对毛管压力曲线的影响.基于孔隙度模型,利用J函数计算的饱和度趋势体进行约束,进行多次随机模拟,优选出的饱和度模型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流体含水饱和度的三维分布,为油田进一步调整勘探开发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J函数;孔隙度;模型;随机;含水饱和度【作者】代百祥;方小宇;郇金来;代云娇;甘永年【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油气藏的含油气饱和度分布受储层物性、断层封堵性及流体充注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还与岩石的微观结构有关[2-3]。

目前建立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克里金插值法、高斯随机或序贯高斯随机插值法[4-5]、地球物理正演或属性反演[6-7]、基于J函数的饱和度计算法[8]、油藏物理模拟法[9-11]、基于岩心实验的渗流法[12-14]及神经网络法[15]等。

密井网的陆上油气田,可以利用基于井点测井解释的饱和度,采用插值法建立饱和度模型。

但井点较少、资料有限的海上油气田,给定平均值或采用井点插值建立的饱和度模型很难真实反映流体分布情况。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以评审编号为序)科技进步特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73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1.石林,2.周英操,3.伍贤柱,4.方世良,5.腾学清,6.闫永起,7.韩烈祥,8.伊明,9.刘伟,10.宋周成,11.王瑛,12.李枝林,13.谯抗逆,14.李杰,15.唐贵,16.王凯,17.郭庆丰,18.赵庆,19.翟小强,20.蒋宏伟2 13J113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吴秀章,2.刘中民,3.陈俊武,4.吕志辉,5.陆正平,6.王国良,7.岳国,8.许磊,9.马行美,10.刘昱,11.朱平,12.赵金立,13.施磊,14.张玉卓,15.闫国春,16.胡华忠,17.叶茂,18.乔立功,19.王天雁,20.武兴彬,21.张今令科技进步一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02 《低碳经济的工程科学原理》清华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金涌,2.朱兵,3.陈定江,4.袁海燕,5.胡山鹰,6.陈丽,7.雪晶,8.沈静珠,9.周文戟,10.洪丽云,11.余亚东,12.刘晓宇,13.马敦超,14.周禹成,15.黄宁宁2 13J003 杀菌剂氟吗啉绿色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1.刘长令,2.吴公信,3.侯广新,4.张晓波,5.司乃国,6.周惠中,7.周银平,8.刘春成,9.张岩,10.陈亮,11.董广新,12.关爱莹,13.刘淑杰,14.任忠宝3 13J029 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井钻井关键配套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安文华,2.滕学清,3.胥志雄,4.李宁,5.苏建文,6.金衍,7.尹达,8.贾应林,9.张民立,10.王春生,11.杨成新,12.梁红军,13.卢强,14.卢运虎,15.吕拴录4 13J069 日处理煤2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1.王信,2.于广锁,3.张鸣林,4.刘海峰,5.郭宝贵,6.周志杰,7.金刚,8.代正华,9.金俊杰,10.王亦飞,11.祝庆瑞,12.王辅臣,13.路文学,14.龚欣,15.林彬彬5 13J092 塔里木油田超深井举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1.宋中华,2.沈建新,3.单全生,4.何新兴,5.袁建波,6.张新礼,7.孙玉国,8.任今明,9.陈洪,10.王玉,11.段玉明,12.王志明,13.王法鑫,14.周怀光,15.胡松阳6 13J106 化工新材料发展重点及政策研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胡迁林,2.王翊民,3.江莉,4.朱宝菊,5.赵明,6.周月,7.段永鸿,8.胡娟,9.倪军7 13J109 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1.戴彩丽,2.由庆,3.赵福麟,4.冯其红,5.赵明伟,6.赵光,7.赵海洋,8.姚凯,9.崔洁,10.郑华安,11.韩力,12.张丁涌,13.王森,14.赵健慧,15.杨帅8 13J117 火山岩气藏开发模型与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宋新民,2.冉启全,3.童敏,4.王少军,5.袁江如,6.胡永乐,7.王拥军,8.孙圆辉,9.闫林,10.王强,11.王志平,12.董家辛,13.李宁,14.陈福利,15.徐青9 13J119 高效、安全含氟二苯醚系列除草剂协同清洁生产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工业大学,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1.杜晓华,2.游华南,3.李钟华,4.宗伏霖,5.王满,6.许丹倩,7.蒋玉平,8.黄文耀,9.王益锋,10.冯应江,11.徐振元10 13J123 湿天然气输送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李玉星,2.王武昌,3.冯叔初,4.赵帅,5.李时杰,6.胡其会,7.高文凤,8.周中强,9.王海燕,10.付国强,11.侯继国11 13J139 化工轴(混)流泵节能设计理论江苏大学,江苏飞跃机泵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亚太泵阀有限公司,南京蓝深1.张德胜,2.施卫东,3.张启华,4.关醒凡,5.田和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 制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泰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泰州康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尚宝罗泵业有限公司,江苏江大泵业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节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飞,6.李伟,7.曹卫东,8.张成华,9.蒋文军,10.陈斌,11.陈建华,12.卢展雄,13.李跃,14.谭林伟,15.王海宇12 13J158 重油高效转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与工业推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公司1.张海涛,2.秦松,3.郭健,4.钱锦华,5.李强,6.张秀玲,7.祁兴国,8.李秀强,9.刘晓青,10.潘志爽,11.谭争国,12.刘从华,13.罗杰盛,14.段宏昌,15.李雪礼13 13J172 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1.杨华,2.朱筱敏,3.柳广弟,4.付金华,5.吴胜和,6.钟大康,7.姚泾利,8.高岗,9.刘显阳,10.刘自亮,11.罗安湘,12.杨伟伟,13.邓秀芹,14.付晶,15.廖纪佳14 13J181 非凝析气体与蒸汽多元复合流体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1.刘慧卿,2.庞占喜,3.张红玲,4.王增林,5.崔连训,6.郝立军,7.吴柏志,8.李勇,9.张瑛,10.王敬,11.郑强,12.东晓虎,13.卢川,14.刘永革,15.王长久15 13J191 低渗透油田变渗流阻力驱油技术东北石油大学1.宋考平,2.姜振海,3.杨钊,4.皮彦夫,5.刘丽,6.刘斌,7.黄斌,8.刘春林,9.卢玉峰,10.葛利,11.胥伟,12.曲晗,13.吴家文,14.穆文志,15.马春华16 13J242 聚丙烯釜内合金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张师军,2.顾越峰,3.邹浩,4.张勇,5.谭以纲,6.徐振明,7.宋文波,8.郭梅芳,9.张丽英,10.贾中明,11.阚林,12.吕明福,13.邢峰,14.邵静波,15.吕芸17 13J276 柴达木盐湖难开发钾矿高效开采关健工程技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王兴富,2.王石军,3.海吉忠,4.田红斌,5.严宝成,6.刘万平,7.杨小波,8.唐永新,9.李章峰,10.谢康民,11.巨积洪,12.刘东曲,13.王罗海,14.刘斌山18 13J291 浆态床反应器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清华大学1.王铁峰,2.王金福,3.金涌,4.汪展文,5.韩明汉19 13J294 氯丁橡胶大釜聚合技术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闫少伟,2.马东柱,3.时建敏,4.张志刚,5.李改英,6.赵毅,7.蔡晋丽,8.孙兴奎,9.王禄,10.李占文,11.贺润鸿,12.赵世平,13.于福禄,14.谢炜20 13J299 海绵状树脂型吸附剂开发及其在化工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苏州大学1.路建美,2.李华,3.徐庆锋,4.蒋军,5.王丽华,6.李娜君,7.赟陈冬21 13J306 化学驱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及其在高含水油田的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1.侯健,2.李振泉,3.陈月明,4.王建勇,5.宋新旺,6.李良川,7.郑家朋,8.郭兰磊,9.曹刚,10.周康,11.杜庆军,12.张莉,13.张顺康,14.高达,15.王传飞22 13J324 石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1.方向晨,2.刘忠生,3.戴宝华,4.程文红,5.王新,6.单石灵,7.王海波,8.曾汉民,9.陈玉香,10.于进军,11.齐慧敏,12.肖春宝,13.王学海,14.李建军,15.王有华23 13J362 石化过程多相流动反应耦合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调控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徐春明,2.蓝兴英,3.范怡平,4.高金森,5.鲍晓军,6.卢春喜,7.杜巍,8.陈建义,9.徐建,10.时铭显24 13J369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智能软件平台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清华大学,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赵劲松,2.孙文勇,3.邱彤,4.陈俊豪,5.章龙江,6.李法新,7.魏振强,8.崔琳,9.陈为民,10.卢光明,11.牛蕴,12.李明达,13.马莉,14.李娜,15.鲁毅25 13J398 煤焦油加氢系列催化剂在煤清洁分质加工中的工业应用淄博泰通催化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1.韩保平,2.王广建,3.陈学伟,4.万学兵,5.胡风山26 13J403 多波地震勘探关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魏修成,2.黄忠玉,3.季键技术 玉新,4.刘韬,5.刘炯,6.谢飞,7.张峰,8.刘春园,9.贾丽华,10.刘兰锋,11.徐天吉,12.刘洋,13.陈天胜,14.王于静,15.马昭军27 13J405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北京工商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1.孙宝国,2.曹雁平,3.赵玉清,4.叶兴乾,5.汪东风,6.叶秀云,7.王静,8.景浩,9.戚向阳,10.傅红28 13J415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系列标准研究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王克先,2.徐丽红,3.谭志滨,4.刘燕生,5.朱世兴,6.陈少梅,7.夏向秀,8.何成,9.丁晓英,10.李宁,11.牛斌,12.刘先东,13.陈国华,14.王东明,15.宋汀29 13J421 渤海南部郯庐断裂控藏作用与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李文湘,2.夏庆龙,3.牛成民,4.刘豪,5.贺电波,6.张新涛,7.韦阿娟,8.涂丹凤,9.黄雷,10.周士科,11.黄江波,12.陈磊,13.吴昊明,14.李果营,15.吴俊刚30 13J474 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岳湘安,2.齐跃春,3.张立娟,4.潘宏文,5.赵仁保,6.何建华,7.王艳,8.王瑞杰,9.杨文新,10.孙俊玲,11.何举涛,12.郭健,13.潘洪海,14.代士郁,15.郑晓英31 13J494 SLL系列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开发与产业化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联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方管业有限公司,山东金达管公司业有限,山东鲍尔浦实业有限公司1.张炜,2.赵春保,3.李志,4.冯玲英,5.沈贤婷,6.洪尉,7.李建龙,8.刘持政,9.李宗国,10.夏晋程,11.叶纯麟,12.徐静安,13.吴向阳,14.江承忠,15.李建华32 13J496 高性能淀粉基造纸化学品连续流态管道化新工艺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杭州纸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姚献平,2.郑丽萍,3.龚关善,4.田清泉,5.何峰,6.应晓荣,7.姚臻33 13J511 建筑模板用聚丙烯专用树脂的制备和应用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杨桂生,2.孙利明34 13J543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新认识与勘探实践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赵文智,2.邹才能,3.胡素云,4.汪泽成,5.刘伟,6.王铜山,7.姜华,8.李永新,9.王兆云,10.江青春,11.郑红菊,12.洪海涛,13.潘文庆,14.包洪平,15.张宝民科技进步二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01 化工风险控制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程春生,2.胥维昌,3.魏振云,4.李子亮,5.李涛,6.梁芳,7.侯广新,8.李鹏,9.刘春成,10.黄耀师2 13J016 羰基合成醋酐大型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兖矿鲁南化肥厂,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兖矿煤化工程有限公司1.吴永国,2.蒋小川,3.宋宪稳,4.叶盛芳,5.贺伟,6.梁雪梅,7.张雷,8.颜芳,9.王克立,10.吴继泉3 13J026 低渗透油田复合增产増注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同琨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春江化工技术转移中心1.蒋平,2.张贵才,3.葛际江,4.杜勇,5.李军,6.毛源,7.刘畅,8.许大星,9.贾广涛4 13J027 大庆油田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1.王玉华,2.何文渊,3.廖群山,4.金成志,5.王世洪,6.孙宏智,7.梁江平,8.许坤,9.李春柏,10.徐会建5 13J034 天然气集输系统湿气计量、分离及积液监测新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1.曹学文,2.梁法春,3.杨发平,4.文闯,5.雷毅,6.郑秋梅,7.陈婧,8.赵文祥6 13J048 非银法制备双(2,2—二硝基丙醇)缩甲/乙醛(BDNPF/A)的工程研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刘长波,2.马英华,3.周集义,4.朱天兵,5.尚丙坤,6.张寿忠,7.韩永华,8.苗成才,9.马会强,10.冯晓晶7 13J055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催化裂化成套技术与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东营鑫光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晟迪实业有限公司,东营和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王延臻,2.李家民,3.郭健,4.王晓路,5.刘艳莉,6.段红玲,7.宋春敏,8.瞿宏业,9.吴根柱,10.左恩勇8 13J072 管道穿越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及法律合规性研究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李兴春,2.梁兵兵,3.王嘉麟,4.靳鹏,5.江敏,6.梁林佐,7.袁波,8.丁毅,9.范巍,10.张旭9 13J075 聚醚嵌段聚合氨基改性硅油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1.刘志华,2.蔡继权,3.陈八斤,4.王胜鹏,5.赵婷,6.陈华群,7.曹政,8.陆林光,9.夏军,10.赵立慧10 13J077 丁硫克百威原药国家标准的制定(GB 22609—2008)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1.高晓晖,2.昝艳坤,3.郑静宇,4.张中泽,5.韩萍,6.陈平,7.余淑英11 13J081 石化行业循环冷却水高效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大生环保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1.刘芳,2.王永强,3.赵朝成,4.卢磊,5.孙娟,6.董文文,7.陈哲,8.刘春爽,9.王飞扬,10.卢宪辉12 13J090 符合欧盟REACH法规的化学品管理方法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1.杨延翔,2.刘杰,3.李文乐,4.李振宇,5.曲静波,6.陈超,7.王正元,8.王梅,9.陈曦,10.瓅杨13 13J093 高热值油田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及污染防治新技术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王蓉沙,2.谢水祥,3.鄢小琳,4.孙万里,5.许毓,6.岳勇,7.刘晓辉,8.任雯,9.张明栋,10.武萍14 13J101 陆相湖盆陡坡带深部砂砾岩储层分布预测及输导体表征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1.张立强,2.刘书会,3.罗晓容,4.罗红梅,5.穆星,6.徐希坤,7.张立宽,8.肖斌,9.贾光华,10.杨培杰15 13J111 油田集输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研究与应用东北石油大学1.刘晓燕,2.刘立君,3.毛前军,4.陈国成,5.宋玉杰,6.赵海谦,7.谭英杰,8.李福章,9.徐颖,10.王忠华16 13J129 大港滩海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及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1.汪海阁,2.周明信,3.邹灵战,4.沙东,5.毛蕴才,6.程荣超,7.卓鲁斌,8.崔龙连,9.毕文欣,10.纪国栋17 13J134 《汽车轮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事故案例分析》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马良清,2.贾云海,3.杨惠芳,4.李红伟,5.林汉京,6.孙宁,7.陈敏玲,8.焦会云,9.孙炳光,10.高潮18 13J135 炼化含硫酸性气治理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达建文,2.刘爱华,3.徐兴忠,4.孙振光,5.刘剑利,6.陶卫东,7.许金山,8.王建华,9.高步良,10.郭宏昶19 13J159 中国磷矿床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1.韩豫川,2.夏学惠,3.肖荣阁,4.魏祥松,5.姚超美,6.杨金湖,7.田升平,8.连卫,9.袁从建,10.梁中朋20 13J162 硫磺回收高温设备技术及橇装集成综合研究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1.雒定明,2.郭成华,3.杜通林,4.刘文广,5.陈彰兵,6.宋久芳,7.彭宛,8.杜毅,9.赵淑珍,10.任玲21 13J165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气层检测及气水分布预测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欧阳永林,2.曾庆才,3.郭贵安,4.包世海,5.魏林芳,6.陈胜,7.李新豫,8.李琛,9.黄家强,10.王兴22 13J166 节能抽油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东北石油大学1.梁宏宝,2.李冰,3.陈颖,4.赵玲,5.李志刚,6.刘强,7.梁宇宁,8.韩修廷,9.徐金超,10.梁宇泽23 13J177 高含H2S气井射孔暂堵技术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1.陈惟国,2.郭建华,3.魏风勇,4.黄强,5.何伟,6.周亚贤,7.樊好福,8.田军,9.李旭东,10.刘文堂24 13J179 特/超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刘先贵,2.杨正明,3.熊生春,4.刘学伟,5.何英,6.张亚蒲,7.王学武,8.骆雨田,9.熊伟,10.杨海霞25 13J183 国Ⅴ柴油加氢精制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1.张文成,2.申宝剑,3.王震,4.李锡均,5.夏远亮,6.张志华,7.王元琪,8.田然,9.孟凡哲,10.温广明26 13J197 高性能尾管悬挂器的研制与产业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马开华,2.马兰荣,3.郑晓志,4.郭朝辉,5.陈武君,6.阮臣良,7.马新中,8.万绪新,9.吴姬昊,10.丁士东27 13J201 8000t/a HFC-125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1.任建纲,2.王军,3.陈蜀康,4.李忠,5.杨会娥,6.李峰,7.李兵,8.苏兴虎,9.刘坤峰,10.卢志勇28 13J211 酶催化系统仿生构建与过程强化研究天津大学1.姜忠义,2.石家福,3.杨冬,4.吴洪,5.姜艳军,6.陈代梅,7.张蕾,8.张羽飞,9.李健29 13J214 催化裂化催化剂多组元设计与全周期高效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惠诚石化科技有限公司1.刘欣梅,2.阎子峰,3.张新功,4.乔柯,5.王有和,6.吴聿,7.宋春敏,8.钱岭,9.王槐平,10.丁荣刚30 13J228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天津大学1.唐致远,2.杨全红,3.凌国维,4.王琪,5.徐强31 13J231 塔里木油田超深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西安通源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伍轶鸣,2.宋中华,3.潘昭才,4.刘勇,5.李洪,6.单全生,7.姜许健,8.于志楠,9.赵丽宏,10.任今明32 13J235 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江南大学,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苏州华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1.卢立新,2.姚卫蓉,3.刘志刚,4.王朝晖,5.钱和,6.汪何雅,7.李炳兴,8.冯慧,9.柏建国,10.虞建卫33 13J238 基于3G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青岛科技大学1.赵文仓,2.于瑞,3.王军欣,4.曹海青,5.张澄34 13J249 螺杆泵高效采油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1.王海文,2.谢文献,3.苏庆欣,4.吕玉兴,5.崔洁,6.李林祥,7.郭立谦,8.李杰,9.童木目,10.付路长35 13J257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1.卢涛,2.余淑明,3.刘莉莉,4.徐文,5.范继武,6.刘静,7.于占海,8.袁珂,9.靳锁宝,10.张婧36 13J267 库车冲断带深层流体演化、充注机制与大气田形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宋岩,2.赵孟军,3.刘可禹,4.方世虎,5.柳少波,6.卓勤功,7.李勇,8.鲁雪松,9.孟庆洋,10.姜林37 13J278 二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的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金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牛春革,2.甄新平,3.吴运强,4.高峰,5.方新湘,6.陈权生,7.杨新年,8.陈永立,9.董玲,10.朱海霞38 13J279 注水井电控智能测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 1.杨野,2.张书进,3.王调配工艺研究及规模化应用 研究院 凤山,4.徐德奎,5.刘崇江,6.朱振坤,7.马强,8.马国峰,9.刘春荣,10.冯晓敏39 13J289 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及自反应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海化工研究院1.范宾,2.商照聪,3.周勇明,4.刘刚,5.武娟,6.于松涛,7.张小沁,8.杨一,9.薛晓康40 13J296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其试验方法系列国家标准制定上海化工研究院1.杨一,2.周勇明,3.商照聪,4.武娟,5.房朋41 13J303 精细化工废水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徐炎华,2.孙文全,3.赵贤广,4.陆雪梅,5.陈雷,6.赵浩,7.朱明新,8.陆曦,9.朱大春,10.刘志英42 13J331 一种用于气-液-液-固多相反应的反应装置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1.杨克俭,2.袁学民,3.刘新伟,4.李岩,5.张尚会,6.徐航,7.王刚,8.柴永峰,9.董强43 13J342 中国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勘探重大发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李五忠,2.李贵中,3.孙斌,4.邓泽,5.庚勐,6.王勃,7.孙钦平,8.陈刚,9.杨焦生,10.田文广44 13J34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1.黄勇华,2.黄永刚,3.李艳辉,4.张毅,5.白改玲,6.安小霞,7.刘博,8.霍旺,9.郑建华,10.程静45 13J346 CTL循环供氢溶剂制备用FFT催化剂及相关工艺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1.彭绍忠,2.张继明,3.关明华,4.舒歌平,5.杨涛,6.陈茂山,7.吕振辉,8.刘东明,9.葛海龙,10.安亮46 13J348 建筑用水性氟涂料(HG/T 4104-2009)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1.唐瑛,2.朱东,3.孔志元,4.杨伟锋47 13J351 大型凹陷向斜区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富集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东北石油大学1.刘性全,2.刘云燕,3.潘国辉,4.刘宗堡,5.付广,6.彭承文,7.张春灵,8.刁望庆,9.綦惠丽,10.李雅申48 13J352 油田含聚污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成立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公司1.蔺爱国,2.张贵才,3.尹海亮,4.杨建刚,5.劳伟,6.孙剑珍,7.申美荣,8.丁兴华,9.刘新亮,10.李景一49 13J356 海上低孔渗油气田高效环保储层改造创新技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1.罗勇,2.郭士生,3.李三喜,4.杨进,5.杨立平,6.刘刚芝,7.闫波,8.李舜水,9.付豪,10.郭树彬50 13J365 地震综合裂缝预测软件系统GeoFrac 1.0研发及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雍学善,2.杨午阳,3.李向阳,4.周春雷,5.张巧凤,6.李琳,7.刘军迎,8.鄢高韩,9.杨庆,10.魏新建51 13J366 大型换热式转化技术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1.曾纪龙,2.孙玉平,3.许斌,4.毛克万,5.刘斌,6.邓均辉,7.徐探宇,8.王时川,9.宋尧,10.邹红52 13J370 高选择性、高稳定性裂解汽油镍基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1.梁顺琴,2.钱颖,3.孙利民,4.王宗宝,5.吕润铭,6.弢魏,7.韩凤义,8.廖华,9.魏和荣,10.聂光华53 13J371 断陷盆地超高温深潜山及弱构造斜坡油气成藏机制与勘探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1.赵贤正,2.金凤鸣,3.杨德相,4.郭绪杰,5.姚根顺,6.董雄英,7.范炳达,8.刘力辉,9.袁胜辉,10.王飞宇54 13J374 延长油田长6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1.王书宝,2.陶红胜,3.张守江,4.展转盈,5.乔红军,6.高海龙,7.席天德,8.田东恩,9.张云鹏,10.张建国55 13J390 聚驱后利用残余聚合物调剖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1.周万富,2.李国,3.王鑫,4.李萍,5.张世东,6.周泉,7.蔡晓峰,8.苏云航,9.卫秀芬,10.王力56 13J395 礁滩沉积体系储层预测研究及其应用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1.胡明毅,2.魏国齐,3.肖传桃,4.杨威,5.吴一慧,6.舒志国,7.尹太举,8.张春明,9.李少华,10.胡忠贵57 13J402 日产千吨级新型(ⅢJD)氨合成技术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1.谢定中,2.黄艳,3.杨伍军,4.李彬,5.郑志忠,6.戴丰育,7.叶赤球,8.周智斌,9.傅松柏58 13J411 49″-63″巨型轮胎超宽幅胶胚挤出成型北京化工大学,时风巨兴轮胎有限责任公司1.杨卫民,2.刘成强,3.焦志伟,4.邱新福,5.林。

3-地球物理类-基于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的拖缆多源随机延迟激发地震记录分离研究-刘春成

3-地球物理类-基于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的拖缆多源随机延迟激发地震记录分离研究-刘春成
(2)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立项申请人意见:
签字:年月日
依托项目负责人审查意见:
签字:年月日
院/中心负责人审查意见:
签字:年月日
总院主管总师审查意见:
签字:年月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上多震源数据分离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a)基于去噪的多震源分离技术;(b)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震源分离技术,比如稀疏拉东变换等;(c)基于震源编码的多震源分离技术。由于海上拖缆采集每炮对应的排列位置随着炮点同步移动,导致多震源混合数据分离往往是一个严重的欠定反演问题,而且混叠噪音的频带范围仍然是有效波频带范围,所以采用通常去除一般的随机高斯噪音的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Moore等(2008)将混合数据转换至共偏移距道集,分别利用频率域和时间域线性Radon变换对数据进行稀疏约束,利用稀疏性作为正则化约束条件进行求解。Ibrahim和Sacchi(2013)讨论了Radon域四种约束形式的稀疏反演分离方法,并证明稀疏正则化的Radon变换更适于实际数据处理。Cao(2018,2019)提出了将双聚焦方法与稀疏约束反演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多震源波场分离,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四、实用价值、市场前景及效益
研发或优选适应于多震源分离特点并取得较好使用效果的方法技术,为海上拖缆采集提供配套技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五、预计工作量、研究进度计划、经费计划
预期工作量:3种以上稀疏域变换算法、基于3种以上稀疏域约束反演的多震源波场分离算法软件开发,100炮2D Marmousi模型的2源合成记录的波场分离、100炮3D Marmousi模型的3源合成记录的波场分离、100炮2D实际采集单炮地震记录的2源合成多震源记录的波场分离、100炮实际3D采集的三源多震源采集地震记录的波场分离。

海洋油气勘探专家冯永仁

海洋油气勘探专家冯永仁

•专家介绍•海洋油气勘探专家冯永仁冯永仁,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原河北机电学院机械系。

现任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担任“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度油气测井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之课题“超低渗地层测试技术与装备”课题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8年被聘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油气勘探专家。

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加油中国传承铁人”年度人物。

他所带领的团队被国家科技部评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并多次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合作出版专著2部,获得授权 专利1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

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石油测井仪器的研发工作,曾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由他负责的EFDT研发团队承担了 863计划“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及“钻井中途 油气层测试仪(EFDT)工程化集成与应用”等项目研究。

经过10年的努力,EFDT研发团 队成功研制了国际第三代电缆地层测试器“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EFDT)”,形成了国内 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中途地层测试技术及其装备,使中海油服成为继世界三大油 田服务公司后第四家掌握该项技术的公司,同时也使我国成为除美国之外世界上第二个拥 有此项技术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模块式地层动态 测试系统”,通过“产、学、研、用”结合,立足自主创新,经过5年的研究,攻克了 15项关键技 术及难点,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套地层测试装备+四套地层测试专业软件 +四套科研生产平台”的新一代电缆及随钻地层测试技术与装备体系及其配套处理解释方 法,在随钻地层测试、聚焦式地层测试、低孔低渗复杂储层地层测试、集成式快速地层测试 等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成果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_刘春成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_刘春成

第 25 卷
第6 期
刘春成等: 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27
赤道几内亚某区块 A 构造属于水下浊流沉积体 系, 多为砂泥岩薄互层。A2 井 3 335 ~ 3 338 m 井段常 规测井显示为一套储层( 图 2 红色线框内) , 但 MDT 在 3 336. 1 m 测压为好的渗透层, 在 3 336. 292 m 测压为 说明该套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 该套储层 致密层, 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相对泥 岩低值且呈不规则锯齿状, 电阻率低值, 三孔隙度曲

MDT、 针对多种不同类型复杂储层的测井响应特点 , 形成了微电阻率成像 、 阵列声波 、 技术体系 , 核磁共振关键技术组合 , 进而攻克了复杂储层测井评价的难题 , 有效引领了海上油气藏勘探开 发的实施 。 关键词 复杂储层 测井评价新技术 砂泥岩薄互层 含气超疏松地层 页岩储层 应用进展 1. 2 in( 3. 05 cm) , 能提供井壁附近地层电阻率随深 [45 ] 。然 其图像外观类似于岩心剖面 度变化的图像, OBMI 提供的 20 条不同方位 而在非均质性地层中, 地层电阻率变化曲线不完全一致 。为了提取能够反 映地层圆周平均电阻率的响应特征, 近年来通过技 术攻关, 形成了基于 OBMI 成像的砂泥岩薄互层有 效厚度测井评价技术: 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倾角测井曲线或成像 测井图上的噪声脉冲进行过滤、 校正, 提取出电导或 电阻异常, 通过对比倾角测井曲线和背景曲线 , 去除 非均质性影响; 然后针对全井段或分层段对倾角测 井或成像测井曲线进行相交组分提取, 合成一条能够 反映地层真实信息的高分辨率电阻率曲线( 图 1 ) , 其 垂向分辨率比常规微电阻率测井高许多, 可以进行 [6 ] 薄互层分析及岩性相划分 。

海上宽频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海上宽频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海上宽频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叶云飞;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摘要】In the conventional offshore seismic data,the information lower than 6~8 Hz is normally absent,and the number of wells drilled in deep water is very limited and extremely uneven.Therefore,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ccurate low frequency models through conventional methods,which would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seismic impedance inversion greatly.Addressing to these problems,an economic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achieve offshore broad-band seismic inversion was proposed.Firstly,the seismic frequency division technique based on 5-parameter generalized S-transform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missing low-frequency and broaden the frequency band.Secondly,a more accurate low-frequency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3D tomographic velocity inversion,which can clearly present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underground geological body,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the low-frequency model without or with few reference stly,the procedure of obtaining wavelet for broad-band seismic inversion was proposed,where the side lobes were pressured and the spectrum has been widened obviously.This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reservoir predication of W structure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inversion and provide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eep water,enjoying a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海上常规地震资料中普遍缺失6~8Hz以下低频信息,加之钻井数量非常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很难通过常规方法建立准确的低频模型,从而影响着地震波阻抗反演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实现海上宽频地震反演的方法,首先利用基于5参数广义S变换的分频技术高效补偿地震中缺失的低频信息,拓宽了资料频带;其次通过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构建更为精确的低频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地质体的结构性差异变化,解决了少井、无井情况下低频模型构建的难题;最后提出了针对宽频地震资料反演的子波求取步骤,提取的子波旁瓣得到了明显压制,频谱宽度有了明显拓宽.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W构造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表明,本文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震反演精度,为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2【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宽频地震;波阻抗反演;低频模型;分频技术;立体层析;子波;南海深水区【作者】叶云飞;刘春成;刘志斌;张益明;王志红【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广东珠海 519000;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1 问题的提出地震反演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刻画地下储层特征及分布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精度受地震资料主频、频带范围、低频模型精度和反演方法等多重因素控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科技进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科技进步
列创制
聪,4.杨一,5.范宾,6.段路 路,7.储德韧,8.冯卓,9.周 勇明,10.薛晓康,11.张小 沁,12.杨晓霞,13.张求
真,14.黄婧,15.王露
1.宋新民,2.田昌炳,3.侯
建锋,4.雷征东,5.王友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
净,6.王文环,7.龙国清,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8 17J095 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
中海油研究总院
技术创新及实践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发 19 17J427 酵生产的关键技术与 江南大学
应用
苏丹高含水辫状河块 状底水油藏高效开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20 17J447 调整及接替技术研究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与应用
强,15.宋宇 1.刘春成,2.杜向东,3.刘 志斌,4.张益明,5.陈宝 书,6.仝中飞,7.陶杰,8.汪 小将,9.叶云飞,10.黄 饶,11.杨小椿,12.牛 聪,13.薛冬,14.焦振 华,15.管西竹 1.刘立明,2.张伟国,3.郑 志永,4.詹晓北,5.徐建 中,6.陈修来,7.罗秋玲,8. 刘佳 1.赵国良,2.吴瑞坤,3.孙 天建,4.王生宝,5.周俊 杰,6.袁新涛,7.蔡红岩,8. 晋剑利,9.张新征,10.李贤 兵,11.王强,12.郭亚 俊,13.杨学东,14.王瑞 峰,15.徐锋

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秀华,12.尹启旺,13.范建
宏,14.张晖,15.吴江
1.蒋军成,2.王志荣,3.刘
涉硫石化装置运行风 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种设
13 17J314 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及 备检测研究院
其应用
学军,4.王辉,5.赵声萍,6. 李斌,7.张军强,8.徐新 艳,9.郑杨艳,10.李翔,11. 潘勇,12.赵雪娥,13.倪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及应用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及应用

1998212229收到 1999203218改回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及应用刘春成 赵立 王春红 张丽娟(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河北高碑店 074010) 朱耀龙(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 要 介绍了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方法原理,以及在CFD 1821、1822构造下第三系底砾岩及太古界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分辨率可达到10m 。

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利用建立的初始模型,通过多次迭代修改地层模型,使正演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道达到最佳吻合,最终求取波阻抗。

关键词:波阻抗反演 地质模型 合成地震记录 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实际地震资料,以地质钻井和测井信息为约束条件,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物性进行求解的过程,是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必要手段。

普通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不能分辨薄储层,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综合地质、测井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得到高精度的波阻抗资料。

1 方法原理在层状介质条件下,地层波阻抗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I (i )=I (i -1)×(1+R i )(1-R i )式中I 和R 分别为地层波阻抗和反射系数。

假定给定的N 层地质模型波阻抗初始值为I 0(0),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并做级数展开,略去高次项有L (i )=L (0)+∑ij =12R(j ) i =1,2,…N式中L (i )为对数波阻抗。

这即为约束反演的基本原理。

为确保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运算稳定并易于加入约束条件,采用共轭梯度法,通过多次迭代修改初始模型,逐步逼近求取地层波阻抗。

高保真纯波地震道误差计算←建立模型道←测井波阻抗↓声波密度测井↑波阻抗更新↑否误差是否足够小是输出反演波阻抗结果图1 处理流程图2 处理流程利用Focu s 或P roM A X 系统处理得到高保真纯波地震数据,从地质模型出发,通过不断修改、更新地层模型,使模型正演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达到最佳吻合,得到最终反演结果(图1)。

探测海洋油气资源之路

探测海洋油气资源之路

探测海洋油气资源之路作者:王建强来源:《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1年第4期文/王建强作者简介王建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油气地质。

进入21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已成为全球各国共识。

海洋被誉为“蓝色国土”,是一个巨大宝库,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矿产资源。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丰富,探明率较低,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油气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成为最现实的能源接替区,成为能源稀缺时代的世界焦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海洋油气何以形成一次偶然,在墨西哥湾工作的潜水人员和油气勘探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的油浸沉积物,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出现在海底的油气渗漏,也就是海底油苗。

我国海底油气的发现是在1954年夏天,一位海南渔民在莺歌海打渔时发现海上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泡泡”,从此掀起了我国石油的“下海热”。

为什么会形成小泡泡呢?因为海洋油气生成以后,会沿着海底一些“水管管道”运移到海底表面,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或间歇的成串气泡。

那么海洋油气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海洋油气是埋藏于海底沉积岩及基岩中的化石能源,多栖身在海洋中的“大陆坡”和“大陆架”底下。

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海湾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江河带入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许多海洋生物得以迅速大量繁殖。

当海洋中各种生物死去,它们的遗体形成大量有机碳,同时,陆地上的河流将泥沙和有机质冲刷进海洋,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层掩埋。

经过漫长时期的地质演化,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环境中,受到温度升高和细菌作用,开始慢慢分解,再经过漫长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逐渐变成了天然气和石油。

海洋油气知多少全球海域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战略意义深远。

海洋油气储量约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1/3。

其中,海洋油气资源约60%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深水、超深水占比约30%。

黄河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及勘探效果——来自BZ28-2S油田勘探历程的启示

黄河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及勘探效果——来自BZ28-2S油田勘探历程的启示

第 一作者 简介 :邓运华 ,男 ,18 年获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地质师 、高级地质师 ,长期从 98 事海上 油气勘探研 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 收稿 日期 :2 1-0 -1 l修改 日期 :2 1 一 9 7 01 2 0 0 1 O —2
2 N 21 h aPtlm Ep r}’ 5 o1 02C i eo u ×1a。 ’ n re 0tn ‘
向近东西环境 。 走 滑断 层: 属于 郯庐 断层 的西 支 , 东走 向 , 隶 北 深 据 此解释 , 郯庐 走滑断 裂西 侧属于 挤压应 力环境 , 不利
部产 状陡 、 层产状 缓 ; 层成 直线分 布 , 层呈雁行 于 浅层 油气运 移 ;但郯 庐走 滑断 裂东侧 属于 张性 应 力 浅 深 浅 排 列;中部活 动强 烈 , 层两端 断 距小 。 断 在全海 域浅 层 环境 ,有 利于 浅层油 气运移 。而 B 2 - -1 Z 8 2 井浅 层构 表现 为右 旋走滑 特征 , 资料 也支持 上述观 点 , 即走滑 与 造 位于 郯庐 走滑 断裂 西侧 ,油 气运移 不畅导 致 明下 段 其伴 生 断 层所夹锐 角指 示本 盘错 动方 向。勘 探 实践表 钻 探失利 。B 2-2 Z 8 S明下段构 造位 于郯 庐走滑断 裂东 明, 走滑性 质断 层不利 于油 气的输 导 , 易于起 到侧 向 侧 , 于张性应 力环 境 , 该有 利于 浅层油 气运移 , 而 属 应 而 封堵 油 气的作用 。 走滑 断层 中深 层断距大 , 走滑 断层西 这 一观 点在 B 3 已钻井 中得 到验证[ I'1 Z 4区 3 l¨。 ,l
B 2— S油田的发现历程再次启示勘探 人员在老 区勘探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油气 。 Z 82

渤海多波地震勘探在复杂构造研究中的初步应用_刘春成

渤海多波地震勘探在复杂构造研究中的初步应用_刘春成

第22卷2006年 第4期7月铀 矿 地 质Uranium Geolog yVo l.22Jul.N o.42006渤海多波地震勘探在复杂构造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刘春成,刘宝睿(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技术部,天津 300452)[摘要]渤海蓬莱A 构造主体上大面积浅层气形成屏蔽效应,致使地震成像不能准确反应地下地质构造特征。

为此,在多波地震试验的基础上,在该构造上实施了海上三维四分量地震勘探及二维四分量地震采集。

考虑到转换波处理的特殊性,在处理时特别注意了共转换点(CCP )道集的生成、水平分量方位角旋转等主要环节,从而得到了较好的转换波剖面。

[关键词]多波地震;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气烟囱”[文章编号]1000-0658(2006)04-0235-05 [中图分类号]P 631.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4-11-22 [改回日期]2006-04-11[作者简介]刘春成(1962),男,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研究生。

1 引言蓬莱A 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东支,渤南凸起中段东端的东北方向渤中渤东凹陷的倾没端,其北侧和东南侧紧邻渤东凹陷和庙西凹陷,是渤海海域最有利的油气富聚区之一,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亿吨级海上大油田。

构造走向近南北,长约12.5km ,东西宽4~6.5km ,基底为中生界白垩系的火山沉积碎屑岩,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砂泥岩直接超覆于潜山风化面之上,构造类型属于在渤南凸起带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被断层复杂化的断裂背斜。

油田范围内发育两组与构造走向平行的主控走滑断层,西组延伸长度约12km ;东组穿越渤南凸起,延伸长度逾75km ,为油田的东边界断层。

两组主控断层的派生断层多为北东-南西走向、呈羽状分布的正断层,延伸长度0.5~4km ,断距20~100m 。

主控断层及派生断层把整个构造由南至北切割成若干个垒、堑相间的断块,油田主体位于主控走滑断层之间构造高部位的断块中。

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地层深度预测技术探讨

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地层深度预测技术探讨

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地层深度预测技术探讨
张国栋;韩立国;周家雄;马光克;蒋成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以南海西部3个油气田的开发钻井为例,对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过程中
由于异常体干扰、断层遮挡、地层缺失3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地层深度预测误差问
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实钻井速度实时预测地层深度的解决思路,实现了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随钻地层的高精度深度预测。

南海西部油气田大量开发钻井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地层深度预测,相对深度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以内,大大降低了油气田开发的风险,减少了钻井费用。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张国栋;韩立国;周家雄;马光克;蒋成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26;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26;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平衡深度法预测地层压力及应用方法
2.浅层气对下伏地层深度预测影响定量研究及在渤海B油田中的应用
3.利用VSP多波资料预测地层深度及油气属性
4.论等效
深度法预测地层压力存在的问题5.考虑深度和声波偏量的密度拟合对地层压力预测精度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