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追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通过课文《水调歌头》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
“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1、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水调出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2、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统领全词。
高度概括了作者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着眼中秋月明、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
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的时候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理解附答案
水调歌头
赵秉文①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
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
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②,嫌我醉时真。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
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③。
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④。
【注释】①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土”,处世颇有太白遗风,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喻之并有诗文相赠,故赵秉文写词予以作答。
②“神仙官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
”即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
③“寄语”三句,化用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④缘自韩愈《杂诗》“被发骑麒麟”。
8.词的上片多处用典,请简要赏析。
(5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8.①词人从古人到神仙,使用了“四明狂客”“谪仙人”“骑鲸人”“神仙官府”的典故。
(2分)②词人以“谪仙”自比,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坛佳话,表达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对淡泊自由人生的'追求。
(3分)
9.①下片的前五句,描绘了一种优美闲适的生活情状以及词人醉酒当书的狂放恣意之态,表达了词人对闲适高雅生活的向往。
(2分)
②第六到九句,词人用沧浪之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性,以及追求淡泊境界的理想。
(2分)③最后两句,词人借典故,返回天台作地仙,表达了意欲远离尘嚣俗世的归隐之情。
(2分)。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9—20 题。
(共 8 分)水调歌头[ 宋] ] 朱熹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①,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②,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② ,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注】①《史记?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遭人诬陷论斩,临刑谓其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下文陆机的“华亭清唳”与此意同。
②鸱夷子即范蠡。
19.“倚伏互相酬”这一句中“倚伏”是指_________,蕴含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的哲理思考。
(2 分)20.从抒情方式看,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抒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19.【解析】顺境和逆境(福祸)相互依存隐伏20.【解析】①用典抒情,表达入仕悔恨之情。
“东门黄犬”“华亭鹤唳”表做官遭祸,抽身悔迟之慨,有对李斯、陆机的同情,更有自己遭谗罢职后的遗憾与不满。
②对比抒情,范蠡泛舟与李斯、陆机三个历史典故,一正两反,将范蠡功成名就退隐与李陆二人对比,表明了对自己入仕的悔意及隐居的思想。
③借景抒情,“春昼”两句写浩渺的烟波,追月的云彩,营造极强的画面感和优美的意境,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憧憬和对朝廷的彻底失望。
④直接抒情。
结句“永弃”写出诗人内心的决绝,“吾道付沧洲”点出他最后归乡著述传道的朴素愿望。
(一点2 分,三点满分。
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 21-22 题(共 6 分)材料一: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是南人杨炎正的作品,是首感怀秋日的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水调歌头》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 ?请简要赏析。
(5分)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8.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暮江千顷” ,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或:“无处” 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
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
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 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答出两点得满分。
)9. 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
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解析]8.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
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
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
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姓陆,名通,字接舆。
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18.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答案】17.B 18.合适。
诗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
【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
18.考查诗句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婵娟”指的是月亮。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引导语:与小编一起阅读与学习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 (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赏析】这首词现作者失意的情怀。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春”两句,作者巧用典故,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这一比兴手法的使用,把作者满腔的喜爱之情和盘托出。
然后用倒叙手法,描写了武陵溪的美好景致。
这里有淙淙的流水,有盛开的桃花,还有那婉转悦耳的黄鹂鸟的'鸣叫,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令人忘情。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_0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水调歌头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
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注:①姮娥:嫦娥。
②黑貂裘:用苏秦典。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
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
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357333沟通交流。
岁月的酒,岁月的诗形容岁月静好的古诗词雨,下了好久。
这样的雨是温柔的,抱着书穿过这样的雨帘,我以为是它在抚摸我的脸,凉凉的,在我的脸上绽出透明的花,纷纷扬扬的洒下,洒向我的枯涸的心田,就是在这样的雨天,我离开了她们,一颗颗雨珠溅起关于我们的回忆,在我的双眸里闪呀闪。
如果你哭了不要告诉我,那样子我就不会担心你了她有些难过的说,我点点头,千言万语道不尽的苦涩。
在也不能和她鼻子对鼻子的做鬼脸了,在也不能和她小声的在耳畔说悄悄话了,在也不能携手穿过那一条条街,看最美的风景,说无良的笑话了。
我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我在想如果把地球绕了一圈,一左一右会不会也能擦肩而过呢?我们的友谊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微笑,一第一文库网个眼神也能抓住彼此心底那一种声音。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下面诗句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19.C 20.上阕写月下饮酒问天,由幻想超凡脱俗,到对人间生活的喜爱。
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到为离人祝福。
【解析】19.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可见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无奈之外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达。
A.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B.句意:夜还没有消尽,红日以从江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C.句意: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篇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什么时候有呢?(我)端着酒杯问苍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我想借助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高处不胜寒,受不了那里的清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身舞蹈让影子随舞,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色)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对人们不应有怨恨,为何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此事古难全。
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主旨:本文通过以月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其弟子由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全文▲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月亮。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词人把“天”、“月”都人格化的目的: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美好境界,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序▲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
(5分)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8.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
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
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答出两点得满分。
)9. 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
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解析]8.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高中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阅读鉴赏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阅读鉴赏及答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明月几时水调歌头冰镇中秋节,快乐地喝着大丹,喝得酩酊大醉。
我写了这篇文章,怀上了我的儿子。
宋神宗熙宁九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月亮什么时候到?问问青天关于葡萄酒的事。
明月什么时候有呢?(我)端着酒杯问苍天。
我不知道今晚天空中的宫殿是什么。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
我想乘风飞回家。
但我担心水晶和玉石大厦对我来说太高太冷了,我想借助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山顶很冷,受不了那里的清寒,与清晰的阴影共舞就像置身于世界之中。
起身舞蹈让影子随舞,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色)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对人们不应有怨恨,为何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喜怒哀乐,月圆月落,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很难说。
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
愿我们都能长寿。
虽然相隔遥远,我们仍然可以一起分享月亮的美丽。
只希望人人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感谢:我希望人们能坚持很久。
在月光的普照下,向世界上所有分离的人表达最美好的祝愿:我只希望每个人每年都平安。
虽然他们相距数千英里,但他们也可以分享这美丽的月光。
体现了作者深厚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美好愿望。
主旨:本文通过以月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其弟子由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 全文▲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月亮。
▲ 在《世界》的第一部电影中,作者在《天》和《地》中的漂泊和矛盾被写得淋漓尽致,而在下一部电影中,作者对月亮和人的感受被写得淋漓尽致,以一种积极乐观的胸怀作为结论。
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译文及赏析
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译文及赏析导读: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追和》宋代:张元干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水调歌头·追和》译文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
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
人世风波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
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
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
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
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水调歌头·追和》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钓鳌(áo)客:谓人有大志。
削迹:屏迹,表示隐居。
种瓜侯:引召平种瓜事。
吴会:今江苏吴县。
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
俗谚:(第)三伏在秋。
五湖:此指太湖。
旄(máo)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
此用旄头指金兵。
孤负:即辜负。
南州:泛指南方。
豪气:豪迈的气概。
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
清夜:清静的夜晚。
瓦鸣沟:即瓦沟鸣。
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
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付与:拿出;交给。
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水调歌头·追和》创作背景此词是辞官南归大约二十年后的某一夏日,重游吴地所作。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叶梦得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鬓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②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③老,谈笑静胡沙!【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词人。
靖康之难前,叶梦得几次因得罪宦官而落职闲居。
晚年隐居湖州太湖。
②拚(pàn):舍弃。
③东山:东晋名相谢安曾从隐居的东山进入仕途并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令。
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
写秋景,一般多写得萧瑟、衰飒,这里却把秋景写得艳美,映衬出词人开朗的胸怀。
B.三、四两句,点明住地幽静偏僻: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绕着蜿蜒的小道。
很适合过隐居生活。
为后文“为问”委婉曲折、沉重感喟的抒发作铺垫。
C.上片末两句写词人来到了太湖边上,凝视着浩茫无际的沧海一般的湖波,天宇澄净,绮丽的彩霞在波光里闪动。
望“海”“天”“霞”展现了词人的闲适、冲淡之意。
D.下片前三句词人从空间上再一次感叹一事无成。
“归来”两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本”字更加表现出词人归隐的决心。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于叙事写景之中,抒情较为集中,用典老道。
全词景物切换自然,词气清淡而情意真切。
15.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主要表现为“英雄气”“狂放气”“隐逸气”。
请结合这首词,任选两种试作赏析。
(6分)参考答案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
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
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
【古诗文阅读】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文阅读】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追和张元干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握老泪,不下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斜高楼。
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存有Happily在,异药百川流。
[注]张元干(1091-1170),又名元?,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
孤负:即为忘。
南州:泛指南方。
豪气:豪放的气概。
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
清夜:清净的夜晚。
瓦鸣沟:即瓦沟鸣。
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
Happily:豪放的志愿,壮志。
付与:拿出;交给。
百川流:Happily随其水东流,喻有志未晃。
(1)这首宋词可分为几个层次?各自写了什么内容?(2)你指出这首宋词就是怎样抒写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古人说道“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痛”(毛晋《芦川词》跋)你怎样认知?参考答案(1)本词分成两个层次。
上片写下现实,也辍视心境,勾画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目的就是写下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平。
下片写下梦境,写下遥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及壮志难酬而Happily阿松森的繁杂感情,悲痛而嘹亮。
(2)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故悲愤而激昂,相应地,词笔亦极驰骋。
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想。
从“钓鳌客”“五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到“百川流”,一气呵成,所有的景象汇合成了一股汹涌的狂流,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湃,起伏万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1)本题考查认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c级。
阐释“思想内容”应当通过诗歌形象特别就是“诗人形象”,厘清作者情感发展脉络去达成一致。
本词上片为现实,写下诗人踪迹,下片为梦境,写作者内心,梦境就是内心的偏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追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 ·追和 张元干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 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粘两鬓,清 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注] 张元干(1091-1170),又名元傒,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
孤负:即辜负。
南州:泛指南方。
豪气:豪迈的气概。
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
清夜:清静的夜晚。
瓦鸣沟:即瓦沟鸣。
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
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付与:拿出;交给。
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1)这首宋词可分为几个层次?各自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首宋词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古人说“芦川词,人 称其长于悲愤”(毛晋《芦川词》跋)你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 (1)本词分为两个层次。
上片写现实,也自写心境,勾画出一个浪迹江湖 的奇士形象,目的是写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平。
下片写梦境,写远望故 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及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悲愤而激昂。
(2) 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 故悲愤而激昂, 相应地,词笔亦极驰骋。
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想。
从“钓鳌客”“五 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到“百川流”, 一气 呵成, 所有的景象汇合成了一股汹涌的狂流, 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湃, 起伏万千,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学
1/5
作品 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 C 级。
解读“思想内容”应通过诗歌 形象特别是“诗人形象”, 理清作者情感发展脉络来达成。
本词上片为现实, 写诗人行踪,下片为梦境,写作者内心,梦境是内心的折射。
这样一来,答案就 顺理成章出来了。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评价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 E 级。
分析情感,可引 导考生通过“形象”即诗歌意象来品味与体验。
如“钓鳌客”“五湖秋”“风波 摇荡”“湖海豪气”来确定作者思想感情基调,同时借助“梦中原”“挥老 泪”“怅望故园愁”等词句品读作者悲愤而又豪情四溢的双重情感来, 所以说是 “悲愤而激昂”。
赏析: 《水调歌头·追和》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词作,作于作者辞官南归大约二十 年后的某一夏日,重游吴地之时。
此词先写作者自己心境,展示一个浪迹江湖的 奇士形象, 再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平以及壮志难 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
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 故悲愤而激昂, 相应 地,词笔亦极驰骋。
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境。
又一气写成,从“钓鳌 客”、“五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 到“百川流”, 所有的景象似乎却汇合成一股汹涌的狂流, 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 湃,起伏万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中屡借古人酒杯言有尽而意无穷,故 豪放而不粗疏。
词写风雨大作有感,笔下亦交响着急风骤雨的旋律。
“芦川词, 人称其长于悲愤”(毛晋《芦川词》跋),评说甚当。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