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
临床输血技术师考点汇总
临床输血技术师考点汇总
一、输血基础知识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
2. 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3. 输血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二、血液生理与血型
1.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 红细胞生理与功能
3. 血型系统与血型遗传
4. 常见血型与特点
三、血液成分与制备
1. 血液成分的分类与特点
2. 血液成分制备的方法与流程
3.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与保存
四、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1. 输血的适应症与指征
2. 输血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3.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决策
五、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与特点
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3.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与上报制度
六、特殊情况输血
1. 紧急输血与抢救措施
2. 稀有血型与特殊需求输血的处理
3. 孕妇与儿童输血注意事项与策略
七、输血感染风险与防控
1. 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与途径
2. 输血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标准
3. 输血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要求
八、输血相关法规与标准
1. 国内输血相关法规与政策解读
2. 国际输血相关法规与标准概述
3. 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职责与规范要求
九、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1. 血液采集、运输与交接流程
2. 输血前的检查与核对制度
3. 常见输血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4. 血液库存管理与临床用血调配原则。
临床输血检验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
①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
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②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③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ABO定型实验:1、正定型:用抗-A及抗-B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或)B抗原,称为~。
2、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及B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①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②有B抗原者为B型,血清中有抗-A;③A、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无抗体;④A、B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清中有抗A、抗B或抗-A、B。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须做的红细胞系统的配合性试验,以确定受者或供者血液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试验包括主侧和次侧配血。
【主侧】是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的反应,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抗体。
【次侧】是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有针对患者红细胞的抗体。
附:【自身对照】患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反应,以排除自身抗体等干扰因素影响实验判读。
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溶血,只有均不凝集或溶血才能输血,否则应进一步查找原因。
交叉配血试验均应在37℃孵育。
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有酶法、抗球蛋白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及凝胶配血法。
特殊问题①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霍奇金病;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相容,显示有同种抗体;③在室温反应中显示有自身抗体;④抗体筛选阴性和交叉配血结果阳性;⑤离心力不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⑥水浴箱温度不正确;⑦红细胞洗涤不当;⑧血清中补体存在而致溶血。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1. 输血医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的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质都是为IgM 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
5.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 :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针对TA~GVHD 采用的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8. 滤器去除术:在保证血液的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行有效的除清处理。
9. 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10. 全血: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剂。
11. 红细胞输注: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其主要目的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 .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14. 输血不良反应: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
15.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C,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感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名词解释输血的三查八对
名词解释输血的三查八对名词解释:输血的三查八对输血是一种医疗行为,常见于治疗急性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大手术后等情况。
为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医务人员需遵循一系列的标准操作,其中包括三查八对,即:配血前查,抗体直定性查和试镜可表面抗原查;配血后查,即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查亲属,指输血液来源的亲属查,以纠正输血可能出现的错误;八对,即A血型对O血型,A血型对Rh血型,B血型对O血型,B血型对Rh血型,O血型对Rh血型,血型AB对O血型,Rh血型+对Rh血型-,Rh血型-对Rh血型+。
在实践中执行三查八对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输血相关的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输血的三查八对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首先,三查八对可以帮助识别和预防输血反应。
当患者接受输血前进行配血前查时,医务人员会对患者的血型和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在发现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
抗体直定性查和试镜可表面抗原查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含有特定抗体,以防止输血时发生抗体-抗原反应,如血液凝固异常、疼痛、皮疹等。
此外,配血后查也能确保患者接受的输血成分合适,避免因成分不匹配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其次,查亲属环节是为了防止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在大部分情况下,医务人员会优先选择患者的亲属作为输血提供者,因为亲属之间的血型和Rh配型相对接近,相对较少出现配型不合适的情况。
通过查亲属,可以进一步确认血型配型的准确性,确保输血的安全。
最后,八对的实施可以防止输血后可能出现的输血并发症。
A血型对O血型是最常见的输血组合之一,因为A血型的人体内不会生成抗体反应血型O,所以A血型能够接受O血型的输血。
而A血型对Rh血型、B血型对O血型、B血型对Rh血型、O血型对Rh血型等组合也是常见的输血搭配,通过八对的方式确保血液的匹配性,减少输血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输血的三查八对是一种标准操作,旨在降低输血相关的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并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
临床输血与检验重要知识点
临床输血与检验HLA同型献血:献血者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所献血液专门为此患者输血稀有血型献血:我国汉族人群中Rh0(D)抗原阴性者约占0.4%通常称为稀有血型。
另外,其他频率抗原者也为稀有血型。
稀有血型必须输注同型献血者血液叫做稀有血型献血缺乏抗原献血:缺乏IgA抗原的人献血专供IgA抗体阳性患者输用,为IgA献血试剂献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具有特殊血抗原或血清中含有特殊的抗体其红细胞或血清可用于制备试剂特异抗体献血:某些含有高效价特异抗体如麻疹、白喉、铜绿假单胞菌、乙肝、抗D抗体的献血者其血浆可用来制备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供临床使用造血干细胞献血:分为捐献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通过细胞分离机,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自体献血:在自身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采集血液和血液成分于4o c保存,在手术中或手术后需要回输;或经生理盐水和甘油技术处理后在--65oc以下的条件下保存,需要时再还输给原献血者称为自体输血血液成分的制备:将采集出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一种血液成分的技术全血: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采集到含一定保养液的采血袋内所制成的血液制品定义为全血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的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称为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绝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出后并向剩余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采用物理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大量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洗涤,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洗涤红细胞输血传染病:指污染病原体的血液输入或种入到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和感染输血传染病属显性感染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研究组织移植的过程中发现,移植物赖以存活的基础由供者和受着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亦称组织相容性抗原。
检验输血知识点总结
检验输血知识点总结一、输血的适应症1. 急性失血:如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导致大量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来维持循环稳定。
2. 慢性贫血:由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先天性疾病等导致的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3.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需进行凝血因子的输注。
4. 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疗中的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输血以恢复血液功能。
5. 术前备血:大手术前需要进行备血,以备手术中可能出血的情况。
二、输血的禁忌症1. 输血过敏史:曾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别是对特定血型抗体敏感的患者。
2. 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循环负担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3. 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出血等严重肺部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4.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5.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左室负荷过重。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型鉴定、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安全接受输血。
2. 输血前的血样鉴定:输血前需要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术前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解释输血的目的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4. 输血的不良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需要及时处理。
5.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结束后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四、输血的风险和限制1. 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接受输血可能会发生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因此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仔细的筛查和检测。
2.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溶血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输血的指征和方法。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输血学的知识点总结
输血学的知识点总结输血学是一门关于血液及其成分在医学上的应用与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输血的各个方面,包括血液的成分、配血原则、输血反应等内容。
在临床上,输血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合理的输血可以挽救生命,而不合理的输血则可能引发血液相关的并发症。
下面将对输血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血液的成分1. 全血全血是指未经处理的血液,它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在输血过程中,全血通常会被分离成各个成分进行输注。
2. 红细胞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它可以通过输血来治疗贫血及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使得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处。
3. 血小板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结的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在出血时形成血凝块以止血。
4. 血浆血浆是含有各种蛋白质、激素、营养物质及其他溶质的混合物。
在输血过程中,血浆可以被分离并单独输注,也可以通过血浆置换来治疗某些疾病。
5.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内产生的细胞。
在输血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不会输注白细胞,因为白细胞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的反应。
二、配血原则1. ABO血型系统在临床上,人们通常将血液分为A、B、AB、O四个血型。
输血时需按照受血者的血型对供血者的血型进行配血。
严格遵守ABO血型系统的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2. Rh因子Rh因子是一种在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人们通常将其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在进行输血时,需要根据受血者和供血者的Rh因子进行配血,以避免引起输血反应。
3. 交叉配血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以观察是否存在血球抗体。
通过交叉试验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受血者对于供血者血液是否具有免疫反应。
4. 使用洗涤的红细胞对于某些特殊受血者,如婴儿、幼儿、老年人或者过敏体质的人,可以使用洗涤的红细胞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5. 输血前交叉验证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仔细的交叉验证,确保受血者的身份、血样标本和输血制备的过程都符合标准,以保障输血安全。
临床输血的名词解释
临床输血的名词解释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中,临床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临床输血其实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解释这些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临床输血。
1. 输血输血是指将供者的血液成分通过采集、处理和输送的方式,应用于受者体内以补充血液成分或者调节血液循环功能。
这种治疗手段常常用于输血失血过多、贫血、血液疾病以及手术中的血液需求。
2. 血型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凝集素和凝集原的存在形式。
根据这些凝集素和凝集原的不同组合,将血型分为A、B、AB和O型。
此外,还有Rh血型的分别为Rh阳性和Rh阴性。
3. 血浆血浆是指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剩余的液体部分。
它包含了水、蛋白质、糖类、脂质和各种电解质。
血浆在输血中起到稀释红细胞、增加血容量、输送营养和药物等作用。
4.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从捐献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红细胞成分。
在临床输血中,红细胞悬液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大量失血和术后输血等情况。
5.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成分。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血小板悬液通常被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不良止血等疾病。
6.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捐献者的血浆中提取的,经过特殊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液制品。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输血制品,在手术中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从而保证血液凝结的正常进行。
7.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丰富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
它在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调节血浆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
临床上,白蛋白也可作为营养支持的一种制剂进行输注。
8. 深冷保存红细胞深冷保存红细胞是一种从供者采集的红细胞经过低温处理保存的血液制品。
这种血液制品能够在长时间内保存,并可在需要时解冻输注,通常用于血型不匹配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9. 检验阴性血型血检验阴性血型血是指对Rh阴性个体进行输血时所需的血液。
由于Rh阴性人群中的抗Rh抗体较少,因此在输血时需要使用与该血型相匹配的血液。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血型:狭义:RBC表面抗原结构差异广义:是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或抗体性差异。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血型体系。
血型集合:血型抗原在生化特征、血清学、遗传学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亚型: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
血型物质:以水溶状态于体液和分泌物中出现的A、B、H Ag。
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凡体液中含有ABH血型物质者称为分泌型个体,不含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个体。
孟买血型:因首次在孟买发现而得名。
基因型为hh,表现型为Oh,由于无H基因,而h基因又为无效基因,因此其红细胞和唾液中无H、A和B抗原,但血清中含有抗A、抗B和高效价的抗H抗体。
Du型:弱D,是D抗原的一组变异体,表现为红细胞上抗原量少,抗原表位表达弱,与D 抗原相比它只能结合7%-25%的抗D,临床上易将Du定为Rh阴性,但如果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仍可能引起产生抗D抗体,故不能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而Du型人需要输血则应输Rh阴性血。
天然抗体:隐形抗原类似物刺激(微生物、花粉、粉尘等),多为IgM,与Ag反应最佳温度室温,主要存在于ABO、MNS、D等系统。
不规则抗体:除ABO系统外,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不符合Landsteiner规则,即抗体产生没有规律性。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正定型:已知抗体鉴定RBC Ag反定型:已知血型RBC鉴定血清未知抗体交叉配血: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使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主侧: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次侧: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者血清反应,检测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者红细胞的抗体。
成分输血: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成分。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1、输血医学:就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与有效得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就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得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质都就是为IgM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得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
5、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得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得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她细胞与组织上得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得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针对TA~GVHD采用得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得淋巴细胞、8、滤器去除术:在保证血液得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行有效得除清处理、9。
成分输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与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得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得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得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得目得。
10. 全血:就是指将人体一定量得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得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得一种血液制剂。
11、红细胞输注:就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其主要目得就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就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与人工血液等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就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得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14. 输血不良反应: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15、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就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感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得一类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学检验大纲知识点整理
临床输血学检验大纲知识点整理●红细胞●红细胞血型系统●免疫学基础●ABO血型系统●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检测●输血前●检测方法●盐水介质●酶介质●聚凝胺polybrene●抗人球coombs●直抗:在致敏红细胞中间搭桥●间接抗:往纯抗体/红细胞样本中加红细胞/抗体,再加抗人球●微柱凝胶●吸收放散●凝集抑制●白细胞●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意义:干细胞、肾移植;TRALI、FNHTR、血小板输注无效●HNA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10种抗原,分属5个抗原系统●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血清学: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细胞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粒细胞抗原检测:粒细胞凝集试验●血小板●血小板血型系统●血小板相关抗原●血小板特异抗原HPA●临床意义●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后紫癜●胎儿同种免疫性PLT减少症●自免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血型检测●固相红细胞吸附SPRCA●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临床用血●成分输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原则●血浆、凝血因子、粒细胞、血浆蛋白制品输注●特殊疾病输血●自体输血●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溶血●自免溶贫●药物引发的免疫溶贫●输血不良反应●发热性●溶血性●急性●迟发性●过敏性●移植物抗宿主●急性肺损伤TRALI●大量输血并发症死亡三连:酸中毒低体温凝血紊乱●传染病:乙肝艾滋丙肝梅毒。
临床输血检验学习内容
获得性类B抗原(类B反应或类B现象): O型或A型病人因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肠道细菌感染时,其代谢产物可使红细胞上获得类B抗原,与抗B试剂出现凝集反应假象亚型定义:指属于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有一定差异所引起的变化混合视野型凝集反应:A3细胞与抗A和大多数抗A、B孵育后出现一些由数个红细胞形成的小凝集块,并被绝大部分游离的非凝集红细胞包围。
弱D (DU ):免疫原性较D弱,不能与所有的抗D血清起反应。
它能被几批抗D血清凝集,而与另几批抗D血清不凝集,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常呈阳性。
ABO正反定型:(1)正定型(forward grouping test):用已知抗体特异性的血清检查红细胞的抗原。
⑫反定型(reserv grouping test):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释放试验:是一种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致敏的血型抗体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血型抗体从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然后对抗体进行检测。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存液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成分血定义为单采血小板。
自体输血(autogous blood transfusi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适当的时候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式。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1℃~5℃)条件下解冻后不溶解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主要含有第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成分,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的浓集制品。
大量输血:①以24小时为周期计算,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②3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③1小时内输入多于4个单位的红细胞制剂④失血速度>150ml/min;⑤失血1.5ml/(kg·min)达20分钟以上。
安全输血相关的名词解释
安全输血相关的名词解释引言:安全输血是一项关乎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医疗过程。
在输血过程中,了解并正确使用相关的名词和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安全输血相关的一些常用名词,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I. 输血(Blood transfusion)输血是通过将血浆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者)转移给另一个人(接受者)来增加接受者血容量、红细胞、凝血因子等的过程。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贫血等病症治疗中。
II. 配型(Blood typing)配型是一种确定供者和接受者之间血液相容性的测试方法。
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展示的抗原分子差异,可以将血型分为A、B、AB和O四种主要类型。
此外,它还包括Rh(D)血型,即阳性(具有D抗原)和阴性(不具备D抗原)两种血型。
III. 交叉配血(Crossmatching)交叉配血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测试,用于验证供者血液与接受者血液之间是否相容。
将接受者血液与特定供者血液混合,并通过观察凝集、溶血等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相容反应。
这有助于预防输血反应和其他血液相关并发症。
IV. 免疫反应(Immunological reactions)在输血过程中,免疫反应是指当接受者体内免疫系统识别到供者血液内的某些分子(抗原)时产生的反应。
这可能导致供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播、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或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V. ABO不相容(ABO incompatibility)ABO不相容是指供者和接受者血型之间存在抗原抗体反应的情况。
例如,如果A型血液的人接受了B型血液输血,就会发生ABO不相容。
这种不相容可能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并对接受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VI.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是为了预防输血相关感染而实施的一系列严格操作。
它涉及使用无菌器材、洗手、穿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措施,以确保输血不会引入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
VII. 单采血袋(Single-unit bag)单采血袋是只包含一份供者血液的血袋。
《临床输血学检验》课件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为确保血液安全和输血治疗的合法性,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和使用等各个 环节。
培训与资质
从事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实验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 相关资质。同时,实验室需通过国家认证,以确保其符合法 律法规要求。
02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
血型鉴定
应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04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与原因
发热反应
由于致热源或免疫反应等原因导致体温升高 。
溶血反应
由于输入的血型不合或血浆中存在抗体导致 红细胞破坏。
过敏反应
由于患者对某些血浆蛋白或药物过敏引起。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
大量输血导致循环血量增加,引起心脏负担 加重。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据挖掘和预测,优化输血决策。
个体化输血治疗的发展
精准医疗
个体化输血治疗将与精准医疗相 结合,根据患者的基因、生理特 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将成为个体化输血治疗 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胞移植和基
因编辑等技术治疗血液疾病。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将应用于输血领域,通 过调节免疫反应降低输血不良反
常见的血液免疫学检测包括抗体 筛查、不规则抗体检测、淋巴细
胞毒试验等。
血液免疫学检测的结果对于评估 患者的免疫状态、预防输血不良 反应以及指导临床输血具有重要
意义。
03
临床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
01
02
03
04
急性失血
如创伤、手术或产Biblioteka 出血等, 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休克。慢性贫血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及其成分输注给有输血需求的患者,以改善其血液功能、纠正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医疗技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输血的适应症临床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失血:如大量出血、创伤性失血等;2. 贫血:对于严重贫血患者,输血可以迅速纠正其贫血状态,提高其氧运输能力;3. 凝血异常:在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中,适量的输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4. 造血功能失调: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造血系统疾病。
二、血液成分的选择在临床输血中,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1. 全血全血是指由血浆和其中所有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血液制品。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的全面输血。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指通过离心、洗涤等处理获得的红细胞浓缩液。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单纯缺氧的贫血患者,可以提高血氧运输能力,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指由捐献者的血浆中提取出的血小板成分。
血小板悬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防止或治疗出血。
4.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指从新鲜全血中提取血浆,并通过冷冻保存。
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凝血因子,适用于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临床输血时,医务人员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输血需求的患者身份、输血成分和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输血的操作规范: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正确连接输血管道、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
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②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③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ABO定型实验:1、正定型:用抗-A及抗-B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或)B抗原,称为~。
2、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及B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①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②有B抗原者为B型,血清中有抗-A;③A、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无抗体;④A、B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清中有抗A、抗B或抗-A、B。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须做的红细胞系统的配合性试验,以确定受者或供者血液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试验包括主侧和次侧配血。
【主侧】是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的反应,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抗体。
【次侧】是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有针对患者红细胞的抗体。
附:【自身对照】患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反应,以排除自身抗体等干扰因素影响实验判读。
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溶血,只有均不凝集或溶血才能输血,否则应进一步查找原因。
交叉配血试验均应在37℃孵育。
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有酶法、抗球蛋白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及凝胶配血法。
特殊问题①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霍奇金病;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相容,显示有同种抗体;③在室温反应中显示有自身抗体;④抗体筛选阴性和交叉配血结果阳性;⑤离心力不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⑥水浴箱温度不正确;⑦红细胞洗涤不当;⑧血清中补体存在而致溶血。
抗体效价测定(antibody titration):是测定血清中抗体浓度的半定量方法。
对待检血浆或血清进行连续倍比稀释,以肉眼可见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的倒数来表示效价。
唾液定型:ABH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其他体液当中,其中以唾液含量最多,这些血型物质都是是半抗原,并且是水溶性的。
凡是唾液中有血型物质的为分泌型,否则为非分泌型。
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1、“天然抗体”(无可察觉的抗原刺激而形成的抗体,多为IgM),2、免疫抗体(由可查知的抗原刺激而产生的抗体,多为IgG),3、规则抗体:ABO系统内的抗体,即抗-A,抗-B,4、不规则抗体:也称意外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也就是抗-A、抗-B以外的红细胞抗体(包含7和8),它不符合兰茨泰纳规律,5、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凝集红细胞,多为IgM),6、不完全抗体(能使红细胞致敏,但在盐水中不能凝集之),7、同种抗体(针对患者所缺的抗原产生的抗体),8、自身抗体(针对自身抗原而产生的抗体),9、外源凝集素(动植物体内凝集人红细胞的凝集素)。
亚型:亚型是指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性质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
获得性B:指A型个体的红细胞和抗-B试剂出现弱凝集,但血清中有正常抗-B,该抗-B不与自身红细胞凝集。
一般见于肠梗阻患者,肠道细菌入血后其脱乙酰基酶使A抗原表位N-乙酰半乳糖胺脱乙酰基,成为半乳糖胺,类似于B抗原表位D-半乳糖,与抗-B试剂出现弱凝集。
顺式AB:非常少见,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一种嵌合酶,它既能合成A抗原,又能合成B 抗原。
孟买血型:是一种没有H抗原的O型(缺乏1型和2型H、A、B抗原),因为首先在孟买发现而得名。
此类人基因型为hh,表现型为Oh,由于没有H基因,而h基因又为无效基因,因此其红细胞和唾液中无H、A和B抗原,但血清中含有抗A、抗B和高效价的抗H抗体。
抗-H抗体:孟买型及类孟买型个体的血浆中的抗-H同种抗体,以IgM为主,反应温度域宽(4~37℃),可导致急性溶血反应,所以除与AB型红细胞发生反应外,还可与O型红细胞凝集,此型人如需输血,只输Oh同型血。
弱D:传统上将其定义为D抗原量减少,需要用抗球蛋白法进行检测。
其产生的原因是RHD 基因单个核苷酸突变,所产生的氨基酸改变位于D抗原的细胞膜或跨膜区,影响D抗原插入细胞膜,使得红细胞上的D抗原位点减少。
(弱D献血者应看做Rh阳性,受血者则应看做Rh阴性)部分D:该表型个体红细胞D抗原检测为阳性,但输入D阳性血液后会产生抗D抗体。
其产生多数是由于RHD基因部分被RHCE基因取代,产生杂合基因,由杂合基因产生的杂合蛋白不仅丢失了部分D表位,还会产生新的抗原(部分D分子的氨基酸改变发生在细胞膜外)。
谱红细胞:是通过严格筛选确定,已知血型表现型的8~12个O型红细胞。
对这些细胞的要求非常严格,试剂谱红细胞必须能检出常见抗体(如抗-D,抗-E等),还要能检出某些罕见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这部分更多的内容依赖看书。
很多内容是考小题单体型: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HLA各位点的基因组合称为HLA~。
两个同源单体型构成HLA基因型。
多态性:是指在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是HLA复合物最显著的遗传特点。
共显性:每对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都表达在细胞膜上,没有隐性基因,也没有等位基因排斥现象。
连锁不平衡:是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体型上的频率与预期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淋巴细胞毒试验: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淋巴细胞上的HLA抗原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细胞膜被破坏,染料进入细胞而使其着色;若没有结合,则细胞膜完整,染料无法进入而细胞不着色。
血小板血型抗原,包括以下两种1、血小板相关抗原:血小板表面存在的与其他组织或细胞共有的抗原。
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存在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出现可检出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
血液成分制备: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将采集的全血用物理的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
①浓缩红细胞(CRBC):也称为压积红细胞或少浆血,是将采集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
②悬浮红细胞(SRBC):又称添加剂红细胞,是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分离,并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的。
③浓缩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LRBC):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
④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SLRBC):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向剩余物中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后制成的。
⑤洗涤红细胞(WRBC):是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的浓缩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等制品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绝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的制品。
⑥冰冻红细胞(FRBC):又称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DRBC),是采用甘油作为冰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解冻,洗涤去除甘油处理的特殊红细胞制品。
⑦年轻红细胞(YRBC):是一种具有较多的网织红细胞、酶活性相对较高、平均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
⑧辐照红细胞(IRBC):是用射线照射灭活活性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品。
①浓缩血小板(PC):是将室温保存的多联袋内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在20℃~24℃的全封闭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内而制成的成分血。
②新鲜冰冻血浆(FFP):是由抗凝的新鲜全血于6h内在4℃离心将血浆分离,并迅速在-50℃以下冰冻成块而制成。
③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1℃~5℃)条件下解冻后不溶解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主要含有第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成分,是FFP 的部分凝血因子的浓集制品。
注意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教材为准,这里是大体)RBC:2~6℃,21天(有的保存液可达35甚至42天);WBC:20~24℃,24h,尽快输注;PLT:20~24℃,水平振荡(60次/min,振幅5cm)保存,24h,特殊保存袋可达5天;血浆(新鲜、冰冻):-20℃以下(12个月)或-65℃以下(7年)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病人的目的。
自身输血:是指用自体血液满足自身输血需求的输血方式。
在特定条件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或健康人的特殊输血要求。
预先采集自体的血液或收集自身丢失的血液,进行体外处理保存备用,在患者或健康人患病需要输血时,将预先准备的自体血液回输给自己。
1、贮存式自身输血(PA T):指预先采集一定量的自身血液进行体外保存备用,在需要输血时回输已预存的自身血液。
2、稀释式自身输血(HAT):是指术前采集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短暂保存,术中稀释血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术后回输已在体外保存的自体血液。
3、回收式自身输血(SAT):是指收集患者在手术或创伤中丢失的自体血液,经体外特殊处理后再回输给自己。
大量输血:是指在12~24h内快速输入相当于受血者本身全部血容量甚至更多的血液。
大创伤、出血以及大手术需要大量输血,换血也属于此类。
献血后的生理恢复(200ml全血)血容量的恢复:1~2h,红细胞恢复7~10天,WBC和PLT需要几天,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男性一般4天,女性稍慢。
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孕妇IgG抗体透过胎盘,结合于胎儿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并破坏之,引起贫血。
【临床表现】水肿(病情严重,预后极差)、黄疸、贫血、肝脾肿大(需要髓外造血故肿大,Rh系明显)、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即使存活也多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直抗试验(区别ABO和其他血型系统的HDN)、游离试验(阳性说明斌病情持续)和释放试验(敏感度高)。
产前诊断:血型血清学试验、Rh HDN的产前基因检测和羊水检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
【分类】根据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的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多为不完全抗体,IgG),冷抗体型(包括CAD和PCH,前者多为完全抗体,IgM;后者是IgG型溶血素,又称D-L抗体)和混合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破坏的方式】1、血管外破坏:主要在肝和脾,多见于温抗体型AIHA;2、血管内破坏:常见于PCH,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发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