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的诊断

合集下载

AFP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AFP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组织体
细胞核 轴索 结间
正 向 运 输 细胞核 结 运动终板 肌肉
细胞 逆 向 运 输
轴 索 断 裂
变性 解体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鉴别
症状特点 损害部位 瘫痪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痪 皮质运动区或锥体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脊髓前角细 束 胞或前根、脊神经 常较广泛 增高 亢进 有 常较局限 减低 减弱或消失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 早期即有 用性
电变性反应
同义名称
(-)
(+)
痉挛性瘫,中枢性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瘫,硬瘫
二、AFP的四大临床特点
肌张力低下; 肌力不同程度减退(0-Ⅳ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病理反射
二、AFP的四大临床特点
1. 肌张力低下:因为失去神经支配,肌肉静止松弛 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维持身本各种姿势 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晚至7-11天
2. 可因脊髓前角细胞受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轻重不一,但多 数患儿为一侧下肢瘫痪。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或双侧)
脊髓型 最常见,下肢瘫痪多见。呼吸肌瘫痪引起呼吸困难, 肠及膀胱瘫痪引起肠麻痹及尿潴留
脑干型
脑型 混合型
颅神经瘫痪、呼吸中枢瘫痪和血管运动中枢瘫痪
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其中以脊髓型和脑干型同时存 在最常见
(九)周期性麻痹
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具有反 复、自限性发作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弛缓性麻痹。 根据发作时的表现与血钾变化,临床上分为低血 钾性、高血钾性及正常血钾性麻痹三类,临床上 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多见。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4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4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自治区脊髓灰质炎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一、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二、主要监测对象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包括:输入性野型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三、鉴别疾病包括(一)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二)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三)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毒物性多神经病以及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四)神经根炎(五)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起的神经炎)(六)单神经炎(七)神经丛炎(八)周期性麻痹(三种类型的周期性麻痹)(九)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原因不明的肌炎)(十)急性多发性肌炎(十一)肉毒中毒(十二)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十三)短暂性肢体麻痹四、各病种的诊断要点(一)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6日后症状逐渐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肌肉疼痛、嗜睡,继而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血沉增快。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1、病前1-4周有感染病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可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3、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有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

(三)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1、病初症状:发病前大多有上感症状,也有的起病时发热即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

2、脊髓受损的症状:①.感觉障碍:病变水下以下呈横断性感觉障碍。

1、AFP病例的诊断与鉴别

1、AFP病例的诊断与鉴别

五、AFP病例诊断与鉴别
-脊髓灰质炎 –脊灰的瘫痪进展时间不定 , 可由数天至半 脊灰的瘫痪进展时间不定, 脊灰的瘫痪进展时间不定 月不等。 月不等。 –肢体肌力开始恢复时 , 常从远端开始 , 多 肢体肌力开始恢复时, 常从远端开始, 肢体肌力开始恢复时 数患者经4 周之后, 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数患者经 4-6 周之后 , 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 重症病残率很高,严重者可出现肌萎缩、 重症病残率很高,严重者可出现肌萎缩、关 节挛缩、 肢体或骨骼变形, 节挛缩 、 肢体或骨骼变形 , 常见有膝反屈 即膝关节向后弯曲)现象。 (即膝关节向后弯曲)现象。
AFP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省脊髓灰质炎专家诊断组成员 省人民医院神经儿科主任医师 景学医
一、AFP病例的定义
AFP 是
– Acute 急性 – Flaccid 弛缓性 – Paralysis 麻痹(瘫痪) 即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一、AFP病例的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以急性起病 (一般在两周内),肌张力减弱,肌力 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 一组症候群。 AFP不是单一的疾病,可见于不同的病 因和多种疾病。
二、AFP病例的种类
– – – – – – – – – – – – –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格林巴氏综合征(GBS) 格林巴氏综合征(GBS);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多神经病(药物性、毒物性、原因不明) 多神经病(药物性、毒物性、原因不明); 神经根炎; 神经根炎;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注射引起)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注射引起); 单神经炎; 单神经炎; 神经丛炎; 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包括高钾性、低钾性、正常钾) 周期性麻痹(包括高钾性、低钾性、正常钾); 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性肌病、原因不明) 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性肌病、原因不明); 急性多发性肌炎; 急性多发性肌炎; 肉毒中毒; 肉毒中毒; 四肢瘫、截瘫、单瘫(原因不明) 四肢瘫、截瘫、单瘫(原因不明) 短暂性麻痹。 短暂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92001

急性弛缓性麻痹92001

急性弛缓性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 病例。

目录AFP病例诊断要点: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

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附图,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AFP病例资料

AFP病例资料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3、常见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4、AFP病例诊断要点: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医师对每一例AFP患者,应详细询问并登记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OPV服苗史等。

进行详细神经学检查。

5、大便标本采集要求:粪便标本的脊灰病毒分离,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验方法。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拇指末节大小)。

冷冻或冷藏条件下(2~8℃)保存,并在冷藏条件下运送至合格实验室尽快分离病毒。

6、报告流程:发现AFP病例—→报告给医务科—→医务科报告给疾控中心—→协助疾控中心流调、采集合格的双份便样标本冷藏安全保存送检。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20110902..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20110902..

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麻痹可有一休克期,如
脊髓受累,称脊髓休克期。病变虽累及上运动神经元, 但表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 反射。数小时或几周,休克期解除,渐出现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脊髓休克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横切刺激本身引起的,因为第二次切断 脊髓并不能使脊髓休克重新出现。所以,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乃是由于
瘫痪期 (paralytic stage)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4型:
脊髓型(spinal form) 延髓型(bulbar form) 脑 型(encephalitic form) 混合型(mixed form)
脊髓型(spinal form)
最常见
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 不对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近端 肌群瘫痪较远端出现得 早且重, 下肢受累最常见,大肌群 较小肌群更易受累, 颈胸部脊髓受累可致膈肌、肋间肌麻痹, 常无感觉障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群楼
急性弛缓性麻痹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科
杨红
内容提要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诊断要点 五、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诊断及处理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一)运动检查 (二)感觉检查 (运动障碍。 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
可与邻近的及对侧相同的肌肉比较。 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脊髓灰质炎分期 临床分期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5
各型特点
➢ 脑型表现(弥漫性或局灶性脑炎)
➢ 较少见 ➢ 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发热、剧烈头
痛、烦躁不安、嗜睡、震颤、昏迷及惊 厥,可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 混合型
➢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 ➢ 以脊髓型及脑干型同时存在最常见
36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多正常

血沉:急性期可增快

脑脊液检查:发病后第l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 可导致肌肉萎缩及畸形,如脊柱弯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 垂等
32
病变部位分型
脊髓型 脑干型 脑型 混合型
33
各型特点
➢ 脊髓型瘫痪特点
➢ 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
➢ 多不伴有感觉障碍 ➢ 瘫痪表现多不对称,常见四肢瘫痪,尤以下
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 ➢ 近端重于远端 ➢ 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
19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发作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多在饱餐后或 睡眠中发病;有些可伴有肢体末端的麻 木或感觉异常
血钾低于3.5mmol/L 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U波出现、T波
平坦、PR与QT时间延长、QRS波群增宽、 ST段下降或见传导阻滞 钾盐治疗有效 有些有阳性家族史
20
急性麻痹综合征
是指非脊灰的肠道及其它病毒所致急性弛缓 性麻痹, 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 肠道病毒-71等, 近年国外报道西尼罗病毒 感染(一种新发传染病)也可导致AFP
临床症状与脊灰相似,前躯症状发热、恶心、 腹泻、肌痛等迅速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非 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脊髓胸段MRI发现脊髓灰质长T1、T2信号 脑脊液:约1/3病例可有淋巴细胞增多 由于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大便分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AFP,即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导致肌肉无力、麻痹和运动障碍。

AFP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近年来发生的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AFP是由一种叫做肌肉损伤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后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神经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最终影响肌肉的功能。

AFP病例最明显的症状是肌肉无力和麻痹。

患者通常会出现腿部和手臂无力、站立和行走困难、手指无法握住物品等症状。

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度的肌肉弱点,而另一些人可能完全不能行动。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

诊断AFP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日常活动,同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认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特定抗体和病毒的DNA,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AFP病例。

目前,对AFP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呼吸和语言能力。

预防AFP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疫苗接种。

一种叫做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并减少发生病例的风险。

这种疫苗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接种,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之前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选择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AFP也非常重要。

勤洗手、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管AFP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运的是,发生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世界各地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开发变得至关重要。

医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病发机制、发展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以提高人们对AFP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AF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AF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1
3.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痉挛性瘫痪。 瘫痪符合神经解剖规律,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血清肌酶学 正常。常无肌萎缩,但久瘫后可出现废 用性萎缩。
12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病变部位 瘫痪部位
皮质运动区、锥体系 常较广泛
颅神经的运动核及其纤维、 脊髓前角、脊神经
3)从可疑食物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 毒素,可确定诊断。各型抗毒素的中和试验有 助于确定具体分型。
33
13.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1 滑膜炎等疼痛引起的运动受限帕金森引
2 3)完善影像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进一步 明确病因。
34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1
2
3)辅助检查可无阳性发现。
35
八、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5
二、病例分类标准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 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 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 的病例。
6
3.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未检测
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病例。 (2)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
42
VAPP是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质量无 关。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反面 均无过错,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43
资料表明,免疫缺陷和/或肛周脓肿可能 是VAPP重要危险因素。 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 VAPP属于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一定要慎 重,要由省或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 查诊断专家小组讨论做出最终临床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相关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相关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相关知识1、AFB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监测AFP病例的意义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要求报告的AFP病例包括哪些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4、AFP病例报告时限、上报单位及内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报告内容包括: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县级疾控机构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5、AFP病例有标本的采集要求对所有AFP 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

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课件完整
2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 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ppt课件完整
3
诊断
在确定AFP以前,首先要认真除外假性 瘫痪,其次要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 性瘫痪)鉴别。但应注意在严重的上运动 神经元急性损害时,瘫痪的肢体开始时可 表现为短暂的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阴性,数天或数周后逐渐出现肌 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 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 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ppt课件完整
6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 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18
(一)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 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 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 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 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 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 亦有良效,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ppt课件完整
ppt课件完整
4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 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 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 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ppt课件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格林巴氏综合征(GBS)


GBS发病可能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感染史)
为急性,亚急性起病 对称性,上行性


弛缓性肢体麻痹
可出现颅神经障碍,出现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如根性痛、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肌电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失神经或轴索变性

近体端不受累
外伤性神经炎

注射麻痹与脊灰的鉴别点是:

注射后很快出现患儿不能行走或跛行;
有时注射疼痛很明显,放电感觉;
膝反射存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损伤肢的足背面第 1 、 2 趾皮肤有感觉缺失区
(腓总神经支配区)。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由颈C5~8与T1神经根组成 产伤、工伤、交通事故等
一、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
•脊髓灰质炎病毒
•非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COX)病毒 埃可(ECHO)病毒 肠道病毒71(EV 71)
一、脊髓灰质炎
发 病 机 制
病毒经口入人体,在 扁桃体及肠道淋巴组 织繁殖。 无症状型(隐性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形成 病毒血症,
顿挫型
通过血脑屏障侵入 中枢神经系统



远端对称性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感觉障碍,如:刺痛、 蚁走感、灼热、触痛。 可有手套、袜子样深浅感觉障碍。 也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苍白、青紫、干燥、指(趾)甲 粗糙、松脆。

九、髋关节滑膜炎


①年龄在10岁以下
②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慢性髋关节区疼痛,疼 痛在夜间加重


目前分离出肠道病毒 EV71, 柯萨奇 B 组和埃可病毒
等。

这些病毒使脊髓白质和灰质
同时受侵犯,在这种脊髓炎中, 前角细胞是病变的靶部位。 病理学上很象脊灰,临床不易区别.
脊髓灰质炎的鉴别诊断
2、脊肌萎缩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第5号染色体等位基因突变.



前角细胞变性,肌肉萎缩(早期:神经源性 晚期:肌源性) 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对称性无力,感觉及智力 正常。 I型 II型 III型 肌酶正常 EMG:神经源性改变
③有跛行或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该病的病变在髋关节, 但有些患儿会出现膝关节 疼痛的症状,这是髋关节 滑膜炎的炎症反应刺激了 患者的闭孔神经引起的 放射痛。
鉴别诊断主要靠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血清肌酶增高、肌活检出现肌 纤维断裂、变性等。
六、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本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导致相 应肌肉易疲痨性及肌无力。

全身重症肌无力与脊灰鉴别是:,轻者行走和举手动作不能持久, 上楼梯易疲痨,常伴眼外肌受累、晨轻幕重,表现为眼睑下垂和/或眼球 活动受限,还可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重者常需卧床及不同程度呼

根据发作时的表现与血钾变化,临床上分为低血
钾性、高血钾性及正常血钾性麻痹三类,临床上 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多见。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期性麻痹(三种周期性麻痹的鉴别)


低血钾
遗传 发病年龄 发作特点 常染色体显性 青春期多见 弛缓性麻痹 腱反射消失 发作时间 持续时间 诱发时间 血清钾 发作时心电图 治疗 食餐后、晚上多见 数小时~数天 服大量碳水化合物 减少 PR间期、Q—T 间期延长、U波出现 补充钾

Ⅳ级:可对抗地心引力,并可外加轻度阻力而动作(弱抗动);
Ⅴ级:肌力完全正常(抗动)。
AFP临床上有四大特点
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属脊髓反射,常用的有膝腱反射、跟腱 反射、肱二、三头肌腱反射。


图 一

① ⑤
反 射 弧 的 构 成
腱反射
AFP临床上有四大特点
4.无病理反射

巴氏征是检查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有无病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检查时,令病儿伸直下肢,用尖物由后向前划足跖外缘,若出现 拇趾背伸,其它趾作扇形展开,则为巴氏征阳性,说明有锥体系 统病变的表现。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急性弛缓性麻痹(APF)的特点
临床上有四大特点:

肌张力低下;


肌力不同程度减退(0-Ⅳ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病理反射
AFP临床上四大特点
1、肌张力低下:因为失去神经支配
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 张力,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 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

弛缓性麻痹病人不应有巴氏征阳性。
急性弛缓性麻痹(APF)的的特点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上有四大特点:

肌张力低下; 肌力不同程度减退(0-Ⅳ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病理反射
AFP病例的种类14种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格林巴氏综合征(GBS);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多神经病(药物性、毒物性、原因不明); 神经根炎;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注射引起); 单神经炎; 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包括高钾性、低钾性、正常钾); 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性肌病、原因不明); 急性多发性肌炎; 肉毒中毒; 四肢瘫、截瘫、单瘫(原因不明) 短暂性麻痹。
有复发可能
三、急性横断性脊髓炎
三大主征:
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损害平面以下运动瘫痪 呈弛缓性瘫痪(下神经元瘫痪) 痉挛性瘫痪(上神经元瘫痪)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 锥体束征(上神经元瘫痪):阳性 EMG:周围神经 传导功能正常。

三、急性横断性脊髓炎
三大主征:
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损害平面以下运动瘫痪 呈弛缓性瘫痪(下神经元瘫痪) 痉挛性瘫痪(上神经元瘫痪)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 锥体束征(上神经元瘫痪):阳性 EMG:周围神经 传导功能正常。
吸肌无力。

多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腱反射正常,感觉正常,诊断需皮下注射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针试验 15—20 分钟可出现一过性肌力增强,动作有力, 眼裂增大(对眼睑下垂病例)。本病无发热。
七、周期性麻痹

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具有反
复性、发作性、自限性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 的诊断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儿科
曹焕珍
检测AFP的背景


196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用于临床 1994年10月以后我国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本 土野毒株 1996年建立了对AFP的检测系统
AFP报告病例包括: 1.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2.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腋神经损伤 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受限 肌皮神经损伤 肱二头肌萎缩,肘关节屈曲受限 桡神经损伤 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腕伸,拇伸,指伸肌萎缩及功能受限 正中神经损伤 屈腕及屈指肌 大鱼际肌萎缩 尺神经损伤 尺侧腕屈肌萎缩 小鱼际肌,手内部肌包括骨间肌 及蚓状肌,及拇内收肌萎缩



五、急性多发性肌炎


坐 骨 神 经
外伤性神经炎

外伤性神经炎多因药物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损
伤后主要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臀大肌、臀中肌、胫骨前 肌、腓肠肌的麻痹和肌萎缩。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外伤性神经炎

因为坐骨神经损伤以腓总神经受累为主,故主要出现胫骨
前肌麻痹而引起的足下垂明显

若胫神经受累则表现为仰足趾,即足跟着地,仅可表现踝 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正常

横断性脊髓炎、非横断性脊髓炎

传统的“横断性脊髓炎”
非横断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在发病早期
可有一段时间脊休克期,表现为软瘫
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
应注意鉴别、随访。
四、周围神经损害
多发性末梢神经病(药物性、毒物性、原因不 明); 神经根炎;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注射引起); 单神经炎; 神经丛炎;
高血钾
常染色体显性 10岁前 肌无力、肢痛 或沉重感、有肌 强直现象 白天运动后 数十分钟 剧烈运动 增高 T波高尖 补充钙
正常血钾
常染色体显性 10岁前 肌无力较重
晚上 数天~数周 剧烈运动、限钠 正常 正常 补充钾

预后
少数有局限肌萎缩
中年时发作减少
随年龄增长
发作减少
八、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也叫末梢神经炎,是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损 害。 病因多种,但病理过程是轴突变性和节段性髓鞘脱失,病程 数月至1年或更久。 主要表现:
一、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3. 肢体肌张力低下,弛缓性麻痹
4. 腱反射消失
5. 无感觉障碍 6.肌电图示神经元性损害,尤其前角出现明显神经源性损害 为特点(巨大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 7.脊灰的确诊除上述表现外,必须具备从粪便中分离出脊灰 野毒株。
因此合格的大便标本至关重要(2周内)
一、脊髓灰质炎的预后
无瘫痪型
病情进一步发展
瘫痪型
一、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1. 本病麻痹型中以脊髓型多见。常在发热3—4天后,出 现肢体瘫痪,晚至7-11天 2. 可因脊髓前角细胞受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轻重 不一,但多数患儿为一侧下肢瘫痪。肢体(或 / 和腹 肌)不对称(或双侧)
脊髓型 最常见,下肢瘫痪多见。呼吸肌瘫痪引 起呼吸困难,肠及膀胱瘫痪引起肠麻痹 及尿潴留 脑干型 颅神经瘫痪、呼吸中枢瘫痪和血管运动 中枢瘫痪 脑型 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 混合型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其中以脊髓型和脑 干型同时存在最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