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律法规(1)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法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适用
第三节法律的效力
第四节法律制定程序
第五节法律解释
第六节法律违法起诉与举报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四节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节对外事务
第三章行政法规
第一节行政法规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行政法规的制定和解释第三节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第四节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第四章地方性法规
第一节地方性法规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解释第三节地方性法规的执行
第五章部门规章
第一节部门规章的地位和制定第二节部门规章的执行
第六章自治法规
第一节自治法规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自治法规的制定和解释第三节自治法规的执行
第七章军事法规
第一节军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军事法规的制定
第三节军事法规的执行
附件:
1.宪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的决定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律:国家制定并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以调整社会公共关系。
2.法律违法起诉:指对他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公诉,并请求法院按照法律进行处理的行为。
3.举报:指向相关机关报告他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供相关证据或线索。
医疗法律法规
医疗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律法规。
第二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履行职责,维护医疗卫生秩序。
第三条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伦理,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不得侵害患者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纠纷调解制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切实履行调解协议。
第五条国家加强医学科技、医学教育、医学伦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医疗行为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执行国家和相关部门公布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文明的医疗服务。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隐私权和决策权,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应当依法保密。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品,不得违规开具处方药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合理规避和处理医疗风险,对医疗事故应当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原因和赔偿情况。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接受患者的监督和投诉,积极改进服务质量,不得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患者。
第三章医疗机构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许可证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水平,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制定详尽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布医疗收费、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评价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设备、药品配送、废物处理等管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医疗纠纷应当首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
仓储法律法规[1]
仓储法律法规仓储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仓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仓储活动的组织、个人。
第三条仓储是指对货物的接收、储存、保管、装卸、配送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
第四条仓储活动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五条仓储应当依法取得仓储经营许可证,并按规定进行备案登记。
第六条仓储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仓储管理制度,确保货物的安全和质量。
第二章仓储合同第七条仓储合同是仓储经营者和委托人之间达成的关于仓储业务的协议。
第八条仓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的内容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质量、包装、存储期限、存储费用等。
第九条仓储期限的开始和终止时间应当明确约定,并经过双方确认。
第十条仓储货物的数量和质量应当与合同约定的相符,如有差异,应当及时通知委托人。
第十一条委托人有权随时查询仓单,了解仓储货物的情况。
第十二条委托人有权要求对仓储货物进行检验,确保货物的质量和完好无损。
第十三条仓储费用应当按照约定及时支付,未按时支付的,仓储经营者有权催告支付或采取其他合法措施。
第十四条委托人可以提前终止仓储合同,但应当向仓储经营者支付相应的违约赔偿。
第三章仓储设施第十五条仓储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货物的安全与质量。
第十六条仓储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仓储设施应当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盗、防水等安全设备,保障货物的安全。
第十八条仓储设施应当配备相应的货物运输设备,满足货物的装卸和配送需求。
第四章仓储责任第十九条仓储经营者应当对货物的安全和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条仓储经营者对货物的损坏、遗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如能够证明不是因其故意或重大失职所致的,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货物因不可抗力导致损坏或遗失,仓储经营者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仓储经营者应当对仓库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货物的安全。
第五章争议解决第二十三条仓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法律法规大全第一章:宪法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章通则●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章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罪●第三章刑事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案件●第三章诉讼参与人-第二章: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决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监督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三章行政处罚程序-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商登记●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章:经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的设立和登记●第三章企业的组织形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招标活动●第三章投标活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监督●第三章金融机构的业务-第四章:劳动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假-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失业保险-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争议的调解处理●第三章劳动争议仲裁-第五章:知识产权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专利申请●第三章专利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商标的申请和注册●第三章商标的使用和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第三章著作权终止和继承-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网络交易●第三章电子商务平台的责任-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宪法:国家根本法。
公司中高层人员安全管理培训
第一章:法律法规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 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 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 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 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 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一章: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 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 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新增)
第一章:法律法规
3、《劳动法》 《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 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 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 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 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原则”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 动保护。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 岁的劳动者。
第一章:法律法规
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企业事业的单位和 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 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危 害环境。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 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重点排污单位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 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 监测记录。严禁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一章:法律法规
4、《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稿于2011年12月31日起实施。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法律法规摘录精简版
法律法规摘录
1. 宪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的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都是人民的公共机关和公共力量,都是人民代表、人民负责的。
2. 刑法
第十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二条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罪
包庇、纵容恐怖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包庇尚未实施的恐怖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包庇罪、纵容罪的主犯、从犯均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三条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非法持有国家禁止的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非法持有、私藏大量枪支、弹药或者制造枪支、弹药的;
3. 民法典
第三编家庭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十八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和监护的
权利和义务。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和监护,应当尊重子女的意见,不得侵犯子女的合法权益。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教育和监护的责任。
父母有权选择合适
的方式和方法,对子女进行基本生活常识和道德教育,尽力防止子
女受到损害。
专业技术比武试题
专业技术比武试题第一篇法律法规第一章法律法规一、单选题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安全生产法》适用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非煤矿山另有规定的,不适用《安全生产法》B.铁路交通安全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安全生产法》C.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安全另有规定的,不适用《安全生产法》D.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另有规定的,不适用《安全生产法》2.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业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下列职业病中,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D)A.尘肺B.苯中毒C.噪声性耳聋D.高原病3.大型油罐应设置(A)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C.囱代烷灭火系统D.喷淋灭火系统4.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B)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区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区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区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区5.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标示的颜色分别是(D)A.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B.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C.红色、紫色、橙色和黄色D.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6.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A)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A.主要负责人B.技术人员C.从业人员D.安全管理人员7.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安全生产事故。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由(C)负责调查。
A.国务院B.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C.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8.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对若干具有较高生产安全风险的企业实行了安全许可制度。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第一章:法律法规的概念和特点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以规定国家法律的实施和行为主体的行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法定性: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
2. 集中性:法律法规是国家政府组织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和事务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法规将承担法律责任。
4. 总体性:法律法规是综合规范社会公共利益的准则,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层面。
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分类法律法规按照制定部门、效力级别和内容特点等可以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按照制定部门: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2. 按照效力级别: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级别,其中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法规。
3. 按照内容特点: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一般性法律法规和特别性法律法规,一般性法律法规是对一定范围人民共同行为的普遍规范,特别性法律法规是对特定事项的规定。
第三章: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一般是上位法对下位法具有约束力。
具体的层级关系如下: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守宪法。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下位法和行政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事务;部门规章是由各个部门制定的针对本部门内部管理的规章。
第四章: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1. 法律解释:法律的解释是对法律的文字表达进行解释和解读,目的是明确法律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法律法规第一章第九小节法律责任制度
1、串通投标罪《刑法》第223条规定:
②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以上
规定处罚。
2、项目责任划分:
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
3、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划分:
一、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三、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
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法两类。
①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而依法应当承担的责
任,以及虽没有过错,但在造成损害以后,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②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
责任。
③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民法总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4、法律责任的特征为:
政法律责任和⑤国家赔偿责任。
6、折价主要两种方式:。
法律法规大全汇总
【法律法规大全汇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管理,保证国家法制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文档。
第二条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有关法律法规的工作和管理。
第三条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决定、命令、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第四条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在其境内从事各类活动时必须遵守。
第五条对于不符合本文档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行为,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二章宪法和法律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对立和制衡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法律应当与宪法相一致,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核和批准,保证法律的合法性。
第三章行政法规第九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条行政法规的制定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不得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抵触,不得超越本级政府的职权,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行政法规的审批应当经过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审核和批准,并在全国性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公布。
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政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异议。
第四章地方性法规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本行政区域内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遵循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法规文件的规定,不得超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3.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因此,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制定安全生产法最根本 的目的。总结以往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
9
二、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范畴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比较复杂,它覆盖整个安全生产领域, 包含多种法律形式。可以从涵盖内容不同分成8个类别,包括综合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矿山类安全法律法规;危险物品类安 全法律法规;建筑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运输安全法律法规;公众 聚集场所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际劳工 安全卫生标准。
6 消防 7 其它
消防法、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仓库、火灾统计
石化、电力、机械、建材、造船、冶金、轻纺、军工、 商贸
8 公约 184个公约,194项建议书,我国已经签署23个公约
12
依法行政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方针路线、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 展、以德治国、行政效率等
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依照法律、法规、规章 合理行政:不偏不倚,自由裁量合理适当 程序正当:遵守法定程序,知情、参与、救济权 高效便民:法定时限、优质服务 诚实守信:全面、准确、真实 权责统一: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手段
3
2、法的特征 特定的制定机关 特定的制定程序 国家强制性 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3、法的分类 创立与表现形式 成文法、不成文法 地位与效力层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行政规章 法律内容和效力强弱 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效力范围分(时间、人、对象) 特殊法和一般法
4、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的体系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培训大纲
第一章法律法规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为矿山安全法规体系的母法。
2、《安全生产法》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矿山安全法》从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矿山企业应向职工发放经检验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4、矿山不得录用未成年工(16—18岁)和分配女职工从事井下劳动。
5、矿山应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计划,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指定兼职人员,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6、矿山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能胜任现场安全检查工作。
7、矿山企业职工的安全管理权利和义务:义务:A、遵章守规,服从管理。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D、发现隐患或危险因素及时报告。
权利:A、安全生产方面的知情权。
B、反映权;批评、检举和控告权。
C、应急避险处置权。
D、违章冒险拒绝权。
E、获得赔偿权。
8、矿山建设工程要求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9、《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0、“对矿长、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和在岗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要求第二章企业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2、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3、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A、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工人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B、经常检查设备设施和工作地点的安全状况。
C、组织分析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D、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其作业,并报告小组长、班(队)长处理。
E、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安全检查制度:A、安全检查内容: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和整改、查事故处理。
B、安全检查形式:日常性、定期、专业、专题、季节、节假日前后及不定期检查。
仓储法律法规[1]
仓储法律法规仓储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仓储行为,维护仓储活动的正常秩序,制定本法律法规。
第二条本法律法规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所有仓储活动。
第三条仓储活动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仓储合同第四条仓储合同是仓储方和委托方订立的关于存储货物的协议。
第一款仓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存储的货物种类、数量、存储期限等内容。
第二款仓储合同一方未履行约定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仓储设施第五条仓储设施应符合国家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提供安全、稳定的存储环境。
第一款仓储设施经营者应定期对设施进行自检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款发生设施损坏、事故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第四章仓储费用第六条仓储费用由委托方支付,费用标准应事先约定并明确。
第一款仓储费用应根据存储货物的类型以及存储期限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二款如委托方未按时支付仓储费用,仓储方有权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仓储保险第七条委托方可选择在仓储期间对货物进行保险,以防止货物损失或损坏。
第一款仓储保险应当由委托方自行购买,并按约定支付保险费用。
第二款仓储方应提供必要的配合和协助,保险索赔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章仓储争议解决第八条凡与仓储活动相关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
第一款仓储争议的解决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款仓储争议解决机构应及时对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并保证公正、公平。
第七章附则第九条本法律法规由国家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一款国家仓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仓储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仓储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款本法律法规实施前已签订的合同,仍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内容。
附件:1.仓储合同范本2.仓储设施检查表3.仓储费用计算表4.仓储保险投保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仓储合同:指仓储方和委托方订立的关于存储货物的协议。
2.仓储设施:指用于存储货物的场所、建筑物和设备等。
法律法规培训教材
以下是一份法律法规培训教材模板,供参考使用:法律法规培训教材第一章法律法规基础知识1.1 法律、法规与条例的定义和区别1.2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层级和适用范围1.3 法律法规的形式和修订程序1.4 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第二章企业法律风险管理2.1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和分类2.2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目标2.3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流程2.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技巧和工具第三章合同法与劳动法3.1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3.2 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3.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3.4 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第四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4.1 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4.2 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和程度4.3 知识产权的侵权和维权第五章税法与财务法规5.1 税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5.2 税务登记、纳税及报告要求5.3 财务法规的基本规定和适用范围5.4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要求第六章环境保护法与安全法规6.1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6.2 环境污染和治理的方法和标准6.3 安全法规的基本规定和适用范围6.4 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措施和管理第七章数据隐私法规7.1 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基本原则和要素7.2 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和措施7.3 外部合作方数据隐私保护的规定和要求7.4 数据泄露和安全管理的措施和管理结语:本文档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法律、法规与条例: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通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法规是政府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条例是地方政府采用一定的形式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
2、层级和适用范围: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案例等,依次具有上下位关系,适用范围不同。
3、修订程序:法律法规的修订需要经过立法机关或政府机关公开征求意见、审议和批准等程序。
4、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解释权和适用权由国家有关机关或司法机关负责解释和适用。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以下简称《法律》)的规定,结合国家实际,制定本文档,以规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适用。
第二章信息安全基本原则第二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1、信息安全的整体性原则:对信息系统具有整体的安全保护和管理;2、信息安全的可用性原则: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正常使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权利;3、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原则:确保信息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获取和使用;4、信息安全的完整性原则:保持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完整性,防止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删除等;5、信息安全的可追溯性原则:对信息系统操作进行记录和监测,保证追溯能力。
第三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第三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适用,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资产评估:对组织的信息资产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2、威胁评估:评估可能对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确定威胁等级;3、漏洞评估:评估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确定漏洞等级;4、业务影响评估: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对业务运营的影响程度。
第四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四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规定:1、安全策略与目标的制定:确定信息安全的总体策略和目标;2、安全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3、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4、安全培训与教育:开展信息安全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5、安全评审与审计: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评审和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6、安全技术与控制措施:建立技术和控制措施,保障信息安全的实施;7、事故处理与应急响应:建立信息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个人信息保护第五条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和使用目的,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2、个人信息的存储与传输: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个人信息的查询与更正:个人有权查询和更正自己的个人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4、个人信息的删除与销毁:个人信息不再符合收集目的或者法律法规的要求时,应及时删除或销毁。
法律法规1
法律法规1法律法规1引言法律法规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平公正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公民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在本文档中,将对法律法规的基本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的基本定义1.1 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国家权力的体现。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有约束力,用于规范公民的行为。
法律主要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商法等方面的内容。
1.2 法规法规是法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对法律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规定的文件。
法规通常由行政机关制定,用于规范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行为。
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2.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法规的最基本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规定了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义务,约束了公民的行为,防止了社会混乱与无序。
2.2 保护个人权益法律法规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自由,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法律的存在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公平对待,得到法律的保护。
2.3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法规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各个市场主体的权益得到保护,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4 维护国家利益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它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三、法律法规的应用3.1 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需要人们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
公民应当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保护自己的权益。
3.2 法律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对于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机关都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3.3 法律的实施与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是保证法律能够起到约束和保护作用的重要手段。
相关的执法机关应该积极履行职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结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国家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1 法律法规的定义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一种形式。
1.2 法律法规的作用法律法规具有以下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2) 规范公民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 统一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行标准;4)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5) 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第二节国家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1.3 国家法律的层级结构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层级结构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1.3.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1.3.2 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件。
法律有关于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1.3.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主要涉及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1.3.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对本地区行政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1.3.5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对本部门行政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第二章宪法第一节宪法的基本原则2.1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宪法的修订和解释2.2 宪法的修订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并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批准。
2.3 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最高解释机关。
第三节宪法的保护和实施2.4 宪法的保护宪法无法通过普通立法程序进行修改,并享有最高法律效力。
2.5 宪法的实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方要按照宪法执行法律法规。
附件清单:1. 宪法修正案(年份)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宪法解释的决定(年份)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方性法规:指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对本地区行政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 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生 产必须依法进行,煤矿职工应自觉地学法、知 法、守法,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现 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法律法规的一些基 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二、煤炭工业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的 必要性
“安全第一”方针是煤炭生产建设事业的总方针、总 政策是党和国家根据煤矿生产的条件、特点和自然 规律、经验教训以及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产业工 作方针。
1. 煤矿生产的自然规律以及特殊条件决定必须坚持“安 全第一”。
2. 为了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 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综合治理
它是预防事故和危害的一种最佳的方法,它是 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全方位多因素地研究 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它包括改善行政 、技术、安全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和采用新技 术、新装备及开展科研和教育培训,它意味着 发动群众,一项一项抓落实,改善安全生产环 境,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法律法规(1)
2020/8/15
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 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 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安全生产定义为”是旨在保障劳 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 则"。
法律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科学性相统一,权 利和义务相一致,强制实施和自觉遵守相结合 。
法律的分类
对法律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此介绍几种 常用的分类。
依据法的效力和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依据法律的内容不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依据法律效力的范围不同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依据制定法律的主权国家的不同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依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涉及的利益不同划分为公
法和私法。
三、法律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及意义
方针:国家或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达 到一目标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含义:党和国家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而确定的 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即“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的具体含义
① 、在煤矿生产建设整个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突出 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 求各级政府和煤矿领导及职工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 来抓,树立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到危害 ,物资不受损失。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生命第一宝贵,珍惜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 本要求,煤炭行业属于一种特殊行业,安全在行业中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 突出和重要,煤矿安全工作不纯粹是经济问题,必须把煤矿安全生产提高 到政治的高度来对待。
总之,安全是煤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 必要的保障。
3. 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的目的决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
4. 煤矿生产的经验教训决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煤矿工人如何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方针
煤矿工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② 2、学法、知法、守法,树立依法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 ③ 3、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④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⑤ 5、认真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学习煤矿安全知识和操
法律的概念与法的作用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有广狭两义,狭义的法律专指享有国家立法
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 件,广义的法律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 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并非一切统治 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只有经过国家机关制定或 认可,形成人人必须遵守,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的行为规范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法律。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 原则。
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综合防范的原则 。
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全面建设的 原则。
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原 则。
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企业必须坚持“管理、装备、 培训三并重”原则。
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严密的 逻辑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 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 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事故发生 后组织开展抢险救灾,依法追究事故责任,深 刻吸取事故教训,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生命 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 能。事故源于隐患。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 是要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 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 这个意义上说,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 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
② 、要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建设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 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③ 、每个职工都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在确保安全的 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安全第一”是 衡量煤矿安全工作的硬性指村,作为一切工作的指 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要 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要不断地查 找隐患,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 前控制措施,防微杜渐,把事故和职业危害防 治于形成之前,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四个“ 预先”,即预先熟悉并掌握矿井自然灾害因素 和规律;预先分析发生各种灾害或事故的可能 性;预先采取防治措施;预先制定矿井灾害预 防和处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