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弘扬个性、提供学生创新机会,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个性氛围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做法:一、面向全体弘扬个性提供创新机会创新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例如:教学《草原》时,可布置学生:①、会上网的同学搜集一些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②、会唱歌的同学唱一首描写草原生活的歌曲;③、会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草原景象图;④、懂舞蹈的还可跳一支蒙古族舞蹈……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既弘扬了个性又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面向全体,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给后进生以创新的机会。
教师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评价,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的问题。
而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渠道。
从六个方面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要求,为社会创造财富。
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建立和谐民主关系,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教师只有怀着十分信赖的感情尊重学生,才能形成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多给以鼓励:没关系,你能行,试一试等。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让学生判断正误。
大部分同学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学生认为是正确的。
这时,我让两种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演示后,得出结论:在等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我表扬了答对的同学,也鼓励了答错的同学:“你很勇敢,虽然你答错了,老师还是谢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讨论的机会!”这些同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错误并掌握了知识。
从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不知不觉中被唤起。
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其首要任务是开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友好而亲密的关系。
二、指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皮亚杰曾提出: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可见,操作是多么重要。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移等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创新情趣一堂课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艺术特征能引起学生的认识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学习世界,创造一个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因此,我在导入时,讲究导入的艺术。
二、讲究读的技巧,启迪创新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
在教者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独立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就是逐字逐句地自学阅读材料,做到一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二想:教材中大致讲了哪几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自己如何理解?三总结:即把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用语言概括总结出来。
四拓展:从眼前的新知识,你还能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不同解决方法。
通过这四个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整理、比较和求异能力。
三、注重合作与讨论,培养协作能力学生自学以后,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有的学生已经能把教材深刻理解,有的却只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还一片模糊,不知所以然。
研究一番,说说各自心得或疑惑,目的在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使信息的多向交流产生效应。
因此,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亲密协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56.28÷0.67的计算中,学生是这样讨论的:“通过自学讨论,我知道这是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从书写形式看,它与旧知识一样,而新知识点在除数是小数,我喜欢书中小林的想法,我认为这样的计算道理在于……”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不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说自己的想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本文从“给学生创设思考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放手去做;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一、给学生创设思考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
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
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教育应以素质为核心。
要求学生具有现代人的语文素质。
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扩展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掌握了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
教师在自身素质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充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把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的能力,使之变为学生已于接受的东西。
同时,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一、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来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1.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全面地而不是形式主义的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中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1)创设时空条件,促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是呆坐静听,处于被动的应付地位,而是动手、动口、动脑,具有积极探索的动机和意志。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基础,安排探索道路,指引路径,要留有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造必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先学后教,先尝试后指导,多让学生直接感受,吸收课文语言,并领悟语言规律,以至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2)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会合作就不会学习”,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办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地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
三、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创新是当前我们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科技行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更为重要。
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精神进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一词在当今社会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同样,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创新,尤其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于此,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实例教学,创设情境,萌发孩子的创新兴趣我们知道好奇、求知、探索这三个阶段对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特别是儿童对身边所有事物都报有一种好奇的心态,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天性。
而且世界上有很多重大发明跟重大发现也是源于好奇的,像牛顿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才发现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此可见,好奇心可以使人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进而有一种要探索究竟的决心跟精神。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适时发问,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以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想法。
在此,我们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老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课时,都会用做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演示圆椎跟圆柱等底等高的关系。
这时候需要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实验时将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要进行三次倒沙才能将空圆柱装满,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呢?这时候学生们都会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二、案例引导,循序渐进,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大家应该都深感同受,往往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学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掌握得也比较快,同时记忆也更长久些,而且运用自如。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引发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来引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文章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91-0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灵感,教师如果能捕捉到这些灵感,并及时给予鼓励,引导他们去探索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而且也是他们创新能力的积累。
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
”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然后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
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小学课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小学课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培养创新意识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课程中积极培养和实践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将从小学课程的角度出发,探讨创新意识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学课程中进行培养和实践。
一、创新意识的内涵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对问题和挑战进行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它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对问题的洞察力、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勇于探索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心态等综合素质。
因此,培养创新意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阶段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小学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思维方式和习惯正在形成。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探索和思考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涉及到学生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维、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促进他们在各个学科中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创新往往是团队的产物,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小学课程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小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1. 问题导向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问题型和探索型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交叉学科的整合。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借鉴和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
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
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论文
谈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摘要:具有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而只有创造性的学习才有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树立创新理想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设疑提问激发兴趣设计路径树立创新理想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的反映形式,它是以思想为何核心的,是经过思维后形成的积极的富有成果的意识形式。
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诱发某种创兴的动机,表现出创新的意识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已知发现未知,使其加深理解,领悟所学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1 巧设疑,激发探索兴趣与创兴动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巴尔扎克也说:“问好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这些都强调了学习中“问”先于“学”的重要性。
尤其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不仅仅是一定量的信息、数据、概念,它更象是活生生的、正在呼吸具有生命的有机生物,因此,教学中“提问”就是这不断转变、融合、构建过程中的催化剂,设疑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1教师提问要点击关键。
如果说信息时代,成功来源于知识的掌握,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成功将取决于对智慧的掌握。
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之窗,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设问上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师的“提问”应成为创新思维的“催化剂”或“导航罗盘”,使学生在自身主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
例如学习>一文时,教学设计不仅停留在对七次谈话的概括上,这只是文章的骨架,作者在文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是否分别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两个方面来表现鲁迅的伟大人格?这些问题恰是要将学生从一种思维定是引导到更深层次的思索中去,学生将会在思索中发现:七次谈话主要是表现他对青年如何的循循善诱,文章所要表现鲁迅爱与恨的统一,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氛围,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鼓励、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就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化学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
学生的活动机会就是模仿,即做题。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模仿,而不利于创造。
只有调动起学生对化学学科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的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例如,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试管破裂了,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此题的设计很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可使学生的思想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他们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爆发出创新的火花,随之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首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重点,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根据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教学过程无外乎教与学两个方面。
对于教师:(1)要改革教学方法。
应当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己任,而不能是灌输知识。
要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扬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研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那怕是错的。
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研究、互相启迪。
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在教学中要突出“过程”教学。
定义、定理、公式的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论证,不要照本宣科。
应引导、启发学生真正搞懂知识的来龙去脉。
(3)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如片面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总想靠自己把学生“教会”,反映在教学上,讲解尽量讲全、讲透不留余地,课外布置大量作业,不给学生思维留有空间和时间。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学生要牢固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内心的创造和体验。
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激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少教有利于多学,不仅要“学会”。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识和素养。
在现代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新需要面对挑战和困难,因此,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实验室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辅助工具等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来校园进行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多个创意的碰撞和合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分享不同的创新思路。
同时,团队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创新者打下基础。
五、实践和应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社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想法,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
六、鼓励学生接触创新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创新文化,了解创新的历史和成就。
论文__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方向。
它更重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行为人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个性行为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有人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上。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近年来,有许多教育改革与教育革新的要求和口号,如教育现代化、愉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等,传播、流行非常迅速,十分广泛,但是,它们对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并非如此,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如我地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广大中小学教师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这种观念系统对教育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课程知识和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育才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进行创新教学,深入持久地把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进行下去。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总是与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知识过程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主体性和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
主体性、自主性就是创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1、创新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倦甚至厌学情绪,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新的教学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
2、加强竞争,调动学生重新意识。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竞争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竞争,而是指通过学科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
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1.爱心是“催化剂”。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起主动学习、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和激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积极自觉的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
所以,创设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推动力。
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教材,努力创设情趣盎然的情境之中,就已经将学生带到了创新之路的起点。
3.疑问是“启发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只要创设带有疑问、矛盾的问题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而这本身就是创新。
二、留出创新的空间
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思维空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独立思考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因此,老师不
可滔滔不绝,问得过小过细,而应提一些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思考的方向和目的,然后尽情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三、留出创新的时间
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处方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
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我选择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主动去获取、形成、发现知识。
四、提供创新的机会
数学课程强调:在数学课程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造最好的条件。
1.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最佳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更深,记得更牢。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2.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的理念是提倡小组合作,合作交流,成果共享。
也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互相讨论分析,提示获取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提供操作实验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多创造机会,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通过摆、拼、折、量、切、捏、画等活动,激励学生在手指尖创新。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把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