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
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花间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以描写花草为主题,以娓娓动听的词句展现自然美景,才情风华的女性形象也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
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既具有柔美婉约的特点,又展现了坚强独立的一面,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探讨其形象特点和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第一篇花间词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沉醉于游玩的女子,她忘却了时间,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女子坐在舟中,船行入藕花丛,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空间,给人以幽静神秘的感觉。
女子融入了自然环境之中,与藕花相得益彰,表现出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女子的迷失和愉悦也在表达她对自由、游玩的渴望。
这一女性形象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李清照独特的感性和开放的个性。
第二篇花间词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以元夕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位沉浸在喜悦和浪漫之中的女子。
女子手持酒杯,与忘情境界相融,暗香扑鼻。
她对行将逝去的时光保持乐观,认为人的精神与心境比外貌更为重要,这种态度体现了她的聪慧和独立的精神。
同时,女子的瘦弱形象也凸显了她坚韧不拔的品质,她虽然外貌残破,但内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魅力。
第三篇花间词是纳兰性德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描写了一个被命运所困扰的女子。
女子和意中人分别已久,思念之情让她心如刀割。
她既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又展现了坚定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
她心灵的痛苦、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尽的等待,凸显出她的情感丰富和善于表达的特点。
这一女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她的深情和坚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承诺。
以上几篇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花间词创作中崇尚自然、渴望自由、主张情感表达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李清照早期词作所表现的少女情怀
李清照早期词作所表现的少女情怀作者:方铁桥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8期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官宦子弟的出身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天真无邪,活泼娇羞的少女情怀是李清照诗词所表现的情怀之一。
下面通过对其早期代表词作的分析,来走进她的少女情怀。
一.[如梦令]:活泼、自由、尽情尽兴地透明性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并不直写醉态,而是轻灵地以“误入藕花深处”来点染,写得精炼有味,极有意趣。
词境是宁静的,但结尾处却又故意打破这种宁静。
在莲花丛中到处寻路的急态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巧妙揭示,从而为词境增添一幅水鸟惊飞的动态图。
人与大自然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少女那种活泼、自由、尽情尽兴地透明性格跃然纸上。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构成一幅黄昏时分五彩缤纷的荷湖美景,而沉醉、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有情态意味的动词,则为这恬静柔美的湖边暮色增添了一种迷离、恍惚、动荡不已的活泼情态。
二.[点绎唇]:天真、活泼而又娇羞的少女情态和心理[点绎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小词抓住富有个性化特征的一连串动作,绝妙地刻画出一个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而又娇羞的情态和心理,摇曳多姿,极有情趣。
上阕通过慵整纤手和汗透轻衣这两个细节把蹴罢秋千的少女一派娇态逼真地呈现出来。
“露浓”似喻少女的轻汗,“花瘦”似喻少女的姿影。
花与少女,难分彼此。
少女的体态和汗水从花露中见出,省去许多赘笔,产生美妙联想。
薄汗轻衣,可见少女的娇美。
下阕立刻翻起波澜,引入动态因素——客人来了(应是一位异性少年)。
这“薄汗轻衣透”少女,未免感到自己这副“露浓花瘦”的样子有点失态,慌慌张张地含羞躲开,头上的金钗也无意中悄然滑落,那一头美发,未免要瀑布般地奔泻下来,披在双肩。
李清照词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2013.07高冰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古代女性不同的现代女性意识。
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她有可能具备现代女性意识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一个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
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比的。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在《庆清朝慢》这首词中,她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性格再次生动地表现出来:春天牡丹盛开时节,她随着香轮竞走的游园行列,前去赏花。
她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开的鲜花之中,快乐得如痴如狂,饮酒赏花直至深夜。
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
她的这种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一个现代女性。
她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生活理想却不是养尊处优,生活方式不是相夫教子,而是潜心写作,钻研学术,把诗词创作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多情而婉约的词女形象李清照是古今公认的“词坛才女”,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都表现出了天才的创作才华。
她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感情决定了她的不同的女性自我形象。
娇嗔多情的少妇形象。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幸福美满。
赵明诚酷好金石书画,李清照也有同趣,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盎然。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温柔多情的思妇形象。
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外出做官了。
小别可以忍耐,久别就渴念难忍了。
李清照是个多情的女子,她把自己的才华通过小词表现出来。
久别相思令作者更加清瘦,此情此景,化为词作,就是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婚后与丈夫离别经年后的作品,写的是金兽里的檀香像薄雾浓云,相思之愁,永日难消。
况且今日又是重阳,去年不见,今年不见,此愁何限?枕着玉枕,罩着纱幔,一个人孤独寂寞,半夜里还是衾内冰凉,难以成眠。
在菊花篱畔,黄昏时分,阵阵暗香沁入衣袖。
谁说相思不销魂?西风卷帘的时候,相思的人儿比那菊花还要清瘦!本词三处用典而无痕迹,真是神来之笔。
化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表示思亲之切,化用“采菊东篱下”表示自己的孤独,化用“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表示亲人远别不闻而相思愈甚。
最后一句说相思之结果,最为精彩。
《古人词论》说:“可谓雅畅。
”《苕溪渔隐丛话》也说:“此语亦妇人所难道也。
”男子写女子相思是不可能写出来这样好的句子的,因为男子毕竟是男子,与女子究竟隔了一层;即使是女子写出这样的句子,也是极为难得的!哀怨多情的弃妇形象。
后人多以为李清照夫妇是恩爱夫妻,其实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曾经出现过重大裂痕。
李清照是个多情的女性,这种裂痕对她产生了重大伤害,她在感情上非常痛苦。
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
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
”[1]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
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
[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
[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
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
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两个少女虽都含情,但是韦庄笔下的少女描写侧重于对爱情大胆狂热的追求,一见钟情便全心以付,被抛弃也“不能羞”;李清照笔下的却羞涩含情,一见来人就“和羞走”,但却妙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个羞涩却娇俏活泼的少女,她比韦庄笔下的更形象更丰满有层次,同时比起韦庄的笼统描写来,对于一回首一动作的描写更为生动,让人感叹女子是水做的,有颗水晶玲珑心,这一点上,李清照的词更容易引起女性的认同共鸣。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鲁渊(嘉应学院)摘要:李清照以非凡的才华.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情感细腻、婉约深情的少妇;不论是洒脱不羁、卓尔不群的才女.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的孀妇。
都展现出她生命和灵魂的全部美。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美李清照以自己毕生的才华和一生坎坷的经历.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天真烂漫、活泼聪慧的纯情少女,有感情丰富细腻的多情少妇.有富于理想、才华横溢知识女性.有孤独寂寞却忧国忧民的老年孀妇。
这些女性形象犹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卷.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感受.实际上也是作者自我性格的展现。
我们从中也体验到她曲折的情感历程和美好的情操。
一、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李清照生长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是名门闺秀。
很有文学修养。
山东山川壮伟,既有五岳之首泰山,又东临大海,黄河横贯,运河穿行,孕育了发达的齐鲁文化和豪爽的民风。
良好的家教.壮丽的山川。
给了这位山东才女超凡的智慧、气质和灵性。
《诗女史》赞叹她:“幼有才藻,能文辞”。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朱门粉墙之内,生活平静舒适,开明的家教,诗书的熏陶,养成了活泼开朗、聪慧好胜的性格特征。
她父亲的朋友张耒(文潜),曾写一首《梧溪中兴颂》。
17岁的李清照读完张耒这首诗后,便按其诗的原韵和了《梧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二首》。
由于她的“和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对张诗有所超越.而成为当时的文坛佳话。
可见她自幼就有才情.少年便有诗名。
李清照的出色之处还在于:在她早年的诗词中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塑造了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笔下的少女们外出游玩是那么开心舒畅.她们喝酒、吟诗、划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流连忘返。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其词作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酒词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和情感。
一、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1. 内心充满情感李清照的酒词写作中,女性的形象总是充满着内心的情感。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令人怜惜的美丽女子,背负着柔弱的情感和无奈的命运。
尽管这首词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女性的身份,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内心和情感,是与她与生俱来的性别关系息息相关的。
2. 活泼自由的形象另外,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出现了一种活泼自由的女性形象。
例如,“少年心事当拿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别有容颜在水中,笑指曲沼共如愁。
”这首《蝶恋花》所描绘的女性形象是一位在清凉的夜晚玩水的少女,无拘无束,充满着青春活力。
这种形象,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很难见到,它展现了女性自由、与众不同的一面。
3. 细腻温柔的形象最后,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存在一种细腻温柔的女性形象。
例如,“抱琴来,紫衣蝶袖,青髻如刀剪。
月华如水照红妆,也学轻罗小扇拈。
淡铺香径,斜阳里,清泪共谁潸。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点绛唇》中的女性形象,优美、细腻,充满了温柔和柔情。
她手持丝琴,身穿紫色的长袍,发髻如刀剪,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股弱女子的优美和婉约。
二、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情感1. 女性的自觉意识李清照在她的酒词中,不仅展现出各种有别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和表达情感,表现出女性在情感和思考方面的独特性。
例如,“恨别鸟惊心,狂到悔,撩乱胡儿民。
翠叶中秋月,何人不起敬。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在感情上表现出自我主张和决断的意识,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感受,树立了自己的意志和态度。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卢欣彦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摘 要: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其词创作展示出来的,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界在分析李清照的词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南渡为界,把她的词创作分为了前后两期。
前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多对贵族女性的闺阁生活进行描写,带着充满诗意的离愁别绪和自由快乐。
而她的后期词作中,由于人生发生巨大变故,词的内容往往同孤苦漂泊、国破家亡有关,更多的体现出了凄婉悲怆的情绪。
本文就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进行了阐述,并就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特点;转变[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84-02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每首词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以南渡前后为界限,词的风格截然不同。
李清照感情敏感而细腻,她创作出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1]李清照(1084―1156),号易安居士,齐鲁人,被称为“千古才女第一人”,一人撑起古代文坛女子的半边天,她的一生跨越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是宋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著有词集《漱玉词》,她的作品《词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名作。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当时担任礼部高官,如我们今天的文化部司长一职。
她的母亲也是能文善诗,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显示了惊人的才华,李清照早期生活的环境是优裕开明的,因此创作出了简洁明丽,充满着愉悦情趣的作品,《如梦令》《怨王孙》《浣溪沙》等,词人的作品创作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后又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她在这一阶段的生活也是比较幸福的。
随着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开始辗转漂泊于江南一带,国破家亡,丈夫的离去,给李清照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数十年收集起来的金石书画也几乎全部遗失,心血几近毁于一旦,这又给李清照的感情上雪上加霜,这一切都是造成她的词风的转变重要因素,或展露一代红颜的家国情怀,典型如铿锵《乌江》,“江山留于后人愁”《题八永楼》;或细述寂寞与哀愁,如《临江仙》,《忆秦娥》等等;或追忆梦中的失乐园,如《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性格也在这些艰难困苦锻炼出来,从一个天真明媚的闺阁少女成为富有家国情怀忧郁落寞的垂暮妇人,半喜半忧,却也是一个人完整一生最真实的概况,成就了她在填词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李 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精神世界。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历经千年,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对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纯真与欢乐,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她与伙伴们游玩的欢快场景,展现出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活泼开朗。
在这个阶段,她的精神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李清照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她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丈夫赵明诚的离世更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在这一时期,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出了内心的痛苦、孤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通过描绘冷清的环境和凄惨的心境,将她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寻觅着什么?或许是曾经的美好时光,或许是失去的亲人,又或许是一个安稳的家园。
这种寻觅的背后,是她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反映了她在困境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李清照从未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然而李清照却敢于在诗词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概述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以其才情与卓越的艺术成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词作。
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她对于婚姻、家庭、自我价值等问题的独特认知和深刻思考。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表达的方式、主题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地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女性意识表达方式1.情感表达:李清照通过充满感情和细腻的笔触,抒发出女性内心世界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她用自己真实而深刻的感受来描绘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展现了女性对感情生活的关注与追求。
2.对自我身份认知: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思考。
她以妻子、母亲和女性的身份自居,但同时也表达出对于自身独立性和个体意识的追求,展示了对于女性作为个体的关注。
女性意识主题1.婚姻观念:李清照的词作中常涉及到婚姻观念。
她对于传统婚姻所带来的束缚和困惑有着独特的认知,通过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她拒绝被桎梏,追求自由与真爱的愿望。
2.家庭伦理:李清照词作中也经常探讨家庭伦理和家庭生活。
她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述了夫妻间温馨、亲情、相守等情感,表达出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家庭幸福与平衡的向往。
影响与启示李清照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并受制于传统观念之下。
然而,她通过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女性意识表达方式,塑造了自己独立、拒绝被定义的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宋代词的内涵和形式,也对后世女性意识觉醒有着重要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找到对于女性思考和追求自由的共鸣。
她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和价值观念让我们反思传统观念对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制约,同时也鼓励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时不退缩。
结论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她以真挚情感和独特视角表达了对婚姻、家庭和自我认知等问题的思考。
“自是花中第一流”——试论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所处 的现 实生 活世 界 。 二 、心思细 腻忧 愁思 夫 的多情 少妇 少女 生活 是短 暂 的 ,李清 照 与赵 明诚 结婚 ,开始 了他 们 的爱
她在 诗 词 中成 功的 塑造 了很多 别有 韵味 的 女性 形象 ,有 不 知愁 苦 的 天真 少 女 ,有心 思细 腻 的多 情少 妇 ,有 脱俗 逸群 的温 雅 女子 , 有忧 国忧 民的壮 烈 女子 。 这些 美好 的女 性 形象 ,都 明 显的 体现 了 作 者因 生活 变 故而 产生 的 变化 ,在 不 同时 期 ,对人 生 的体 验和 领 悟 ,女性 灵魂 的 内在 美 被 李 清 照 完 美 的 呈现 , 带着 强 烈 的 真 实 感 ,实 际上 ,这 些 形象 就 是李 清照 自身 在 不 同时期 的生 活 体验 、 遭 遇 、 命运 的真 实 写照 , 体验 形式 和生 命 形式 成为 易安 诗 词 的共 同主 题 。 “ 塑造 的 女性 形象 ,无 论 是形 象 的鲜 明性 ,性 格 的完 整 性亦 或形 象 的思想 意义 ,都远 远超 过 了前人 。 ” 喜游玩 、 活泼 好奇 、伤 春思情 的 少女形 象 《 如 梦令 》 “ 常 记溪 亭 日暮 ,沉 醉 不知 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 误 入藕 花 深 处 。争 渡 ,争 渡 ,惊 起一 滩 鸥 鹭 。 ”盛 放 的 荷花 丛 中 ,一 叶扁舟 ,少 女游玩 ,不知 不觉 日暮 降临 ,沉 醉不 知 归去 , 误 入荷 花 深 处 ,水 鸟 惊 起 , 这 样 的 少 女情 趣 一 下 子 跃 然 纸 上 , 让 人欣 喜 , 多么情 趣 盎然 。写 出了作 者 青春 年少 时 的好 心情 , 让 人 不 由想 随她 沉 醉不 归 。小 令不 事雕 琢 , 富有 自然 之美 。 《 点 绛 唇》 “ 蹴 罢秋 千 ,起 来慵 整 纤纤 手 。露浓 花 瘦 ,薄汗 轻衣 透 。见 客 人 来 ,袜划 金钗 溜 ,和 羞走 。倚 门回 首 ,却把 青梅 嗅 。 ”一 个 娇 憨 ,天 真活 泼 的少 女形 象 跃然 纸 上 。 “ 女 儿情 态 ,直 笔绘 出 , 既 见 其 外 表 ,又 窥 其 内心 , 如 闻其 声 ,如 见 其 人 。 ” “ 溜 ”和
纯情 炽情 凄清——李清照词作女性形象初探
“ 月 吟 风 多少 事 , 如今 老 去无 成 ” ( 《 感 临江 仙 》 ), 痛惜 时光 流 逝 ,无 所 作 为 ; “ 九万 里 风 鹏 正举 ,风 休住 ,蓬 舟 吹
渔 羞 涩 。 《 绛 唇 》 “ 罢 秋 千 , 起 来 慵 整 纤 纤 手 。露 浓 花 取三 山去 ” (《 家傲 》 ), 眼界 的 开 阔 ,心 胸 的开 朗 ,使 点 蹴 瘦 ,薄 汗 轻衣 透 。 见有 人 来 ,袜 划 金 钗 溜 。和 羞 走 ,倚 门回 首 ,却 把青 梅 嗅 。 ”几 个 细 节 ,一 连 串 富有 特 征 的动 作 , 生 。 动 刻 画 了人物 的情 态 ,表 现 了人 物 丰 富 的 内心 世 界 ,塑 造 了
挚 的爱 情和 相 思之 苫 。感 情 深沉 热 烈 ,表 达 率 性 大胆 。 “ 暖 清清 ,凄 凄惨 惨 戚戚 ”的处 境 ,表 达 词人 难 以克 制 、无 法形
的 女性 不 满 卿 9我 我 的柔 情 蜜 意 ,而 是 追求 更 为广 阔的 精神 u p
酒 思想 感情 的衍 变 而 带来 的鲜 明不 同的 性 格特 征 。 词人 早 年 生 境 界 。 “ 意诗 情谁 与其 ”,要 求 在 学业 上 与 人切 磋 共 进 ;
活 比较 平 静安 适 , 自幼 阅读 大量 文 学 作 品 ,形 成 了明 慧开 朗
掬 的少 女 天然 情 态 凛 然 尽 显 。 李清 照 婚 后 生活 颇 为美 满 ,与 丈夫 赵 明诚 诗酒 酬 答 ,感 情 笃 深 。其笔 下 的 少 女形 象 脱 去 了稚 气 ,情 感 真 挚浓 烈 ,才
语 ”经 历 国破 家 亡 的 突变 ,她心 有 余 悸 ,格 外 敏感 。灯 节夜
李 清照词风变化如何反映了她的文学价值观
李清照词风变化如何反映了她的文学价值观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词人,她的词风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她的文学价值观。
李清照早期的词风清新明快、活泼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这一时期,她生活在相对安稳和优越的环境中,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给予了她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她出游的欢乐场景,展现出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心境。
在这个阶段,李清照的文学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和描绘,她以纯真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的小确幸,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和家庭的变故,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后期的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等一系列沉重的打击,词风变得沉郁悲怆、凄婉哀怨。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通过描绘深秋的凄凉景色和自己孤独愁苦的心境,表达了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这个阶段,李清照的文学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描绘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和更深刻的人生主题,试图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时代的悲哀和人民的痛苦。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还反映了她对语言表达和艺术技巧的不断追求。
早期的词作语言简洁明快,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后期的词作则更加注重修辞的运用和意象的选择,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最新-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1 精品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篇一: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论文]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摘要: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前后期有不同的特点。
前期诗词塑造天真烂漫的少女和离愁别绪的思妇形象。
后期诗词由清丽明快变为凄凉悲痛塑造了孤苦凄凉的孀妇和忧国忧民的女中豪杰形象。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突破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设置的重重藩篱,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2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11-0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现存词六十多首,诗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
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一、女性形象分类(一)天真烂漫的少女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从而养成了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她的早期词作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篇二:李清照词作中女性自我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别具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三个时期分析了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李 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社 会地位
李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社会地位李清照,这位宋代的才女,以其独特的诗词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宋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限制较为严格。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往往被框定在特定的范畴内,她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
然而,李清照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诗词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少女时期的自由与欢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受拘束、尽情游玩的少女形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少女时期,女性尚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但这种自由往往是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女性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也在她的诗词中有所体现。
她与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感情深厚,但丈夫的外出为官以及后来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细腻的笔触,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种相思之苦也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对丈夫的依赖以及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无奈。
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充满了凄凉和哀愁,反映了她在经历了家国变故、生活困苦之后的心境。
这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动荡和变故中,往往更加脆弱和无助,缺乏足够的力量和资源来保护自己和应对困境。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三)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三)《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
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
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有着高超的艺术修养,使用了“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
李清照文如其人,用笔大胆率真。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李清照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李清照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疏忽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李清照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李清照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文档资料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关注国事等。
所以在她的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与以往具有截然不同的意蕴和深度。
唐五代以来,颇多女性题材,但毕竟是以男性的角度来想象的。
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影响着她的女性情怀她少年时代的词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子。
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的怀抱之中。
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
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
婚后,两人却也是离多聚少。
这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
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作,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词人以活泼、清新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
而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
《一剪梅》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
就 带有这 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 例如《 点绛唇》 : “ 蹴罢秋 千 , 起来
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 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 , 袜划金钩溜 , 和羞走 。 倚 门回首 , 却把青梅 嗅。 ” 几个细节 、 数 件物事 、 一串动
作, 就塑造 了一个轻盈活泼 、 妩媚羞涩 、 天真烂漫 的少女形象 。
2 0 1 3 - 0 5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RE L I F E
文 学 新 论
李清 照诗词 中的女性 形象及 内涵
朱 莉
( 临沂大 学 文 学院,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摘 要: 李 清照的诗词创作前后期有不 同的特点。前期诗词 塑造天真烂漫的少女和 离愁 别绪 的思妇形 象。后期诗词 由清丽明快 变为凄凉悲痛塑造 了孤 苦凄凉的孀妇和忧 国忧 民的女 中豪杰形象。她笔下 的女性形 象具有独特 的文化 内涵 , 突破 了封建思 想对女性设置的重重藩 篱, 唤起 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 李 清照 ; 女性 形象
( 三) 孤 苦 凄 凉 的孀 妇
、
女性形象分类
( 一) 天 真 烂 漫 的 少女
李 清照出生在官宦世家 , 从 小就阅读 了大量 的文学作 品 , 受 到 良好的文学熏陶 , 养成 了较 高的文学素养 , 从而养成 了聪 慧高洁 、 活泼开 朗的品格 。她 的早期 词作 中的青年女性形象 ,
再 如《 如梦令》 : “ 常记 溪亭 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 回舟 , 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展示的是包 括作家本人在 内的一群少 女形象 , 表 现了那种热情 活泼 , 无 拘
先写动作 , 精神不 无束 , 顽 皮好胜 , 憨态可掬 的少女 的天然情态 , 在 作家恬淡 悠 用 叠字法表达 了 自己劫后余生 的精 神状态 : 定, 百无聊赖 , 寻找寄托 ; 次写感觉 , 孤苦伶仃 , 形影相 吊 , 倍感 闲的回忆里 , 又蕴涵了多少留恋向往的感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摘要: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是她自我形象的表现,她的的才提高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抒情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纯情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不加雕饰就十分靓丽的外表,而且心里美、性格美。
她们天真烂漫。
调皮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在重重的封建束缚和管制之下,她们又以自己的行动向封建礼教发难,她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爱情,大胆的为爱情歌唱,吐露内心甜蜜的秘密,但是在情感的传达和语言的表露中,又不失中华传统妇女的温柔含蓄之美。
她们是快乐的,但是偶尔也多愁善感,她们为打湿的秋千流泪,为凋落的花瓣惋惜。
总之,她笔下清新纯情的少女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词人描写的脂粉味四溢、无病呻吟的女性形象不同。
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少女视角少女形象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在各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文学领域中,当然也不例外,妇女的艺术才能很难透出层层的障碍放射出来。
首先是在各种不合理制度下,妇女形象少的可怜;另外妇女作品还受到另一歧视,在编书时,往往把她们的作品另僻一栏,编在书末,有的竟把妇女作品放在无名氏和神仙鬼怪之后。
宋代程朱理学派兴起,大力提倡封建礼教,妇女们所受到束缚和限制更加深密,因而虽为词的全盛时代,女词人也是寥寥无几,今天还有较多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清照李氏,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
适东武赵挺之之子明诚为妻。
明诚故,再适张汝舟,末几反目。
”①“幼有才藻,能文辞”②,“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颇多佳句”③。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的词风在她的身上达到了高峰,不仅如此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能作画能考证金石刻,书法也很好。
她的字画明朝还有人见过,到清朝就失传了。
她的诗文集、词集,宋朝人都有记载,刊刻的版本亦不止一种。
李清照以女性为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
表现少女的天真,少妇的缠绵,嫠妇的凄苦,各具风姿,仪态万方,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代替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集中对李清照早期词中描绘的纯情少女形象作一些分析,看看她怎样写出了纯情女性的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又具有怎么样体现了不同他人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时又具备怎样的时代特色和少女阶段特点。
一、特殊的女性视角和抒情方式李清照在词中描绘了许多女性形象,但是女性作为词的描写对象并不少见。
早期词中就有描写女子情态的,例如那首相传唐玄宗所作的《好时光》,晚唐五代词人更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北宋词中也不乏妇女形象,柳永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彩线闲伴伊坐”之类,欧阳修《南歌字》中描写的少女是“走来窗下笑相扶”,“问道‘鸳鸯’两字怎生书”。
就连苏轼笔下也出现过乡村姑娘的剪影。
这些女性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形体美,精神面貌大都是平面的,很少发掘出她们灵魂中的内在美,更何况男性作家写女性多采用代言体,以旁观者的态度模拟妇女情态,虽不乏同情妇女命运之作,但总不免隔靴搔痒。
在李清照以前,男性作家些女性,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是抱着观赏的态度描绘女子的容貌意志,且常含色情意味;其二是封建士大夫、文人借女性命运寄托自己跻身社会的各种感受,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君臣遇合的渴望或怀才不遇的失意等等;其三是作者怀着诚挚的感情为女子代言,记叙她们的痛苦,同情她们的不幸,比较真切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这几类文人创作虽同是以女子为表现对象,视角与立意却大不相同,在对女子形象的刻画上也颇有高低之分。
比较起来,在女性作者的作品中,女子的情绪、心态显然有另一种意义,即她不再是作者自我形象、自身情感的直接外化。
不过,由于古代女作家所传的篇章大都很少,且受思想认识和艺术功力的限制,因此,作品中抒情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常显得不够鲜明,较少给人立体感。
李清照却以女性的灵气观察生活,直抒胸臆,在词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其个性鲜明,人物情态生动,心理层次的深细都达到了其他古代女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她把向来被男作家所忽视的女性人格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尽管这种人格局限于大家闺秀的狭小范畴,同时这并没有突破封建社会对女性道德规范,但女性人格的充分显示在那个时代本身就具有积极地意义。
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超越了文学艺术中女性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赏者的命运,表现有血有肉有内心世界和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李清照完成了古代文学中女性地位的重大转变,仿佛女性是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李清照的词向来以婉约著称,并使它达到了高峰,所以后人称她为正宗的婉约词人。
“婉约”是指抒情言志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深远的一种细腻而婉转的笔法。
李清照正是用这种方法曲曲折折,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深婉情感。
另外,词自晚唐五代发展到李清照时代,至少存在两种抒情模式:一是写普泛化的人类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不属于任何个体,不分男女性别,是世世代代重复不穷的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情。
其创作主体不是以自我的身份“向人们说话”、吐露心迹、倾诉衷肠,而常常是不分年龄。
性别的“共我”和“他人”。
第二种抒情模式则是抒发词人独特的自我人生感受、人生体验,是以自我的身份、自我的口吻“向人们讲话”,呈现自我的心灵世界、人格精神。
李清照词就属于后一种抒情模式。
她所写的完全是自我的感受、自我的体验。
词中处处活跃着自我的生命。
跳动着自我的灵魂,词中处处有我、处处是我——一个有血有肉、区别于他人、不同于任何人的“我”。
此外,独创性的语言也是易安词之所以能明了的传达少女情感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语言贵在创新,贵在使用浅易的语言,创清新的构思,使通俗的语言更新意,使之失去鄙俗,更显清丽淡雅。
拿前期的少女之词来说,《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有新意。
“肥”于“瘦”原是对人而言的,如今却写红花凋落憔悴时的神态和形貌,真是情融于物。
“红瘦”二字,是咏物,更是抒情:是惜花,更是怀人。
小令篇幅不长,就这样处处渗透着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为妙绝。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
李清照擅长白描手法,且皆为一气呵成之作,情意挚切,有活跃的生命力和清新的气韵。
如《点绛唇》中的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活泼,使人感到雅趣不尽。
正是由于她的文风特立独行,因而她的文才与词作,一向深为古代文人墨客所叹赏。
如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抄》中就说是:“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小词脍炙人口,已版行于世”。
朱或也在《萍洲可谈》中说她是“本朝女妇人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直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在结论性的写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面对这些评价,李清照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李清照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使得她的词作有了好的艺术载体,各种女性形象被丰满的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她表现少女形象,具备什么样的特色。
二、清新的外在美与丰富的内在美的结合中国自古就有用秀外慧中来形容容貌品质具佳的女子,它证明古人对女子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具有同样的追求。
美丽的女性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有靓丽的容颜却没有好的个性和性格是算不上真正的美丽的。
首先,李清照早期的词中为我们展现了少女的外在美。
历代词中描写美丽的女性形象的并不少见,晚唐五代词人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北宋词中也不乏美貌的妇女形象,但这些女性都沾上了浓厚的脂粉气,如“腻粉琼妆透碧纱”(张泌《柳枝》)、“粉融香汗流山枕”(牛峤《菩萨蛮》)多是绮罗香泽之态,易安词中的女性多了一份清新淡雅,少了一份妩媚。
例如《浣溪纱》中写道:“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包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描写少女娇态曲尽如画。
少女莞尔一笑,就像芙蓉含苞乍放,娇柔妩媚,显出青春的美丽。
展翅欲飞的宝鸭映衬的是鲜润的脸颊,显示出的是青春健康的美,并没有浓厚的脂粉遮掩。
双眸如如两池秋水一般深情,顾盼生姿。
显示出了少女的健康、机灵。
《点绛唇》中写道柔嫩纤细的“纤纤手”,不仅是少女身份的暗示,也是少女外在美的表现。
李清照在她的早期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又一副的“美少女图”。
其次,以往的词人在描绘女性形象时,只注意摹写其形态美,记录她们瞬间的情绪变化,形象常常是支离破碎的,性格也比较模糊。
词人们除了表现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外,很少发掘她们其他方面的内在美,而李清照却对少女的内在性格、内在美进行了不类他人的刻画。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一句,写的是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的一个小片段,生动描绘作者少女时代的风姿和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性格。
词的整个上阙是说:荡罢了秋千,便在草坪上稍事休息,站起来之后,连手都懒得洗一洗、擦一擦,便在花园中散步了。
这时,只见绿树荫荫,露湿梢头,百花待放,凉风一吹,才意识到刚才荡秋千时,微汗把那轻纱般的衣服湿透了。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婉约词派的词一般都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体会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慵整纤纤手”这五个字,照字面的意思,只是说懒得擦一擦柔美细嫩的手,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这一细节描写,很能表现少女的性格特征。
“露浓花瘦”,这一句是一笔两写。
初看起来,似乎仅仅是写景。
“露浓”,说明露水很多,可以想象花木的茂盛;“花瘦”,是说花少、花小,可以想见正是蓓蕾初绽。
但仔细想一想,这不仅是园中树木花草茂盛的实景描写,而且是少女芳姿的借喻。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露浓花瘦”不正是非常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出少女这一初“变”时期的特征吗?她就像园中含苞待放的鲜花,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预示着一天更比一天美好。
总的来说,词的上阙虽然只写了作者读书之余在园中游玩的一个侧影,但从这一侧影的描写里,可以看到她少女时代生活的优裕,性格的天真,心情的愉快,真是无忧无虑,快意爽情。
李清照笔下的少女具有不加修饰就很靓丽的容貌,那是一种健康的柔美。
同时,她们还天真烂漫,调皮开朗,无忧无虑,丝毫没有受到当时词人的影响,与现今的时尚有着共同之处,容易让人理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些清新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李清照的词不断创新,不断冲破传统的体现,正是除凡去俗,点石成金。
从词本身的内涵来体味,也是出于作者的真挚情感,自然与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妇人的呻吟不可同日而语,与其他文人的脂粉俗味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三、含蓄的传统美德与大胆的叛逆精神的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情感传达上,东方人以含蓄为美,西方人往往大胆直露,自然李清照在词中传达感情也是十分含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