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三篇】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Chapter 1: 我们身边的物体1.1 物体的特征1.2 物体的分类2. Chapter 2: 水和空气2.1 水的奥秘2.2 空气的力量3. Chapter 3: 动物和植物3.1 常见的动物3.2 常见的植物4. Chapter 4: 天空和地球4.1 天空的变化4.2 地球上的事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水、空气、动植物、天空和地球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水、空气、动植物、天空和地球的科学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内容。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便于学生记忆。

3. 图表:用图表展示物体的分类、水循环等知识点。

4.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身边的物体,并分类。

画出水循环的过程。

观察天空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描述物体和分类的答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水循环的过程图可以根据课堂所学进行绘制。

天空变化的记录可以包括天气、云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拓展科学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三条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6. 板书设计中的提纲、图表、例题7.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重点关注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季节交替现象。

2. 《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力的世界》:探究力的作用和效果,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4. 《磁铁的力量》:研究磁铁的特性,如吸引、排斥和磁场。

5. 《多样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6. 《我们的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水循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世界、磁铁的力量、多样的生物等章节的内容理解和实践操作。

2. 教学重点: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的大自然等章节的知识点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季节交替现象。

a. 课件展示春天景色,引导学生观察。

b.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a. 春天来了:讲解季节交替的原因。

b. 我们身边的物质: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

c. 力的世界:探究力的作用和效果。

d. 磁铁的力量:研究磁铁的特性。

e. 多样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f. 我们的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的现象。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展示。

2. 结合教学过程,逐步完善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春天来了》观察日记。

b. 《我们身边的物质》调查报告。

c. 《力的世界》实验报告。

d. 《磁铁的力量》实践作业。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春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

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第三章《爱护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第四章《动物和植物》:动植物的分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5. 第五章《水和空气》:水的性质,空气的作用。

6. 第六章《力与运动》:简单力学现象,运动和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如材料分类、力学现象等。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盒、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如下所示:1. 春天的特征:气温升高,植物生长,动物繁殖。

2. 材料分类:金属、塑料、纸、木头等。

3.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锻炼身体。

4. 动植物分类:根据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5.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溶解、流动等特性。

6. 力与运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和力相互关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来了,你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2)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

(3)简述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4)请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优质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优质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详细内容包括:1. 第1章《春天来了》:介绍春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活动等。

1.1 春天的自然现象1.2 植物的生长1.3 动物的活动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探索物体的性质,如轻重、形状、颜色等。

2.1 物体的轻重2.2 物体的形状2.3 物体的颜色3. 第3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1 空气的存在3.2 水的形态变化4. 第4章《声音和光》:探索声音和光的产生,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1 声音的产生4.2 光的传播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来了的自然现象,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活动。

2. 掌握物体的性质,如轻重、形状、颜色等,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认识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掌握声音和光的基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及其描述空气和水的基本性质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及动植物的变化物体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声音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各种轻重、形状、颜色的物体空气和水实验装置声音和光实验器材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春天的故事、歌曲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实践活动步骤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文并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记录在观察表上。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体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用途2. 动物与植物动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与作用水的性质与用途4. 天空与地球天空中的现象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动物、植物、空气、水、天空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动物与植物的分类空气与水的性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各种物体、动植物、空气和水等图片:物质的性质、动植物分类、天空与地球现象等实验器材:显微镜、天平、量筒等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体、动植物、空气和水等。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物质的性质、动植物分类、空气与水的性质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概念和知识点关键词和公式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设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探究活动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应紧扣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精品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精品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眼睛、耳朵、牙齿等身体部位的方法。

2.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种子发芽的奥秘。

3.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方法。

4. 天气和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了解四季的特点,探究季节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四季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天气变化和季节规律。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常见动植物的认识。

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

动植物标本或图片。

水资源示教板。

天气变化和季节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种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学人体结构,让学生认识各种感官,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2)介绍常见的动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讲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4)讲解天气和季节变化,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了解四季特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头、身体、四肢五官:眼、耳、鼻、舌、皮肤2. 动植物:常见动植物的特点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成长3. 空气和水: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保护环境4. 天气和季节:天气变化四季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人体的基本结构,并标注各个感官。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变化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家园4. 空气的力量5. 水的奥秘6. 声音的世界7. 光的神奇8. 常见材料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 动物的分类和习性3. 空气、水、声音、光等自然科学现象的理解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为例,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并进行汇报。

4. 教学环节:(2)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开展科学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以“植物的生长”为例: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生长特点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植物生长图(2)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

(2)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2:用倒立的玻璃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
3:仔细观察蜡烛及杯中水位的变化并填写实 验记录。
实验记录
观 你看到那些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察 蜡烛 思 杯中的水位 考 因为
蜡烛
加了颜色的水
水槽
倒扣的玻璃杯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现象说明了: 蜡烛燃烧时燃烧了杯内的一部分空气,
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我们把这部分支持燃烧的空气叫做氧气
பைடு நூலகம்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我来读一读
“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你的肺里!”
“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让皮球跳得 老高老高。”
“我在汽车的轮胎里。有了我,汽车就 能装得多,跑得快。”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精品]
1.1石头 1.2玩泥巴 1.3沙子与黏土 2.1水是什么样的 2.2玩转小水轮 2.3盐和糖哪儿去了
3.1找空气 3.2这里面有空气吗 3.3空气是什么样的 4.1形形色色的动物 4.2多姿多彩的植物 4.3动物、人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能见到石头,说一说你都在哪里见过石头?
这些气体来 自煤和石油 的燃烧及工 厂的废气
了解 : 大气污染的全球性问题还
有什么?
1.酸雨——二氧化硫 2.臭氧层空洞——致冷剂、飞 机尾气 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了解 :
大气污染的防治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如:改革生产工艺,改善燃烧过程, 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等。
(2)有效转化有害物质
如:植树造林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探索春天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

2. 《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认识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学会如何关爱动物。

4. 《空气和水》——探索空气和水的性质,理解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作用,了解简单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性质、认识各种动物、力的作用及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春天来了,请观察周围的植物变化,并记录下来。

(2)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3)了解一种动物,画出它的外形,并简要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4)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5)用简单的实验说明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生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本课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一年级科学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探索春天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找一找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3)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2. 答案:(1)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如玫瑰的特点是花瓣鲜艳、香气浓郁,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等。

(2)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如实木桌子的颜色为棕色,形状为长方形,质地为木质。

(3)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如蝴蝶的生活习性包括吸食花蜜、迁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习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水和油的奇妙世界感知水和油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水和油的混合现象。

3. 空气的秘密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探究风的形成原因。

4. 声音的奥秘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5. 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常见的动植物,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和油的混合现象、空气的性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长发育、动植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春天的校园景色,引出春天的主题。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生长变化、动物生长发育。

2. 水和油的奇妙世界:混合现象、应用实例。

3. 空气的秘密:性质、作用、风的形成。

4. 声音的奥秘:产生、传播、接收、响度、音调。

5. 动物和植物:特征、相互关系、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制作成手抄报。

调查生活中水和油的应用,列举实例。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套课件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 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这个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变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维持 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03
动物的世界
动物的种类与特征
天文现象与探索
天文现象和探索是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日食 、月食、流星雨和彗星等。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 规律和特点,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现象,可以深入了 解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同时,探索宇宙也是天文 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望远镜、卫星和其他观测手 段,可以深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历程,为人类认 识自然和探索未知世界提供重要的帮助。
防御行为
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如刺猬蜷 缩成团、毒蛇警告敌人。
繁殖行为
动物通过交配、产卵等方式繁殖后代,如 鸟类筑巢产卵、哺乳动物哺乳幼崽。
动物的生存环境
陆地环境
陆地动物生活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中,如森 林、草原、沙漠等。
淡水环境
淡水环境包括湖泊、河流等,生活着鱼类 、两栖动物等。
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广阔深邃,生活着各种鱼类、哺 乳动物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 套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CONTENTS
• 引言 • 植物的生长 • 动物的世界 • 地球与宇宙 • 实践与实验 • 复习与巩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内容概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 形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第一课时《种子的萌发》。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能够自己种植并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 学生能够自己种植种子,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种植种子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种子样本,种植工具。

学具:学生种植箱,种子,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种植种子,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下来。

4. 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种植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的结构1. 种皮2. 胚乳3. 胚种子萌发的条件1. 水分2. 温度3. 空气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画出种子的结构,并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答案:种子的结构图,标明种皮、胚乳、胚。

2. 题目:请学生写一写种子萌发的条件。

答案:种子萌发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较好,但在种植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种植方法掌握不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种植种子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种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图片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共包含六章。

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春天来了》:第一节春天的特征,第二节春天的植物,第三节春天的动物。

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一节常见的材料,第二节材料的分类,第三节材料的性质。

4. 第三章《磁铁》:第一节磁铁的磁性,第二节磁铁的应用,第三节磁铁的制作。

5. 第四章《天空中的星》:第一节认识星星,第二节星座,第三节探索宇宙。

6. 第五章《水和我们的生活》:第一节水的来源,第二节水的用途,第三节节约用水。

7. 第六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动物,第二节动物的分类,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培养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磁性、星座的认识、动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春天特征、材料的性质、水的来源与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星星模型、动物卡片等。

2. 学具:观察日记、实验器材、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以第一章为例:第一章春天来了第一节春天的特征第二节春天的植物第三节春天的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春天的特征,画出春天的景象。

(2)调查周围常见的材料,并分类。

(3)制作一个简易的磁铁玩具。

(4)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出自己喜欢的星座。

(5)记录一周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6)了解身边的动物,进行分类并描述其生活习性。

2. 答案:(1)春天的特征: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花开满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春季的气象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繁殖行为2. 我的好朋友人体感官器官的认识感官器官的作用与保护3. 水和我们的生活水的来源与分布水的用途与节约4. 玩具乐园玩具的分类与玩法玩具的制作与设计5.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认识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6.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认识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5. 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官器官的作用与保护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2. 教学重点:春季气象变化与生物的关系玩具的分类与制作水的节约与利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标本水资源分布图玩具样品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变化,记录气象数据。

例题讲解:分析植物生长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随堂练习:绘制春天的植物生长图。

2. 我的好朋友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感官器官。

例题讲解:介绍感官器官的作用和保健方法。

随堂练习:设计一份关于保护感官器官的宣传海报。

3. 水和我们的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分析浪费原因。

例题讲解:讲解水资源的分布与节约方法。

随堂练习:制作节水宣传标语。

4. 玩具乐园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玩具,引导学生分类。

例题讲解:介绍玩具的制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随堂练习: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玩具。

5. 动物世界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动物标本,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题讲解: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随堂练习:绘制一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图。

6. 植物王国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奥秘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命周期人体的器官2. 自然的力量天气变化水的循环地球上的岩石3. 生活中的科学力的应用光和影声音的产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的奥秘: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及人体器官的作用。

自然的力量:掌握天气变化、水的循环和地球上的岩石特点。

生活中的科学:了解力的应用、光和影的原理以及声音的产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和实物动物生命周期和人体器官的模型天气变化、水的循环和岩石的图片力的演示器材、光影实验器材、声音实验器材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放大镜等)绘画材料(如彩笔、画纸等)探究活动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例如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天气变化等。

2. 新课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配合教具和学具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图片、关键词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记录动物生命周期绘画人体器官作用小调查天气变化记录水的循环实验报告岩石的特点描述力的应用小实验光和影的观察记录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作业,答案不求统一,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教科版

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教科版

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2.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了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3. 空气和水认识空气和水的存在及作用了解保护空气和水的重要性4. 天空和地球认识天空和地球的基本现象学会观察天气和地球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一年级下册的基本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认识,天空和地球的现象。

2.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天气和地球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故事引入、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

课堂讲解:讲解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2. 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典型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收集天气信息,绘制天气变化图。

探讨保护空气和水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开展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关注各章节的知识点讲解。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植物的生长。

1.1 春天的自然现象1.2 植物在春天的生长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1 物体的颜色2.2 物体的形状2.3 物体的质地3. 第3章《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1 动物的特点3.2 植物的特点3.3 动植物的分类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索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1 空气的性质4.2 水的性质4.3 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观察春天的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性质的概念,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生物多样性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描述,动植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生长的观察,空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关注。

1.1 请学生描述春天校园里的变化。

1.2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

2.1 介绍春天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

2.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性质的概念。

2.3 以实物展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1 观察物体并描述其颜色、形状、质地。

3.2 举例说明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生长、气温上升、动物活动等。

2. 物体的基本性质:颜色、形状、质地。

3. 动植物特点和分类:动物会动、植物能生长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完整版课件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完整版课件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中的第一章《种子的秘密》。

详细内容将围绕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与植物的关系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认识到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

2. 使学生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放大镜、PPT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具:学生用种子、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种子的结构,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种子的各个部分,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画纸和彩笔描绘种子的结构,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4. 种子生长过程讲解(15分钟)利用PPT展示种子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生长现象。

7. 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六、板书设计1. 大种子的秘密2. 副认识种子,了解植物生长3.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生长过程(3)保护植物,关爱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种子结构与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在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思考,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简单的物理变化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动植物的生存环境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基本认识宇宙的简单认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分类和性质,了解简单的物理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征,关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季节变化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 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天气与季节的观察描述2.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认识常见动植物的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各种物质、动植物标本、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变化、动植物图片、天气与季节变化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等。

学生作业本、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动植物、天气与季节变化。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结合实际情景,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类、动植物的分类、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章节、详细内容、关键词汇、示意图等。

2. 板书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质,描述其性质。

画一幅动植物分类图。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季节特点。

2. 答案:物质性质描述:固体、液体、气体;颜色、味道、硬度等。

动植物分类图:按照植物、动物分类,标注各类别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寻求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三篇】
好了,下课!
【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铁的两极及相关知识。

2、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原理。

3、了解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4、了解磁铁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磁铁的两极,掌握正确判断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

2、利用材料进行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的探究实验。

3、用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利用磁铁做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事。

2、养成通过实验去获取直接经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满水的水槽装有水的试管里放置一枚回形针磁铁小鱼铁钉小鱼磁铁鱼钩各种形状的磁铁
学生准备:条形磁铁纸片铝片铜片铁片泡沫塑料1元硬币玻璃片棉花车*头针
活动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生活情景,认识磁铁
1、(出示有水的试管)你有什么办法取出试管里的回形针?
(学生尝试用各种办法)
2、对使用磁铁的学生进行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生活中吊桶掉入井里,人们会用一个一块大磁铁进行打捞。

3、大家平时也玩过磁铁,还记得是它们是什么样子吗?
(展示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
二、利用灵活多样的科学活动,探究磁铁的性质
1、磁铁真的只能吸铁的物体吗?拿出材料盒,先预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起
2、拿磁铁进行验证,在能被吸起的物体后面画“√”,并用磁铁试试身边的各种物体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你们认为磁铁能吸哪一类
物品?
4、磁铁能吸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

在生活中,人们哪些地方利用磁铁具有磁性的本领?
5、(出示教具)老师也利用磁铁具有磁性的本领做了一个小玩具。

谁愿意来试试?别的同学仔细观察水面上的鱼钩和小鱼。

6、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用磁铁的中间钓不到鱼,用两端却可以?绿色的小鱼见到鱼钩怎么会跑了?)
7、用磁铁中间钓不到鱼,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
8、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方法一:分别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去吸大头针,比较它们吸的个数
方法二:将大头针铺平,将磁铁放在上面,看大头针是否均匀地分布在磁铁各部分)
9、学生实验
10、交流实验现象并小结: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相同,磁铁两端磁性,这两个地方叫磁极。

第二课时
一、探究磁铁的性质
1、磁铁有两个磁极,通常人们给它们命名为南极和北极,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给它们起名字呢?
2、学生根据经验猜测磁铁能指南北。

3、介绍悬挂法和水浮法
4、小组选择方法进行验证。

5、小结并介绍指南针。

6、如果我们将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怎样呢?
7、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边观察边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8、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
9、解释刚才为什么绿小鱼见到磁铁就跑。

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冰箱门、门吸、磁性黑板、家用电器、磁悬浮列车等。

三、拓展
1、一块没有标记N、S极的磁铁,你如何想办法把N、S极标上?
2、有两块形状、颜色完全相同的一块是磁铁,一块是铁,不借助其他任何材料,你如何把它们区分
板书设计
4研究磁铁
南极S
磁铁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
北极N
【跳动起来会怎样】
教学目标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活动过程
(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

(板书:运动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
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

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作业
测量跳绳50次心跳的次数,100次心跳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