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

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
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

染色是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染色的目的


将染料配制成溶液
将组织切片浸入染色剂内 经一定的时间,组织或细胞及其他异常的
成分被染上不同深浅的颜色

对光产生不同的折射率 便于在光镜下观察。
三、染色原理
染色的物理作用
2.饱和碳酸锂液: 配制:碳酸锂 1g
蒸馏水(冷) 78ml
3.流水冲洗还原。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四)伊红染液
配方:伊红Y(水溶) 蒸馏水 0.5g∽lg
99ml
若取用伊红Y(醇溶性)应溶于99ml 75%或95%的 乙醇中。
若在伊红液中加入0.5毫升冰醋酸,可加速其染色过
程,并使胞质的色泽更为艳丽。
第二节
常规染色
一、常规染色的概念

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 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称为常规染色 (HE染色),又称普通染色。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一)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常用的有:
1.哈瑞氏(harris)苏木素染液 最常应用染色时间为5min∽10min 配制
① 蒸馏水
(1)毛细管作用及渗透作用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没有牢固的结合
(2)吸收作用:又称溶解学说。
组织吸收染色剂,牢固的结合。
组织的着色与溶液的颜色相同。
三、染色原理
(3)吸附作用
是固体物质的特性,即较大的物体能从周围溶液(染
液)中吸附一些小颗粒(化合物或离子)到自身的特性。
细胞中各种蛋白质或胶体有不同的吸附面,因此能选

组织切片技术铁苏木精染色

组织切片技术铁苏木精染色

组织切片技术铁苏木精染色Weigert铁苏木精染色法试剂:Weigert铁苏木精染液A液:1%苏木精(95%酒精)溶液:苏木精1克,95%酒精100毫升B液:29%三氯化铁水溶液4毫升,盐酸(25%)1毫升,蒸馏水95毫升(氯化铁1.16克溶于蒸馏水98毫升,加盐酸1毫升)用时将两液混合。

只能用几天。

方法:⑴切片脱蜡,经各级酒精至水。

⑵Weigert铁苏木精液染色数分钟。

⑶流水洗,染色适当则不分化;过染,用0.1%盐酸70%酒精溶液分色,流水充分洗涤。

结果:细胞核蓝色。

Heidenhain铁苏木精染色法⑴石蜡切片(3~6微米)脱蜡至水。

⑵入2.5%铁明矾水溶液媒染2~12小时,蒸馏水洗。

⑶Heidenhain苏木精染色4~36小时,蒸馏水洗,Heidenhain苏木精染液:苏木精0.5克溶于无水酒精10毫升,加蒸馏水90毫升,静置4~6周成熟。

用时加一倍蒸馏水稀释。

新配苏木精加碘酸钠0.1克氧化成熟。

⑷2.5%铁明矾水溶液分色。

⑸自来水洗15~60分钟,蒸馏水洗数次。

⑹各级酒精上行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结果: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呈深蓝色至蓝黑色。

Heidenhain铁苏木精染色简化法(Sher ,1969)方法:⑴切片脱蜡至水。

⑵入0.2%铁明矾水溶液1小时。

⑶流水洗10~20分钟。

⑷入0.2%自然成熟的苏木精染色1小时。

⑸流水洗3~5分钟。

⑹入0.1N盐酸水溶液分化至细胞核清晰。

⑺流水充分洗涤或用Tris 缓冲液(pH9)洗3~5分钟。

⑻也可用1%光绿或伊红复染。

⑼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结果:细胞核蓝黑色,细胞质绿色或粉红色。

Heidenhain铁明矾苏木精染色法(骨骼肌横纹)试剂:①苏木精染液:苏木精0.5克完全溶于无水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90毫升,一个月后使用②媒染液:5%铁明矾水溶液③分化液:5%铁明矾水溶液铁明矾(透明、淡紫色结晶)5克,蒸馏水100毫升方法:⑴组织固定于Zenker、Helly、甲醛升汞液、10%甲醛液、Bouin 液等,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不超过6微米。

植物细胞学分析之组织切片技术

植物细胞学分析之组织切片技术

植物细胞学分析之组织切片技术一、试剂(1)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配制。

(2)1mol/L盐酸溶液:取浓盐酸(比重1.19)82.5ml,加入蒸馏水917.5ml。

(3)醋酸洋红染液:4-5g洋红,冰醋酸45ml,蒸馏水55ml,先将冰醋酸加入蒸馏水中煮沸,然后将火移去,立刻加入洋红,用玻璃棒搅匀溶化,冷却后过滤即成。

(4)70%酒精;95%酒精。

二、细胞分析方法1.有丝分裂全过程的染色体制片方法步骤:取材-预处理-固定-根尖解离1mol/L HCL-醋酸洋红染色-压片(1)发根挑选每份黑麦种子材料25粒,经流水冲洗,放于培养皿内温水浸泡24h。

置于25℃恒温箱中发根。

待根长到1~2cm时,于适宜时间用蒸馏水洗净,将水吸干,剪取根尖0.5~1cm进行预处理。

为获得尽可能多的分裂相,根尖以上午9~10时剪取为宜。

(2)预处理为了有利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通常要对材料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通过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来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还可以改变细胞质的粘度,促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便于压片和观察。

将根尖浸于蒸馏水内,1-4℃低温处理24h。

(3)固定材料经预处理后,用流水冲洗2次,然后投入卡诺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中固定26h,用95%的乙醇洗两次,转入70%乙醇中保存备用(4℃)。

固定的目的是:①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如自溶、腐败等,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②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③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④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⑤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4)解离常用酸解法:从70%乙醇中取出固定好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吸水纸吸干,放入盛有1 mol/L的HCl的1.5ml离心管中,60℃水浴,恒温条件下解离10min。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壁结构将分生细胞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压片之前需要采用适当方法软化或部分分解细胞壁使细胞间易于分离,这一操作称为解离。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不均匀、染色过度等问题
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影响观察效果
适用范围及限制因素
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细胞间关系
限制因素: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影响观察结果 限制因素: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不均匀、染色过度等问题影响观察 结果
未来发展前景和展望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精确、高效
应用领域: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在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染色 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完好无损
防护手套:选择合适的 防护手套如防化手套、 防尘手套等并确保其完
好无损
防护鞋:选择合适的防 护鞋如防化鞋、防尘鞋
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防护口罩:选择合适的 防护口罩如防尘口罩、 防化学口罩等并确保其
完好无损
防护帽:选择合适的防 护帽如防化帽、防尘帽 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注意事项:确保个人防 护装备的完好无损并正 确使用避免接触有害物 质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
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应用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优势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发展趋势
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环境监测:用 于检测水质、 土壤、空气等 环境样品中的
污染物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 组织、器官等 生物样品的结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联系等。

所以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

什么是组织学切片?组织学切片是指将组织、器官、细胞等样品切成极薄的片状,便于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通常,组织学切片需要使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约5微米至20微米的厚度。

不同样品切片时厚度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比较硬的样品(如骨头),需要使用特殊的切片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切出来的薄片质量。

组织学切片的作用通过组织学切片,研究人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样品的结构、组成、功能等,得出诸如细胞类型、器官组织、血管分布等的信息。

除此之外,组织学切片还可以帮助确定病理诊断,检查是否有异常细胞或病理变化,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组织学染色技术组织学染色是指在组织学切片上涂抹一种或多种染料,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识别和分辨细胞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技术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等。

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之一。

这种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区分细胞类型和结构,并能显示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和染色性质。

在染色过程中,样品需要先用苏木素染色,然后用伊红染色,最后用乙醇和苯胺清洗和染色。

苏木素会染成红色,伊红会染成蓝色,使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学染色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

通过在组织学切片上添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然后再加上抗体,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定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诊断肿瘤和癌症等疾病,同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

结语组织学切片和染色技术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和发现异常变化。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四、染色剂
2.按主要用途分
(1)胞核染色剂:
苏木素、胭脂红、甲苯胺蓝、美蓝和孔雀绿等。
(2)胞质染色剂:
伊红、淡绿、橘黄G、酸性品红和苦味酸等。
(3)脂质染色剂:
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硫酸尼罗蓝和油红等。
四、染色剂
3.按染色剂分子中的发色团分
(1)亚硝基类:发色团为亚硝基(-NO),如萘酚缘-B。
(一)染色剂染色的化学基础
染色剂分子能够显示颜色的基因,称为发色团。 主要的发色团有:
-N=N, -N=O, C=O, C=C
偶氮基
亚硝基 羰基 烯基
含有发色团的苯环化合物,称为色原。
苯+发色团=色原
染色剂分子中还需具备促使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的基因,这样基因又称为助色团。
如—NH2 —COOH —OH —SO3H
(2)硝基染料:发色团是硝基(-NO2),如苦味酸。 (3)偶氮类:发色团为偶氮基(-N=N-),属于这一类的染色剂
有橘黄G、刚果红、俾士麦棕和许多苏丹类的脂质染色剂。
(4)醌亚胺类: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印胺基(-N=)、一个 是醌型苯环,如硫堇、美蓝、甲苯胺蓝O、硫酸尼罗蓝、中性红和 碱性藏红花O、焦油紫等。
1000ml
② 苏木素
3g∽5g
③ 碘酸钠
1g
④ 钾明矾
50g∽80g
⑤ 水醋酸
20ml
其优点是:配后即可应用染色力较强。
其缺点是:极易产生金属膜沉淀。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2.埃利希(Ehrlich),苏木素染液 配制
①无水乙醇 100ml
②甘油
100ml
③苏木精
2g
④钾明矾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引言: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该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并通过荧光染料的发射来可视化抗原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原理: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它利用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染色。

在该技术中,首先将待研究组织样本切片,然后使用一种或多种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标记有荧光染料,如荧光素(fluorochrome)或荧光素同分异构体(fluorescent isothiocyanate, FITC)等。

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这些荧光染料会发射出可见光,从而可视化目标抗原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二、步骤:1. 组织固定:将待研究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甲醛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结构完整,并防止抗原的损失和降解。

2. 组织切片:使用组织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

3. 抗原解脱:对于某些抗原,需要进行抗原解脱的处理。

解脱的目的是改变组织样本的结构,使得抗体能够更好地与抗原结合。

4.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羊血清蛋白等)进行处理,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5. 抗体染色: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研究组织样本进行孵育,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标记有荧光染料。

6. 洗涤:对于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质进行洗涤,以减少背景信号。

7. 封片:将组织切片与抗体染色后的结果用封片剂封装,以固定样本并保持免疫荧光染色的稳定性。

三、应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免疫组织学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以研究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讲课文档

标准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讲课文档

3. 尸体解剖组织(脏器)取材:略。
第16页,共118页。
三.固定( fixalion)
固定:新鲜组织浸泡在适宜的化学试 剂内借助于化学试剂的作用,使组织或细 胞内蛋白质凝聚,沉淀,成为溶性并保持 组织细胞原有的形态结构:称为固定。所 使用的化学试剂配成的溶液,称为固定液。
第17页,共118页。
浓甲醛 75ml 冰醋酸 5ml (对组织收缩小,固定均匀、保存细微结构、软化皮肤、 肌健、结缔组织较好 )
第26页,共118页。
3、固定的原理
甲醛为例,甲醛与组织蛋白反应是多样而复杂的。
O
H
P CONH+HCH+P-CONH P -CON---C----P--CON 肽键 甲醛 H 亚甲基桥
蛋白质分子之进行交换,形成亚甲基桥,把蛋白质分子串 联起来,使蛋白变性,破坏了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达到固 定目的。
第27页,共118页。
四、洗涤
组织在固定后,一定要把渗透到 里面的固定液(沉淀物或结晶)洗去,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程序,洗涤必须彻 底,否则留在组织中的固定液有可能 妨碍染色。
第28页,共118页。
洗涤的原则:
1、固定液为乙醇或酒精混合液一般不要 冲洗。
2、固定液为水配制者,用水流水冲洗 3、凡含有铬酸、重铬酸钾的固定液-洗涤 4、含有苦味酸用乙醇配制的固定液-洗涤
2. 方法:
第45页,共118页。
3. (1) 最大平面向下压平 (2) 管状 束壁 皮肤 竖埋
第37页,共118页。
七、浸蜡(Infilftrition)
组织经过媒剂的透明作用后,移 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称为浸蜡。
第38页,共118页。
1、 石蜡:
切片蜡___软蜡50℃以下,酶,保存抗原活性 (纯度高密度好) 硬蜡50℃以上-62∽64℃ 工业石蜡___质地较差,价格便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