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放手,会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放手,会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今的讲台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舞台,而成为师生知识、智慧共同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大胆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的提高。以前,总是对这段话的理解总是停留在层面上,在有幸聆听了某老师执教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统计》一课后,我对课标的要求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本节课,我认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首先该老师运用讲学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是让孩子在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是关于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环节,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讲学稿的设计,我认为必须能真正发挥其必要的作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最大空间,《统计》一单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所以有很大的使用空间。但是该老师的设计只是课本上的原题,而且让学生探究的深度也不够深,每一个例题后只是提出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如从此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把想法简单写出后上课一交流然后汇报,没有把内容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索的表现,所以教师每讲授一节新课都应该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搞清楚。这样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弥补教师讲课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除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之外,教师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注意的话,有的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在学生汇报交流例题1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B牌彩电比C牌彩电多卖出了百分之几?学生的答案是:5% 。对于此答案,老师没有提出疑义,默认了答案的正确性。既然老师没有疑义,学生肯定也认为是正确的了。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错误的,

因为在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关于分数的问题”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正确的算法应该是先求出两个量的差做被除数,然后用比后边的量做除数。所以该学生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是:(15%-10%)÷10%=50%. 如果要让学生回答的5%是正确的话,必须加上一个条件是: 多卖出总量的百分之几?可能是因为王老师没有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所以才导致了知识点的错误,这样时间长了容易给学生造成知识缺陷。

第四:练习题的设置没有拓展性。练习题做为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设计不容忽视。只有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样性的练习,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过程性和完整性,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该老师的课堂,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针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想让自己的数学课堂精彩起来,我不得不思考:

一:必须学会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话语,善于发现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边听边思考,对孩子传递给你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知道你很尊重他,很在乎他,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课堂教学必须给孩子自主探究一个适度的空间。虽然很多的数学课堂都有条不紊的上下来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但这也学并不能称为一堂好课,而应该考虑我们的每一堂课是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的设置探究的的问题和形式,给予学生自己探究的空间,帮助他们把知识系统起来,让他们真正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俗话说: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交给学生知识,不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他们在探究的空间里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得到知识。发挥孩子的潜能,抛开我们的指挥棒,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孩子在你所提空的空间里体味探索的魅力,发现喜悦,从而产生无穷的求知欲。

三:习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要有拓展性。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解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以往的教学是“去问题教育”——学生带着

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只服从书,只服从教师,缺乏独立见解。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中要善于启发他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勤学善问的习惯,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了,就说明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也就是说明他们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了,只要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提出了疑难问题,还要鼓励他们探求答案,因为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很容易就得出来的,必须通过开动脑筋,周密思考,方能形成,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坚持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

五: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成功,发展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并在创造过程中希望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设法为不同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完《圆柱体的体积》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厘米,体积为81立方厘米。另一个高为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按常规解法是(81÷4.5)×3=54(立方厘米)。突然有的同学提出问题:“不用这种方法可以吗?”我感到吃惊,这位同学说:“可以用81÷(4.5÷3)=54(立方厘米)。”我让学生集体评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既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也学习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只要老师敢于放手,给学生创新的权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这样他们就会迸发思维的火花,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的有生命力,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时何愁学生不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又会如何不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