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1
请学生自己落实这个地震应急预案,即由一至三个 “领导者”指挥将班里的学生分组,并确认好各自 的职责(最好能列出“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清单)。
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 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 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 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 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 情大小决定。
表 ①3发、生1地救震灾、物滑资坡储和备泥分石类流举灾例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 品;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 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 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 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 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一、灾前准备 二、灾中应急 三、灾后恢复
5、救灾应急预案
——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 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 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 ,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思考:还有哪些内容体系是值得纳入应急预案的?
课下活动: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地理选修Ⅴ人教新课标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50张)

地理选修Ⅴ人教新课标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50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例1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中国南方雪灾冻害肆虐,湖南郴州成为“寒极”,电力 中断达7天之久,应从__________处(填字母)紧急调配救灾 物资,试列举调配物资名称。 (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应从__________处(填字母)紧急调 配救灾物资。 (4)我国设立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和应急预案在灾害 应急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 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应急预 案则关系到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中, 使灾情减到最小,两者共同反映一个地区的灾 害应急能力的高低。
三、灾后恢复
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救灾工作方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 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 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 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2.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体系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
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 灾中应急 灾后恢复
未雨绸缪 雪中送炭 亡羊补牢
救灾应 政府应对灾害的_纲__领__性__紧急行动方案, 急预案 使救灾工作_有__章__可__循__,高速高效
【拓展延伸】 生命线工程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 存功能系统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 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燃气及石油管 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 报通讯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程以及公 路、铁路等交通系统工程等等。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的制定
根据灾害类型和预警级别,制定 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
储备物资、撤离人员等。
应急预案的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 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在灾害发生
时能够迅速响应。
防范与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防范与应急演练,提高 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
无人机救援技术
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 物资投送、人员搜救等任 务,拓展救援手段和范围。
远程医疗救助技术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为受 灾地区提供及时的医疗救 助和支持,降低灾害造成 的人员伤亡。
对救援与救助工作的展望
建立完善的救援体系
01
构建覆盖城乡、多方联动的救援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能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03 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援
现场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04
建立现场指挥系统
明确指挥员和救援队伍职责, 确保救援行动有序进行。
实施现场勘查
了解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范 围,评估救援需求和风险。
制定救援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制定针对性救援 方案,明确救援目标、任务和
优先级。
协调联动机制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目录
• 引言 • 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范 • 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援 • 自然灾害的后期救助与恢复 • 国内外救援与救助经验借鉴 • 救援与救助能力的提升与展望
01 引言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自然灾害定义
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 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各种事件。
自然灾害分类
根据成因和性质可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 害等。

课件3: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课件3: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运送救灾物资、救灾人员
发放救灾物资,安置灾民
参与救灾的武警官兵、专业救援队
一、灾前准备:
1、储备什么及储备多少: 2、储备到哪——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3、谁去救——救援人员
1、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需要储备什么物资?水灾呢?
2、储备什么物资及储备多少与什么因素相关?
为你的家乡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是应急通信保障; 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是灾害评估准备; 六是应急行动方案。
西南抗旱:
1、各地共新建设调水工程4307处,安排建设了2万多公 里长的饮水管道; 2、打了1.8万眼井,紧急购置了7615辆运水车,紧急调 水6000多万立方米,保证人饮安全。 3、水利部要求这些地方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要倒 排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的管理,利用水库调水工程送水 和拉水,还有深打井等措施,确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1)修复、重建基础设施:
生命线:供水、供电、通信… 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 (2)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 (1)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2)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
灾后恢复中对灾民的主要救援形式有哪些?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思考: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 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储备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由各地主要的灾种 和灾情大小决定。
思考: 10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理由。
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

活动指导
【例证3】2012年5月10日,岷县发生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
造成停电、光缆损坏、通信中断。灾害发生后,甘肃展
开抢险救灾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仅用48小时就完全恢
复了灾区通信。抢救和恢复灾区通信属于
( )。
A.恢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恢复重建生产线
D.对灾民的救助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④对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答案 A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练习2】下列对灾中应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灾中应急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B.灾中应急的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生命线工程的紧急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项目
内容
应急 交通
线
作用 做法 我国成就
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 达时间
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保证救援区与 灾区交通畅通
已建立起十个以物资储备基地为中心 的应急交通网
应急 预案
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 含义和目的 目的是在灾害突发时,使救灾工作有
“灾后重建,除物质建设,还要关注灾区民众的心理创 伤。”王昂生称,目前要做的是安抚灾区民众的情绪,引导 他们走出地震创伤,加强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规划。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灾后恢复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2.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视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视频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2、灾前准备涉及三大问题
储备什么?储备多少? 储备到哪? 谁去救?
❖储备什么?储备多少?
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灾种
灾情大小
灾种
需要储备的物品
天津、郑州
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B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 C )
①输油管 ②水坝 ③核电站 ④堤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D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C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08年3月21日在 新疆和田地区 于田和策勒两 县交界处发生 里氏7.3级地震 ,倒塌房屋 2363间, 97603人受灾。
各国援助尼泊尔属于哪种救济方式? 汶川地震时,日照钢铁捐献2亿元哪种救济方式?
灾后“重建家园” 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地方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了某种 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像治疗伤口一样。通过 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 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 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燃料和燃具 防寒毡 棉衣被 棉帐篷 单帐篷 毛毯、睡袋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PPT课件
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 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 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30
31
三、灾后恢复
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1)修复、重建基础设施: 生命线:供水、供电、通信… 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
(2)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2
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
(1)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2)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
33
灾后恢复中对灾民的主要救援形式有
哪些?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34
中国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 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 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 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35
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
点拨:
结合图3.14回答问题。一个地方 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 了某种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 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通 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 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 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 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19
如果自然灾害发生
谁去救?
20
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一般由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 武警官兵承担主要的救灾任务,近年 出现专业救援队。
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 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救灾的效率。
21
22
23
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
24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件

【解析】 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 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 高压线等物;在高层建筑物内,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
2.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
的原因是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
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 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3.干旱灾害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4)管理措施: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2.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 不正确的是__①__⑤__,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 掩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 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 躲避在屋梁下。
3.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防震意 识较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
2016年6月14日,5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璃橱窗等
E.在公交车上,要迅速下车
√F.在室外,要躲避高大建筑物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培养学生在自然灾害中的 自救和互救能力,如基本 的急救技能、寻找和利用 救援资源等。
灾害心理调适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然灾 害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慌 情绪,学会进行心理调适 和情绪管理。
提升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
宣传普及自然灾害知识
通过地理课程和其他渠道宣传普及自 然灾害知识,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 认知和了解。
自然灾害分布
全球及我国自然灾害的时 空分布规律,了解不同地 区自然灾害的易发性和风
险性。
自然灾害防治
介绍自然灾害的监测、预 警、防治和救援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01
02
03
应急避险能力
教授学生在自然灾害发生 时的应急避险方法和技巧 ,如地震时的躲避、火灾 时的逃生等。
自救互救能力
广泛参与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救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救援格局。
注重心理疏导
在救援过程中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救援与救助教训及改进方向
加强预警机制建设
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救援赢 得宝贵时间。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 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应对。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制 定详细应急预案,提高应 对效率。
社会救援与救助力量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 与灾害救援,提供物资
、资金和人力支持。
志愿者队伍
组建志愿者队伍,进行 专业培训,参与现场救
援和灾后重建。
企业社会责任
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捐赠、技术支持
等方式参与救援。
公众自救互救

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共张

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共张
第十二页,共21页。
思考(sīkǎo):
为你的家乡(jiāxiāng)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 预案。
(提示(tíshì):以华北为例,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 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 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灾害评估准备;六 是应急行动方案。)
①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 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 要标志。
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多, 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③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达 国家相比(xiānɡ bǐ)还属起步时期。
第十七页,共21页。
(huó 模拟一次以家乡某种主要自然灾害 dòng) (zìránzāihài)为背景的救援演习。
第七页,共21页。
二、灾中应急 (1y、ìn概g念j(íg)ài灾 程ni中 中àn应立):急 即是 (lìj指í)采在取灾的害行发动生和和对灾策情,形成过
2、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 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 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 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 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 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No 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
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 ,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 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 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思考:为你的家乡拟定这类一个 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
提示: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是应急通信保障; 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 物资的准备; 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是灾害评估准备; 六是应急行动方案。
3、救灾物资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 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 定
灾种
需要储备的物品
生活类物品 救生类物品 医用物品 取暖御寒类物品
地震 滑坡
泥石 流
救灾食物 油毛毡
探生仪器 破拆工具 顶升设备
小型起重 设备
医疗机械 外伤用药 防疫药品
消炎药 净水剂 消毒液
水灾
救灾食物 节水设施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核心环节:灾前准备
灾中应急 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储备救灾物资
一、灾前准备
3、救灾物资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 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 定一、Biblioteka 前准备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 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 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 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 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 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 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 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 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 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①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一是将灾害造 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 灾害的抵御能力。
②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 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2、救济灾民的形式: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中国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
救生舟 救生艇 救生圈 救生衣
医疗用 品
净水剂 消毒液
燃料和燃具 防寒毡 棉衣被 棉帐篷 单帐篷
毛毯、睡袋
燃料和燃具 防寒毡 棉衣被 棉帐篷 单帐篷
毛毯、睡袋
一、灾前准备
3、救灾物资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 郑州、武汉、长沙、南宁、 成都和西安



⑤ ⑧

2、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二、灾中应急
3、灾害应急的范围:
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 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 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 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 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 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 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 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 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 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 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
点拨:
结合图3.14回答问题。一个地方 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 了某种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 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通 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 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 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 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一、灾前准备
4、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 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 现专业救援队
思考:
1、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哪种灾害? 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 些救援物资? 3、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 基地?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 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 的环节:
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 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 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 区的交通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
——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 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 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