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作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
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马克恩主义的基车观点,是吴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认识。
()3.马克恩主义在当今也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4.学习马克恩主义,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上,还要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5.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品格。
()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利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支独立的政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5.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则,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詭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6.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现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7、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难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0. 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1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竟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难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5.中国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的同- -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I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8. 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难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难物主义19. 从认识论上说,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互相依存的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2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论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1. 量变:2. 质变:3 .哲学基本问题: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主观能动性:简答题:(共2题,每题9分)1、什么是马克恩主义?2、述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吴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附全答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
【附全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B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闩身中的矛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乂称为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答:矛盾,这一哲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矛盾,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学理念,更是一种方法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矛后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动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矛后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正如毛泽东在《矛论》中所言,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种对立和统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正是这种变化,推动者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矛后推动事物发展的例子,比如,在社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是矛盾推动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这些例子都说明,矛后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全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附全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A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翁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宜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答:|实践,这一词汇在人类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实践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马克思在《关于哉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深刻阐述,不仅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实践是趋向善的活动。
理论活动不以任何外在目的为目的,仅以臼身为目的,即为了求知而求知,求知本身就是目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是最高贵的活动,也是拥有闲暇的人才能从事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本性是趋向善,”实践或行为,是对于可因我们(作为人)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
也就是说,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其知识形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实践活动希冀解决的是个人的完善和善治问题。
马克思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实践趋向善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的劳动应该导向实践,而不是创制。
他认为任何物种的本质在于其存在,而人的存在就在于其生产性,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3道小题,总分值65分) 1.(5分)A 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C 马克思主义哲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C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D 三大工人运动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5分)A 核心B 合理内核C 基本内核D 精髓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5分)A 理论联系实际B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C 实事求是D 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错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4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5.(5分)A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B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6.(5分)A 生命物质的共性B 有形物质的共性C 一切物质的共性D 自然物质的共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7.(5分)A 普遍性B 永恒性C 客观性D 有用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3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8.(5分)A 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B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 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 B2、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 A3、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B4、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正确答案: B5、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A6、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本题2.0分)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 世界观是( )。
(本题2.0分)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本题2.0分)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
(本题2.0分)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 ( 单选题 ) 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本题2.0分)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本题2.0分)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7. ( 单选题 )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2.0分)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本题2.0分)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本题2.0分)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0. ( 单选题 )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本题2.0分)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1. ( 单选题 )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马克思主义认为,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应用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3. 探索马克思理论在当代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 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
5. 住房问题
我国住房问题突出,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普通百姓购房压力巨大。农村地区、中小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许多国家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繁荣。
四、作业实施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00分1.第1题规律是()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辩证法所讲的同一是指()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B.不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C.绝对的同一D.抽象的同一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相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哲学是()A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8题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9题空间的特点是()A.三维性B.一维性C.可知性D.连续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0题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手脚分工B.语言产生C.生产劳动D..社会交往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1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精选五篇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隙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浙减少,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在生产活动中将变得更为重要。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考作业(1-8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一.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错)。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对)。
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错)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
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对)。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对)。
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对)。
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错)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对)。
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错).二、单选题1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C )。
A.主要矛盾B.重要矛盾C.基本矛盾D.次要矛盾1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 A )。
A.傅立叶B.费尔巴哈C.费希特D.李嘉图1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C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C.《神圣家族》D.《哲学的贫困》1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1.第1题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8题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9题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1题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概念-判断-推理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2题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大作业(一)【单选题】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正确答案:A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正确答案:C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B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C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正确答案:B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正确答案:C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正确答案:B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正确答案:A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答案:D11.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正确答案:A12.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答案:D13.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英国B.圣西门法国、欧文英国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英国正确答案:C14.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C16.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A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1.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1.第7题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8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9题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10题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11题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12题新生事物是指()。
A.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13题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14题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15题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6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1、运动答: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
2、商品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矛盾答: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相互对立、排斥、反对,又相互联结、统一、贯通的趋势与属性。
4、资本答: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5、实践答: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探索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对象化活动。
6、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并影响自然、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8、剩余价值答:当劳动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这个过程,工人不仅生产出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9、理性认识答: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特点,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0、价值规律答:价值规律是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1、社会存在答:社会存在是指维持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12、经济危机答:对剩余价值的盲目追求,使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和再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13、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14、矛盾分析方法答: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5、辩证的否定观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在马克思中国化传播中的影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
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
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
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
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
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
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2.李大钊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
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
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正式提出并形成全党共识前,毛泽东已多次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材料: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
《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
)4.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遵义会议: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党共识与现实中展开的曲折过程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在党的“七大”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 ⋯⋯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
⋯⋯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 ⋯⋯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展开的曲折过程党的七大后不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突然从党的文献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消声匿迹了,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提法已经悄无踪迹。
毛泽东除很少场合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外,更多的是使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与之统一的提法。
为什么一向反对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而提倡马克思主义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是苏联共产党的反对。
他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俄国化,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次,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他认为,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二者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
195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
我们是分店,总店还是马克思、列宁。
马列主义是主干,我们是枝叶。
再度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20世纪60年代。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
在这种情况下,公开站出来反对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原因之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原因之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材料:毛泽东:“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
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