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其中1-15为单项选择,16-30为多项选择。

将正确答二、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答案请参考学习指导书第二章第四部分第一题,仅供参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分)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6分)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答案请参考学习指导书第六章第四部分第一题,仅供参考)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决定它产生后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适合或不适合于生产力的状况,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这种“决定”和“反作用”的矛盾形成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性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构成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分)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的。

但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和经济体制的僵化模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依据这一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一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辨析题】1.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

2.任意一种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

【简答题】1.简述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2.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3.试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论述题】1.有人说:“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照样可以取得工作成绩;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免不了犯错误,这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工作没有用处。

”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③主体和客体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①有限和无限的关系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④必然和偶然的关系3.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作论证的哲学家是( )。

①马克思②费尔巴哈③恩格斯④黑格尔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①无限和有限的关系②一般和特殊的关系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④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①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③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④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①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②科学的哲学体系最终完成③绝对真理的体现④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且是哲学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7.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万物皆备于我②心外无物③物是感觉的复合④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⑤本质和现象的统一2.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有( )。

①形而上学②二元论③唯物主义④辩证法⑤唯心主义3.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 )。

川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2(答案)

川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2(答案)

(判断题)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3: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4: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劳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8: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维归根到底来源于人脑的错误判断。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5.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B. 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C. 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D. 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 封建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C. 辩证法、阶级斗争、社会主义D. 辩证法、剩余价值、社会主义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 揭示世界的一般规律B. 指导人类改造世界C.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D.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重要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主张用哲学武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服务。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基础。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1.doc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1.doc

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如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问题B.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问题C.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D.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 D2.国体指的是:A.国家的民族性质B.国家的阶级性质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参考答案】: B3.政体指的是:A.国家的民族性质B.国家的阶级性质C.国家的本质和职能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参考答案】: D4.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法律思想【参考答案】: D5.社会意识形态指的是:A.社会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B.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特征的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D.思想体系中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部分方面【参考答案】: D6.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A.属于上层建筑B.不属于上层建筑C.属于经济基础D.不属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 B7.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C.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消费关系决定的【参考答案】: A8.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人类( )。

A.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参考答案】: C9.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运输设备B.仓储设备C.维修工具D.生产工具【参考答案】: D1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参考答案】: C1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你的得分:100.0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联系构成运动B.先有联系后有运动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和运动完全等同2.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C )。

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D )。

A.高于唯物辩证法B.扬弃唯物辩证法C.代替唯物辩证法D.丰富唯物辩证法4.事物的内容是指( D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6.现实性是指( A )。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C.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D.可能性的总和7.“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这是(B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折衷主义的观点8.现实可能性是指( 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0.xx战国时期的xx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0分。

川大16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答案

川大16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答案

川大16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D )。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D )。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B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C )。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D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11.假象是指(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C——[/hide]2.(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hide]——C——[/hide]3.(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hide]——B——[/hide]4.(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满分:)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hide]——C——[/hide]6.(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满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hide]——C——[/hide]7.(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hide]——A——[/hide]8.(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A、意识B、物质C、精神D、运动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的..A、变化发展B、普遍联系C、运动变化D、充满矛盾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的..A、客观实在B、变化发展C、充满矛盾D、相对静止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A、质B、度C、量D、变化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0、质变的特点是 ..A、微小的变化B、飞跃C、不显着的变化D、渐进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A、质变B、量变C、限度D、分寸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B、内因C、规律D、运动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2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新陈代谢规律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生动性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知觉C、判断D、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二者相互依赖B、二者相互渗透C、二者相互排斥D、二者辩证统一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科学实验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社会实践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A、阶级B、政权C、国家D、政党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文化标准C、经济标准D、历史标准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思想D、生产方式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生物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自私属性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伦理关系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有其因必有其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5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无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C、由否定到肯定和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D、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53、“刻舟求剑”这句成语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应该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应该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55、下列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思想相符合的是 ..A、顺天意者;必得赏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是否显着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58、“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A、没有现象就没有本质B、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C、真象反映事物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本质D、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5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60、“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二、判断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认为错误的在括号里写B1、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B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B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4、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做世界万物的本原.. B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B 无产阶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和唯心论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A8、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9、世界上有些物质是运动的;有些物质是不运动的..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1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 A1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 A13、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A14、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A15、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1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A17、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A1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19、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20、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2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B22、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B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B 内因24、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普遍性26、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 B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对立统一28、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B 二29、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3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3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B 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A3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V1.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之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 是历史宿命论C. 是旧唯物主义理论D. 与承认主体选择作用不矛盾满分:分2.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满分:分3.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满分:分4. 国体指的是:A. 国家的民族性质B. 国家的阶级性质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满分:分5.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如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问题B. 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问题C.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D. 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满分:分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A.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 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 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D.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满分:分7. 从国家起源来讲,国家是()。

A. 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天赋人权和理性契约而形成的B. 为调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矛盾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C.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 少数英雄人物为拯救人类免于战乱和灾祸而创设的满分:分8.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其含义是指()。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 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C. 科学技术可以把生产力的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它要素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分:分9.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特殊形式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50分)1.“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满分:2.5分正确答案:D2.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二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满分:2.5分正确答案:A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满分:2.5分正确答案:C4.庸俗唯心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毛病在于()。

A.不明白物质对认识的作用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D.承认认识内容的客观性满分:2.5分正确答案:C5.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满分:2.5分正确答案:D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满分:2.5分正确答案:B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满分:2.5分正确答案:A8.下列概念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XXX)满分:2.5分正确答案:CB。

17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C。

18世纪法国唯心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满分:2.5分正确答案:D10.活动和静止的干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满分:2.5分正确答案:B11.空间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之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是历史宿命论
C. 是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作用不矛盾
满分:2.5 分
2.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满分:2.5 分
3.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满分:2.5 分
4. 国体指的是:
A. 国家的民族性质
B. 国家的阶级性质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满分:2.5 分
5.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如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问题
B. 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C.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
D. 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满分:2.5 分
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A.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 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D.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满分:2.5 分
7. 从国家起源来讲,国家是()。

A. 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天赋人权和理性契约而形成的
B. 为调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矛盾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
C.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 少数英雄人物为拯救人类免于战乱和灾祸而创设的
满分:2.5 分
8.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其含义是指()。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 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C. 科学技术可以把生产力的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它要素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满分:2.5 分
9.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满分:2.5 分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人类()。

A.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 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 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 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满分:2.5 分
11. 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C. 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 消费关系决定的
满分:2.5 分
12. 政体指的是:
A. 国家的民族性质
B. 国家的阶级性质
C.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D.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满分:2.5 分
13.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 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满分:2.5 分
1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在于()。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满分:2.5 分
15. 社会意识形态指的是:
A. 社会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
B. 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特征的社会意识形式
C.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 思想体系中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部分方面
满分:2.5 分
16.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无阶级社会、过渡性社会、阶级社会
C.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满分:2.5 分
17. 阶级首先是一个()。

A. 政治范畴
B. 社会范畴
C. 意识形态范畴
D. 经济范畴
满分:2.5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