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第三节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第三节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教材分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节是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内容,也是本册教材中第二个要研究的跨省区域,不同点在于,它的划分是以自然特征为依据,这也是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教材从黄土高原的位置入手,接着是特有地貌和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讨论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使重点内容一气哈成。

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进行设计。

二、学情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区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环境、媒体频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地关系、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做出简要的评价,熟悉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和人地关系。

从而了解生态建设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考察活动,引导学生质疑、概括、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学生:黄土高原教师: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阅读资料:在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592个贫困县、该地[教学反思]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运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不是一个只能停留在理念上的问题。

让学生动手、探究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它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素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范围、地貌特征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书、讨论、提问、讲述来了解黄土高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区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二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环境、媒体频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地关系、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黄土高原是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是我国唯一一个全靠自然地形与其他区域隔开的地形区,另外黄土高原经过省级行政区较多,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危害范围广,所以研究的意义很大。

2.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选取两个部分,分别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两个个框题,突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的同时,适当加入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4.课时要求:1四、教学理念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阐述知识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导入幻灯片显示一首歌曲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分析歌词为什么见面容易拉话话难,得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民族风情的歌曲多来自于当地的生活,娱乐的方式课堂气氛更轻松,学生更易接受二、新课学习(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 位置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2 范围展示黄土高原区域地形图3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展示黄土高原跨的省区图4 形成动画演示黄土高原形成图(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 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2 水土流失的危害a 农作物产量下降b 耕地面积减少c 地上悬河展示地上悬河的图片,提出地上悬河的危害3 水土流失的原因A 黄土质地的特性图片展示黄土的剖面图B 降水的不均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区的降水C 不合理的利用D 植被的破坏图片展示放羊娃的故事4 水土流失的治理找出黄土高原在中国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和形状找出黄土高原东南西北的自然分界找出从西到东跨的省级行政区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水土流失,然后结合教师给的定义理解讨论地上悬河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沙粒组成,不结实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作用强矿产资源的滥开滥采,破坏地表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针对原因,找出治理办法通过不同的地图展示,引导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先讨论,再给出科学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先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这个结果,再去找原因,这在逻辑上更有吸引力在讲危害时,突出地上悬河,明确知识点,更有条理性在分析原因时,学生多是会忽略自然的原因,要引导三小结(板书设计)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 位置2 范围3 所经省区3 形成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 什么是水土流失2 水土流失的危害3 水土流失的原因跟着总结,回顾本节课知识小结以板书的形式,条理清晰,可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加深记忆。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问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分析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学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水土流失的解决方案。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土流失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黄土高原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准备课堂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土流失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呈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土流失的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治理措施,进行讨论和展示。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课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前三个框题。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作出简要评价;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第一课时,也是分区域学习《中国地理》的所学习的第二个地区。

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行介绍。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探究有其必要性。

本课既要对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进行学法指导,又要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对黄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这节课的设计重在以“引起兴趣—引导思考—分析问题”为主。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好的参与学习,融入课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

3. 了解“风成说”,辨识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

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自然条件。

2.小组合作探究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

3.通过探究实验、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推理导致的严重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体会到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

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展示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题。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③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④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⑤黄土高原上有黄河流过,⑥黄土高原上主要作物是谷子,⑦黄土高原熟制大多一年一熟,⑧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⑨黄土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季风,通过预习展示,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的选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划分学习小组,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然后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实例思考治理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之处,加深对治理措施的理解。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防治。

2.难点: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该地区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

2. 讲授(35分钟)(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特征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地貌特征所致地势大体呈阶梯状向东倾斜,平原分布面积相对较小。

(2)黄土高原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更是表现得尤为珍贵。

然而,由于地貌因素和人为破坏,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是全国最为严重的,其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3%以上,约16.5万平方公里,致使该地区土地肥力急剧下降,农田开垦难度增大,水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着这一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黄土高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自然因素、人口因素、不良天气和不合理土地利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的破坏活动,即大规模的砍伐树木、过度放牧、滥草滥种和滥采野生动植物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① 土地肥力急剧下降,农田开垦难度增大。

② 水资源逐渐减少,因为庞大的河流遭到了破坏。

③ 生态环境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遭到巨大破坏。

④ 威胁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的流失土壤大量淤积在黄河中,形成黄河“三角洲”,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淤积问题。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要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着力,从技术上加强和完善。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哪些危害?”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治理方案。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强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范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范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范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1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图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新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知识点一、明的摇篮明的摇篮1、位置和范围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 2 ) 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形成的原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材,相关教辅资料。

2.媒体资源: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本课以“图表教学”为基础,利用Power poin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最基本的黑板板图教学,更直观,更能保持知识点与学生思维同步,同时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