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千年1—8集解说词

合集下载

汉字五千年第四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第四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四集华夏心灵上海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青铜器——梁其簋,它铸造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是一种祭祀祖先时使用的礼器【梁其簋西周】,在这件礼器的铭文中,有这样一个符号,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就是汉字的“字”,它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一个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能够承担起沟通永恒祖先和无尽未来的使命。

大约在公元前240年,秦国承相吕不韦命令门客编撰一部囊括天下融合古今的巨著,以便将来治国安邦时作参考。

三千门客努力了几年之后,书编成了,名叫《吕氏春秋》。

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命人将《吕氏春秋》悬于咸阳市中,并且传话,“有能增减一字者,予千金”。

据考证,此时“字”,已经由供奉血缘绵长,预示宗族兴盛的符号,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汉语书写系统的统称。

【汉说文】身躬也象人之形“天行信、四时分、地行信、草木生。

”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我们都生活在四季交替的轮回中,寒暑易节,周而复始。

但是据甲骨文记载,生活在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并不拥有四季。

在商代,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春季和秋季。

商代每年是以11月份来划分。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孟世凯】因此他们的春季应该就要到第二年的五月份,这么长一段时间是农历的春季,那么秋天来的话,一般也是从五月份或者六月份开始,一直的到十一月份,这就是它的收获季节。

这是金文中的“夏”字,一些文字学家认为,它的样子就像一个徒手光脚的人在田地里劳作,它的本意是指代远古,生活在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的居民,也许他们以农耕见长,而用“夏”字表示季节,则是西周时期的事情。

同“夏”字不表示夏季一样【持铲俑西汉】,甲骨文中的“冬”字,也只是表示一件事情的终了,就像一根绳索,两头都打上结,也就是终结的意思。

到了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先民们把一个“日”字包围在绳索中,阳光不再温暖,寒冷的冬天降临了。

【古文字学家张颌】“时具四季,简称春秋”,咱们是农业国家,春天祭祀,就是希望好好地种下去,要好好的生产,秋天获得很多,所以祭秋也举行大的祭祀,一般的就是这样。

千年书法 8集全+解说词

千年书法 8集全+解说词

千年书法8集全+解说词千年书法8集全+解说词每个会写汉字的人,都有自己的书法认知;每个理解书法的人,都想探寻中国书法的奥秘。

《中国书法五千年》聚合多学科功力,透视中国书法的文化基因,长时段剖析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原创力的遗传密码。

本片超越陈陈相因的故事串讲,摆脱一惊一乍的娱乐化叙述。

力图还原中国人的“书写史”如何与民族文化共生,与民族精神同长。

在中国,“书写”保存了历史,“书写”延续了文化,“书写”也创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

八集文献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以中国文字五大书体——篆、隶、草、行、楷这五种书法体式为主角,挖掘它们的来龙去脉,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五大书体刻于甲骨,铸于金铜,书于竹木,写于纸帛,从上古走来,直至今天。

优美书写汉字的追求,同步走来,直至永远。

中华民族给自己的文字赋予种种美的形态。

一部汉字书法史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凝聚领域之一。

书写优美的文字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创造力。

即便进入电脑时代,汉字书法美学创造力不应也不会被削弱。

人人都习惯于言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而保持其最强韧连续性的纽带就是从未中断、永不疲倦的“中国书写”。

书写留下无穷的“书迹”,书迹保存了生发了永远不会销毁的文明。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

它让这个民族得以传承悠远的祖源文化,保存丰厚的民族生存经验,结晶着这个民族的文明价值,构建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五个摄制组跋涉将近十万里,远行欧美亚三大洲,走访考古遗迹和博物馆数百处,拜读有关书法的文物三万余件,力图呈现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一部巨片,展示书法之法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法,是社会文明的绚烂呈现之法。

它积淀着商周秦汉的凝重雄浑,缤纷着魏晋唐宋的文采风流。

悦观书法龙翔凤舞之美,欣赏书法流水行云之乐,尽在《中国书法五千年》。

(一)翰墨精神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汉字五千年第四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第四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四集华夏心灵上海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青铜器——梁其簋,它铸造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是一种祭祀祖先时使用的礼器【梁其簋西周】,在这件礼器的铭文中,有这样一个符号,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就是汉字的“字”,它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一个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能够承担起沟通永恒祖先和无尽未来的使命。

大约在公元前240年,秦国承相吕不韦命令门客编撰一部囊括天下融合古今的巨著,以便将来治国安邦时作参考。

三千门客努力了几年之后,书编成了,名叫《吕氏春秋》。

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命人将《吕氏春秋》悬于咸阳市中,并且传话,“有能增减一字者,予千金”。

据考证,此时“字”,已经由供奉血缘绵长,预示宗族兴盛的符号,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汉语书写系统的统称。

【汉说文】身躬也象人之形“天行信、四时分、地行信、草木生。

”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我们都生活在四季交替的轮回中,寒暑易节,周而复始。

但是据甲骨文记载,生活在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并不拥有四季。

在商代,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春季和秋季。

商代每年是以11月份来划分。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孟世凯】因此他们的春季应该就要到第二年的五月份,这么长一段时间是农历的春季,那么秋天来的话,一般也是从五月份或者六月份开始,一直的到十一月份,这就是它的收获季节。

这是金文中的“夏”字,一些文字学家认为,它的样子就像一个徒手光脚的人在田地里劳作,它的本意是指代远古,生活在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的居民,也许他们以农耕见长,而用“夏”字表示季节,则是西周时期的事情。

同“夏”字不表示夏季一样【持铲俑西汉】,甲骨文中的“冬”字,也只是表示一件事情的终了,就像一根绳索,两头都打上结,也就是终结的意思。

到了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先民们把一个“日”字包围在绳索中,阳光不再温暖,寒冷的冬天降临了。

【古文字学家张颌】“时具四季,简称春秋”,咱们是农业国家,春天祭祀,就是希望好好地种下去,要好好的生产,秋天获得很多,所以祭秋也举行大的祭祀,一般的就是这样。

汉字五千年在开头主要讲了各个地区的古老文化和精深的语言文字

汉字五千年在开头主要讲了各个地区的古老文化和精深的语言文字

汉字五千年在开头主要讲了各个地区的古老文化和精深的语言文字。

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正如片中所说,它能团结起人民的力量,让人们齐心协力去完成他们的目标,也可以拆散人们,比如现在的苏变俄,都是因为语言不合,导致分裂。

然后各古老的语言又先后因为没有演化,没跟上时代,没有传承,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中,然后强调了汉字的顽强生命力,在同类文字被埋没后。

汉字去不断演化,记载,传授,终于流传至今。

到我们的手里时,汉字已经经过历代人民的改良,发展,变成了现在强大的汉字字体组。

其实我觉得说汉字是国际上应用的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尽谨慎。

毕竟,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占的人口总数就多,所以这样说不如像语文卷子上的外交家呼吁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也是最最有妙处的文字。

我最近在饭桌上听说,学法语很难因为法语的每一个词都有独立的意思,量很多。

但法语优美,动听,是法国人的骄傲。

我们的汉字含量也很深,量大,也被国际共认为最美的语言。

法国人在法国到生死关头也不会说一句英语,他们对这种简单一点的语种看不起。

八集人文记录片《汉字五千年》借助了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通过文献资料、考古研究、访谈调研等多种表现形式,探索汉字的起源,为我们呈现出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展现了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圆,周长可大可小,圆心无处不在,而半径就是中文(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这足以说明汉字的重要性。

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这一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时,这也吸引了无数世界知名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全世界有五、六千种语言,但只有1/3语言有文字。

文字研究不仅限于文字本身,还包括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享有各种书写工具以及印刷品的现代,有没有探寻过汉字的发展,有没有研究过汉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这种追根溯源,为的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五集翰墨情怀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五集翰墨情怀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五集翰墨情怀《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五集翰墨情怀(视频链接)紫禁城是明清两代中国的最高权力的核心,五百多年间,共有二十四个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维系着庞大的中华帝国的运转。

在每一座大殿的正中央,高高耸立着皇帝的宝座,而在每一把龙椅的后面,都少不了端端正正的书法作品,这在全世界所有的宫殿里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那些曾经指点天下的帝王们,都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这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以一种优雅的姿态默默地迎接着来来往往的目光。

这些气质轩昂的字符,几乎永恒地凌驾于皇冠之上。

它们是什么?是文字,是艺术,还是信条呢?【汉说文道所行道也】取一锭香墨,细细地研磨,要写的字此刻开始在心中酝酿,在蘸墨的同时,书写者已经在心中将这方宣纸从容规划,棱角分明的方块字在黑与白,虚与实的对立中纵横驰骋,而书写者的意志,也在有无相生间自由地宣泄,这就是中国书法。

1998年,在世艺术之都的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她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她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法国巴黎】。

中国书法简单地说,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那么一种写字的方法凭什么会被推崇为“艺中之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又是从何而来呢?【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教授白乐朵】那跟汉字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单字,你拿一个单字,拿拉丁字母中的一个字母,那就不一样,一个字母还是一个工具,就是分析语音的,一个单字其实是一种符号一样。

毫无疑问,全世界现在作为一种文字,能够达到艺术这个层次,只有一个,就是汉字。

这是上个世纪初,河南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文的拓片,它的内容是记录日期的“干支表”,这份“干支表”的特殊之处在于,几乎同样的内容一共刻了六遍,三千多年前的先民们,为什么要这样刻呢?郭沫若先生认为,中间第四行的字迹精美整齐,应该是老师刻的范本,而其余歪歪斜斜的,应该是学生所以为,就像今天的儿童练习书法一样。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1-2集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1-2集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一集人类奇葩2012-02-18 13:19:23| 分类:历史|字号订阅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内陆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

虽然来者之多让大清国的官员和子民惊叹不已,但更让他们有些惶惑不已的是,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如何有效地交流成了问题。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国力渐渐衰弱,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

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了4000万。

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

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天、人、合、一……天……《说文解字》:“天,颠也。

”公元1899年3月的一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巨大的塔基完整地呈现在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的眼前。

这个巨大的塔基共7层,每边长87.78米,据说建塔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

它就像是庞然大物一样蹲坐在那里,俯视着两河流域,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汉字五千年》纪录片1—8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纪录片1—8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一集人类奇葩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内陆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

虽然来者之多让大清国的官员和子民惊叹不已,但更让他们有些惶惑不已的是,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如何有效地交流成了问题。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国力渐渐衰弱,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

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了4000万。

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

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说文解字》:“天,颠也。

”公元1899年3月的一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巨大的塔基完整地呈现在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的眼前。

这个巨大的塔基共7层,每边长87.78米,据说建塔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

它就像是庞然大物一样蹲坐在那里,俯视着两河流域,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因为没有交流障碍,大家很容易齐心协力,于是,他们在两河流域建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高天长河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高天长河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高天长河《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高天长河2011-11-20 22:22《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高天长河西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都城之一。

秦王朝、汉王朝、唐王朝都曾定都于此。

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座汉字的殿堂——碑林博物馆,历朝历代产生的汉字,都以自信非凡的姿态,存留在一块块庄严、巍峨的石碑上。

这些石碑是依然站立着的岁月,是没有被岁月轻易泯灭的历史,它们记录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它们承载着华夏祖先的永恒之心。

源、远、流、长……源……《说文解字》:“源,水泉本也。

”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直到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相信:汉字是圣人创造的。

造字的圣人名叫仓颉,是华夏始祖黄帝的史官。

为了感念他的功绩,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立庙祭祀。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面,就明确地说,“黄帝之史仓颉始作书契”。

这句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说明他是黄帝时代的人;第二,他的身份是一个史官;第三,是从他开始作书契,书契也就是对文字的一种称呼,另一种称呼。

史书记载,仓颉“四目重瞳”,就是说他长着四只眼睛,这大概是强调这位圣人具有异乎寻常的观察力。

因为具备了这样的观察力,所以仓颉能从鸟兽的蹄印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当汉字被创造出来时,天地鬼神都震动了,所谓“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任何一种文明的发育期,先民们总是将重大的发明创造归结到某位具体的神或圣人身上,实际上,这些神圣只是那个时期文化的代表者。

既然“仓颉造字”是一种神话,那么汉字最早诞生在哪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震中说到汉字的起源地,我们根据考古发现,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

在这些文化里面,所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或者是玉器上的刻划符号,都认为跟我们后来的甲骨文这个系统,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央视大片《中国书法五千年》高清完整版!(1-8集)

央视大片《中国书法五千年》高清完整版!(1-8集)

央视大片《中国书法五千年》高清完整版!(1-8集)中央电视台八集文献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以中国文字五大书体篆、隶、草、行、楷这五种书法体式为主角,挖掘它们的来龙去脉,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五大书体刻于甲骨,铸于金铜,书于竹木,写于纸帛,从上古走来,直至今天。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5个摄制组跋涉将近10万里,远行欧美亚三大洲,走访考古遗迹和博物馆数百处,拍摄有关书法的文物3万余件,力图呈现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第一集《墨润五洲》主要内容:在欧洲、在美洲、在东南亚、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中国书法如习习春风和煦送暖,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在世界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的审美书写能够像汉字书法一样从未中断地流行数千年。

在全球化浪潮的多元文化互动中、在新的人类文化语境中,中国书法正在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灿烂瑰宝,成为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艺术。

世界必将通过中国书法的国际化弘扬而认识中国文化、认识中国。

中国书法正在为全人类文化的丰富,为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知相和做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贡献。

第二集《点睛人间》主要内容: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书法的传统薪火不曾间断。

在今天,书法仍然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人民群众对书法的喜爱也一直是不断蓬勃高涨的。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不间断传统,而且能够成为传统艺术的普遍形式,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中国的书法从来就是和情境相交、融汇的,是在和情境的关系中来体现书法的内容的价值和书法的美学的价值。

第三集《篆迈舒卷》主要内容:甲骨文是现在已知成型的最早汉字系统,甲骨文对于文字形体就已经在有意识地追求某种美感,这是萌芽阶段的书法意识。

甲骨文字早期的书写方法,大多是契刻,当时以刀锥为笔的书家也有精细的美感意识。

后来甲骨文也开始间杂一些毛笔蘸朱墨的书写,在用笔节奏的舒缓急骤、墨法的浓淡滑涩,布局的精心细致上都可以看出那时的书法意识。

在商代,与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并存的还有一种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汉字五千年第三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第三集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三集霞光万道自从腓尼基人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发明了字母文字,这二十多个简单易学的符号像潮水一样,迅速向地中海四周蔓延,然后在欧洲辽阔的大陆上,造就了民族文字百花纷呈的景象。

在东亚文明繁衍的广大地区,历史却呈现了另一种面貌,在这片被西方人认为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天地,以中国为中心,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千古如斯地使用着方块字,并且超越中华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影响着几乎东亚地区。

一种文字只不过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表象和符号,只有我们相信在这方广袤的土地上,数千年运行着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一辉煌的例外!【汉说字春推也】这里曾经埋藏着一个王朝,透过这些三千年前的祭祀坑,车马坑,宫殿基址,以及大规模的王室墓葬群,一个淹没已久的王朝生动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殷墟河南安阳】【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以前,在世界上对于中国的古史都有一种怀疑的思潮,所谓“疑古”,那么我们的古史怎么办呢?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后来说变成两千年了,有人就写中国两千年史,他不敢写前面。

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的通过考古学,那么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首先就确定了商朝的存在。

发现甲骨文之后,发掘了殷墟之后,对于商代的存在,而且商代本身是一个有相当高度文明的国家,这两点没有人再能怀疑。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甲骨上的文字是人们对汉字认知的源头,令人震惊的事实被发现的同时,更多的未知也走向人们面前,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文明无法找到关于商朝疆域的详细记载,只能借助甲骨文字中的只言片语和文化面貌的类比,大致描摹出它的轮廓。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教授栾丰实】文明现在已经知道,商代所控制的区域是非常大的,西到关中地区,往北,大概能到长城一线,往东没有到海边,差不太多。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刘雨】它影响的范围是整个黄河,黄河流域的中心,一直到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北边一直到寻找的内蒙,东北这一带。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几十年来甲骨文的出土却集中在小屯村周边,二十四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之读书笔记进入21世纪,世界上悄悄地出现了一个新事物:从2004年开始,在短短的四年里,在几十个国家里陆续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平均每三天一所)。

这是有史以来汉语和中国文化第一次应外国政府和人民的要求,成体系地走出国门。

八集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就是为了提高各国学习汉语者对汉字汉语的兴趣而拍摄的。

全剧共分8集,分别为:第一集人类奇葩第二集高天长河第三集霞光万道第四集华夏心灵第五集翰墨情怀第六集天下至宝第七集浴火重生第八集芳华永驻现将具体汉字文化知识摘录如下:一、人类奇葩(1)中国文字光灿的传说:仓颉字,竹简书,禹夏彩陶,殷墟甲骨,贾湖古笛等(2)四大古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罗塞达石碑---3种语言---圣书字--商博良)、古巴比伦苏赛尔人的楔形文字(波斯的贝希斯顿铭文--3种语言)、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时至今日,四大文明古国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悲壮过后却也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3)文字最早皆用以表形(4)遥不可及的是历史,但中国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汉字,所以无论如何回溯,依然能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那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文明得以璀璨。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A、汉字有参照B、汉字有参照。

(5)判断一种文字优秀与否,是在于文字的形式适合不适合本民族的思维和表达。

汉字适合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诚然,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所包含东方独特的思维方式:具象、隐喻和会意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也是千万年传承的核心,这种思维形态已被牢牢的熔铸在汉字里,是彼此表达的载体。

在漫长的岁月里,汉字的形态虽屡有变异却一脉相承,记录着文明走过的每一步,照亮着中华民族踟蹰前行的漫漫自由路。

不论是楚辞汉赋、二十四史,还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汉字构建的精神家园,汉字使我成为我,汉字使中华成为中华。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一)人类奇葩先讲个故事,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长途颠簸,英国勋爵马葛尔尼率领一支庞大的商业使团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古老东方帝国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为此,英方特意准备了代表当时最高科技成果的贡品,包括火器,自鸣钟,舰船模型等工业制造产品,使团成员包括医生,工业制造专家,测绘专家及官兵水手等数百人,但其中懂中文的随行官员只有一人。

这也难怪,在当时的整个西方世界,能运用汉字的也不会超过百人。

盛大的仪式在太和殿举行,威严恢宏的紫禁城让这些来自不列颠的使者们无不叹为观止,但作为头号人物的马葛尔尼心里却还在为一个关键性的礼节问题思忖着,那就是来之前礼部的官员们要求使团所有成员在朝见乾隆皇帝时必须要双膝下跪。

马葛尔尼正为这个事关国体的礼节动作反复斟酌着。

当一行人已经来到文东武西的朝堂之上的递交国书的时候,马葛尔尼用一个在周围所有人都惊诧的单膝下跪动作让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没错,在乾隆看来,英国属于夷狄之地,到了这儿当然是下邦觐见天国,如此大不敬何以显示天国的威严呢?虽说心甚不悦但起码的气度还是有的,没有当场发作,在仪式草草结束后便传旨一道,言辞激烈又稍显不屑的自我发泄了一把胸中的不快,将如此大规模的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的英国使团驱逐出境,没能抓住这个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不了了之。

乾隆似乎是赢家,可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不会料到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国力随西方铁蹄的践踏而日益衰弱,民不聊生,中华文明与这方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历经磨难,饱受摧残……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迈进第二个十年时,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汉字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陆克文曾在一次会议上用中文向中外媒体调侃,说:“众所周知,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

”场下笑声一片。

几乎在转瞬间,学习汉语的老外陡然超过了四千万,1793年至今不过200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她也是一面镜子,无论我们的社会传统与否,或是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中华五千年 第8集 商汤灭夏

中华五千年 第8集 商汤灭夏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8集 商汤灭夏商汤灭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是一次奴隶制国家政权的武力更迭,打破了君王永固的思想束缚。

这一次事件被称为“ 商汤革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对后世影响深远。

商汤灭夏的背景是以夏王朝的腐朽统治为基础,商汤的宏大志向为契机,两者融合而成。

夏朝由治水的大禹建立,传位时夏启夺权,从此禅让制不复存在,夏启本身就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君主,后世除了太康以外少有明君,自孔甲之后国势日渐衰微,到了夏桀完全到了一种无药可救的地步。

而夏桀的残暴也超过的夏王朝上的任何一代君王。

商汤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诸侯王,由于商汤地处黄河下游,连年遭受水灾的困扰,在商汤即位时,国家已经迁都八次,非常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

就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之下,商汤有了反抗夏桀的心思,一来替天行道顺应民心,二来这是一个促进本国发展的良机。

由于夏的残暴统治,在各个诸侯国中间逐渐失去威信,由商汤带头讨伐后,各地诸侯纷纷响应,最后鸣条决战时,夏桀战败被流放于南巢,不久后病死。

商朝自此在诸侯王中确立地位,被选为天下之主。

商汤灭夏的经过,在鸣条与夏军展开决战,并取得胜利。

商汤兴兵伐夏,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尚书·序》记载:汤“ 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 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在鸣条展开决战。

决战中商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

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

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 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商汤灭夏的原因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商朝只是一个方圆七十里的小国,而夏朝坐拥天下诸侯。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八集 芳华永驻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八集 芳华永驻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八集芳华永驻《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八集芳华永驻(点击链接,欣赏视频)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都长眠在这里,在这些人物中,思想家伏尔泰被供奉在最醒目的位置上。

这位启蒙主义大师,不但改变了法国的历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句话不仅写进了法国大革命时的经典文献《人权宣言》,而且被写进了美国宪法。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句名言的背后,还站立着另一位来自古代东方的思想家孔子,伏尔泰经常引用这位东方哲人的一句话来解释“平等”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贤祠法国巴黎】【汉说文礼事神至福也】在巴黎最大的百货商场,汉语导购册逐渐成为需求最多的宣传品,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更成为就业的优势。

一家法国通讯社这样解释造成“汉语热”的原因,“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从昔日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强国,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平均百分之九的年增长速度,那些几年间在中国的沿海城市耸起的摩天大厦,昭示着这个国家惊人的活力。

”【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教授白乐桑】也就是说现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汉语不是像过去一样,光是作为一种神秘的语言,而是作为一种21世纪有一定价值的王牌。

【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在将来,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专业,你都需要跟国外的人沟通,而那些国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讲汉语的,汉语是一种世界语言。

【肯尼亚留学生茹丝】有很多公司,有很多人,中国人在肯尼亚做生意,那么我就想一想,去学中文,就可以跟他们交流。

这样语言的方式也可以更容易更简单。

【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院长周玮生】每年新生有八千名,但是其中学习汉语的就有两千名左右,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学习汉语。

以前第二大外语是德语或者法语,现在第二大外语绝对的是中文。

一些西方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世纪之交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汉字五千年》的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的解说词

《汉字五千年》的解说词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

这些纪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

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

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

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

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

作为一种社会生命体,汉字在几千年中,从根本上没有中断过自己的生命。

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本集从养育汉字的小农经济模式讲起,从与神沟通的甲骨文,到皇帝使用的小篆,再到大规模政治统治所需要的隶书等等方面,系统介绍汉字功能的变迁,分析汉字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

汉字在黄河中游一代形成之后,随着中华文明的延伸,开始在地域上扩张。

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汉字在亚洲地区形成了一个面积空前广袤的文化版图。

这幅汉字版图包含着中华文明的两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华民族追求文化上的优越感远远大于追求政治上的强势,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远远大于它的侵略性。

当中华文明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的时候,在她的带动下,她周边的大多数民族也相继进入了自己文化的黄金时代。

二、中华文明自身越强大,自己就会越宽容。

这种态度,无论是对内在历史还是对外部世界都是一样的。

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

汉字五千年每集的概括

汉字五千年每集的概括

汉字五千年每集的概括
《汉字五千年》是一部以中国汉字发展演变历程为主题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共分为多集,每集都以不同的主题和时期为背景,概括了汉字的起源、形态、含义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集《起源之迹》讲述了象形文字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揭示了汉字更早的原始形态和创制过程。

第二集《演变之初》聚焦于商周时期的文字变迁,介绍了秦字统一、小篆的出现以及金文的独特魅力。

第三集《记录之源》探讨了汉字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记录作用,包括文字的流行、字的造字衍变和印刷术的发展。

第四集《异体之秘》揭示了异体字的历史由来和形成原因,展示了字形多样性和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第五集《世界之语》介绍了汉字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和影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六集《复兴之路》探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包括电脑输入、拼音输入法以及汉字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这些集数,纪录片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完整版内容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完整版内容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完整版内容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博大、最迷人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独特、最神秘的文字之一。

下面是给大家的汉字五千年解说词,仅供参考。

第一集人类奇葩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内陆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

虽然来者之多让大清国的官员和子民惊叹不已,但更让他们有些惶惑不已的是,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如何有效地交流成了问题。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国力渐渐衰弱,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

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了4000万。

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

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说文解字》:“天,颠也。

”公元1899年3月的一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巨大的塔基完整地呈现在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的眼前。

这个巨大的塔基共7层,每边长87.78米,据说建塔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

它就像是庞然大物一样蹲坐在那里,俯视着两河流域,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

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第二集:高天长河
汉字五千年 解说词
一集:人类奇葩
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这些纪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七集 浴火重生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七集 浴火重生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七集浴火重生《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七集浴火重生(点击链接,欣赏视频)1860年,历时四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结束。

在与英、法两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首次明确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并且承诺在官方文书中,不再用“夷狄”来称呼西方人。

条约中对于中外文字也有明文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具有五千年生命历程的汉字,就在这种极为屈辱的情况下,与养育它的民族一起,开始了栉风沐雨的现代之旅。

【汉说文殊死也】公元1867年,大清同治六年,这一年由春及夏,北京城“天灾”不断,春季大旱,瘟疫流行。

阴历六月初十,黄沙遮天蔽日,紫禁城内有两个时辰几乎昏暗如黑。

一时间人心惶惶。

按照传统的认识,天灾都是由人祸引发的。

候补直隶知州杨廷熙上奏折说:“天象之变,必因时政之失,京师中街谈巷议,皆以为同文馆之设,强词夺理,师敌忘仇,御夷失策所致。

”同文馆的性质,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外语学校,设立外语学校和气候异常,显然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它是导致“天灾”的原因呢?梅兰芳的老师齐如山,早年曾是“同文馆”德文专业的学生,他的《回忆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情绪。

“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挑战,【唐乾陵陕西乾县】即便在普通百姓心目中,也充溢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历代王朝一直以“朝贡”来理解国际交往,作为天朝上国,它从来不操心与外夷沟通的事情,那是朝贡者的责任。

天朝没有了解夷文夷语的义务。

而此时,在西方列强的威逼下,唯我独尊的汉字同那个懦弱的王朝一起,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进入人类不同文字相互交流的平台。

1861年一月十三日,恭亲王奕昕上了一份奏折,请求设立同文馆。

其中提出,如果想了解各国的情况,必须得先熟悉它们的文字,这样“方不受人欺蒙”,“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国文字语言之人”,请各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着共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一集人类奇葩(点击标题即可欣赏视频)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内陆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

虽然来者之多让大清国的官员和子民惊叹不已,但更让他们有些惶惑不已的是,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如何有效地交流成了问题。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国力渐渐衰弱,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

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了4000万。

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

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说文解字》:“天,颠也。

”公元1899年3月的一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巨大的塔基完整地呈现在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的眼前。

这个巨大的塔基共7层,每边长87.78米,据说建塔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

它就像是庞然大物一样蹲坐在那里,俯视着两河流域,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因为没有交流障碍,大家很容易齐心协力,于是,他们在两河流域建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沙歌蒂巴比伦是一座非常富有的城市,那些城市管理者们想为世界留下一些永恒的建筑,他们决定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

通到天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强大,甚至可以与上帝并驾齐驱。

随之问题也就出来了。

通天塔越建越高,很快就高耸入云,这让上帝又惊又怒:凡人怎么能同自己比肩而立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慧林于是上帝想到应该变乱人的语言,当人们之间的语言沟通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力量也就受到了限制。

于是有一天,修建巴比塔的人发现自己不能够很好地交流、沟通了,那么后来巴比塔也就停工,也就荒废了。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沙歌蒂这就表明上帝在那个时候,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我们说奇迹也好、行为也好,他做到了他比人类高明。

通天塔只造了半截儿,从那以后,在西方,“巴比”就意味着混乱的意思。

巴比塔是我们今天可以找到的最早关于语言力量的故事。

那么,人类从前讲的真是同一种语言吗?时过境迁,最早的语言是什么样子已无可探寻,西方《圣经》中的这个寓言,只不过表达了人类天性中希望无障碍沟通的美好愿望。

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天生是独立的,融合和交往是它们诞生很久以后的景象。

所有的语言和文字都先天存在于各自独立的文明环境之中。

上帝或许认为自己的目光已笼罩了整个世界,但遗憾的是,在《圣经》的世界里,并没有东方中国,更没有汉语和汉字!考古发现使人类有可能向自己的祖先无限靠近。

如果根据史料记载制作出一张公元前15世纪的文字地图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张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组成的地图上,由西到东,依次分布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考古专家们发现,这些人类已知最早的原生古典文字虽然还不能完全记录语言,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都已经被凝聚在这些符号之中。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最早的创造文字的主要方法,就是用画图的方法,就是叫表形的方法。

因为最早都是表形,所以写出来的字当然是差不多的。

太阳都是圆,只不过有些圆的写法不一样。

月亮都是写一个不完备的月亮。

可是“人”呢,就不一样了,“人”写出来,各人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了。

而事实上,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

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

而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远古遗迹,正是当年人类生存环境的留存或者生命形态的凝聚。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古中国甲骨文……它们就像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

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已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

而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是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在各个种族不间断地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砂砾,掩盖了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也掩埋了苏美尔人灿烂的文明。

公元前1世纪,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压刻的楔形文字,被在莎草纸上划写的字母文字所取代,从此,这种曾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的文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竟黯然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公元1472年,一个意大利人游览古波斯的首都时,在皇宫的遗址里看到了这些刻在墙上的符号,他把自己的满腹狐疑带回故乡,但没有人在意他的发现。

■意大利圣心大学教授梅毕娜在第一次发现(楔形文字)的一百四十年之后,又有一位名叫西耶雷卡的意大利人,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发现一种像星星一样的文字,很可能是埃及文字,并且把它带到了欧洲。

这些原始的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首先在欧洲复苏的现代理性,开始为人类祖先的踪迹激情澎湃,魂牵梦绕。

可是,这些像楔子一样,不规则排列的奇怪文字,让欧洲学者焦虑了好几百年,如果不是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场庄重的猜谜竞赛,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拱玉书这块石头就是所谓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是勒刻在贝希斯顿村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铭文,它是公元前519年,由大流士平定了九个叛王之后命人勒刻的。

目的是为他歌功颂德,记载他的丰功伟绩。

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刻成的,一种是埃兰语,一种是巴比伦语,一种是古波斯语。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刘健为了彰显波斯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这个铭文被刻在非常高的悬崖上,路过的行人就很难看得仔细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两千三百多年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段铭文。

公元1835年,这块岩石终于吸引了一位年轻英国军官的目光,他的名字叫罗林森。

好奇的罗林森将这段楔形文字的铭文制成拓本,带回了欧洲。

经过十二年的苦心钻研,他首先读解了三种文字中距离当时最近的古波斯语,然后以此为参照,最终解读了其中的古巴比伦语和埃兰语。

失踪了一千五百年,被发现后又困扰欧洲人长达三百多年的楔形文字,终于借助贝希斯顿铭文这把钥匙,一点一点地大白于天下。

笼罩在面纱下的两河文明向世人展露出她勾魂摄魄的微笑。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雄伟壮丽的金字塔,矗立在尼罗河畔已经五千多年了,但在公元19世纪以前,没有人知道是谁修建了它们,也没有人知道这绵延起伏的黄沙下面,湮没着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

公元5世纪,来自欧洲的征服者封闭了最后一批古埃及神庙,并严禁使用法老的语言文字,于是,岁月的黄沙成为古埃及文明无法摆脱的宿命。

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没有人能听懂金字塔的叹息!公元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庞大的舰队和5万多人马远征埃及,150多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加入了这次不同寻常的冒险。

不幸与幸运并存。

几乎所有东方世界的重大历史秘密,都是被欧洲人的大手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解也不例外。

第二年7月,法国士兵在尼罗河河口附近一个叫罗塞达的小镇上挖防御工事的时侯,后来被称作“会说话的罗塞达碑”破土而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当时拿破仑的这些士兵一下子就震惊,然后手里的东西都掉在地上了。

他们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科学考察团的语言专家;语言专家来了之后,仔细地察看,发现上面的碑文是用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一种文字他们认得,是希腊文。

他们推测另外两种文字,应该写的是同一个内容。

这个石碑后来就变成了解读古埃及文字的一把钥匙。

今天,“会说话的罗塞达碑”被放置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的入口处,石碑的题签上却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的战利品”。

当时,军事强人拿破仑的法国,并没有保住自己远征埃及的硕果,仅仅保管了两个月,公元1799年9月,在与英国争霸的金字塔战役中,“罗塞达碑”又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

此后,英、法两国的学者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解读竞争。

也许是因为可以时时面对“罗塞达石碑”,所以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很快便读出了其中几个希腊人的名字,但读出几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解读古埃及文字的意义并不太大。

转机出现在二十多年后的法国,公元1822年,一位精通十多门古语的天才商博良,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他正确地判断出古埃及的文字当中,既有表音符号,也有表意符号。

还有一部分符号是起着像我们汉字的偏旁作用的,是那种限定符号。

所以商博良等于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解读方向。

另外,商博良最大的一个贡献还在于,他是第一个成功地解读出古埃及法老名字的人。

所以商博良在这两点上就打败了托马斯·杨。

虽然失去了罗塞达石碑,但在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道路上,法国最终还是超越了英国,人们终于聆听到沉默了两千年之久的声音:我女儿的嘴唇是荷花的蓓蕾,她的乳房是曼德拉草的果实,她的玉臂是葡萄的藤蔓,她的眼睛如果仁般宁静,她的眉毛如柳条般缠绕。

其实,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汉字的童年与这块土地上那些久远的王朝一样,也被彻底掩埋在厚厚的黄土下。

就在巴比塔被发现的公元1899年,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这一年的秋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便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达仁堂去买中药,在煎药的过程中,突然,其中的一味药材“龙骨”吸引了他的目光。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到清代时候的国子监,就是清代的太学。

祭酒这个名称呢,实际上是国子监的一个负责人。

当时在北京最好的金石学家,就是王懿荣,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发现的古物,他有这个条件。

其实,不单单只有他一个。

不久,山东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一些“龙骨”,送到了王懿荣的家里,请老乡帮忙看看。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李民范估(范维卿)呢,他好像也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就把这个卖给了王懿荣,王懿荣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修养,他就觉得这个好像是字,而不是一般的卖捣碾药的原料,所以他就很重视这个,大量地出高价去收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