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https://img.taocdn.com/s3/m/78a4badc76a20029bd642d36.png)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2、创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才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保护好环境和生态。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
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的责任。
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
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恢复的老路。
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4、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提供人民群众必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改革,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在大幅精简机构的同时,重点解决了领导体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问题。
198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进行,在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同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问题。
199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党政机关普遍进行“三定”工作,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9c4bfdcfc789eb162dc871.png)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进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改革基本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赶超战略。
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迭经变迁,多次实行权力下放和上收,却只限于调整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的管理权限,其目的是鼓励中央大计划的完成。
表现形式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行政体制随着国家经济、政治设定的目标而调整和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同国家经济涨落周期基本同步。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适应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行政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具有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开辟道路的指向,逐渐向“有限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减少了行政审批,决策更加注重民主化、科学化,政策更加关注民生。
第一,政府治理理念上有了重大的调整。
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
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导致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政府过去那种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的“全能政府”的弊病。
要建立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重塑政府形象。
这个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必须真正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方面的职能。
第二,政府职能和公共治理发生重大转变。
基本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大大减少;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努力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垄断领域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的公平与权利,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3dbfe8453610661ed9f4e3.png)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摘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创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办法。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但是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所以各级政府应该认真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充分认识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切实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政府的服务职能不到位。
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涉较多,同时使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处于薄弱状态。
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国有资产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市场监管体制还要不完善,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建立。
同时,社会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仍然不高,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不够,许多关系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不完善、不合理。
由于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清晰,因此承担职能的相应部门机构也存在职责交叉、责权脱节、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c29a14f2e3f5727a5e96226.png)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也注意到了要改革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举措,结果不仅未优化组织的结构,反而使组织难以跳出精简一一膨胀一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以往行政改革中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政府职能是政府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发挥的职责和功能,而政府的组织结构则是实施政府职责的载体.由此可见,政府组织结构与政府职能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在以往的历次改革中,人们往往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后,每次改革都把政府职能转变喊得展天响,但却一直却未落到实处,其要害就是忽略了职能的载体。
历次改革到最后的硬任务就是精简机构,而这彬精简唯往是简单地合并一些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一些撤销的机构又死灰复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离不开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同时,组织结构优化又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据。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职能转变落到实处。
(二)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机构设置是每一级政府都是大而全,职能配罗上下一般粗,上下对口。
其结构形式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权力才能得到制约。
在以往的改革中,对这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组织结构形式触动不大,往往是在承认这种结构的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
这就把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了。
西方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普遍探索出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分权体制。
我国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适度分权的管理体制则势在必行。
(三)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
所谓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改革有完备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二是具备了对行政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dd63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0.png)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和责任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相互作用,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
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一、提高政府效率和责任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帮助政府提高效率和责任感。
政府机构的职责和职能比较复杂,加之缺乏压力和竞争,往往应对行政事务的速度较慢,造成社会诸多不便。
通过加强政府机构的职责、权力、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监督与责任承担的明晰化方向转变。
其次,加强政府转型改革也有助于减少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如权力寻租、一言堂等问题。
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措施不仅能够优化政府机构管理模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职能内在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能力,加强政府决策和服务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随着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政府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公民和企业,还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达到政府效能的最优化。
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深化改革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政府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强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能力。
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在高效、科学和公正的方式下实现现代化,并通过先进技术和理念为人民服务。
具体而言,我国政府目前存在不少问题,如集中决策的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失职渎职等均需推进体制改革,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公民权利。
同时,需要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继续加以改善,以淘汰与时代不相符合的治理方式,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
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深化改革也可以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87f7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5.png)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亟需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其核心意义在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政府服务,增强政府的责任和公信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现代化治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一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行政管理效能是衡量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有效履行职责,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政府机构重叠、冗员过多、手续繁琐等,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简化程序、优化机构设置、增加职能分工等方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使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更加高效、快捷,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二是优化政府服务。
优质的政府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和使命,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重要途径。
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政府服务不随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等,使人们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着眼于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全面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政府的责任和公信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三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政府的职能也需要相应调整和转变。
过去,政府主要承担社会管理、经济调控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的职能应更多地偏向于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促进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审慎监管和公正裁决,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机构设置和优化职能分工。
当前,我国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和职能分工混乱等问题。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f4f0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8.png)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本文将从核心意义和重点两个方面,探讨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政府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亟待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精简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在的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重复劳动严重,导致政府执行效率低下,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服务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
3. 促进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政府自身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同性不足、职能之间重叠等问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构建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政府改革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政府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法治化。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7329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推动政府机构有效运行和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举措。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优化政府机构设置。
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数量庞大、职能交叉、重复办事现象严重,导致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对政府机构进行适度整合和优化调整,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能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理顺权责关系。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繁杂、权责不清,导致了一些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责权限,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配置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市场主体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提高行政效能。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审批繁琐、办事速度慢、效率低下等,这不仅浪费了企业和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过程管理转向结果导向,加强行政效能评估,引入市场机制和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政府机构设置。
通过整合和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提高政府协同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责权限。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配置机制,明确政府机构之间的职权关系,推动机构职责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功能,构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和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e6f0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a.png)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感,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然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国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现状。
本文旨在对这些困境和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1.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自1994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但改革的进展却相对缓慢。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重视,重心仍然放在经济发展上,导致改革难以实施。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集团,改革任务艰巨,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往往难以达成一致,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1.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利益考量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往往会考虑个人利益和政绩考核的问题,导致改革举措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担心改革可能会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造成影响,因此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此外,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常常需要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可能会涉及到一部分人员的转岗、职位调整或者裁员等问题,这对一些官员来说是一种考验。
1.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权力运行等重要问题,因此存在一些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是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职能边界,从而使各级政府的职责清晰明确、协调配合,避免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重叠和资源浪费。
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透明化并增强政府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2.1 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现状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以往,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事务,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政府的命令、指挥和强制力。
现如今,政府逐渐转变为市场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85d801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0.png)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中国开始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尝试。
此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特点,如高度集权、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政府开始试点推行“厂长负责制”、“责任制”等改革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逐渐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大幅度减少政府机构数量、简化政府职能、推行责任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此次改革主要集中在优化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和市民的负担。
第四阶段:2013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口号。
此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废除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
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阶段: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推进更高水平的行政体制改革。
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等。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49014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c.png)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法治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宪法法律权威高于一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行政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可预期性。
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与行政工作的衔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推进智能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必然趋势。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再次,实现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减少重叠和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行政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通过完善行政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9c449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7.p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多轮深化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出发,分析其中的启示和经验,为今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的探索与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主要包括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政府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行政监察体制等。
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为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包括建立起县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取消行政级别差遣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
这一时期的改革实践,为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以来的系统完善和提高效能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监管等。
这一时期的改革实践,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和现代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1. 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2. 提升了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3.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4. 推进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3440a0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4.png)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 建立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
特别是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行政管理资源、强化了行政管理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多元化职能转变。
政府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更加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3. 强化了监督和问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下,我国建立了更加严密和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透明和廉洁。
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责问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4. 推进了地方政府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改革。
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服务。
二、未来改革方向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促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过去的“做事者”向“管理者”转变,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健全政府诚信、廉洁、廉政政府建设。
推动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注重健全政府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eb35a1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3.png)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对我国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
本文从多个角度来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前的我国政府倾向于干预市场经济,拟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方案,引导经济发展。
改革后,政府的角色逐渐转化为服务型政府,更多地为民众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仅是由政策导向变化引起的,也涉及到政府结构和人员素质的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机构不断地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管理程序简化我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行政管理程序的简化。
改革前,我国行政管理程序流程繁琐,行政权力滥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改革后,政府通过对现有行政程序的审查和修改,简化了行政管理程序,加快了行政审批和执法程序。
行政管理程序简化不仅体现了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还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推进权力下放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推进权力下放。
权力下放是指将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力下放到更低一层级或部门,使得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职能、职责更加分明明确。
通过权力下放,政府规范了自己的职责和权力,有利于加强协调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居民。
四、大力拓展社会力量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大力拓展社会力量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我国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公共服务可达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满足了公众需求。
它不仅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强社会参与,促进公民自治和社会治理。
总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改变了政府职能和开展形式,也是推进了我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dbf74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7.png)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改进、完善,从国家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流程改革以及行政职能改革等方面,一步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国家机构改革。
国家机构改革旨在重新调整部门机构,以适应新时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政府总体划分、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等集中管理的内容都逐渐完善,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和部门体制的再调整,使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保障各部门建立起有力、灵活的整体管理体系,推进行政效能的提升。
二是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部门总体划分的改革,还要改革各部门的具体机构,更加注重做实的问题,强化政府行政管理的国家性、地方性、社会性、企业性等层面,从而推动各部门优化管理结构。
例如,把政府及其部门职能职责中存在的少数职责外包出去,以及各部门内部进行横向整合,去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等。
三是行政流程改革。
行政管理流程改革,一是通过开发技术手段来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实现事情内容及程序的透明化,使公民减少办理有关事宜的步骤;二是根据特定的行政管理,建立电子化的审批系统,提高事务的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界定,以便更立竿见影地落实行政审批事项,进而加快政策实施速度和提高其有效性。
四是行政职能改革。
在政府机构内,由于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分管不平衡、责任不确定等问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改革行政职能,即将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开,实现政府职能的再分工,避免审批中的重复,彻底做到“一窗受理”。
同时,将基层政府职能细分明确,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实施一票否决,从而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结构架构的重组、提高公共服务实施效率。
在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大量的改革举措,在法律制定、信息化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改革成绩。
以法律实施为基础,推进政府部门事务管理的改革,实现法治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信息化的改革,推动政府部门极大限度地开放信息,实现“一窗受理”的服务理念;人员管理改革,提倡政府实行以专业、职业、履职为本的职责观,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有效性和政府办效能的提高。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9ea44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实现现代化治理,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措施。
首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发展的现代性需要有效管理和规范引导,而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实现国家的高效管理和方便民生服务,提升政府的执行能力和公信力。
同时,也可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和创新,更好地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可以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三大方面的改革。
市场化改革需要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需要政府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改革需要依托良好的行政管理法制环境,构建法治政府,从而加强监管、提高执行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合法性和稳定性。
国际化改革则需要建立具有国际标准的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国际话语权和世界能力。
最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和机制,包括改革行政体制和管理流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强化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此外,还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总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现代化国家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通过改革推进政府效能提升、创新管理和机制、规范行政流程等举措,将有助于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f84d1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f.png)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 回答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有先回答了行政体制所包含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好地回答一切有关行政体制的问题。
概而言之,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围绕行政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体制、行政运作机制等诸方面的制度构成。
这么说来, 行政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在处理政府职能范围(市场还是计划)、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数量等方面的。
因此, 回答本题目可以基本上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认识历史和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显然, “改革”必须有个对象, 改谁的革?对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而言, 其实一直处于变革的过程中。
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具体历史任务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同, 我们的行政体制一直在变。
不过, 就本题目而言, 改革的对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谈谈中国行政管个体制的这个背景——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一)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几个依据第一, 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党的领导理论都在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中有所体现。
尤其是党的领导理论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种特征本无可厚非。
不过需要指出: 党的“事无巨细”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变成了“党政不分”, 遏制了行政积极性。
第二,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1: 革命政权中的行政实践如, 延安时期、江苏瑞金时期等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行政管理都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经验。
需要指出, 由于革命时期情况特殊, 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性”较强, 而民主性相对较弱。
第三,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2: 苏联模式这一点最好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管理体制与苏联的“一大二公”性的管理体制几乎无二致。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c5665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0.png)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引言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
•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8f026b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3.png)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1.推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向权力下放、简化手续、透明化决策等方式,完善行政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提升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同时,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机制,确保行政管理的公正和合法性。
2.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主政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要加快简政放权,推进政府管理职能的向市场、社会和企业转移,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要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推动行政管理从“依靠制度”向“依靠人才”转变。
4.加强行政审批制度。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要加强行政审批的标准化、信息化和公开化,减少人为干预和不公平现象,推动行政审批的规范化和规则化。
5.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要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6.深化行政体制。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化行政体制,推进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的优化和协调。
要加强行政机构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打破部门利益和行政壁垒,加强政府机构的协同工作,提升政府系统治理效能。
7.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政府执法和监督能力。
要加强法治化,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执行力度。
8.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行政管理经验,吸收和融合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96904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e.p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探讨其带来的重要启示。
1.拆除行政垄断,鼓励市场活力。
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解除了对生产经营的行政管理,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后,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相继展开,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市场化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
2.推行政事分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7年,我国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提出了“政事分开、行政管理集中、企业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方向。
此后相继推出了《行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方案》等政策文件,逐步形成了以事业单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建立基层民主管理体制。
1990年,我国提出了实行城乡社区战机管委员会制度,大力推行基层民主管理体制改革。
此后,逐步建立了乡镇人大代表制度,并将选举制度纳入城镇改革的轨制,实现了多层次的基层治理。
4.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003年,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理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并成立了行政职能转变委员会,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
5.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2009年,我国提出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政府科学决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行政体制改革进入了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为政府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和效率。
通过拆除行政垄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政府及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
"在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之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有利于我们明确要求,厘清思路,选准路径,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发展趋势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Key words:Administration Restructuring Service orientedgovernment Honest government Developing trend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具体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同时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其外在、内在必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正是外在必要性和内在必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外在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是外在必要性和内在必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外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化体制变迁、适应世界行政生态环境变化、造就优秀国家公务员、适应WTO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
1.2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必要性分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内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它是政府行政管理本质的需要、政府行政权力结构合理划分的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价值取向的需要、政府行政改革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
2大部门制改革的内容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2.1政府职能的转变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
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
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2.2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
服务型政府应该是“阳光政府、创新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综合渗透的结果。
在行政程序上,要做到公开透明,建设阳光政府。
政务必须向公众公开,包括政府组织的使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常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
在行政机制上,要做到建设创新型政府。
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
政府是一种自然垄断性组织,只有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精神,才能提高效率。
在行政技术手段上,要做到建设电子型政府。
电子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建设公共政府体制的重要基础。
电子政府的建立,不仅可以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改变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到透明化、公共化,从而减少滋生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
参考文献:1.[1]薛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隐性元素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05:19-22.[2]吕蕾.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0,22:26+28.[3]文宏,解亚红.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2,01:123-125.[4]宋雅琴,王有强,张楠.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反思——基于地方政府公务员的感知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2,04:1-11+122.[5]周天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05:16-20+30.[6]薄贵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9,07:7-10.[7]齐桂珍.“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09,59:3-14+42.[8]姜明安.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8,04:71-77+122.[9]唐铁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06:15-19.[10]唐铁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新视野,2008,06:46-50.[11]吕雅范,于新恒.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政治与法律,2008,04:65-71.[12]束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8,03:31-35.[13]张占斌.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学习论坛,2008,08:44-48.[14]李圭浩.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136+152.[15]李强,高全喜,任剑涛,毛寿龙,王长江.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J].学海,2008,04:22-38.[16]苏保忠,龚云,张正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14-17.[17]刘青.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3,06:129-132.[18]于玖章.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未来发展趋向的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3,03:7-9.[19]中国高级公务员行政改革与依法行政课题组,刘凡,唐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02:4-7+1.[20]迟福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与目标选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5:45-51.[21]喻匀.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迫性的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1:52-54.[22]Symposium The Dismal(Delusional and Dangerous)'Science'of Economics and the 'Capture'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oward a Public-Spirited Public Management Economics.[J]:1-5.[23]9-11AS NOSTALGIA:IMPLICATION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J]:12-17.[24]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ngolia,1990-1997:A critical perspective.[J]:4-8.2.[1]林琳.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1-2[2]唐好林.新时期建设廉洁政府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1-3[3]刘晓宇.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必然选择[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6-7[4]何水.服务型政府及其在我国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4:3-43.[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组.服务型政府教育类产品提供和管理体制创新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吴爱明,刘文杰.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李庆峰,屈定坤主编.节约型社会全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