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一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重庆市率先探索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和路径探索,破解乡村发展的应对措施,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一、重庆市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城镇化率64.08%,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2017年重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38元,低于1343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线,实现重庆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

(一)重庆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重庆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渝东北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落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目前,南川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甚至连基本的办公经费也难以维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土地大量闲置,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

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

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了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一是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重庆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因而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二是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未形成气候。“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等专业化政策实施不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匮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能把土地高度集中起来进行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二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力、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三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问题。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代

二、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一)需要理顺的各类关系

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七个关系:政府主导与农民

主体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

的关系、乡村建设“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统一标准与尊

重差异的关系、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关系,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系,其中需重点处理好乡

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不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

一起转,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

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重点处

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

系。突破主导者与主体“一头冷一头热”的困惑,优化

政府与市场投资方式的经济环境、优化基层干部开拓

性工作的政治环境,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与工作的人

文环境,形成上下互动的合力,并带动城乡要素市场化

及双向流动。

(二)乡村振兴的政策完善

乡村振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

程,但目前这方面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大层面上制

约了乡村的发展与建设,为此应从法律、法规、政策等

方面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在全面小康与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杠杆与牵

引作用。

(三)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

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应该由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共同组成。目前,建立在新发展

理念基础上的乡村振兴发展存在严重的制度供给不足

问题,因此要创新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培育生态文明意

识;加快循环经济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制度完

善,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优化空间功能布局相关的规范

标准与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抓住“钱、地、人”等关键

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

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

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

农城乡关系。

(四)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

乡村振兴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推动资源要素真正

地向农村流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用“制度性供给”

来矫正市场。一是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

置。二是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效能。要改革财政

支农投入机制,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使用方式、提高支

农效能上,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三是促进

城乡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五)重庆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与对策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意见》已经印发实施,重庆实施乡村振兴关键点是结合

重庆市城乡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市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依托各区县摸清

全市乡村空间形态、地貌特色、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的基

础上,依据本土性、特色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抓紧完成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做到

近期与远期结合,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各区县要抓

紧量化市委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具体方案和出台

的实施路线图,确保乡村振兴方案、具体项目落到实

处,尽早普惠人民群众,凝聚士气,坚定乡村振兴的信

心。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为先导,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

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乡村景观规划,它包含因地

域环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风貌、乡村聚落形态、后天农田

景观等内容,是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原真

文化的体现。注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开发,除了改善

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最重要的是注意提炼乡村本

土元素,还原乡村本土风格,将原始的乡村风景保留,

将最初的感觉保留,将历史的文脉保留,将乡村的味道

保留。

要加快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为引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推进农业供给

侧改革为主线,把重庆农业绿色低碳生产、耕地轮作休

耕、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具有重庆风貌特色

的田园生态系统、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绿色发

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

争力。

2.以人才为基础,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

首要位置,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

才,引领更多精英人才向乡村集聚,掀起新一轮的上山

下乡热潮,大力推动优质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

服务“三农”,让资本安农富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

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

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

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

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挥工

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

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