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室内实验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篇一: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1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性能表征:产物结垢表征(或叫产品分析,用来验证合成的是否为目的产物)、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用以了解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应用性能测定(实际应用效果)1.1产物结构表征:红外、质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元素分析)、酸碱滴定;1.2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聚集数、c20(表面张力作图可得)、krafft点、胶束尺寸及分布、胶束形态、电导率、分散力、增溶能力、耐硬水能力、亲水和亲油的平均值、润湿作用测定(接触角法)、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度有关系)和动态变频扫描测定;1.2.1性能测试方法1.2.1.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吊环法、拉起液模法、最大气泡法、线圈法、滴体积法;采用bZY-A型自动表面张力仪,用拉起液膜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温度为(20〒0.2)℃,溶液配制后静置30min,使表面活性剂溶液达到平衡,测量时铂金板应充分被溶液润湿。

表面张力数据为测量3次的平均值。

1.2.1.2电导率的测量用二次蒸馏水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于超级恒温槽恒温(25℃)静置分散均匀,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分别测量其电导率,以电导率对浓度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3临界胶束浓度(可通过电导率或者表面张力,均是采用作图法)作表面张力(γ)-浓度对数(lgc)曲线,曲线上转折点的相应浓度即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4胶束聚集数以芘(py)为荧光探针物质(p),二苯甲酮(DpK)为猝灭剂(Q),对样品在浓度为10倍的cmc胶束聚集数(nm)进行测定。

蒸汽驱用表面活性剂的室内实验

蒸汽驱用表面活性剂的室内实验

蒸汽驱用表面活性剂的室内实验董龙;刘永建;时光;耿志刚;赵法军【摘要】稠油热采添加剂是在蒸汽的协同作用下进入油藏,改善油藏岩石的湿润性及界面张力,使岩石表面变亲水,有效溶解胶质和沥青质,从而提高注蒸汽热采效果。

取质量分数为5%的木质素磺酸盐表面活性剂CRF溶液,根据GB11278-89测定(20℃)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2 mN/m。

由三管驱油实验结果可知:高、中、低3个填砂模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别降低了2.5%、4%和6%,总采收率达到65.7%,提高了6.7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木质素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岩心的采收率。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2页(P47-47,48)【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蒸汽驱;采收率;稠油;实验【作者】董龙;刘永建;时光;耿志刚;赵法军【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我国稠油资源丰富,胜利、辽河及新疆等油田都存在着大量的稠油油藏。

稠油的黏度高,可达几万到十几万毫帕秒,沥青质、胶质含量大[1]。

蒸汽驱是蒸汽吞吐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在国内外油田已大规模应用[2]。

稠油热采添加剂可在蒸汽的协同作用下进入油藏,改善油藏岩石的湿润性及界面张力[3],使岩石表面变亲水,有效溶解胶质和沥青质,从而提高注蒸汽热采效果。

将芦苇造纸黑液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用10%的硫酸调节pH值为2,静置、沉淀、离心分离,在50℃下真空干燥,研磨粉末,得到木质素样品,保存备用。

用10%的NaOH溶液溶解一定质量的木质素,置于0.3L的高压反应釜中,使之与O2、H2O2进行反应。

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经抽滤、干燥后提纯得样品。

取部分样品与亚硫酸钠、甲醛和壬基酚溶解,加入密闭耐压反应釜中,开始搅拌并升温到40~60℃,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翻译)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

(翻译)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

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油田三次开采增产措施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苏州泽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Suzhou ZeFang Technologies Inc二〇二二年四月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摘要: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是MEOR(生物采油技术)中目前国际领先的产品,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基质的非活性酶制剂。

它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具有高效释放固体粒子表面碳氢化合物(油)的能力。

注入井后可迅速将油层近井地带结晶、堆积在岩石颗粒上的蜡及沥青质剥落下来,一部分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附着在岩石表面,使岩石润湿性变为水湿,降低原油在地层空隙中的流动阻力,使原油从岩石颗粒表面释放,从微孔隙中析出。

进入水中的酶分子,可以被水运送到砂岩地层周围更远的地带,在砂岩地层中产生新的出油通道,达到注油层油井清洁、水井解堵减注、解堵增产、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室内实验证明:它能在短短的60秒钟时间内将泥中含油量降至0.20%左右。

与目前市场上惯用的压裂、化学以及内(异)源生物技术等方法不同,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对油层无害化的清洁处理,由于它直接作用于油层污染物又不会改变原油的特性,从而实现油层清洁、注水井解堵减注、区块驱油、油井增产,是一项安全、无毒、无污染、不燃、不爆、有利于环保的高新产品,且不受剪切降解、温度、压力、酸、碱、水矿化度的影响,不会给油层带来了第二次污染和新的堵塞,有效延长油田开发寿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公司已与国内的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南阳油田、中原油田、青海油田、延长油田等开展了广泛的技术试验和施工合作,现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油田客户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一、B E R O™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指标及生产工艺流程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释放固体粒子表面碳氢化合物(油)的能力,生物反应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即完成。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观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通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

亲水基团倾向于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基团则倾向于避开水相。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它们会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胶束的形成会导致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钠去离子水油酸钠2、实验设备表面张力仪恒温槽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四、实验步骤1、表面张力的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表面张力仪的测量探头,并用滤纸擦干。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如 0001 mol/L、0005 mol/L、001 mol/L 等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

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 25℃,待温度稳定后,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15 分钟。

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每个浓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3、离子强度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配制一定浓度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并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钠,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测定加入氯化钠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 CMC。

4、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测定将等量的油和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油酸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观察并比较两个烧杯中油和水的乳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表面张力测定结果不同浓度 SDS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28||0005|605||001|552|不同浓度 CTAB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05||0005|582||001|456|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结果通过作图法,得到 SDS 的 CMC 约为 0008 mol/L,CTAB 的 CMC约为 0002 mol/L。

课程:2015-2016学年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课程:2015-2016学年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实验一、表面活性剂AE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γ-lgC)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掌握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全自动表面张力计:由水平平台、测力计和仪表组成。

1)水平平台:用微调螺丝可使其垂直上下移动;装有千分尺能估计0.1 mm 的垂直位移。

2)测力计:能连续测量作用于测量单元上的力,并具有至少0.1 mN/m的准确度。

3)仪表:用于指示或记录测力计测量值。

装置应防震避风。

整个仪器要用天平罩保护起来,这有利于减小温度变化和尘埃污染。

4)铂铱环:铂铱丝直径0.3mm。

环的周长通常为(40~60)mm。

5)测量杯:玻璃制品,内径至少8 cm。

对于纯液体的测定,理想的测量杯是矩形平行六面体小皿,边长至少8 cm;这种形状有利于用洁净的玻璃棒或聚四氟乙烯板刮净液体表面。

2、表面活性剂AES3、蒸馏水三、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其浓度达到一定界限时,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渗透压、电导、界面张力、密度、去污力等)即发生急剧的变化,该浓度界限称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

cmc的测定方法很多,它们都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在cmc时发生突变的这一特性。

如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折光指数法、染料增溶法、光散射法等。

通常,采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稀溶液随浓度增高,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当达到cmc后,再增加浓度,表面张力不再改变或改变很小。

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绘制以表面张力作纵坐标,溶液浓度的对数作横坐标的曲线(γ-lgC),这曲线上的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四、实验步骤1)准备测定5.00×10-2mol/L ,5.00×10-3mol/L,5.00×10-4mol/L、5.00×10-5mol/L,5.00×10-6mol/L ,等5份不同浓度的溶液(包括预期的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了解其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特性。

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分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的化合物,当其在溶液中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形成胶束结构。

临界胶束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

实验仪器,脉冲固体微粒浓度分析仪、pH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别为0.1、0.2、0.3、0.4、0.5mol/L。

2. 将样品放入脉冲固体微粒浓度分析仪中,通过测定固体微粒的浓度来确定临界胶束浓度。

3.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以了解不同浓度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和离子强度变化。

4. 利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均匀搅拌,并通过分光光度计观察溶液的吸光度变化,以确定临界胶束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出不同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25、0.28、0.32、0.36、0.42mol/L。

同时,观察到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溶液的吸光度出现明显变化,表明胶束结构的形成。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特性。

随着浓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逐渐增加,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更高的浓度才能形成胶束结构。

同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光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与胶束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其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特性。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2.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可能存在测量误差,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改进方案:1.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和搅拌速度,以减小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研究_牛明芬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研究_牛明芬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研究*牛明芬1,2李凤梅2韩晓日1郭书海2**牛之欣2 冷延慧2 张春桂2(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16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摘 要 大庆油田油泥样品经富集培养,平板分离,获得52株菌。

排油性实验和表面张力测定表明,菌株B 22、B 24、B 25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稳定,表面张力较低。

温度、pH 和N aCl 浓度实验证实,细菌B 2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120 高温,另2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80 ;3种细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pH 有广泛适应性,B 22pH 适应范围为4 0~13 0,B 24、B 25的pH 适应范围为2 0~13 0;Na Cl 浓度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活性影响不大。

将3株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室内油泥处理实验,72h 石油去除率达70%以上。

关键词 表面张力,生物表面活性剂,油泥处理中图分类号 Q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06-0631-04Isolation of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stability.N IU M ingfen 1,2,L I Feng mei 2,HAN X iaori 1,G UO Shuhai 2,N IU Zhix in 2,L EN G Yanhui 2,ZHAN G Chungui 2((1College of L and and Env ir on ment,S heny ang A gricultural U niver sity ,Shenyang 110016,China;2I nstitute of A p plied Ecology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6):631~634.52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o rganisms were isolated with the methods of enrichment culture and plate cultivation fro m o il sludge of Daqing Oil Field.Experiments of oil displacement activity and surface tension show ed that the three strains (including B 22,B 24and B 25)had high surface activity and lo w surface tension.T he analysis of physico chemical properties indicated that th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B 22could bear high temperatur e up to 120 ,while the ot her two could bear 80 .T he three biosur factants had a wide adapt ability to pH.B 22had a w ide adaptable pH rang e of 4.0~13.0,while that o f B 24and B 25was 2.0~13.0.Na Cl co ncentration had no obv ious effect on the biological activ ity of the biosurfactants.Employing the 3strains biosurfactants to treat oil sludge,more than 70%of the oil was removed after 72h.Key words sur face tension,biosur factants,oil sludg e.*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5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前沿探索课题(2004AA649060)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SLYQY0401)。

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实验

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实验

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实验林日亿;周广响;杨开;王新伟;贾志英;喻西崇【摘要】针对辽河油田海26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等现状,通过对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活性、界面张力、耐温性和吸附性等性能的评价,筛选出适用于海26块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一维管式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温度、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注入方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温度的不断升高,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当注入温度超过120℃后,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达到0.3%后,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表面活性剂与热水多轮次交替注入比单轮次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要好.在注入温度为120℃、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为0.3%和4轮次交替注入优化参数下,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最终采收率为83.67%.【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热水驱;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采收率;交替注入【作者】林日亿;周广响;杨开;王新伟;贾志英;喻西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3稠油油藏因粘度大、流动性差,所以开采难度较大[1-3]。

辽河油田海26块油藏是典型的稠油油藏,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分布零散,采收率低。

为了更好地开发该油藏,笔者通过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充分发挥热水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4-5]。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特点,包括其乳化、起泡、去污等能力,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分析,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们的分子结构通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这种特殊结构使得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溶液中定向排列,从而改变溶液的表面性质和界面行为。

乳化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能够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起泡作用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气泡更容易形成和稳定存在。

去污作用则是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污垢从物体表面分散、乳化和去除。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三乙醇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食用油墨汁污垢布片蒸馏水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搅拌器具塞量筒表面张力仪比色管四、实验步骤1、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用蒸馏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使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各溶液的表面张力,记录数据。

2、乳化性能的测定在具塞量筒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食用油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剧烈振荡后静置,观察并记录乳液分层所需的时间。

3、起泡性能的测定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倒入具塞量筒中,记录产生泡沫的体积和泡沫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4、去污性能的测定将污垢布片分别浸泡在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一定时间后,取出布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对比去污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表面张力测定结果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有所不同,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效果较为显著。

2、乳化性能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较低浓度下就表现出较好的乳化性能,乳液分层时间较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三乙醇胺的乳化效果相对较弱。

物化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表面活性相关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表面活性相关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表面活性相关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3.理解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原理;2.了解无机盐和有机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那些具有两亲结构,可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或界面)张力,使体系产生润湿、乳化、分散、气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物质。

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离子或分子将发生缔合,形成胶束(或称胶团)。

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称CMC。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随着胶束的形成而发现突变(如图1)图1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些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故将CMC看作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CMC越小,则表示这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达到表面(或界面)饱和吸附的浓度越低,因而改变表面性质起润湿、乳化、分散、气泡、增溶等作用所需浓度就越大,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就越大。

测定CMC的方法很多,而电导法是测量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值的较为经典的方法。

对于一般的电解质溶液,其导电能力由电导G,即电阻的倒数(1/R)来衡量。

若用电极面积为A,电极间距为L的电导管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时,则有G=1/R=κ(A/L) (1)式中κ是指长1m,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的电导,称作比电导或电导率,单位为S·m-1,L/A称作电镀池常数,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Λm有如下关系:Λm=κ/c (2)Λm为1mol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称为摩尔电导率,c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浓度,Λm随电解质溶液浓度而变。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当溶液浓度很稀时,电导的变化规律也和强电解质一样,但当溶液的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随着胶束的形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被强烈地吸附在胶团表面上,它们的部分电荷被中和,电导率发生变化,摩尔电导急剧下降,这就是电导法测定CMC的依据。

表面活性剂分析和试验法课件

表面活性剂分析和试验法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测量表面张力,可以了解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从而评估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和界 面活性。常见的表面张力试验方法有悬液滴法、Wilhelmy板法、Du Noüy环法等。
润湿性能试验
总结词
润湿性能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被固体吸收的能力,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之一。
详细描述
润湿性能试验主要通过测量接触角的大小来评估润湿性能。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能越好。 常见的润湿性能试验方法有 sessile drop method、pendant drop method、 captive bubble method等。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
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形成不对称结构。
性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界面活性、溶解性、分散性、乳化性、增溶性等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工业清洗
用于清洗机械、设备、金属表 面等。
化妆品
用于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 等产品中。
制药
用于制备药物悬浮液、乳剂、 注射剂等。
起泡性能试验
总结词
起泡性能是指液体形成泡沫的能力,是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制药等领域的重要 应用之一。
VS
详细描述
起泡性能试验主要通过测量泡沫的高度、 体积、稳定性等指标来评估起泡性能。常 见的起泡性能试验方法有 rotating cylinder method、trometer method、 bubbling method等。
05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兴应用领域的开发
生物医药领域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传递、基因治 疗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 用,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在生物 医药领域的新应用。
能源领域

8 表面活性剂综合实验

8 表面活性剂综合实验

二、 实验原理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团浓度(cmc)时,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开始缔合成为胶团。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由于表面已经占满,只能增加溶液中胶束的数量和引起胶团结构的改变。胶
团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球状→棒状→层状→液晶。各种构型的胶团都有其存在浓度区域。由于胶团体系具
有其特殊的性质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所以胶团性质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化学结构上,表面活性剂都是由非极性的、亲油(疏水)的长碳氢链和极性的、亲水(疏油)的 基团共同构成,这两个基团分处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两亲 分子,具有亲油又亲水的两亲性质。亲油基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碳氢链的结构变化上,差别较小。而 亲水部分的基团则种类繁多,各式各样。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差异,除与碳氢链的大小、形状有 关外,主要还与亲水基团的不同有关。亲水基团的结构变化远大于亲油基团,因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一般也以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根据亲水基团的离子性或非离子性考虑,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 阳离子、非离子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表面张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大小的最重要物理量。在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很稀时,溶液中 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呈分散状态,表面上分子的状态是亲水基团留在水中,亲油基团伸向空气。由于表面 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当浓度超过 某一定值后,表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相互靠在 一起而形成胶团,以减少亲油基团与水的接触面积。由于胶团不具有活性,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随着表
在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大小分布是与温度、压力和浓度有关。目前,一般通常采用化学弛豫的

表面活性剂课堂实验

表面活性剂课堂实验

实验一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纯化和应用1. 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制备方法;3.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性质具有明显“两亲” 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

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和产品应用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各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为具体的要求,促使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o sulfate,代号AS)是重要的脂肪醇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硫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固体,易溶于水,无毒。

泡沫丰富,去污力和乳化性都比较好,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耐碱,耐硬水,适于低温洗涤,易漂洗,对皮肤的刺激性小,易于合成、价格低廉,可做矿井灭火剂,牙膏起泡沫剂,纺织助剂及其他工业助剂。

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纺织、造纸、采油等工业, 还可应用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质、胶团催化、分子有序组合体等基础研究方面。

本文通过对原有氨基磺酸法进行工艺改进,缩短反应时间,增加产品的性质表征,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综合性。

3. 实验原理3.1 制备原理用氨基磺酸硫酸化,其合成反应式为C12H25OH + NH2SO3H →C12H25OSO3NH4C12H25OSO3NH4+NaOH→C12H25OSO3Na+ NH3•H2O3.2 测定CMC原理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中,在低浓度时呈分子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基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

表面活性剂的部分实验

表面活性剂的部分实验

•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 AES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十二胺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6501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化学性质 :
• 白至微黄色粉末,微有特殊气味。 易溶 于水。 可安全用于食品,但“(十二)烷基硫酸钠” 的含量应不低于90%
• 毒性 :

• 用途 :
• 1,表面活性剂,去污,发泡,润湿剂等 2,比较低级的离子对试剂,在要求不高时, 比庚烷,戊烷磺酸钠价格便宜 3,作为原料,材料的改性 4,毛细管电泳分析,添加剂,一般配成摩 尔溶液使用 5,其他分析方法也会用到,如流动柱分析。
• 化学性质 :
• 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在20 ℃ 相对密度为0.98。易溶于水和极性有机溶剂, 微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在水溶液中显示非 离子或阳离子特性。当pH值<7时呈阳离子 性,氧化胺本身是优良的洗涤剂,能产生 稳定而丰富的泡沫,熔点132~133 ℃。
• 用途 :
• 1、本品主要用于餐具洗涤剂和工业液体 漂白剂,有增泡稳泡作用,并能改善增稠 剂的相容性和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 2、用作香波、液体洗涤剂和泡沫浴的泡 沫促进剂、调理剂、增稠剂和抗静电剂, 还是合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1、30%双氧水对皮肤有腐蚀性,切 勿溅到皮肤上。 • 2、双氧水滴加过快或滴加反应温度 过低,容易产生积累,是反应不平稳,造 成逸料
• 应用: 应用:
• 1、在化妆品中,大多数香波、浴液及护肤品中都含有 烷醇酰胺类聚合物。 • 2、在洗涤剂中,具有悬浮污垢的能力,并稳定泡沫的 作业,掺合到表面活性剂中有良好的增效,一般添加量 5%左右去污力可提高8% • 3、在清洗剂、金属加工时,由于脱脂力强、防锈性能 好,能悬浮污垢、阻止其沉淀,故用于金属清洗液中,可 有效地除去金属表面的油迹、锈迹、固体污垢等

表面活性剂的部分实验

表面活性剂的部分实验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160℃是较佳反应温度。提高温度虽然 160 能使反应加快,单产物颜色可能因此加深
•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 • • • 1、温度控制的不是很好 2、记录数据时,间隔的时间控制不好 3、试验中现象记录的不是很完全 4、称量样品时,有较大的偏差
• 实验时注意事项: 实验时注意事项:ຫໍສະໝຸດ • 合成原理: 合成原理:
− H 2O n − C11 H 23COOH + 2 HN ( CH 2CH 2OH ) n − C11 H 23CON ( CH 2CH 2OH )2 • HN ( CH 2CH 2OH ) 2 →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将16.7g月桂酸和17.5g二乙醇胺倒入 洁净干燥的三口烧瓶中,搅拌,升温到160℃ 后,减缓升温速度,保持温度在160-180℃之 间,回流1小时,得到淡黄色或琥珀色粘稠液 体,即为脂肪酸烷醇酰胺。
• 化学性质 :
• 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在20 ℃ 相对密度为0.98。易溶于水和极性有机溶剂, 微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在水溶液中显示非 离子或阳离子特性。当pH值<7时呈阳离子 性,氧化胺本身是优良的洗涤剂,能产生 稳定而丰富的泡沫,熔点132~133 ℃。
• 用途 :
• 1、本品主要用于餐具洗涤剂和工业液体 漂白剂,有增泡稳泡作用,并能改善增稠 剂的相容性和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 2、用作香波、液体洗涤剂和泡沫浴的泡 沫促进剂、调理剂、增稠剂和抗静电剂, 还是合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 实训原理:硫酸法制 实训原理:
C H25OH+H2SO →C H25 −O 3 +HO SOH 2 12 4 12
2C12 H 25 − OSO3 H + Na2CO3 → 2C12 H 25 − OSO3 Na + CO2 + H 2O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标准和检测方法目录欧洲前言 (3)引言 (4)1 范围 (6)2 参考规范 (6)3 专业术语和定义 (6)4 表面活性剂概述 (7)5 性能 (7)5.1 一般性能 (7)5.2 技术性能指标 (8)5.2.1 化学组成 (8)5.2.2 溶解度 (8)5.2.3 表/界面张力 (8)5.2.4 发泡性能 (8)5.2.5 湿润性 (8)5.2.6 乳化性能 (9)6 健康、安全和环境要求 (9)7 与化学品或表活相关的其他欧盟法规 (9)7.1概论 (9)7.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0)7.3分析方法 (11)8可持续性 (11)9 降解性 (11)10 声明和产品标签 (12)欧洲前言这份文档由法国标准协会组织的技术委员会CEN/TC 276“表面活性剂”秘书处编制。

本文档目前已经递交投票。

本文档已被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授权给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本文档已被授权给欧盟委员会寄至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以用于生物基产品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欧洲标准发展。

引言生物基材料已经在表面活性剂生产上应用了数千年。

例如,人类所使用的第一种表面活性剂,就是完全基于生物性的肥皂。

随着二十世纪初现代表面活性剂的出现,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原材料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意义上调整表面活性剂各种应用性能的机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新的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原料。

对生物基产品潜在利益兴趣增加的原因与化石资源的消耗和气候变化相关。

由于对生物基产品在能源应用方面不同于食品、饲料以及生物生物质的关注,意识到对生物基产品通用标准的需求,欧洲委员会发布了M/492命令,从而由CEN/TC 411开发了一系列的标准。

CEN/TC 411“生物基产品”的标准在以下方面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常用术语—生物基含量测定—生命周期评价(LCA)—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申报工具。

重要的是要了解是“生物基产品”涵盖了什么以及如何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 室内实验报告
编写:孙迎胜 审核:张文玉 (河南油田工程院油化所)
实验材料 针对 BERO™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我们对其性能迚行了部分评价,试验 内容如下: 1. 样品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采油一厂提供。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指标: 1) 外观颜色:棕(茶)色半透明浓缩液体,有酵素气味; 2) 主要成分:聚合生物酶,稳定剂和水; 3) PH 值为 5—7(有时略偏酸性); 4) 密度:1g/cm3; 5) 溶解性:完全溶于水。可不任何矿化度的污水配伍,丌溶于油; 6) 沸点:1000C; 7) 耐温:≤2200C。 2. 实验用油 实验用油有两种,界面张力测量用油为煤油;降粘率测定及油砂制备用油为古城 油田 BQ33 井原油,在 40℃下原油粘度为 27000mPa.s。 3. 实验用油砂
静态洗油效果
图 1、图 2 为静态洗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从图 1 可以看出丌加 BERO™ 生物 表面活性剂的油砂,原油卷缩成大油珠吸附油砂内表面,仅少量漂浮在水相中, 大量油珠被砂子包裹粘在油砂内部,洗油效果差。而且部分油珠还携带细砂上浮。
从图 2 可看出,加活性剂的油砂,原油被分散为细小油珠,油珠源源丌断从油砂 中析出,石英砂表面洁净,洗油效果好。原因可能是由于活性剂的分子能附着到 油砂的表面,然后将油从砂表面剥离下来;一部分活性剂载着油混入水中,另一 部分活性剂分子则附着到砂表面,使其它的油分子无法再附着这部分砂;而混入 水中的活性剂的憎油特性开始发挥作用,迅速将油进进提开;由于活性剂本身只 溶于水丌溶于油,留在水中的活性剂将继续上述过程。 图 3、图 4 为实验结束后残留油砂的照片,从图 3 看,水洗后油砂残余油多,石 英砂砂粒之间成团。从图 4 看,经过活性剂洗油后的油砂松散洁净,说明活性剂 洗油效果显著,而且改变了油砂表面润湿性,有防止原油再粘附的作用。 3. 稠油降粘性能测试 试验中将 BQ33 井原油不 2%活性剂溶液按 7:3 的质量比混合,放入 50℃水浴 充分搅拌,观察乳化状况。用 NXS-11A 型旋转粘度计在丌同温度下测定油样的 粘度,实验结果见表 2,从下表可看出 2%活性剂基本没有降粘效果。从加入活 性剂溶液的原油看,活性剂改变稠油流动状态,形成稀软状油滴、容易流动,但 静置后原油又聚集在一起,分层,乳化效果丌好。
5)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温度 180℃,其活性损失率为 30.92%,耐温性 良好,能够满足丌同地层温度的需要。
6) 当矿化度高达 21 万 mg/L 时,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溶解度还能达到 30g/l,能够适应绝大多数油田情况。
7)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则解堵效果越好,但是考虑经济因素, 用 30-45g/l 即可达到要求。
试验结论 1. 活性剂可在很低的浓度下(0.5%)起作用,当活性剂浓度为 2%时洗油效率
最好。 2. 活性剂能将油从油砂表面分离开来,洗油后油砂洁净、松散,有防止原油再
粘附的作用。 3. 活性剂降粘效果丌大,主要是改变稠油流动状态,形成稀软状油滴,容易流
动。 4. 活性剂溶液能大幅度降低表面张力及油水界面张力,而且有较好的耐高温性
一般工程施工中,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到 30g/l 时,就可以达到施 工的要求,从图 5 可知,当矿化度高达 21 万 mg/L 时,溶解度还能达到 30g/l。 而濮城油田目前油井产出水矿化度一般丌超过 15 万,所以 BERO™ 生物表面活 性剂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7. 岩心解堵试验 在实验室内,对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迚行了岩心解堵实验。实验用 15、30、 45、60、75、90g/l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迚行岩心解堵实验,结 果见表 8:
能。 5. 活性剂溶液呈弱酸性,在高温下活性剂溶液对 N80 试片具有轻微的腐蚀性。
其他性能测试
1. 溶垢能力 50℃烘烤特稠油样 24 小时成油垢样,浸泡在 1%的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中 (70℃)恒温 24 小时,过滤计算溶垢率一般在 78%~90%之间。普通稠油戒 普通油的溶垢率更高,0.5%~1%浓度 24h 溶解率超过 90%。
4.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测定 下表给出丌同浓度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不煤油间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是在 常温下用 K12 型表面张力仪测得的平均值。
将活性剂溶液放于密封的丌锈钢容器中,在 220℃迚行热处理 24h 后取出,配 成丌同浓度活性剂溶液测得的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数据如表 4。
从表 3 可以活性剂溶液能大幅度降低表面张力及油水界面张力,而且在浓度降低 时,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均呈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酶在低浓度下也有较好的使 用效果,能改变了岩石表面润湿性,降低油流阻力。 从表 4 可看出,活性剂经 220℃、24h 的热处理后,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数据 不未热处理时同浓度样品相差丌大,表明该活性剂有较强的耐温性能,可用于热
表 8 表明: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则解堵效果越好,但是考虑经济
因素,用 30-45g/l 即可达到要求。 8. 油溶性 把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溶液不油混合,观察溶液情况,实验结果见图 6:
实验证明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丌溶于油,当对采出的油迚行处理时,很容 易不油分开。 9. 结论 1) 1%的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特稠油油垢的 24 小时溶垢率在 78%~
8) 实验证明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丌溶于油,当对采出的油迚行处理时,很 容易不油分开。
90%之间,普通稠油戒普通油溶垢率更高,在 90%以上。 2) 油井使用过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后,采出液本身具有很好的破乳能力,
油水界面比较清楚。 3)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明显的洗油驱油、抑制微粒运移和粘土膨胀的
复合能力。 4) 2%浓度的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防蜡率达到 27%,具有较好的防蜡能力。
4. 防蜡实验
5. 温度的影响 用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不地层产出水配成 30g/l 的溶液,加热,每个温度 阶段恒温 10 分钟,测定 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试验结果见表 7:
由表 7 可以看出,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温度 180℃,其活性损失率为 30.92%,耐温性良好,能够满足丌同地层温度的需要。 6. 矿化度的影响 用濮城油田采出的丌同矿化度的地层水,在 90℃下分别加入 BERO™ 生物表面 活性剂,测量其溶解度,试验结果见图 5:
实验用砂为 0.8-1.2mm 石英砂(白色),洗净烘干,在 100ml 烧杯中放入 20g 石英砂并加入 3g 原油加热并搅拌均匀,并将混合好的油砂在 50℃水浴放置 4 天。 4.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1. 静态洗油试验 在放有油砂的 100ml 烧杯中,分别加入 50ml 丌同浓度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溶液, 在 50℃温度下静置 24h, 然后用手摇动,使油从油砂内部逸出,计量生物表面 活性剂溶液从油砂中洗出的油量。洗油率计算方法: 洗油率=(V2/V1)×100% 式中: V1—油砂中含油量(ml); V2—洗出油量(ml)。 由表 1 可看出,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洗油率增加,从试验结果看,BERO™ 生 物表面活性剂可在很低的浓度下(0.5%)起作用,当活性剂浓度为 2%时洗油效 率最好。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高温热处理后洗油效果有所降低,具体表现在 洗出油滴相比明显变大,悬浮力下降,可能是热处理后活性剂活性有所下降。
采井增产。 5. 活性剂腐蚀性试验 提供的活性剂原液 PH 值为 5.5,2%浓度的活性剂水溶液的 PH 值为 6.5,属弱 酸性,为考察活性剂对钢体的腐蚀性,试验中采取表面打磨且清除表面油污的 N80 油管试片作为试验材料,将试片放入 2%浓度的活性剂水溶液中,密封后放 入 90℃烘箱中静置 24h,观察试片表面现象。试验结果显示,试片表面大部分 光亮,但部分试片表面黑色物沉积,清除沉积物发现有浅层点蚀坑,说明活性剂 溶液在高温下具有轻微的腐蚀性。
2. 破乳能力(加药浓度 100mg/l)
3. 固砂能力 清水通过酚醛树脂胶结压裂砂人造岩芯,渗透率降低 19.8%;1%的 BERO™ 生 物表面活性剂通过该岩芯,渗透率降低 1.87%。 含有稠油的胶结压裂砂做实验结果如下: 清水通过渗透率降低 14.2%;1%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丌但渗透率没有 降低,反而提高 41.6%,可以看出,BERO™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明显的洗油驱 油、抑制微粒运移和粘土膨胀的复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