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精)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并分泌的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细胞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分子,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以细胞膜表面表达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
二者分别在机体的免疫调节、炎症应答、创伤修复、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生物学测定方法常见的生物学测定法包括:基于DNA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细胞因子或细胞黏附分子DNA扩增法、RNA印迹法、原位杂交法、核酸酶保护分析等,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基因或mRNA。
生物活性测定法: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细胞因子的测定。
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一)放射性核素掺入法:通过细胞DNA合成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细胞增殖的方法。
该法的优点是结果客观,可常规用于大标本量的测定,但方法的特异性受依赖细胞株依赖程度的影响。
此外,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废物的处理较繁琐。
(二)MTT比色法:不使用放射性核素,以细胞代谢变化作为增殖指征来检测细胞因子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细胞毒活性测定法待测细胞因子做一系列稀释后加至指示细胞培养体系,以检测培养细胞的死细胞数作为判断指标,死细胞数量与细胞因子的活性成正比。
如TNF杀伤肿瘤细胞的测定。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抗病毒活性测定法主要用于IFN等细胞因子的检测。
四、趋化活性测定法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也称趋化因子,诸如IL-8、IL-16、PANTES、MCP及MIP等,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等定向迁移。
其诱导细胞迁移的方式包括趋化性和化学增活性。
趋化性是诱导细胞由趋化因子低浓度处向趋化因子高浓度处做定向移动的特性,可采用琼脂糖和Boyden盲端微孔小室趋化试验测定。
化学增活性则指细胞因子增强细胞随机运动能力的特性,可采用琼脂糖小滴化学动力学试验测定。
细胞粘附因子
基本步骤
1.分离和培养待检细胞 2.细胞固定 3.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染色与分析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或ElisaSpot)
基 本 原 理 在包被有待测细胞因子抗体的微孔板上,加入可分泌相应 细胞因子的待测细胞,经在有或无刺激物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待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于其周围,并被板上的特异性抗体捕获。 后续的反应如同ELISA,即在洗去细胞后视用于试验的酶标抗体 为一抗或二抗,分别作直接或间接法。
一个斑点代表一个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斑点的颜色深浅程度与细胞分泌
的细胞因子量相关
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区分不同分泌特性的细胞亚群: Th1细胞 IFN-γ Th2细胞 IL-4 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或细胞因子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 直接或间接荧光抗体染色 无需作细胞固定和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封闭
待测细胞是新鲜分离或培养的活细胞,保持良好状态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弱可通过细胞因子或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来反映,其过高 或过低表达均系免疫调节异常的结果 ※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水平,作为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细胞因子水平的监测,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为待测品活性的定量测定基础。
本法常用于TNF等的测定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WISH、Hep2/c 人干扰素 L929 小鼠干扰素 Ratec 大鼠干扰素 A549 MDBK 多种族的IFN-α和IFN-γ VSV、EMCV及Sindbis virus等
细胞病变效应(CPE)、 抑制病毒蚀斑形成或抑制病毒的产量
趋化性(chemotaxis): 诱导细胞向趋化因子化学浓度高的方向作定向移动,可采 用琼脂糖和微孔小室趋化试验测定细胞因子的趋化活性 化学增活现象(chemokinesis): 增强细胞的随机运动,可采用琼脂糖小滴化学动力学试验 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16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5.2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多种
靶细胞;
IL-4
活化、
B
增殖、
分化
胸腺细胞
增殖
肥大细胞
增殖
重叠性(redundancy)
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 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IL-2、 IL-4、
IL-5
均有刺激B细胞
B
增殖的功能
协同性(synergy)
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特性
• 本质:跨膜糖蛋白, • 组成:
• 胞外区:识别配体 • 跨膜区 • 胞内区:细胞骨架成分直接或间接的相连,以激活信
用远处的靶器官,引起全身效应。有较高
的血清浓度,如TNF
细
作用于分泌细胞
胞
自身
因 子
自分泌 autocrine
分
泌
的
作用于比邻
方
细胞
式
旁分泌 paracrine
血液循环
内分泌 endocrine
远距离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多效性(pleiotropism)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 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
修复、血管形成等
二、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s)
• 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的分子;
• 位于细胞表面或可溶形式; • 以配体-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 介导黏附; • 参与细胞识别、信号转导与活化、细胞伸展和移动、增
殖与分化。
胞外区:含重复结构,识别结合细胞因子的部位; 跨膜区 胞内区:启动胞内信号转导;
(三)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特征与作用方式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第一节生物学测定方法常见的生物学测定法包括:基于DNA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法和生物活性测定法。
前者有细胞因子或细胞黏附分子DNA扩增法、RNA印迹法、原位杂交法、核酸酶保护分析等,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基因或mRNA。
后者则是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细胞因子的测定。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细胞因子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独特的生物学活性,构建发挥这一活性的反应体系,通过观察其活性作用的结果,判断有无相应细胞因子的存在。
有助于细胞因子检测的活性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类:1.刺激细胞增殖或集落形成的活性;2.维持细胞生长和存活的特性;3.抑制细胞生长或破坏细胞的效应;4.促进细胞趋化或抗病毒作用等。
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1.直接计数法2.细胞代谢活性测定方法3.细胞代谢产物测定法常用放射性核素掺入法和MTT比色法二、细胞毒活性测定法对指示细胞具有破坏作用的细胞因子,若与细胞共育将会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待测细胞因子做一系列稀释后加至指示细胞培养体系,以检测培养细胞的死细胞数作为判断指标,死细胞数量与细胞因子的活性成正比。
本法常用于TNF等的测定。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抗病毒活性测定法主要用于IFN等细胞因子的检测。
四、趋化活性测定法其诱导细胞迁移的方式包括趋化性和化学增活性。
趋化性可采用琼脂糖和Boyden盲端微孔小室趋化试验测定。
化学增活性可采用琼脂糖小滴化学动力学试验测定。
五、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敏感性较高2.特异性不高3.操作繁琐4.易受干扰第二节免疫测定方法一、ELISA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是用于细胞因子测定的最常用方法。
细胞因子测定的标本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血清(血浆)、关节液、胸腔液、脑脊液或腹腔液等体液,可用于细胞因子和可溶性黏附分子的检测;二是细胞体外培养后的培养上清液,只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16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52
IL-1 IL-18
干扰素受体家族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
TNF- α、TNF- β、 CD40 等
七次跨膜受体家族
(四)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功能
胞内病原体
普通细菌等
细胞因子对Th 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四)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功能
1. 介导细胞免疫的Th1细胞因子 2. 介导体液免疫的Th2型细胞因子 3. 介导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效应 的Th3型细胞因子 4. 介导炎症反应的Th17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结构
?胞外区:含重复结构,识别结合细胞因子的部位; ?跨膜区 ?胞内区:启动胞内信号转导;
(三)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特征与作用方式
?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IgR-F);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kR-F),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干扰素受体家族(IFNR-F)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R-F) ?七次跨膜受体家族(STSR-F) ?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PTKR-F)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的检测
目录
一、概述 二、临床常用测定方法
三、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的定义: ?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
所分泌的 ; ?小分子糖蛋白( 8~30 kD); ?大多单体、少数双聚体或三聚体 ?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多种
靶细胞;
IL-4
活化、
B
增殖、
分化
胸腺细胞
增殖
肥大细胞
增殖
重叠性( redundancy )
?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 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第16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
敏感性偏低 不能判断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
基本步骤
1.分离和培养待检细胞 2.细胞固定 3.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染色与分析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或ElisaSpot) T细胞产生CK的检测
加入淋巴细胞 CK
CK抗体包被的反应板 加入酶标的CK抗体
加入底物
四、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6、趋化性因子 chemokine
• 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 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 该家族成员依据其分子氨基端半胱氨酸的数目及其间隔, 可分为不同的亚家族: • α亚家族 :Cys-X-Cys,如IL-8趋化中性粒细胞; • β亚家族: Cys-Cys,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趋化单核 细胞; • γ 亚家族: Cys,如淋巴细胞趋化蛋白,趋化淋巴细 胞。
细胞因子的来源
• 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尤其是T细胞、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 基质细胞类: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等。 • 某些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分布
• 多数细胞因子是以可溶性蛋白的形 式分布于组织间质和体液中,但某 些细胞因子如TNF可以跨膜分子形式 表达于产生细胞的表面。
标本: 1.血清(血浆)、关节液、胸腔液、脑脊液或 腹腔液等体液,适用于细胞因子和可溶性黏 附因子的检测 2.细胞体外培养后的培养上清液,只适用于细 胞因子的检测 影响因素: 标本的微生物污染
ELISA
特异、简便 易于推广和标准化等优点
可同时检测大量标本且试验废弃物便于处理
细胞因子测定的首选方法
与同位素掺入法相比
测定步骤类似
第十六篇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课件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操作简便,可用于多种细胞 因子的测定。通过酶促反应放大信号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放射免疫分析法
总结词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进行测量和分析 的方法。
详细描述
放射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存在放射性 污染的问题。适用于激素、细胞因子等小分子物质的测定。
和减少副作用。
疾病预防
通过监测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 子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疾病的 发生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对大量的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新的规律和 特征,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生物学研究
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过 程,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Part
03
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测 定应用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辅助诊断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的疾病可能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表达谱,通过测定可帮助区分疾病类型,提高诊断准确 性。
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Part
04
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测定 的展望
新的测定技术的发展
生物传感器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快 速地检测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 表达水平,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深入 地研究细胞因子及细胞粘附因子的结 构和功能,为测定技术的发展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在生命的微观世界中,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如同神秘的“信使”和“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还在免疫反应、炎症过程以及组织修复等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因此,对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准确测定,成为了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环节。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等。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如 IL-1、IL-2 等)、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细胞黏附因子则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
它们在细胞的迁移、分化、组织形成以及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活化等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细胞黏附因子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钙黏蛋白家族等。
测定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
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的量来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ELISA 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对大批量样品进行检测。
流式细胞术也是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
它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结合,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快速分析,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情况,并获取细胞的其他相关信息。
此外,还有蛋白质芯片技术。
它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固定在芯片表面,与样品中的细胞因子或细胞黏附因子进行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芯片上的信号来实现对多种分子的同时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通量、快速、灵敏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信号传递以及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定义、功能以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信号分子。
它们在细胞内外传递信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
细胞因子可分为细胞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因子等多种类型。
细胞因子通常由被刺激的细胞合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然后与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命运。
细胞黏附因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之间黏附的分子。
细胞黏附因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迁移、粘附和定向性增殖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黏附因子包括整合素、选择素、黏附素等多个家族,它们在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为了准确测定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水平,科研人员开发了许多测定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 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酶标记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通过底物的酶促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含量。
ELISA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
2.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利用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通过显色或荧光信号来定量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法在细胞定位和定量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提供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3. PCR法:PCR法可以通过测定特定基因的转录水平来推测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水平。
该方法基于DNA合成的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温度变化将待检测物质进行增幅扩增,再通过凝胶电泳等技术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中。
第1讲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
靶细胞
趋化因子 滤膜:计数受趋化细胞
趋化试验原理示意
各类细胞因子检测的常用靶细胞-1
细胞因子 IL-1 实验系统 D10(M)增殖法 EL-4(M)增殖法 A352(H)增殖抑制法 IL-2 IL-3 CTLL(M)增殖法 KG-1(H)增殖法 IL-4 干扰因素 IL-2、IL-4 IL-4
TF-1(H)增殖法
• 粘附因子功能及应用: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与 细胞、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病理情况 下,由于粘附因子在细胞表面或血循环中的数 量和质量有所改变,进而影响原有细胞与细胞、 细胞与间质之间的平衡,因此,细胞内外粘附 因子的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讨、 辅助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方面有重要应用价 值。
(1) 放射性核素掺入法
原理:通过检测细胞DNA合成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细胞增殖的方
法。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DNA合成的增加使得指示细胞对核苷或碱
基的需求增多,若将核苷标记上可以示踪的同位素( 3H/125I ),通 过检测细胞内的同位素含量,则可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
结果客观易于自动化; 适用于大标本量的测定
48 36 24 72 24 66 72 72 72 24 24
4-6
6 12 12 6 4-6 6 6 6 8 4-8 4-8
IL-4
IL-5 IL-5 IL-5 IL-5 IL-7 IL-9 IL-11 SCF (干细胞因子) TGF-β GM-CSF M-CSF/G-CSF
TS1 T10 UT-7 CCL-64* DA3.15, IF M14/NES60.4
IL-6、IL-5
TNF/ IFN L929 (M、H)细胞毒法 wish(H)病变保护法 L929(M)病变保护法 IFN- 、 IFN- IFN- 、 IFN-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高科技的实验,让人有点儿望而生畏。
但是,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让你轻松理解这个过程。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
简单来说,细胞因子就像是细胞之间的“信使”,它们可以告诉其他细胞需要做什么。
而细胞黏附因子则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可以让细胞紧密地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那么,如何测定这些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一些样本,然后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步骤。
我们需要收集一些血液样本。
这个过程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一些疼痛或不适,但是请相信我,这只是小菜一碟。
接着,我们需要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中,让它快速旋转起来。
这样一来,血液中的红细胞就会被分离出来。
紧接着,我们需要将红细胞放入一种特殊的培养基中,让它们生长繁殖。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请放心,我们会密切关注它们的生长情况。
当红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提取其中的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了。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但是不用担心,我们的实验室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一定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对提取出来的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麻烦和费时费力,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果。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ppt
3H-TdR、125I-UdR掺入法或MTT等比色法 ➢细胞代谢产物测定法
代谢产物荧光强度测定法和指示细胞表面标 记或可溶性分子测定法
2020-6-17
谢谢阅读
9
(1) 放射性核素掺入法
通过检测细胞DNA合成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细胞增殖的方法。在 细胞的增殖过程中,DNA合成的增加使得指示细胞对核苷或碱基的 需求增多,若将核苷标记上可以示踪的同位素(3H/125I ),通过检 测细胞内的同位素含量,则可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
M-CSF/G-CSF11
(2) MTT 比色法
特点:不使用放射性核素, 以细胞代谢变化为增殖指征 指示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线粒体代谢活性相关
与同位素掺入法相比
测定步骤类似
2020-6-17
掺入物:MTT而非3H-TdR;
反应条件:选用的细胞及其浓度、
培养时间不同
谢谢阅读
12
细胞增殖或抑制活性检测的MTT比色法常用靶细胞
细胞粘附因子
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
分子,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以细胞膜表面表达
和20可20-6溶-17 性两种形式存在谢。谢阅读
4
第一节 生物学测定方法
2020-6-17
谢谢阅读
5
生物学测定法分类
1.基于DNA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 DNA扩增法
➢ RNA印迹法
➢ 原位杂交法
48 56 24 24 24 48 36 24 72 24 66 72
72
72 24
谢谢阅读24
3H-TdR后培养时
间
18-20 16 4-6 4-8 4-6 6 12 12 6 4-6 6 6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
咱们的身体里,细胞因子就像是小信使,传递信息、调节免疫反应。
细胞黏附因子则是细胞之间的粘合剂,帮助它们相互联系、交流。
你能想象吗?如果没有这些因子,咱们的身体就像一盘散沙,完全无法正常运作。
首先,咱们来看看细胞因子的种类。
它们有很多,像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s),都是常见的。
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功能。
就拿TNF来说,它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帮助抵御感染。
可是,过量的TNF又可能导致炎症,搞得人不舒服。
这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保护身体,滥用则会造成伤害。
然后,再聊聊细胞黏附因子。
这些因子对细胞的“交际”至关重要。
比如,整合素和选择素,它们的存在就像社交网络,让细胞能够顺畅沟通。
整合素帮助白血球穿透血管壁,参与免疫反应。
没有它们,白细胞就没法到达感染部位,身体的防线就会被攻破。
接着,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之间的关系更是紧密。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
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黏附因子的表达,而黏附因子又能增强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
就像是一对舞伴,互相依赖,缺一不可。
在测定这些因子的过程中,咱们通常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
实验步骤包括样本的收集、稀释,再通过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因子。
成功的测定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
再来说说一些实验结果。
很多研究发现,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
这些发现让咱们意识到,监测这些因子的变化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疾病,甚至监测治疗效果。
不过,这里也有挑战。
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会影响结果。
环境因素、遗传背景都会影响因子的表达。
就好像同样的食谱,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不尽相同。
研究者们必须考虑这些变量,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咱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角色。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是生物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在免疫反应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概念,看看它们的测定如何揭示我们身体的秘密。
细胞因子是一些小分子,像信使一样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它们有很多种类,比如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
细胞因子的测定,通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想象一下,ELISA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能捕捉细胞因子的“踪迹”。
这就像侦探在寻找蛛丝马迹。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量化这些因子的浓度,了解身体的免疫状态。
接下来,细胞黏附因子则是另一回事。
这些因子帮助细胞“粘”在一起,形成组织。
比如,免疫细胞就需要通过黏附因子才能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
黏附因子的测定也很重要,通常采用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像是一个高速摄像机,可以捕捉细胞的动态。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能看到细胞如何相互作用,这真是太酷了!在细胞因子的测定中,首先需要收集样本。
这可以是血液、唾液,甚至是组织液。
样本准备完毕后,就开始了ELISA的步骤。
我们会用特定的抗体来捕捉目标细胞因子。
然后,通过加入显色底物,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细胞因子的浓度。
像是在做化学实验,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对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样本的处理稍微复杂一点。
流式细胞术需要将细胞分散,保证每个细胞都能被单独分析。
然后,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黏附因子结合。
细胞在激光束下流动,检测器会记录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
这种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能深刻了解细胞的行为。
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例如,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白细胞的黏附,使其更快速地到达受伤部位。
反过来,细胞黏附因子也能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
因此,二者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失衡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甚至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临床研究中,这些测定常常被用来监测病情和疗效。
例如,在某些癌症患者中,细胞因子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肿瘤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MTT 比色法
特点:不使用放射性核素, 以细胞代谢变化为增殖指征 指示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线粒体代谢活性相关
与同位素掺入法相比
测定步骤类似
掺入物:MTT而非3H-TdR; 反应条件:选用的细胞及其浓度、 培养时间不同
细胞增殖或抑制活性检测的MTT比色法常用靶细胞
细胞株/原代细胞 B9,MH60,BSF2,TTD1
BCL-1(M)增殖法
干扰因素 IL-2、IL-4 IL-4
IL-4
GN-CSF、IL-5 IL-6、EPO IL-2 IL-4
各类细胞因子检测的常用靶细胞-2
细胞因子 IL-6
IL-7 IL-8 GM-CSF
TNF/ IFN
实验系统
干扰因素
B9(M)增殖法
IL-4、IL-11
BM60(H)增殖法
B9-11 B9-1-3 KYM-1D4
MV-3D9 WEHI-164/clone13
32D/Mp110S
L929 CTLL-2 小鼠基质细胞, 32DCL-27
细胞终浓度(细胞数/ml) 5×104/2×105 5×104 5×104
2×103
5×103 2×103
1×103
2×105 105
1.5×105
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果判断举例*
标本稀释度 log4 3 4 5 6 7 8
两孔平均 CPE 0 0 0
1.5 2.5 0
细胞病变 抑制程度
4 4 4 2.5 1.5 0
细胞病变 抑制积累
16 12 8 4 1.5 0
细胞病变 积累
0 0 0 1.5 4 8
细胞病变 抑制率
16/16 (100%)
12/12 (100%)
血液循环
内分泌 endocrine
远距离作用
多效性 IL-4 pleiotropy
活化、
B
增殖、
分化
胸腺细胞
增殖
肥大细胞
增殖
重叠性
IL-2、
redundancy IL-4、
IL-5
均有刺激B细胞
B
增殖的功能
协同性 synergy
IL-4 + IL-5
拮抗性 antagonism
IL-4 IFN-
第一讲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 附因子的测定
任春锋
第一节 生物学测定方法 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 二、细胞毒活性测定法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四、趋化活性测定法 五、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
第二节 免疫测定方法 一、ELISA方法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四、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 粘附因子功能及应用: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与 细胞、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病理情况 下,由于粘附因子在细胞表面或血循环中的数 量和质量有所改变,进而影响原有细胞与细胞、 细胞与间质之间的平衡,因此,细胞内外粘附 因子的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讨、 辅助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方面有重要应用价 值。
加入MTT前温育时间(h) 96/48 96 96 72
120 72
44
56 22-24
72
检测细胞因子 IL-6 IL-11 IL-13
TGF-β TNF
TNF IL-2 IL-3
二、细胞毒活性测定法
基 本
对指示细胞具有破坏作用的细胞因子,若与细胞共育将会导致细胞死亡。因 此,待测细胞因子作一系列稀释后加至指示细胞培养体系,以检测培养细胞的死 细胞数作为判断指标,死细胞数量与细胞因子的活性呈正比。试验时,与细胞增
细胞病变程度分为5个等 级,即:
“0”,表示无明显CPE; “1+”,CPE≤25%; “2+”,CPE为25~50%; “3+”,CPE为50~75%; “4+”,CPE为75~100%。 根据病变程度找出CPEI50的标 本稀释范围,并以此计算出距 离比例和确定IFN效价。
该法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 多,在试验前应对所用的病毒 进行滴定。
4-8
M-CSF/G-CSF
(2) MTT 比色法
原理:一种不使用放射性核素,以细胞代谢作为 细胞增殖指示物的细胞因子生物活性间接测定方法。
MTT在活细胞线粒体中的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还 原成不溶于水的蓝紫色产物(formazan),其量与细胞 增殖的程度呈正比。二甲亚砜(DMSO)能溶解沉积 在细胞中蓝紫色结晶物,溶液颜色深浅与所含的 formazan量成正比。再用酶标仪测定OD值。
细胞粘附因子
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 的分子,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以细胞膜表面表 达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抗感染和抗肿瘤 2、免疫调节作用 3、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4、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5、其它
细胞因子以生物学作用进行划分的分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IL-2、…… IL-18 干扰素(Interferon)—— IFN-、IF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G-CS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趋化因子(Chemokine)—— IL-8、GROs、MCP-1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EGF、FGF、IGF、PDGF
B B细胞
B
更有效地诱导IgE 类别转换
IFN- 阻断IL-4诱 导类别转化的作用, IL-4抑制IFN-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表达检测
粘附因子以结构特点进行划分的分类
1、粘蛋白样家族(integrin family)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3、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4、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5、钙离子依赖性家族(简称钙粘素Cadherin) 6、其它未归类的粘附分子如CD36、CD44、CD45等
第一节 生物学测定方法
生物活性测定法原理
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相应的靶细胞 指示系统,同时与标准品对比测定,从而得知样品中 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一般以活性单位(U/ml)表示
有助于细胞因子 检测的活性作用
刺激细胞增殖或集落形成的活性 维持细胞生长和存活的特性 抑制细胞生长或破坏细胞的效应 促进细胞趋化或抗病毒作用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一、Northern和Southern Blot 二、PCR和RT-PCR 三、原位杂交、原位PCR和原位RT-PCR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一、临床应用原则 二、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细胞因子
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并分泌 的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 应答及炎症反应,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UT-7
CCL-64* DA3.15, IF M14/NES60.4
所需浓度(细胞数/ml)
2×105 2×105
105 5×104
105 5×103 5×104 1×105
105 105 3×104 105
1.5×105
5×108 5×104 5×104
3H-TdR前培养时间
48 56 24 24 24 48 36 24 72 24 66 72
常用于攻击细胞的病毒 VSV、EMCV及Sindbis virus等
检测抗病毒活性的方法 抑制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
抑制病毒蚀斑形成或抑制病毒的产量
本法常用于IFN测定,IFN可诱导细胞产生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的酶,保护细 胞不受病毒感染,抑制病毒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细胞因子样品处理易感细 胞,使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然后用适量病毒攻击细胞,评价病毒的复制量或病毒 引起细胞病变被抑制的程度,即可判断样品中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
胞毒活性则越高。应用系列稀释的细胞因子标准品,制作其活性与剂量关系的标
准曲线,以此作为待测品活性的定量测定的基础。
本法常用于TNF等的测定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常用于检测抗病毒活性的细胞株 Wish、Hep2/c 人干扰素
L929
小鼠干扰素
Ratec
大鼠干扰素
A549
MDBK 多种族的IFN-α和IFN-γ
Clone-IXN/2b(M)增殖法
中性粒细胞(M、H)趋化法
TF-1(H)增殖法
IL-3、IL-5
IL-6、IL-5
L929 (M、H)细胞毒法
wish(H)病变保护法
IFN- 、 IFN-
L929(M)病变保护法
IFN- 、 IFN-
五、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
优点 • 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 灵敏度高 缺点 • 特异性差 • 操作繁琐 • 易受干扰
3H-TdR、125I-UdR掺入法或MTT等比色法 细胞代谢产物测定法
代谢产物荧光强度测定法和指示细胞表面标 记或可溶性分子测定法
(1) 放射性核素掺入法
原理:通过检测细胞DNA合成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细胞增殖的方 法。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DNA合成的增加使得指示细胞对核苷或碱 基的需求增多,若将核苷标记上可以示踪的同位素(3H/125I ),通 过检测细胞内的同位素含量,则可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
结果客观易于自动化; 适用于大标本量的测定
方法的特异性受依赖细胞 株影响;放射性污染
常见细胞因子3H-TdR掺入检测法所需细胞及参考试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