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二○○七年三月
前言
为规范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作为国家流感中心所有工作人员使用指南。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பைடு நூலகம்国家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89-2004)》及相关法律法规,参考世界卫 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以及流感/禽流感相关推荐 方案,并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人禽流感诊断标准》和《禽 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了本标准操作规程 (SOP)。在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2004 年版)的基础上,增 补了大量内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本版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基本生物学实验 SOP、标本采集 SOP、 病毒分离 SOP、病毒鉴定 SOP、病毒核酸检测 SOP、血清学检测 SOP、 动物学实验 SOP、耐药性监测 SOP 以及标本及毒株管理 SOP 等。并 且根据近年来的工作需要和进展,建立了许多实验方法,如分子鉴别 诊断技术、禽流感 H5N1 NASBA 检测方法、流感/禽流感抗体单放射 免疫扩散溶血技术(SRH)等以及研究工作中实验的操作规程。
第五章 核酸检测 SOP......................................................................................101
流感/禽流感病毒 RT-PCR 引物制备 ..........................................................................103 流感/禽流感病毒 Real-time PCR 引物探针制备........................................................105 禽流感病毒 RT-PCR 检测 ...........................................................................................107 人禽流感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113 禽流感病毒 H5N1 NASBA 检测 ................................................................................119 分子鉴别诊断技术.......................................................................................................125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 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有序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全面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能力建设,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二)实时追踪流感病毒变异,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并做出预警;(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株的推荐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四)为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1 .监测对象。

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监测时间。

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监测诊室的设置。

(1 )综合医院在所有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2 )儿童医院在所有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4.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后,于每周一24 时前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2 )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科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5.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每家哨点医院根据病人就诊情况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南方省份每周10 份至40 份,全年平均达到每周20 份;北方省份4至9月每月20份,10月至次年3月每周平均20份。

(1)采样对象:发病3 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2 )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种类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

标本采集后放入含3-4ml 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3)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当在 2 个工作日内运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保存温度为2-8 C;如未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当置-70 C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1 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

鸡胚法病毒分离培养作业指导书

鸡胚法病毒分离培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本中心分离和鉴定各型流感病毒的操作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2.依据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附录A<仅限A1,A2.1>,附录G《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附件1<一、四、五>3.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4.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及个人防护对采集自属于感染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的病毒分离培养工作,应在BSL-2实验室内进行,并遵循生物安全二级个人防护。

在特殊情况下(如新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工作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及个人防护级别。

5.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5.1推荐采集的呼吸道标本种类及拭子的选择发病后应尽快采集如下标本:鼻拭子、咽拭子、鼻腔吸取物、鼻腔冲洗液。

气管插管的病人也应收集气管吸取物。

标本应置于无菌病毒采样液,并立即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置于4 ℃冰箱,并马上送至实验室。

标本应使用头部为合成纤维的拭子(例如,聚酯纤维),用铝或塑料做柄。

不推荐棉拭子和木柄。

标本采集管应包含3毫升病毒采样液(含有蛋白质稳定剂,阻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抗生素,缓冲液)。

5.2标本处理实验操作人员在处理流感样病例标本时必须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标本在实验室内/间转运时需有双层防护包装。

标本在离开生物安全柜前,应使用75%酒精或新鲜配制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2000mg/L)对容器表面进行消毒。

收到标本后,应尽快处理并进行分离,避免反复冻融。

按标本类型不同分别处理:鼻、咽拭子标本应将管内拭子在管壁反复挤压后,弃去拭子;鼻腔、气管吸取物标本应用干净灭菌的毛细吸管反复吹打,以便打碎粘液;鼻腔或咽部冲洗液标本应充分振荡标本管,将粘液打碎。

咽拭子在进行挤压时,动作要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产生气溶胶和液体溅出。

处理前将合适尺寸的纱布在新鲜配制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1000mg/L)中浸泡并拧干,平铺于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区。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简介该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是根据最新的流感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的,旨在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流感的诊断1. 流感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乏力等。

医生应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临床判断。

2. 确定流感的确诊需要进行病毒检测。

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鼻拭子或咽拭子抽取样本进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

3. 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的关键时机是在患者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

儿童流感的治疗1. 对于所有感染儿童,提供支持性治疗是首要的。

包括休息、充足的饮水、控制体温以及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

2. 对于高危儿童,包括5岁以下的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是推荐的。

3.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感染儿童的年龄、病程和流感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4. 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依那韦。

医生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

预防措施1. 推荐对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高危人群。

2. 儿童及其家人应遵循良好的卫生惯,包括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患有流感的人、使用纸巾或袖肘遮咳嗽和打喷嚏。

结语本指南为中国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指导建议。

医生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实施,以减少儿童流感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2023.。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04812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04812

目录编审人员 (1)前言 (2)编制依据 (3)第一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4)1。

1组织机构职责 (4)1.1。

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1。

1。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1。

1。

3医疗机构 (7)1。

1。

4卫生监督机构 (8)1.1.5采供血机构 (8)1。

2传染病信息报告 (8)1.2。

1报告病种 (8)1.2.2诊断与分类 (10)1。

2.3 登记与报告 (10)1.2.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4)1.2。

5报告程序与方式 (22)1.2。

6报告时限 (23)1.3报告数据管理 (24)1.3.1审核 (24)1。

3.2订正 (26)1.3.3查重 (26)1。

4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27)1.5资料保存 (30)1。

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1.7考核与评估 (33)1.8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33)1.8.1评价指标及规则 (33)1.8.2评价方式和频次 (36)1.9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调查和评估 (36)1。

9。

1目的 (36)1.9.2 评估方法和内容 (37)1.9.3 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38)第二章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 (40)2.1用户管理 (40)2。

1.1用户类型 (40)2.1。

2用户职责 (41)2.2管理程序 (42)2.2.1管理员创建 (42)2.2.2本级与直报用户申请 (43)2。

2。

3本级与直报用户创建与系统分配 (43)2.2.4本级与直报用户授权 (43)2。

2。

5用户有效期与延期管理 (44)2。

2。

6变更管理 (44)2。

2.7用户停用 (45)2.2。

8用户启用 (45)2。

3角色管理 (45)2.3.1角色创建 (45)2.3.2角色使用 (46)2.3。

3角色分配 (46)2.4安全与审计 (46)2.4.1安全管理 (46)2.4。

2审计管理 (47)2.5考核与评估 (47)第三章标准编码维护 (48)3.1工作内容 (48)3。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

附件2:流感监测实验技术操作规范一、流感监测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及流感病毒株的运输(一)流感临床标本的采集病毒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标本的采集时间、质量及其保存和运输等环节。

多数标本取自患者上呼吸道鼻咽腔,其次为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及尸检组织。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适当的采样液中低温保存。

常用的采样液有以下三种:pH7.4~7.6的Hank's、Eagle's或者DMEM培养基。

为防止采样液生长细菌和真菌,在采样液中可加入抗菌素,加入庆大霉素(终浓度为1mg/mL,Gibco, cat. no. 15750-078)和/或制霉菌素(终浓度为50U/mL)。

加入抗菌素以后重新调节pH值至7.4,分装每个采样管3mL,-20℃冻存。

常用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 鼻拭子:将带有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平行于上颚插入鼻孔,旋转,保持数秒,待拭子头吸收分泌物以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另一拭子拭另侧鼻孔。

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弃去尾部。

2. 咽拭子:用带有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适度用力擦拭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应避免触及舌部。

同样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弃去尾部。

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3. 鼻咽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

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5mL采样液涮洗收集器3次。

此外,对于尸检组织,必要时采集尸检的肺组织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二)临床标本运输新鲜采集的临床标本应在4℃条件下48h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未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标本送至实验室后,应尽快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测,48h内能进行检测的可置于4℃保存,否则应置-70℃或以下保存。

冻存的临床采集标本应在冻存的条件下,低温送至实验室。

冻存的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尽快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测,48h内能进行检测的可置于4℃保存,否则应置-70℃或以下保存。

流感监测实施方案

流感监测实施方案

流感监测实施方案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流感疫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建立流感监测网络1.建立流感监测机制,包括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场所,建立流感监测点,及时收集流感病例信息。

2.加强流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流感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二、加强流感监测能力1.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的识别和报告能力,加强流感诊断技术培训,提高流感病例的诊断准确率。

2.加强流感病毒的监测和病毒株的鉴定,及时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苗研发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完善流感监测指标体系1.建立完善的流感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病原学监测等指标,为流感疫情的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包括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及时发现并控制高危人群的流感疫情。

四、加强流感监测信息发布1.建立健全的流感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流感监测信息,引导公众科学防控流感。

2.加强对流感监测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公众对流感疫情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加强流感监测与防控的一体化1.流感监测与防控工作要紧密结合,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流感疫情的蔓延。

2.加强流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流感疫情的预测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流感监测技术支持1.加强流感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流感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流感疫情的及时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流感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更新和维护,确保流感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流感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七、加强流感监测队伍建设1.加强流感监测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流感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建立健全的流感监测队伍管理机制,确保流感监测队伍的稳定和持续性,为流感监测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2).doc

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2).doc

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时间模型)试运行工作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〇八年三月ﻬ目录二、ﻩ名词定义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预警基本原理及预警病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警工作流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职责分工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ﻩ系统安全与管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ﻩ系统运行与技术支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ﻬ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应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预案和规范等,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一)为全国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工具,提高基层及时发现和识别传染病暴发的能力;(二)提高各级疾控机构传染病预警工作的效率,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二、名词定义传染病预警:指在传染病发病异常增加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相关责任部门和机构及可能受事件影响的人群据此及时做出反应.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中新建的一套专用于传染病自动预警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病例历史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根据时间进程动态计算病例数历史基线,每日将当前观察周期内病例数与历史基线进行比较,当观察周期内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可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阈值:指预警系统设置的预警界值,本系统采用历史发病水平的第50百分位数作为预警阈值,特殊病种则设为单病例预警。

预警信号:指当前观察周期内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系统自动发出的提示信息。

疑似事件:对预警信号提示的事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核实,结合当地实际不能排除疫情异常升高的可能,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事件.三、预警基本原理及预警病种(一)预警基本原理1.单病例预警指针对一些特殊的传染病,一旦发现1例,系统即实时发出预警信号.2.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当地传染病报告病例历史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动态计算传染病病例数历史基线,建立将当地当前观察周期(7天)内病例数与其相应历史基线实时进行比较的预警模型。

全国流行性感冒防防控指南 ppt课件

全国流行性感冒防防控指南  ppt课件

ppt课件
5
二、防控重点措施
(二)流感疫苗应用。 以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为重点人群,参照流感疫苗预 防接种技术指南等文件,制订各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和接 种方案。要在社区合理设置疫苗接种点,为老年人和儿童提 供便利服务,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单位可组织集中接种。医务 人员要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季前,各级医疗机构 要免费为本单位医务人员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感染科、 呼吸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要确保全员接种,发挥典型示范 作用。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及家属科学推荐接 种流感疫苗,提升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
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试行) 2018
ppt课件
1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 康危害较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易变异,呈季节性流 行特点,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工作具有长 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为做好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 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本方 案适用于季节性流感防控,对于流感大流行要按照国家流感 大流行应急预案执行。
ppt课件
9
二、防控重点措施
(四)暴发疫情处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要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养老 机构等集体单位在流感流行季强化每日晨(午)检、因病缺课 (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制度,发现发热、流感样病例在短 期内异常增多等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报 告。各级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 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等有关方案要求,规范开展流感暴发疫情 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提出减少或 避免集体活动和集会、班级或学校停课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及时有效指导处置疫情。
ppt课件6二、防来自重点措施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筹资政策,降低重点人群疫苗接 种费用,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大城市要研究重点人群疫 苗接种等综合防控策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要加强疫苗接 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可能出现的偶合事件或 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目录编审人员 (1)前言 (2)编制依据 (3)第一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4)1.1组织机构职责 (4)1。

1。

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1。

1。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1.1。

3医疗机构 (7)1.1.4卫生监督机构 (8)1.1.5采供血机构 (8)1.2传染病信息报告 (8)1。

2.1报告病种 (9)1.2。

2诊断与分类 (10)1.2.3 登记与报告 (10)1.2.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4)1。

2。

5报告程序与方式 (22)1。

2。

6报告时限 (23)1。

3报告数据管理 (24)1.3.1审核 (24)1.3.2订正 (26)1。

3。

3查重 (26)1.4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27)1.5资料保存 (30)1。

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1。

7考核与评估 (33)1。

8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33)1。

8.1评价指标及规则 (33)1。

8.2评价方式和频次 (36)1.9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调查和评估 (36)1.9。

1目的 (36)1。

9。

2 评估方法和内容 (37)1.9。

3 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38)第二章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 (40)2。

1用户管理 (40)2。

1.1用户类型 (40)2。

1.2用户职责 (41)2。

2管理程序 (42)2。

2。

1管理员创建 (42)2。

2。

2本级与直报用户申请 (43)2。

2。

3本级与直报用户创建与系统分配 (43)2.2.4本级与直报用户授权 (43)2.2。

5用户有效期与延期管理 (44)2。

2.6变更管理 (44)2。

2.7用户停用 (45)2.2。

8用户启用 (45)2.3角色管理 (45)2。

3。

1角色创建 (45)2。

3。

2角色使用 (46)2。

3.3角色分配 (46)2。

4安全与审计 (46)2。

4。

1安全管理 (46)2.4。

2审计管理 (47)2.5考核与评估 (47)第三章标准编码维护 (48)3.1工作内容 (48)3.2工作流程 (48)3.3工作要求 (49)3.3。

流感监测方案(2017版)

流感监测方案(2017版)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流感样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3)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室工作
1.负责非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辖区内的网络实验室报送毒株的复核 鉴定,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反馈。
2.选择网络实验室报送的部分毒株开展抗原性和耐药性监测工作 ,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周报》向监测网络反馈。
数,填写登记表,报医院主管科室,主管科室汇总后每周一24时前分诊室录 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HIS系统上备注流感样病例或写出流感样病例的症状
注意事项: 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举例:ILI%=(内科诊室ILI数)/(所有内科诊室就诊患者数)。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网络信息安全
培训、考核和督导
(一)培训 形式 国家定期培训、省级疾控中心每年培训
各网络实验室派专业技术人员至省疾控或国家流感中心进 修。
国家流感中心和省疾控可派专家至现场进行培训和指导。
培训、考核和督导
(二)考核和评估 1盲样考核 国家——每年一次(所有省疾控、各省级参比中心辖区 内的1-2家网络实验室、非省级参比中心辖区内的所有网 络实验室) 省疾控——每年一次(辖区内所有网络实验室)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监测诊室的设置 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 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 监测。
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各监测诊室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
信息系统管理与建设
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管理 国家流感中心——管理和维护 各网络实验室——账号由本级系统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权限由本级业 务管理员设置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账号由所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管 理员建立和维护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版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版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目录编审人员苏雪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葛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雪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丽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倩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立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国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桂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连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来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燕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卫东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艳丽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莹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永孝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红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陶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是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的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更好地适应传染病防控形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进行修订,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为落实相关要求,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组织专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各级网络直报工作需求制定本指南。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目录编审人员 (1)前言 (2)编制依据 (3)第一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4)组织机构职责 (4) (4) (5) (7) (8)1. (8)传染病信息报告 (8) (8) (10)1.2.3 登记与报告 (10) (14) (22) (23)报告数据管理 (24) (24) (26) (26)学习文档仅供参考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27)资料保存 (30)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考核与评估 (33)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33) (33) (36)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调查和评估 (36) (36)1.9.2 评估方法和内容 (37)1.9.3 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38)第二章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 (40)用户管理 (40) (40) (41)管理程序 (42) (42) (43) (43) (43) (44) (44) (45) (45)ii角色管理 (45) (45) (46) (46)安全与审计 (46) (46) (47)考核与评估 (47)第三章标准编码维护 (48)工作内容 (48)工作流程 (48)3.3工作要求 (49) (49)3.3.2 机构信息维护 (51)3.3.3 人口数据维护 (54)第四章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讨论稿) (56)适用范围 (56)实施原则 (56)4.2.1省级统筹,属地管理 (56)4.2.2源头采集,多级交换 (56)4.2.3先行先试,属地共享 (57)组织管理 (57)4.3.1 中国疾控中心 (57)4.3.2 省级疾控中心 (57)学习文档仅供参考4.3.3 申请交换的市、县级疾控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58)交换内容 (58) (58) (58) (59)技术路径 (60)保障条件 (61)第五章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施 (63)硬件配置 (63)人员要求 (64)网络接入 (65)第六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指南〔试行〕 (66)总则 (66)机构与职责 (67)网络安全管理 (69)6.4接入管理 (69)运行维护 (70)iv编审人员苏雪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葛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雪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丽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倩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立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国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桂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连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来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燕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卫东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艳丽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莹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永孝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红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陶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文档仅供参考前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方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监测工作技术环节,科学指导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感监测工作,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2010年版)》,特制定本指南。

一、监测目的(—)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二)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二、流感样病例监测(一)监测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二)监测时间所有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每年4月1日所在周至次年4月1日所在周前一周为一个流感监测年度。

流感监测周历编排标准参照ISO8601 ,按照公历的每周一到每周日编排(注释:如1月1日为周一至周四,该周属于新年第一周;如1月1日为周五至周日,该周则属于上一年最后—周;周一为每周第一天)(附件1 )。

(三)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设置1 •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其中,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内科门诊应包括所有内科诊室和感染性疾病科。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如哨点医院儿内科门诊有细分的科室,则所有儿内科诊室均应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医院都应按要求规范设置监测诊室,不能仅将发热门诊设为监测诊室。

1・报告内容和程序(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每天在所有监测诊室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医院_科门(急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气附表1), 报医院主管科室。

原始登记表中"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可分科室、诊室,由各科室确定专人每日进行登记。

(2 )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周一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上周的“—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 ),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2・注意事项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开展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实验室必须是生物安全II级或以上实验室,具备以下病毒分离鉴定的条件和相关仪器设备。

(1)流感病毒分离必须在生物安全II级或以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2 )红细胞凝集(HA )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 )试验在生物安全n级实验室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3 )实验室基本条件:具备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所需要的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离心机、C02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液氮罐、普通冰箱、・70°C低温冰箱、PCR仪或Real-time PCR仪、凝胶成像仪等设备。

2・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分离培养是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基础,是流感病毒检测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目前多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通过鸡胚分离的流感毒株与原始标本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而通过MDCK细胞所分离的流感病毒与原始标本相似。

且因"0"相毒株的重现,MDCK细胞对"0〃相毒株的敏感性远高于鸡胚,故MDCK细胞已成为流感病毒分离不可缺少的一种宿主系统。

但考虑目前全球主要使用鸡胚进行流感疫苗生产,MDCK细胞分离的病毒在很多国家尚未批准用于疫苗生产,因此鸡胚分离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的常规监测标本后,要求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若同时进行MDCK细胞和鸡胚分离,为减少工作量,可先用MDCK细胞对原始标本进行筛选,MDCK细胞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后,再将另外一份・70弋或以下冻存的原始标本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要求在24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和病毒分离。

(1 )标本的处理:将原始标本分为三份,一份用于MDCK细胞接种,一份鸡胚接种,一份・70°C或以下温度保存待复核。

(2 )标本的接种、收获和鉴定:要求利用生长状态良好的MDCK 细胞和/或鸡胚进行标本分离。

标本接种后阴性标本可不再盲传;对于血凝滴度小于1:16的毒株,将病毒培养液进行10-1 ~ 10"稀释后,进行传代。

MDCK细胞或鸡胚收获的病毒培养液首先用火鸡、豚鼠或人0型血红细胞进行HA试验,确定病毒滴度。

流感病毒"0〃相毒株不凝集鸡红细胞,所以不建议使用普通鸡红细胞。

HA试验完成后, 采用国家流感中心每年分发的各型别/亚型标准参照血清进行HI试验,以确定病毒的型别和亚型。

进行HI试验时,需同时采用各型别/ 亚型的标准抗原作为对照。

具体方法参见附件2O不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要在1周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

(3)结果录入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流感监测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登记表"中(附表4 )。

3.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有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对分离的流感病毒,采用同一型别/亚型的标准参照血清(雪貂免疫后抗血清)进行HI试验,通过与阳性对照的HI滴度进行对比,分析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

4・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分析有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选取部分毒株进行流感病毒的序列测定和基因特性分析。

序列将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基因序列共享数据库(拟于2011年10月前开通)实现辖区内共享,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利用本辖区的序列信息开展综合分析,提高数据利用能力。

5.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有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进一步通过监测毒株序列中耐药性相关位点的变化或者通过生物学实验,来监测流感病毒的耐药性,为指导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6・流感毒株的管理和寄送(1 )毒株的保存管理包括国家流感中心在内的全国流感监测各网络实验室,要对所有流感毒株进行登记保存,参考使用〃流感毒株保存记录表〃(附表5 ), 以备复核。

毒株鉴定完成后,液体毒株可在・70°C或以下温度条件保存3年, 冻干保存的毒株可以4弋及以下温度条件长期保存。

各网络实验室对分离出病毒株的原始标本应在・70弋及以下温度条件保存至少6个月。

(2 )流感毒株/标本的上送各网络实验室对所有血凝滴度":16的流感毒株,同时上送国家流感中心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量每份不少于3mL。

各网络实验室毒株可由省级网络实验室统一上送,从标本采集到送至国家流感中心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个月。

送检的毒株要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提交送检并打印"流感毒株送检单"(附表6 ),随同毒株一同寄送。

每个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向国家流感中心上送流感毒株数量每年不彳氐于30株,流行季节每月不少于5株。

各网络实验室对于HA阳性、但不能区分其型别或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务必在48小时内送至国家流感中心。

发现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应当立即上报,同时将相关毒株和阳性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

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参见附件2O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_)暴发疫情定义1・流感样病例暴发:指同一地区或单位内在较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2・暴发疫情报告标准:(1 )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2 )在某一社区内(如同一乡或街道)1周内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疫情特点及防控工作需要,参照上述要求制定更为敏感的暴发疫情报告标准。

1・学校、医院等集体单位发现聚集性流感样病例或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获得报告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7 )进行网络直报。

为确保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早发现和追踪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进展,对于尚未达到报告标准的暴发疫情,疫情发现单位也可尽早如实报告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2・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

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负责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

3•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刀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

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三)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1.流行病学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对疫情信息进行核实,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暴发疫情进一步发展,并为制订针对性的暴发控制措施、评估干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1 )核实诊断接到疫情报告后,各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暴发的存在。

(2)基本信息的收集内容包括暴发发生学校、集体单位、社区等人员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暴发波及人数、教学/生产活动形式(如学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学校、单位的班级、科室分布情况,地理地貌、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

(3)现场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人员对报告的病例及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流感样病例调查一览表"(附表8 ), 填写病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体征,病情、病程,检验结果(影像学、血液检测);医生诊断或印象;流感疫苗接种史;病人隔离、治疗情况、效果和转归;2)患者流行病学史:与同类病例之间的接触史、与可疑动物的接触情况;3)该单位近2周因病缺勤情况及接触者健康情况;4)事件发生前一周及发生后单位内外集体活动情况;5 )环境状况(通风、一般清洁状况、宿舍情况);6)必要时收集其他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

根据疫情特点和疾病特征,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