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专业简介: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较宽口径专业,主要学习各种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 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转换的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具备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电子系统开发与调试等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中起步较早的专业之一,1998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1997年获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点,并与2007年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本科特色专业,2012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扶持专业,2014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专业。
拥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个实验室、3个研究室和1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
现有教师19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择业余地,适宜在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测量等领域及高新技术产业中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调试、检验和管理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信号的获取、处理、传输和信息的分析与识别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电子系统开发与调试等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导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涵盖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就业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要求等内容,以期为广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指南。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 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具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6. 具备跟踪和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核心课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3. 专业拓展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微处理器原理等;4. 实践环节:电子电路实验、电子设计实践、工程实习等。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常见的实践环节包括:1. 实验教学:通过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2. 项目设计:通过电子设计实践、创新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工程实习:通过参与企业电子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毕业要求包括学分要求和能力要求两方面:1. 学分要求:学生应取得规定的学分,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等;2. 能力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结语】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信息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电子信息工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其培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机构的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等教育资源,依据学科特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技术领导力、工程素质和复合型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为目标。
本文将就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特点、培养方案的设置、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特点在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具备坚实的数学与基础科学知识,能够基于具体实际问题,应用这些知识完成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调试及优化。
2.能够掌握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实现和维护相关的技术方法和工具,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对工程实践的敏感性,对工程化项目的综合管理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并具有一定的商业洞察力。
4.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积极学习新知识,发扬创新精神,具备实施创新和研发技术的能力及相关的项目管理经验。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实力。
6.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高度的诚信和责任感,能够在高压力和复杂的情境下保持自控能力。
二、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置为了培养出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符合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方案。
在制定这一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明确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以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具备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软硬件技能和前瞻性思维能力、突出现代信息与现代通信相关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或是培养具备突出的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电子信息人才为目标等等。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2. 熟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学习和跟踪新技术的能力;3. 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的工程项目中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工程技术领域的职责。
三、课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 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电子器件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2. 通信原理: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电路设计和逻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4.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7.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的课程。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立以下实践环节:1. 实习:学生需要参加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深入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际工作;2.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独立或团队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3.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在毕业前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或毕业设计,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工程项目。
五、评价与考核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成绩: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环节成绩:评价学生在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的表现;3. 学术科研成果:对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4.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造性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电子信息类行业,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改造以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范围;③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④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和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⑥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⑦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⑧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3、具有体育、卫生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四、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1、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门人才: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版;3、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设计实习、通信网络实习、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外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系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子信息科学领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及其电子实现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通过学习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二、学制4年,学习年限3~6。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一)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共计48学分。
1.通识基础课程(32学分):必修;修读全部通识基础课程,并在第一学年修完除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体育3、体育4外其他全部课程。
2.通识核心课程(8学分):限制性必修修读通识核心课程中“大学语文”2学分,其余6学分任选,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全部8学分。
3.通识拓展课程(8学分):跨学科选修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中选修4学分,并在第一学年修完,其余4学分在通识拓展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语言,艺术教育,体育、健康与就业,教师教育”系列中选修。
经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同意、教务处核准,学生所获辅修课程学分和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认定的创新学分,可与通识拓展课程学分相抵,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其中创新学分只计学分,不计成绩,不计入学分绩点。
4.艺术二类特长生、体育一类特长生、体育二类特长生修读通识拓展类课程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且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能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和机器人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开发与应用、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工作,担任研发或测试工程师、技术或产品经理等职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培养目标1: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目标2:能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对解决方案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培养目标3: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独立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信息表达。
培养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实施过程中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培养目标5:能在社会竞争中持续发展,自主学习新知识、理念,独立进行探索,较好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变化。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计算机及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借助文献辅助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和分析论证,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电路或功能模块,并考虑其相互之间关联和影响,能够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旨在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实训,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技能,包括电路设计与调试、模拟信号处理、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科研实践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组中有效地与其他成员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三、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基础:大学物理等。
(3)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4)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C语言等。
2.专业课程:(1)电路与信号处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2)通信工程: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等。
(3)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
(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
3.实践课程:(1)实验课程:电子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
(2)科研实践:参与电子信息工程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涉及到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具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四、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2、专业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3、实践课程: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竞赛、生产实习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选修课程。
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质量监控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审查制度、答辩制度等,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3、就业情况监控: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制度,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和科学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系统的工程实习经历,具备电子信息检测、处理、控制与传输系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工程实施而实现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具有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基本的电路、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应用与开发能力;具有系统的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参与相关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4)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初步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中综合类实践、实验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能力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设计和分析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能力;(6)了解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津、法规以及工程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通识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扎实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 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具备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与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备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发挥团队作用,协调各方资源,完成复杂的工程任务。
5. 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做到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勇于创新。
二、课程设置1. 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2. 电子信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打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
4.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素质培养。
5. 选修课程:包括通信网络、电子设备与系统集成、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专业知识。
6. 实践教育: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工程项目实践、实习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验、工程项目、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教学:通过团队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4. 跨学科交叉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设施
实验室建设
建设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包括电路基础实验室、通信原 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
,提供实践教学环境。
仪器设备配置
购置先进的电子仪器设备,如示 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
等,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实践教学基地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 教学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训
的场所。
校企合作
资源配置
师资队伍
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引进具有国内外知名学术背景的 教授、博士,引领专业建设和教
学改革。
企业背景教师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 师、技术专家,担任专业课程和实 践教学的兼职教师。
青年教师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攻读博士 学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修 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感谢观看
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提供 决策支持。
积极与行业企业沟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及时调 整培养方案。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发 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行业反馈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定期更新培养 方案,确保其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THANKS
04
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内容监控
建立教学内容审核机制, 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 标和行业需求。
教学方法监控
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 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同时监控其有效性。
学生反馈机制
设立学生评教制度,定期 收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意 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教学 的依据。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业成绩评价
产学研合作
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专业的科研水平 和应用能力。
2008版电子信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一、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60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主要面向未来信息产业人才市场的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实验能力,能从事电子设备和系统以及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的设计、应用和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3.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开发新系统、应用新技术的基本过程;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7.能借助字典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
五、核心课程(学位课程,用*号注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等六、主要实验、主要实践环节及其具体内容主要实验:电路分析实验,16学时;电子电路基础实验,48学时;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实验,24学时;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16学时;高频电子线路实验,12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2学时;EDA原理及应用实验,24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12学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
它依托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2.培养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进行创新研究的人才。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工程实践: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法:1.知识讲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实践:开设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工程实践等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意识。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师制度: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方向上的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
四、培养环境:1.实验室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项目平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平台,与社会环境进行衔接。
3.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书籍、论文等学习资料。
五、评价体系:1.考试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
2.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交流能力
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学习、部分核心专业课程
社交及团队协作能力 能 力 基本能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领导能力 干预与处理能力
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学习 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外交流实践 科技活动、系列讲座、学生科研课题论文、综合设计、 企业学习 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系列讲 座、企业学习 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兼职助学
0800680 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
0800430 Web 开发技术
0100880 电子商务
0700340 数字信号处理
0800350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0800080 认识实习
0801170 生产实习
0700110 电子实习
0800600 毕业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Fo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Discrete Mathematics Data Structure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Operating System Database Principle Principles of Computer Network Signal and Systems Basic Cryptolog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e Base Data Security Technology Theory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Communication Analyzing on Network Protocol Hacking and Defens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Hiding Technology Computing Methods Java Language Programming Movable Termination Software Developing Technology Web Developing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Technology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icrocomputer System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Cognition Practi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actice Practice on Electronics Undergraduate Project
知识获取与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知识积累与 构建能力;知识分类与关联能力;决策与创新能力
语言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级公选课、、体育、军训
艺术素质
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科学素养
校级公选课、系列讲座
基本素质 政治素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党校
考查 1 16
16
公共课小计: 37 学分
37 748
0500011 高等数学[1]
考试 10 160
80 80
0500090 公共
基础 0600050
课
必
0600110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物理实验
050015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查 2 32 考查 3 48 考查 1.5 24 24 考查 3 48
科技活动、科研实践、各实习环节 科技活动、科研实践、各实习环节
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科研实践、各实习环节
项目集成及管理能力
科技活动、科研实践、各实习环节
应对工程实践危机能力 专业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各实习环节
设备、仪器使用能力
物理实验、专业实验、毕业设计、各实习环节
系统调试能力
毕业设计、各实习环节
设计、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科研实践、企业学习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
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移动终端系统开发、各实习环
节、毕业设计、各课程实验、科技活动
创新实验能力与科研开发 专业综合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
研究能力 专业能力 科研开发研究能力
第1页共6页
培养要求
实现途径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企业学习
决策与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科研实践、核心专业课程、各 实习环节
组织管理能力
社团活动、讲座、各实习环节
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分析、信息隐藏技术、电
信息安全设计、分析能力 子商务、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各实习环节、毕业
40
0700580 信号与系统
核心 0800820 密码学基础 专业 课 0800950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
0800960 数据安全技术
考查 3.5 56
6
考试 3 48
8
考查 3 48
8
考查 2.5 40
50 40 40 40
0800970 信息安全基础
考试 3 48
12
36
核心专业课小计:18 学分
0800610 数据结构
考试 4 64 考试 3 48 考试 4 64 考试 4 64
12
52
48
12
52
16
48
0800620 数据库原理
考试 3 48
10
38
0800630 操作系统
考试 3 48
10
38
专业基础课小计:28.5 学分
28.5 456
0800640 计算机网络原理
考试 3 48
8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又具有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安全应用 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与实施能力,具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开发的基 本素质,了解信息安全学科的发展动向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所培养的人才将能在信息技术产 业、教育、企业、事业、军队、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等单位胜任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 安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要求。
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数:24
9 门 28.5 17.8%
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数:76
6门
18 11.3%
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数:56
16 门 40.5 11.9%
至少获得 19 学分
军事训练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专业综合实习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程设计 专项实践课程 数据结构课程设 计 网络工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子实习 毕业设计 实践环节合计 通识课程 校级 三类 公共选 修课程
考查 2 32 8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1400041
考查 6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6 32
32 32
1400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 1400061 形势与政策 共 课 0000010 大学生健康教育
考查 3 48 16 考查 2 124 考查 1 16
0400011 大学英语
考试 14 224
信息安全技术
络安全技术、数字通信概论、移动通信概论、信息隐
藏技术
信息安全行业系列技术标 行业新技术等系列讲座、企业学习、认识实习
准、政策、法规
专业发展现状
网络新技术讲座、科技活动、认识实习
怀疑与批判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实践、系列讲座、科技活动、科研实践、专业综 合实习、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科研实践、全部课程、企业学 习
素
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益劳动、校级公选课、 社会实践、企业学习、社团活动
质
法制意识和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团活动、校级公选课
诚信意识
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企业学习
专业素质
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生态、节能、环保与可持 续发展意识 工程基本素质 高级工程素质
专业教学、校级公选课、企业学习、社团活动 专业教学、校级公选课、社团活动、企业学习 全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企业学习 行业新技术讲座,学生创新活动、企业学习
0700580 信号与系统
0800820 密码学基础
0800950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
0800960 数据安全技术
0800970 信息安全基础
0800210 数字通信概论
0800370 网络协议分析
0800840 网络攻防技术
0800980 信息隐藏技术
0800450 计算方法
0800220 Java 程序设计
18 288
必修课小计:共 103 学分
103 1648
1
选 通识
修 课程
2
3
人文与社科科学类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 艺术类课程
考查 2 32 考查 2 32 考查 2 32
第5页共6页
类别 模块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通识课程小计:6 学分
实践学时
理论教学
备注
考 试 / 学分 考查
学时
上
实习实验实训
机
三、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四、相近专业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第2页共6页
五、专业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概论、C 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 理、数据库原理、信号与系统、密码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数据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基础、 数字通信概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攻防技术、信息隐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