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的诱惑的简单分析
冈底斯的诱惑
解读《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性《冈底斯的诱惑》被看作是马原“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作为“先锋小说”,它常常被冠以“形式主义”的名号。
很多人仅仅关注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话语表现形式,结构艺术。
而在内容上,却往往关注不够。
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小说缺少内容实质,缺少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故事情节,很多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看不懂”。
然而,我认为这部小说是有内容和故事性的,它不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仅仅是“文字的游戏”。
小说的四个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仔细阅读和思考,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它的可读性不单单在于体会它作为“先锋小说”所体现的形式技巧的成就。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小说命名为《冈底斯的诱惑》。
我想先从“诱惑”这个词说起,因为一般来说,题目是主旨的体现,这应该是比较受关注的。
这也是我认为始终贯穿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联系四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的线索。
“诱惑”,从字典上可以查出两个意思:一是“使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二是“招引,吸引”。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似乎综合运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
从小说整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多种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元叙述”方式,蒙太奇的视角转换等,来达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在接受故事时产生阻碍,进入“马原的叙事全套”的效果。
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叙述方式,读者为了获得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被“吸引”着读下去。
此外,要更确切地理解作者对于“诱惑”第二个意义的运用,就要和“冈底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
“冈底斯”是作者心目中西藏原始文明的象征。
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文明对于他的吸引和震撼,以及他对于那种文明的痴迷。
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很明了了。
就是对于西藏原始文明的崇拜和赞美,表现西藏那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奇特的文明。
马原受到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那种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
他要表现的是西藏文化的美——宗教美,人情美,生活美。
小说中描写了西藏特有的神圣的丧葬方式——天葬,奇特的打猎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术的神奇的来源,这些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他对西藏文明的独特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冈底斯的诱惑
雪已经停了一些时候,满地素白色,空间很亮,可以看出去很远。不远处的湖面竟像沸水一样腾起老高的白 气。天是暗蓝色的,没有月亮,星星又低又密;白气柱向上似乎接到了星星,袅袅腾腾向上浮动着。我相信这景 致从没有人看见过,我甚至不相信我就站在这景致跟前。这是一条通向蓝色夜幕的路,是连接着星星的通道。
冈底斯的诱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说
作家
冈底斯 山
青罗布
牧神
帆船
冈底斯
叙事
生活 想法
台灯
诱惑
印象
西海
扎西
灵感
夜班
诱惑
内容摘要
不可不读的当代文学经典,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叙事圈套;文坛射雕五虎将之“西毒”马原以 深具灵性的语言写“藏族人千百年来所过的那种生活”,8个藏区故事、8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灵 感之光加上奇崛瑰丽的文字迷宫。《冈底斯的诱惑》是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冈 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这些小说围绕“我”或“我”的内 地文艺工作者朋友、藏族朋友在雪域高原发生的故事展开:“我”和朋友探寻野人、穷布孤身猎熊、小小牧羊人 翻越雪山朝圣、三位独居的老太太各自携带神秘的过往……他们大多是因命运波折或浪漫情怀而变得离群索居的 人,带着孤独和苦难的色彩,但又时时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这些小说敞开了叙事的边界,借助西藏 的神秘氛围,建构出梦幻一般的叙事迷宫。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叙事研究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叙事研究摘要马原先锋小说对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与审美属性的探索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但对语言等形式自身过度迷恋也限制了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表达,这是一种两难处境。
马原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新质掀起了当代文学的叙事革命。
它放弃对历史本质的追寻和社会真实的反映,颠覆传统小说叙述与确定性的联系,注重非理性、偶然性的经验碎片,以非线性的共时态小说叙述来显示世界无序性的本在。
小说形式的先锋涵容了内容的深刻,叙事方法的创新与马原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互为表里,重叙事形式的写作一时成为一种新变之美。
关键词: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前言马原小说的一大特色是重叙述形式,作为故事讲述者不时跳出来说话。
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出现会打断叙述进程,使读者的思绪被迫中断。
对此有论者认为,这样使许多人记住了马原和马原的小说。
至于作者在文中出现,这其中的马原其实已经不是作者马原,而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成为小说的一部分了;也有人指出,对形式的迷恋是先锋小说家存在的标记,先锋是一种自由,它从本质上讲是拒绝现实与主流的。
马原先锋小说对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与审美属性的探索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但对语言等形式自身过度迷恋也限制了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表达,这是一种两难处境;同时人们对小说应该更多地关注“写什么”,还是“怎么写”持有争议。
有的人认为好的小说一定是技巧高超的,用心灵去建构一部语言、形式有个性的作品,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但有的人则认为,作品内容比写作技巧更重要,过于沉迷“叙述圈套”会使小说的雕琢痕迹过重,马原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新质掀起了当代文学的叙事革命。
它放弃对历史本质的追寻和社会真实的反映,颠覆传统小说叙述与确定性的联系,注重非理性、偶然性的经验碎片,以非线性的共时态小说叙述来显示世界无序性的本在。
小说形式的先锋涵容了内容的深刻,叙事方法的创新与马原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互为表里,重叙事形式的写作一时成为一种新变之美。
一、马原叙述圈套马原在1980 年代的产生原本就有着历史独特性,1980年代中期诸多西方文学及文化思潮被引进,形成了当时文学创作创新与探索的风气。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与五虎上将:马原、余华、苏童、洪峰、格非并称为先锋文学五虎将。
*《冈底斯的诱惑》有点“怪”:马原的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2期。
刚发表就有人写评论文章称:读起来有点“怪”,有点反常。
并认为,这“怪”,这反常,“有时就是有所变革的先兆。
”*小说在“叙述”上的特点:一,小说的“叙述”。
(一)、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
小说开始有个小序:“当然,信不信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不不能强要人相信的。
”1、不把“信”,即真实作为叙述的前提和要求,这与以往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2、把“信不信”的权力交给读者,“你们”显然指读者。
3、小说好像是讲一个“打猎”的故事,但问题是,你读完小说以后,你会发现,它讲的并非全是打猎的故事。
于是,这个“序”与内容之间就有了不少的裂痕,这又使“序”本身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这样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给我们的感觉是: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可能发生。
4、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恐怕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先锋”小说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作家的叙述的一种基本立场。
正是这样一种立场决定了他的小说如何“叙述”。
5、为什么作家要放弃“真实”的叙述观呢?它基于怎样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呢?请大家思考。
也就是,什么才是小说的真实呢?或者问,文学的真实是谁的真实,怎样的真实?可以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艾萨克.B.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尔佩尔》和《扫烟囱的雅什》等来说明。
(小说追求真相,自然科学追求真知,共同到达真理?)(二)、“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
小说共分16节,有四个叙述视角。
第一、第二、第五节,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第三、第六节: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
第四、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用第三人称叙述。
小序、第七节、第十五节,叙述者直接进行叙述。
“叙述”的多声部: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就会使读者“眼花缭乱”,但同时,也可能有这样的好处:形成“叙述”的多声部,形成音乐式的“复调”。
冈底斯的诱惑 的简单分析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进行了革命性的试验,给传统的小说观念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将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纳入叙事之中,他在小说中经常大谈自己写作的目的、动机、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及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方法等等,这一种手法在小说中被作者反复的使用。
小说中第四节叙述者直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尽管这里有帅哥和美女。
在第十五节,他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断线,为什么不给尼姆写信接着叙述者编译讨论的态度直接告诉读者顿月“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马原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小说技术的考虑,这种自觉的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可以产生一种离间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成现实。
马原通过这种叙事方法讽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真实性,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其次是小说的结构。
在结构上,采取了几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的非逻辑性组合的方法。
小说由这几个故事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
这几个故事毫无关联、有头无尾的神秘的拼凑到一起,不但是对小说有序化整体化结构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
但是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是什么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人们的观想和臆造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式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再者就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和叙述角度的随意转换。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方式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英国作家W·萨默塞特·毛姆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英国医生在追求理想和追求爱情之间所经历的挣扎和磨难。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读后感触动人心。
在小说中,主人公拉里·达雷尔是一个怀着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医生,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
然而,在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陷入了一段感情的纠葛。
他爱上了一个名叫伊莎贝尔的女人,但伊莎贝尔却对他的理想和追求不以为然,她只在乎金钱和享乐。
在这种矛盾的纠葛中,拉里不断地挣扎着,他试图逃避现实,却又无法割舍对伊莎贝尔的爱恋。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拉里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助。
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逃避。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挣扎和磨难,但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拉里虽然在爱情和理想之间挣扎,但他最终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伊莎贝尔的出现让拉里陷入了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拉里的经历,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即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总的来说,《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充满了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拉里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读后感触动人心。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特点
策 略等多 种艺术手 法 ,精妙 地传 达 了西藏神话 世界 和藏 民原 始 的 生存 态 成 就 忽 略 不 计 ,反 其 道 而行之 , 想探讨 一下 《 冈底 斯 的 诱
惑》 呈 现 的故 事 特 点 。
月与尼姆 的故事 更像是遥 远 的传 说 ,亦 真 亦 幻 。 不 管 解 读 效 果 如
一
果 不 是 一 回 事 ;作 家 的 创 作 意 图
与读者 的感受也 不是一 回事 。不
管 怎 样 ,三 个 故 事 还 是 共 同 把 冈 底斯 的种 种诱惑植 入 了读 者 的心 田, 唤起 了人 们 的无 限遐 想 。说 实 话 ,笔 者 关 于 西 藏 的 点 滴 了 解 还 真是从 马原的《 冈底 斯 的 诱 惑 》 开
《 冈底斯 的诱惑 》 写 了几个来 自内 地 的 年 轻 探 求 者 进 藏 后 的所
见 所 闻 ,但 采 用 了多 种 叙 事 视 角 轮番上 阵 , 叙 事主体 缺席 , 时 空 淡 化、 并置 , 故 事 间 缺 少 相 应 的逻 辑 联 系 ,作 者 突 现 在 文 中 坦 言 叙 述
作 家 的 写作 立 场 与 文 本 的 传 达 效
死者 大幅 的照片和花 圈挽 幛。陆 高们 无法不 唏嘘感 叹生命 的无常
和美 的 脆 弱 。 关 于穷 布 猎 熊 读 者 期 待 他 会 面 对 一 头 什 么 样 的 大 熊 ,因 为 受惊 吓 的牧 民事 前 已 经 大 肆 渲 染 了 一 番 。 结 果 大 出 人 们
批 年轻 的作 家。他的叙事探索 , 不
啻 是 小 说 观 念 和形 式 的一 场 大 变 革, 其 文 学 史 意义 自不 在 言 。1 9 8 4 年他 发表 《 拉 萨 河女 神》 , 首 次把 叙 事 置 于 故 事 之 上 ,但 最 经 典 化 的 尚数 《 上海文学 7 ) 1 9 8 5 年 第 二 期 发表的《 冈底 斯的诱 惑》 。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小说,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特蕾莎·马尔斯顿在
爱情与责任之间的挣扎。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探索
而著称,读后感受颇深。
小说中的特蕾莎·马尔斯顿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孩,她在家
族的期望和自己的内心之间陷入了困境。
她在爱情与责任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婚姻,但这个婚姻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小说通过特蕾
莎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以及他们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
读完《冈底斯的诱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说中所蕴含的深
刻社会意义。
特蕾莎的命运让我不禁想起了当代社会中许多女性的
遭遇,她们在职场和家庭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特蕾莎在小说
中的挣扎和选择,让我对当代女性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
我更加关注和关心身边的女性朋友和家人。
此外,小说中对爱情和责任的探讨也让我深思。
特蕾莎在爱情
和责任之间做出了选择,但这个选择并不是完全出于她的内心。
在
当代社会中,爱情和责任之间的选择依然是许多人面临的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这两者,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呢?小说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冈底斯的诱惑》,我深深地被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探索所感动。
特蕾莎的命运让我对当代女性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爱情和责任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冈底斯的诱惑文本解读
课程作业题目《冈底斯的诱惑》文本解读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史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1(3)班姓名杨明勇所在学院人文学院冈底斯的诱惑摘要:《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
小说中有三条线索,三个故事,截然不同,但主旨都围绕西藏的神秘莫测、磅礴美丽展开。
其中有人物身份的推翻与确认,是布莱希特间离式效果的积极尝试。
马原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先锋派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
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从中宣布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感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关键词:神秘、美丽、诱惑、突然、独特正文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马原是我创作简述。
我们这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作者马原,1953年生,辽宁锦州人。
1982年进藏工作,并开始发表作品。
已出版小说集《西海无帆船》、《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
马原的作品大多吸收魔幻现实主义艺术表现的长处,在叙述形态和时空处理上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作为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贡献。
此前,从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到寻根文学,作者大多仍处于要“交流一点什么”、“说什么”的冲动之中,而马原则把创作的重心转向了“怎么写”,在小说的叙事策略、叙述语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验,从而在一个历来缺乏形式感的国度里唤起了形式自觉,引发了一场小说叙事革命,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传统的审美习惯作了无声却强有力的挑战。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道德的思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
小说以冈底斯这个角色为中心,通过他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边界。
冈底斯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成功和财富的渴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这个人物给了他一个神奇的宝石,只要他愿意,就能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这个宝石成为了冈底斯内心的诱惑,他开始陷入了道德和欲望的挣扎之中。
小说通过冈底斯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边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欲望,都会让人们在道德和利益之间挣扎。
冈底斯在小说中的经历,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选择。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都让人感同身受。
冈底斯的内心挣扎和对道德的思考,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对小说《冈底斯的诱惑》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欲望,都会让人们在道德和利益之间挣扎。
冈底斯的经历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道德的选择。
小说《冈底斯的诱惑》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道德的思考,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道德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欲望,都会让人们在道德和利益之间挣扎。
冈底斯的经历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道德的选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通过冈底斯的遭遇,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内心挣扎和道德选择。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事实上,这使他不仅致力于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更创造了一种对现实的新的理解。
《冈底斯的诱惑》第一个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元叙事”手法的运用。
在小说的第4节中,第一级的叙事者“我”直接跳出来,向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在第十五节,他又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与“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地断线,为什么不给他未婚妻尼姆写信?这个叙述者以讨巧的态度粗暴地告诉读者,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他显然不回避这样设置结局出于小说技术上的考虑。
这种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的技法当然会产生一种间离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
马原通过元叙事的手法不但反讽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连贯性以及基于此基础上整体性与真实性,他还从根本上质疑经验的整体性、连续性与确实性,正是这一点,才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这在小说的结构上也表现出来。
这部小说是几个故事的拼合与组装,但与一般的看法不同,马原似乎并非出于纯技术的考虑。
在组织、叙述全部故事的第一级叙述者之下,还有几个“二级叙述者”,一个是老作家,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神秘经历,又以第二人称“你”讲述了猎人穷布打猎时的神秘经验;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叙述者,讲述了陆高、姚亮等人去看“天葬”的故事,并转述了听来的顿珠、顿月的神秘故事。
这些故事中,都牵涉到未知的神秘因素:在老作家的故事中,他在一次神秘的远游中看到一个“巨大的羊头”,这个羊头是神秘的宗教偶像,还是史前生物的化石,抑或是老作家的妄想症产生的幻觉?在穷布的故事里,他似乎碰到了“喜马拉雅山雪人”,但叙述者马上告诉我们,关于这种雪人的存在并没有科学的证据,那么穷布碰到的究竟是什么?在顿珠、顿月的故事中,不识字的顿珠在失踪一个月(他自己只觉得出去了一天)后突然能唱全部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对这件事有遗传的、神话的、唯物的种种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能说服其他解释的持有者……等等。
冈底斯的诱惑四维导读
冈底斯的诱惑四维导读(实用版)目录一、介绍《冈底斯的诱惑》小说二、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三、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四、小说的价值和影响正文《冈底斯的诱惑》是我国著名作家马原所创作的一部小说,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 年第 2 期。
这部作品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神秘的西藏冈底斯山区,展现了那里迷人的景致和神奇的风俗,以及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围。
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讲述了一位名叫穷布的藏族神猎手,他被聘请去猎熊,结果却发现了喜玛拉雅山雪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动物和自然环境。
其次,描绘了探险者陆高与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的爱情故事。
然而,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使得这段感情戛然而止。
这个故事展示了西藏地区的爱情和生活。
再次,描述了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的过程,但他们却遭到了天葬师的拒绝。
这个故事展示了西藏地区的宗教和文化。
最后,讲述了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木讷的哥哥顿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
这个故事展示了西藏地区的家庭和生活。
《冈底斯的诱惑》的背景是西藏冈底斯山区,这里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神奇的地方。
小说通过描写这里的风景、人物和生活,展现了西藏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
同时,小说也表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信仰、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这部小说的价值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让读者对于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小说中也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命、信仰和自然的意义。
小说的影响深远,不仅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总之,《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独特的小说,它以西藏冈底斯山区为背景,通过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展现了那里迷人的景致、神奇的风俗和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
马原冈底斯的三个故事梗概(最新版)目录1.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简介2.故事一:王子光事件3.故事二:探寻“野人”4.故事三:观看“天葬”5.结论正文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小说,通过讲述三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生中的各种诱惑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三个故事。
首先,故事一是关于王子光事件。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王子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王子光在故事中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邀请他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然而,王子光意识到这个美丽的女子实际上是一个诱惑他的恶魔。
通过坚守自己的信念,王子光成功抵挡住了诱惑,最终回到了现实世界。
接下来,故事二是关于探寻“野人”。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探险家在寻找传说中的“野人”的过程中,如何在诱惑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
探险家在寻找“野人”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寻找着这个传说中的生物。
在故事的最后,探险家虽然没有找到“野人”,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故事三是关于观看“天葬”。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僧人在观看天葬的过程中如何面对生死的诱惑。
僧人在观看天葬时,对生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意识到生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但他可以通过坚守自己的信仰来超越这个过程。
最终,僧人成功抵挡住了生死的诱惑,继续坚守在自己的信仰之路上。
综上所述,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通过讲述三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信念。
无论是王子光、探险家还是僧人,都在各自的故事中展示了面对诱惑时坚定的信念。
《冈底斯诱惑》用元叙事
《冈底斯诱惑》用元叙事
《冈底斯诱惑》在这种“大叙事”的手法指导下,故事叙述暧昧,朦胧且模糊。
首先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情节组织故事脉络的模式,其中的叙事因素突出情节因素。
总体上的三个故事拼图般合成,每个部分很难寻觅到严密的逻辑联系,即事件产生发展的起因,过程。
比如我们不知道第一章里的敲门是谁敲的,不知道顿珠为什么一夜之间可以成为说唱艺人。
而这种不追求现实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反而更符合我现实正常的生活思考方式,毕竟一切尽追求因果或联系,生活是无法进行的。
这种手法在现代主义文学电影中被广泛应用。
其次,“元叙事”正是拆除了虚拟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马原的这部“先锋小说”的先行之作打破了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主导的写实主义创作方式,它强调了一种新型的创作格调—虚构。
喜马拉雅雪人并未记载,但是其对西藏外部环境的描写,又让人感到真实的虚妄性;陆高,姚亮两个出现在马原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是否真实;瑞典女作家卡格洛夫的“打猎的故事本来就不是强要人相信的”,那么我们到底是否应该对这部小说保持信仰呢,这时作者适时出现,首先,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文章的很大部分是有人进行指挥操作,安排布局故事情节,推动人物的发展;而倒数第二章,指出顿月为什么抛弃尼姆,其实是顿月这个人早已经去世,一直是班长在和母亲哥哥通信。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本由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的小说,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被它所诱惑,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学内涵也令人深思。
首先,小说的情节设计非常吸引人。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罗伯特·兰登的美国大学教授,他在一次研究探险中发现了一份古老的手稿,上面记载着一段神秘的密码。
为了解开这个密码的含义,罗伯特展开了一场充满危险和谜团的冒险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各种险阻,也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物,最终解开了密码的秘密。
小说的情节设计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来兴奋不已。
其次,小说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也令人深思。
在罗伯特的冒险之旅中,他遇到了许多关于宗教、科学和人类命运的问题。
作者通过罗伯特的思考和对话,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如宗教与科学的冲突、人类的信仰与追求等。
这些哲学思考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
罗伯特·兰登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主人公,他的冒险精神和对知识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展现出丰富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读完《冈底斯的诱惑》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让人深思不已。
通过罗伯特的冒险之旅,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生命、信仰和人类命运的启示。
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拓展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相信这部小说也会给其他读者带来同样的震撼和启发。
陌生化体验与“诱惑”的接受——评《冈底斯的诱惑》
第42卷 第1期Vol.42 No.1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20年2月Feb.2020收稿日期:2019-08-27作者简介:张益智(1994— ),男,安徽淮北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80年代,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当代文坛,马原凭借着其独特的叙述形式和语言实验,带来了奇异的阅读体验和新鲜的审美感受,成为“先锋小说”的拓荒者,在文学创作的“内转向”阶段显得格外耀眼。
自吴亮发表《马原的叙述圈套》以来,“叙述圈套”[1]很快就成为了马原小说形式的代名词。
吴亮虽然没有对小说文本展开具体的解释,但学者们受到他的启发,不断解读出马原小说中各种圈套的形式。
也正是因为这种逻辑的惯性,学者们在对“叙述圈套”的逐步解密过程中,往往会热衷于挖掘“什么是圈套”的答案,或是寻找作品中所隐藏的内在统一性等问题,但这种执着很容易造成对另一个问题的忽略:马原小说中的“圈套”如何在组合中“诱惑”读者“上当”。
马原曾经在《语言的虚构》中坦言“小说家写小说肯定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肯定是写给别人看的”[2],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小说创作并不是仅仅为了展示自己对语言文字运用形式的“炫技”,更是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应和上他的主题感受。
那么,既然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又是如何在迷雾重重的文本构造中给读者提供进入的路标?在随意将故事情节进行铺撒、拼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整体联系?这些拼贴与组合,又碰撞出什么样的弹性与可能性?在对“圈套”的挖掘中,《虚构》被学界推向舞台中央,逐渐成为最富马原式“圈套”的“虚构”作品。
然而,如果从“圈套”的“诱惑”入手,《冈底斯的诱惑》或许能更好地解释“信不信”、以及如何“要人相信”的问题。
一、“信不信”:主观现实的构建与进入在小说进入正文前,马原以一句“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是不能强要人相信的”[3]作为题记。
使用题记在小说或者文章当中并不鲜见,一般置于正文前,用于创设环境、交代写作缘由或开宗明旨、揭示作品内涵。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讲述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讲述的三个故事是什么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具有挑战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三个不同故事的叙述,引发读者对自由、欲望和道德的思考。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故事。
故事一:自由的诱惑故事一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过程。
这个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极度限制自由的社会中,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和规范。
然而,他内心深处渴望自由,对于现状感到厌倦和不满。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年轻人接触到了冈底斯这个自由的象征。
他被冈底斯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决定追寻自由的梦想。
他开始在心灵深处反思权威和规范,挑战社会的束缚,以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
这个故事探讨着对自由的向往和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它引发了读者对于权力与个人意愿自由之间的冲突的思考和思索。
故事二:欲望的诱惑故事二讲述了一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和沉迷。
主人公是一个富有的商人,拥有权力和财富,他一直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权势。
在这个故事中,冈底斯被描述成一个象征着各种欲望的存在。
主人公沉迷于冈底斯带来的刺激和满足,无法自拔。
他不断追逐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逐渐认识到欲望的虚幻和无尽。
他突破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开始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故事引发了读者对于欲望和满足的思考,探讨了物质世界与内心精神追求之间的冲突。
故事三:道德的诱惑故事三围绕着道德与诱惑展开,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物。
他拥有崇高的道德标准,一直秉持着公正和正义的原则。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冲突和诱惑之后,主人公开始犹豫和动摇。
他发现冈底斯引诱着他去违背原则,去做一些与道义相悖的事情。
他陷入了道德与冈底斯的纠结中,内心的斗争让他陷入了混乱和困惑。
这个故事引发了读者对道德选择和诱惑的矛盾与挣扎的思考,探讨了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和反思。
通过这三个故事的讲述,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向读者展示了自由、欲望和道德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挑战。
它引发了对人性困境的深刻思考,让人们反思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和抉择。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3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3《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马原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的故事发展的顺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并运用结构主义的美学方法,开创了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冈底斯的诱惑》正是其中影响较深的一篇。
小说是根据作者去西藏的经历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神秘的宗教地域色彩,全书共分为十六个小结,分别讲述了四个各自独立的故事:开始到第三节讲述老作家在西藏的经历以及野人的故事,第四节到第十节是雨中看天葬的故事,十一到十五指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最后以两首牧歌结束。
马原是一个玩弄叙事圈套的老手,他把这四个互不关联的故事组织在一起叙述, 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圈套,以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分解重构,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首先,本文有意虚设人物,虚构情节,消解了现实主义的作家一般都以艺术的真实性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马原在小说中故意告诉读者作品内容的虚构性,以一种游戏叙事的手法消解了作品的真实。
例如,“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
应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内一直跟着陆高。
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啊”“不过那故事是很久远了,久远到连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这故事是听曾祖父讲来的”“我们来设想一下”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在文中不时穿插进来提醒读者,这讲述的不是真实的,只是故事,只是虚构,你们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是在这虚假中又掺杂着真实,一些情节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西藏地区特有的宗教民俗风情,像游牧,天葬等以及西藏荒凉原始的地域特征:“你和父亲一样靠山吃山”“特异的气候和雪崩,还有深不可测的冰川裂缝”等等,真真假假,虚虚幻幻,任凭读者去想象,正如作品一开始就说到“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
其次,随意变换人称,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的色彩,作者不停地转换叙述角度,三种人称交错使用,故事情节随意转换,没有时间的逻辑性,打乱了读者思维的连贯性,使读者跟随叙述人的讲述进入一个混乱的迷宫之中。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夏尔·德·巴鲁尔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欲望和道德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艺术而广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乡村,主要围绕着一个叫冈底斯的年轻人展开。
冈底斯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对爱情和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然而,他却在追求自己的欲望和幸福的过程中陷入了道德和伦理的困境。
小说通过描写冈底斯与不同女性之间的纠葛,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读完小说后,我对冈底斯这个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抉择,有时候我们的欲望和理性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冈底斯的悲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复杂和多样性。
另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描写不同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独特性格和魅力。
她们与冈底斯之间的爱情纠葛让我对爱情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女性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压力,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总的来说,读完《冈底斯的诱惑》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继续影响着我,并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指引着我前行。
感谢夏尔·德·巴鲁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无尽的智慧和启示。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的悬疑小说,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紧张的气氛而著称。
小说讲述了一名女记者在调查一桩神秘谋杀案时,意外卷入了一场涉及古代宗教和政治阴谋的危险事件。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情节紧凑,充满了悬念,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主人公一次次的探索和挑战中,读者也仿佛跟随着她一起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尤其是在揭开谜团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设置了许多转折和反转,让人始终无法猜透结局,这种紧张刺激的感受让我着实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除了情节的吸引力,小说还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在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欲望,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
有的人为了金钱和权力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信仰和正义不惜牺牲一切,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同时,小说也通过对古代宗教和政治阴谋的揭露,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背后隐藏着更多的阴谋和勾心斗角。
这种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冈底斯的诱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情节紧凑,悬念不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同时也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描绘,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悬疑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心灵之作。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底斯的诱惑》
《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进行了革命性的试验,给传统的小说观念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将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纳入叙事之中,他在小说中经常大谈自己写作的目的、动机、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及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方法等等,这一种手法在小说中被作者反复的使用。
小说中第四节叙述者直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尽管这里有帅哥和美女。
在第十五节,他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断线,为什么不给尼姆写信接着叙述者编译讨论的态度直接告诉读者顿月“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马原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小说技术的考虑,这种自觉的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可以产生一种离间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成现实。
马原通过这种叙事方法讽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真实性,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其次是小说的结构。
在结构上,采取了几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的非逻辑性组合的方法。
小说由这几个故事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
这几个故事毫无关联、有头无尾的神秘的拼凑到一起,不但是对小说有序化整体化结构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
但是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是什么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人们的观想和臆造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式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再者就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和叙述角度的随意转换。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方式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
但在马原的这部小说里,顺序、插叙、多重交替使用却无固定规则,也没有时间的连续性,这是对小说固有的时间观念的有意破坏。
在小说的叙事角度方面,时而是限制性的第一人称,时而是全知性的第三人称,有时还是第二人称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