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括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一般以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篇1一.算法,概率和统计1.算法初步(约12课时)(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3.概率(约8课时)(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2.统计(约16课时)(1)随机抽样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
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
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气预报、赌博、金融投资等领域都离不开概率的运用。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基本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贝叶斯定理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率1.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是指一个随机实验的结果符合某种条件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性质包括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列可加性。
2.概率的计算:对于一个随机实验的样本空间S,如果事件A包含n个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的概率P(A)可以用公式P(A)=n/N来计算,其中N为样本空间S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3.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两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二、条件概率1.条件概率的定义:当事件B已经发生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作P(A|B)。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P(AB)/P(B)。
2.乘法定理:P(AB)=P(B)P(A|B)=P(A)P(B|A)。
3.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定理:全概率公式用于求解事件A的概率,贝叶斯定理用于求解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三、独立事件1.独立事件的定义和性质:事件A和事件B互相独立的条件是P(A|B)=P(A),P(B|A)=P(B),即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没有任何影响。
2.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若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则P(AB)=P(A)P(B)。
3.重复独立实验的概率:重复独立实验指多次独立且相同的实验,对于n次独立实验,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为C(n,k)P(A)^k[1-P(A)]^(n-k),其中C(n,k)表示组合数。
四、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是对随机事件结果的数学描述,它可以是离散型随机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包括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每种分布都有其对应的概率质量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
高一概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高一概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规律。
在高一数学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点,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件,它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Ω表示。
2. 事件的概率
事件的概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用P(A)表示事件A的概率。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3.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
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例如掷骰子得到
1和得到6就是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中一个事件发生,另一个事件不发生的情况,例如掷骰子得到1和不得到1就是对立
事件。
4.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是指当两个事件互斥时,它们发生的概率之和等于它
们各自发生的概率的和。
乘法原理是指当两个事件独立时,它们同
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5.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通常用P(A|B)表示。
如果两个事件A和B的条件概
率等于它们各自的概率的乘积,那么称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
6.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用于在已知一些先
验信息的情况下,求解事件的后验概率。
贝叶斯定理的公式为:P(A|B) = P(B|A) * P(A) / P(B)
这些是高一概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 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概率知识点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试验中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相对频率。
在高一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概率计算、条件概率以及概率统计等方面介绍高一数学中的概率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概率是一个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概率的基本理论中,有如下几个基本概念:1.试验:试验是指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某一过程。
2.样本空间:样本空间是指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用S表示。
3.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试验的某一特定结果或者结果的集合。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事件。
二、概率计算在概率的计算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下几个常见概率模型:1.等可能概型:即指在样本空间的每个基本事件(即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它是最简单的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即指交集、并集等概率问题,涉及到图形的面积、体积等概率计算。
3.计数原理:即通过排列、组合等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三、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四、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概率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率与概率的比较:通过大量实验的结果来逼近真实的概率。
2.大数定律: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接近概率的现象。
3.独立性:独立事件指事件A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
4.贝叶斯定理:是用于在给定其他相关事件的条件下,计算事件的条件概率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概率知识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计算方法、熟悉条件概率的计算以及了解概率统计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升自己的概率计算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概率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事件,比如掷骰子的结果、抽奖的中奖情况等等。
而概率就是用来描述这些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
概率可以理解为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1.2 样本空间和事件在进行概率计算时,通常需要确定一个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集合。
比如掷一枚骰子,样本空间为{1,2,3,4,5,6}。
事件则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表示我们关心的那部分结果。
比如“出现奇数点数”的事件为{1,3,5}。
1.3 古典概率和频率概率古典概率是指在所有可能结果等可能时,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为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样本空间元素总数的比值。
而频率概率是指在实际观察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古典概率适用于理论计算,而频率概率适用于实际观测。
1.4 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非负性:任何事件的概率都大于等于0;(2)规范性:全集事件的概率为1;(3)可列可加性:对于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这两个事件并起来的概率。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2.1 古典概率的计算在古典概率中,当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概率等于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事件数,即P(A)=n(A)/n(S)。
2.2 几何概率的计算几何概率是通过几何模型中的面积、长度或体积来计算概率的方法。
比如说,在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表示为事件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2.3 频率概率的计算频率概率是通过实验次数和事件发生次数的比值来计算概率的方法,即P(A)=n(A)/n。
2.4 排列和组合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不同元素的个数为n!/(n-m)!。
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考虑次序的情况,不同元素的个数为n!/(m!(n-m)!)。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以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在概率中,我们把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用字母表示。
样本空间是一组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集合,用S表示。
2.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是指在任何实验中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任何实验中都不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
3. 事件的互斥和对立事件:如果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我们称它们互斥事件;如果两个事件中一个发生,另一个一定不发生,我们称它们为对立事件。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 频率法: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大量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总实验次数的比值。
当实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可以逼近真实概率。
2. 几何法:几何法通过几何图形的面积比来计算概率。
对于等可能的随机事件,可以通过图形的面积比来求得概率。
3. 组合数学方法:对于有限个数的样本空间和等可能的随机事件,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数学的知识来计算概率,如排列、组合等。
4. 事件的加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随机事件,则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事件B发生概率之和减去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5. 事件的乘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则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乘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
三、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古典概率:古典概率是指当样本空间中各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包含的有利结果数除以样本空间中结果的总数。
2.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通常用P(A|B)表示,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3. 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一种根据已知条件下的概率推算出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关于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3篇
关于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3篇关于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3篇科技的快速发展迅速扩充了人类的知识范围。
知识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学习、传递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1第一部分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nA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nA(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高数大一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数大一概率知识点总结大一高等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作为大一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在后续学习中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一概率论的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 随机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过程,但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实验。
2. 样本空间:随机实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用S表示。
3. 事件:样本空间中的子集,表示随机实验的某种结果。
4. 频率与概率: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实验重复次数的比值;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无限次重复实验中发生的可能性。
二、概率的运算1. 事件的补事件:对于事件A,补事件是指在样本空间中所有不属于事件A的结果构成的事件,记为A'。
2. 事件的并、交与差:事件A和事件B的并集表示同时包含A 和B的事件,记为A∪B;事件A和事件B的交集表示同时发生A和B的事件,记为A∩B;事件A和事件B的差集表示发生A但不发生B的事件,记为A-B。
3. 条件概率:事件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为P(B|A)。
计算方法为P(B|A) = P(A∩B) / P(A)。
4. 乘法定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乘法定理表示P(A∩B) =P(A) × P(B|A) = P(B) × P(A|B)。
三、重要的概率分布1.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指在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为P(X=k) = C(n,k) × p^k × (1-p)^(n-k),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的组合数。
2.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单位内,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为λ,且事件之间相互独立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的概率公式为P(X=k) = (e^-λ × λ^k) / k!,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数。
高一概率论知识点总结
高一概率论知识点总结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论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主要研究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在高一阶段,学生将首次接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逐渐学习掌握其应用。
本文将对高一概率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基本概念1. 随机试验:具有多个可能结果的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并不确定。
2.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用S表示。
3.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某个子集,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4. 必然事件:样本空间S本身,记作Ω。
5. 不可能事件:空集合,记作Ø。
6.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互斥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不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中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同时发生。
二、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在多次试验中出现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当试验次数趋向无穷大时,频率逐渐趋近于概率。
2. 等可能概型:指样本空间的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随机试验。
3. 概率的加法规则:对于互斥事件A和B,有P(A∪B) = P(A) +P(B)。
4. 概率的减法规则:对于事件A和B,有P(A-B) = P(A) - P(A∩B)。
5. 事件的独立性:事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当且仅当P(A∩B) =P(A)×P(B)。
6. 事件的互斥性与独立性的关系:如果事件A和事件B互斥,则它们一定不独立;如果事件A和事件B独立,则它们一定不互斥。
三、排列与组合1. 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共有n!/(n-m)!种排列方式。
2.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组合,共有C(n,m) = n!/[m!(n-m)!]种组合方式。
四、条件概率1. 条件概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B),其中A和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P(B)≠0。
2. 乘法定理:对于事件A和B,有P(A∩B) = P(B)×P(A|B) =P(A)×P(B|A)。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抽奖活动、保险行业、数据分析等。
下面就来对高中概率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
比如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就是随机事件。
2、概率概率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 A,它的概率记为 P(A),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如果 P(A) = 0,表示事件 A 不可能发生;如果 P(A) = 1,表示事件 A 必然发生;如果0 < P(A) < 1,则表示事件 A 有可能发生。
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包含关系如果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 B 发生,那么称事件 B 包含事件 A,记作 A⊆B。
2、相等关系如果 A⊆B 且 B⊆A,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记作 A = B。
3、和事件事件 A 或事件 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和事件,记作 A∪B。
4、积事件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积事件,记作A∩B。
5、互斥事件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即A∩B =∅。
6、对立事件如果事件 A 和事件 B 满足 A∪B 为必然事件,A∩B 为不可能事件,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对立事件,此时 P(B) = 1 P(A) 。
三、古典概型1、定义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n 个,而事件 A 包含的结果有 m 个,那么事件 A 的概率 P(A) = m / n 。
四、几何概型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型。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统计学、经济学和工程学中。
在高中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概率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相关的公式。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试验:指对某个随机现象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例如掷硬币、抽卡等等。
2.样本空间:指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通常用S表示。
3.事件:指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通常用A、B、C等表示。
4.基本事件:指样本空间中的一个点,即某个具体结果。
5.概率: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P(A)表示,0 ≤ P(A) ≤ 1。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中的基本事件具有等可能性时,可以采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
例如掷硬币,硬币正反面各有一个基本事件,且两者等可能,所以正面出现的概率为1/2。
2.频率概率:通过进行大量试验,统计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近似计算概率。
例如抛硬币1000次,统计正面出现的次数,用正面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可以得到正面出现的频率,近似估计正面出现的概率。
3.几何概率:通过分析几何模型,计算概率。
例如在正方形纸片上随机投针,可以通过纸片上针与横线相交的概率来计算π的近似值。
三、概率的性质1.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的交集为空集。
例如掷骰子,事件A为出现偶数,事件B为出现奇数,显然A和B是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指两个事件互为补事件,即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的对立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两个事件的和为样本空间。
例如抽一张扑克牌,事件A为红桃,事件B为非红桃,显然A和B互为对立事件。
3.独立事件: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掷两个骰子,事件A为第一个骰子出现奇数,事件B为第二个骰子出现奇数,显然A和B是独立事件。
四、概率的计算公式1.加法法则:对于互斥事件A和B,有P(A∪B) = P(A) +P(B)。
高中概率有关知识点总结
高中概率有关知识点总结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下面我们将针对高中概率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基本概率问题、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排列组合与概率、随机变量和分布以及极限定理等内容。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个或一组结果,而样本空间则是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投硬币的结果可以是正面或反面,所以样本空间Ω={正面,反面}。
在概率问题中,我们通常用样本空间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可能结果。
2. 事件的概率事件A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概率的最基本性质是非负性和规范性。
即对于任意事件A,0≤P(A)≤1,并且P(Ω)=1。
3. 古典概率和频率概率古典概率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理论可能性来计算概率,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频率概率是指通过实际试验的结果来计算概率,如抛硬币100次,统计正面朝上的次数。
二、基本概率问题1. 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如掷骰子出现1点和出现2点。
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一一定会发生,如掷骰子出现奇数点和出现偶数点。
2. 独立事件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另一个事件的影响,例如两次掷硬币结果是独立的。
3. 事件的联合概率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记作P(A∩B),它表示事件A和事件B共同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则P(A∩B)=P(A)P(B)。
4. 事件的互补概率事件A的互补事件是指A不发生的事件,记作A',其概率为P(A')=1-P(A)。
三、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事件B的条件下的概率,记作P(A|B)。
它表示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乘法法则有两个事件A和B,事件A和B都发生的概率可以用条件概率表示为P(A∩B)=P(A|B)P(B)。
数学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例如抛硬币、掷骰子、抽牌等都属于随机事件。
2. 样本空间:对一个随机事件进行研究,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用S表示。
例如抛硬币的样本空间为S={正面,反面}。
3. 事件:样本空间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
例如抛硬币,事件A={正面},事件B={反面}。
4. 事件的概率:事件A在随机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事件A的概率,通常用P(A)表示。
0≤P(A)≤1。
二、概率的计算1. 古典概率:如果一个试验的所有基本结果能够被认为等可能,那么事件A的概率P(A)就可以用下式来计算:\[P(A) = \frac{m}{n}\]其中m是事件A中有利于A发生的基本结果的个数,n是样本空间S中基本结果的总个数。
2. 几何概率:几何概率是指通过几何方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常用于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3. 频率概率:频率概率是指在大量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趋向于事件A的概率。
例如掷骰子、抽球的实验中。
4. 条件概率: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事件B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为P(A|B),计算公式为:\[P(A|B) = \frac{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5. 乘法定理:在概率计算中,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下式表示:\[P(AB) = P(A|B) \cdot P(B) = P(B|A) \cdot P(A)\]6. 加法定理:对于两个互斥事件A和B(即A和B不能同时发生),它们的概率可用下式表示:\[P(A \cup B) = P(A) + P(B)\]对于两个不互斥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可用下式表示:\[P(A \cup B) = P(A) + P(B) - P(AB)\]三、常见的概率分布1.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由n个独立的是/非试验组成的概率分布,其中每次试验的概率是p,成功的次数(假设记为X)的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汇总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汇总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概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一所有的概率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例如,如果我们抛一个硬币,那么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即0.5,因为它们是等可能事件。
二、事件的互斥与对立在概率中,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它们的概率和为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的发生和事件A不发生两种情况,即事件A的概率加上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等于1。
例如,一个骰子的点数为1是事件A,那么点数不为1的事件就是A的对立事件。
因为骰子的点数只有6个,所以它们是互斥事件,概率和为1。
三、事件的独立性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例如,两个骰子同时掷出的点数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它们的结果互不影响。
所以两个骰子同时掷出的点数和为7的概率是1/6。
四、事件的并与交事件的并是指事件A和事件B至少发生一个的情况,事件的交是指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情况。
事件的并、交可以用概率进行计算。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两张牌,事件A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事件B表示第二张牌是黑桃。
那么事件A和事件B的并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或者第二张牌是黑桃,事件A和事件B的交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同时第二张牌是黑桃。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事件A和事件B的并概率为26/52=1/2,事件A和事件B的交概率为13/52=1/4。
五、计算概率的方法计算概率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古典概率。
古典概率是指在试验的样本空间中,每个样本点出现的概率相等。
例如,一个标准的扑克牌有52张,其中红心有13张,那么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得到红心的概率就是13/52=1/4。
高一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一概率知识点归纳概率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还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学思维的方法。
下面将对高一概率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基本概念1. 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试验,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例如掷骰子、抛硬币等。
随机试验的结果称为样本点,样本空间是所有可能的样本点构成的集合。
2. 概率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
一般用P(A)表示事件A的概率,其中0≤P(A)≤1。
当P(A)=1时,表示事件A必然发生;当P(A)=0时,表示事件A不可能发生。
3. 事件事件是随机试验的某个结果或某些结果的集合。
事件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事件的发生可以是某个样本点的发生,也可以是某几个样本点的发生。
二、概率计算方法1.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指的是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可以通过“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数目除以总样本点数目”来计算。
2.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是指将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与几何图形相对应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面积或长度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3. 组合计数法组合计数法可以解决一些涉及到排列和组合的概率问题。
通过使用组合计数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事件的关系与概率的运算1.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例如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就是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指的是某一事件发生与它不发生之间的关系,对立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2. 事件的并、交和差并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情况,交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差事件指的是第一个事件发生而第二个事件不发生的情况。
通过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复杂事件进行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一、概率的基础概念1.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3.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4.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集合。
5. 事件的关系:包括并事件、交事件、补事件、互斥事件等。
二、概率的计算1. 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是有限的、等可能的,可以使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
- 计算公式:P(A) = A的样本点数 / 样本空间的总样本点数2. 几何概型:当样本空间是无限的或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不等时,使用几何概型。
- 计算公式:P(A) = A所占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 全部样本空间的几何度量3. 条件概率:在事件B已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 计算公式:P(A|B) = P(A∩B) / P(B)4. 全概率公式:如果事件B1, B2, ..., Bn构成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即它们两两互斥且并集为全集,那么任意事件A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计算公式:P(A) = ΣP(A|Bi) * P(Bi),其中i从1到n三、概率的性质1. 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有0 ≤ P(A) ≤ 12. 规范性: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即P(S) = 13. 可加性:对于两两互斥的事件A1, A2, ..., An,有P(A1∪A2∪...∪An) = P(A1) + P(A2) + ... + P(An)四、概率的独立性1. 事件的独立性:如果两个事件A和B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A和B 是相互独立的。
2. 独立事件的概率:两个独立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即P(A∩B) = P(A) * P(B)。
五、贝叶斯定理1. 贝叶斯公式:描述了在已知某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 计算公式:P(A|B) = [P(B|A) * P(A)] / P(B)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随机变量:将随机试验的结果映射到实数上的函数。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大全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大全概率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分支,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之一。
而在高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概率的知识,并且会接触到更多的概率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阶段所有的概率知识点,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和运用。
1. 概率基本概念- 样本空间: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全体。
- 事件:样本空间中的某些结果的集合。
- 概率: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2. 概率计算方法- 经典概率:指在所有可能结果都是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 相对频率概率:指通过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接近概率。
- 主观概率:指基于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给出的概率。
3. 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 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4.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指在一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 乘法定理:计算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的概率。
5. 事件间的关系- 并事件:指两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情况。
- 交事件:指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 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 补事件:指某个事件不发生的情况。
6. 置换与组合- 置换:指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按不同的顺序排列的方法数。
- 组合:指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不考虑排列顺序的方法数。
7. 二项式定理与二项式分布- 二项式定理:指提供了展开二项式的公式。
- 二项式分布:指在一系列相互独立的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r次的概率。
8. 期望与方差- 期望:指在一系列试验中,某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
- 方差:指在一系列试验中,随机变量与其期望之间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9. 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指在某个范围内取有限个或无限个可能值的变量。
- 连续型随机变量:指在某个范围内取任意实数值的变量。
10. 概率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概率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情况。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计算知识点总结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概念。
在高中数学学科中,概率计算作为一个基础内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概率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基本概念1. 试验和随机事件在概率计算中,试验是指重复进行的具有明确结果的过程,随机事件则是试验中可能发生的一种结果。
2. 样本空间和事件样本空间是指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
3. 概率和频率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理论上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估算,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多次试验中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4.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是指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不会发生的事件。
二、概率计算方法1. 等可能概型当一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中的每个样本发生的概率相等时,称此试验为等可能概型。
在等可能概型中,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直接通过事件中有利样本数与总样本数的比值得出。
2. 排列与组合当试验的样本空间中的样本数较多时,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排列是指从一组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次序选取若干个对象,组合是指从一组对象中选取若干个对象,不考虑其次序。
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利用事件的交、并运算以及概率的运算规律得出。
4. 乘法定理和全概率公式乘法定理适用于事件的联合概率计算,全概率公式适用于事件的条件概率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乘法定理和全概率公式常常结合使用。
三、概率计算实例1. 抛硬币问题投掷一枚硬币,问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根据等可能概型的计算方法可知,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
2. 生日悖论假设一个教室里有23位学生,问至少有两位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根据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可知,至少有两位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为50.73%。
3. 病人与诊断已知某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1%,诊断该疾病的准确率是99%,误诊率是1%,问一个人被诊断为患有该疾病,其实际确实患有该疾病的概率是多少?根据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可知,该概率约为49%。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概率:
(1)定义:概率是衡量事件发生机会的定量抽象概念,它的数值介于
0~1之间。
(2)计算:概率的计算是利用实验结果来进行估计,一般用实验次数
或者结果的出现次数来表示,可用分子/分母方法表示,也可用贝叶斯
公式表示。
(3)贝叶斯公式:其公式定义为A事件出现时,B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贝叶斯公式:P(B|A)= P(AB)/P(A),即给定条件概率=条件概
率乘以全概率之比
(4)独立性:指两个不同事件发生,一件不会影响另一件的概率,也
就是独立的概率乘积定理,即P(AB)=P(A)*P(B)
(5)概率的计算思路:一般要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先求出事件
的总样本数(全概率)和有关的条件,然后使用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
(6)误差准则:误差准则主要用于统计和概率研究中,用以测量数据
拟合度,是表示估计与真值之间误差的概率统计指标。
(7)互不全依概念:指由概率组成的两个不相容的概率事件,要么其
中一件发生,要么全部都不发生,这就是互不全依概念。
(8)蒙特卡洛定理:蒙特卡洛定理可以是复杂的事件用简单形式表示,根据这个理论,复杂的不确定性事件可以采用大量模拟实验,用均值
和方差来近似求解,其主要方法有统计量估计法和极大似然法等。
(9)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某一统计性质随着样本数据的变化,呈
现出概率分布特征的一种分布,常见的有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10)贝叶斯公式的应用:贝叶斯公式可以用于把模糊的一组可能性
转换为概率,可以应用于统计诊断、统计鉴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与概率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概率具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将对高一的所有概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在学习概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概率是用来描述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在概率中,我们通常用P(A)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其中P表示概率,A表示事件。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即0≤P(A)≤1。
当P(A)=0时,表示事件A不可能发生;当P(A)=1时,表示事件A一定发生。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古典概率:当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而且事件A具有m个有利结果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用古典概率计算公式P(A)=m/n来计算。
2. 几何概率:几何概率也被称为几何方法的概率,它主要适用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A的面积/基本事件的面积。
3. 频率概率:频率概率是通过试验或观察,统计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计算概率。
频率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试验次数。
4.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5.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如果事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发生与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
即P(A|B)=P(A),P(B|A)=P(B),P(AUB)=P(A)+P(B)-P(AB)。
三、概率的性质与定理在学习概率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概率的性质和定理。
1. 加法法则:加法法则是概率计算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
对于两个事件A和B来说,事件A或者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两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减去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即P(AUB)=P(A)+P(B)-P(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括
高一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括?
一.算法,概率和统计
1.算法初步(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3.概率(约8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复习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页 1 第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2.统计(约16课时)
(1)随机抽样
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
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页 2 第
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变量的相关性
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
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二.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及其关系
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页 3 第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导数及其应用(约16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1/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页 4 第
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2.圆锥曲线与方程(约12课时)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参见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三.统计案例(约14课时)
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
用。
②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参见例1)。
③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昆虫分类等)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页
5 第
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推理与证明(约10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页 6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