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 《伤寒论》述要 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黄帝内经》D. 王叔和答案:B. 张仲景2. 伤寒初起时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脏腑受伤?A. 肺脏B. 脾脏C. 肝脏D. 肾脏答案:B. 脾脏3. 伤寒论中的“伤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A. 患者受寒B. 患者受风C. 患者饮食不洁D. 患者情绪波动答案:B. 患者受风4.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下列哪些脏腑?A. 心、肺、肝、脾、肾、胆B. 肺、大肠、胃、脾、小肠、胆C. 肺、心、肝、脾、肾、胆D. 大肠、胃、肝、脾、小肠、胆答案:C. 肺、心、肝、脾、肾、胆5.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中,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判断病情?A. 脉象B. 尿液C. 咳嗽D. 体温答案:A. 脉象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论述是否正确。
1.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程和脉象来判断病情。
答案:正确2. 伤寒论中的“脾疬”是指脾脏受伤后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3.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针对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答案:错误4.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答案:正确5.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患者受到中暑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详细回答下列问题。
1. 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病”是如何发生的?答:少阳阳明病是因为外感风寒外邪侵袭,首先伤及少阳经络,病程不及为伤寒,继而伤及阳明,病程超过为阳明病。
2. 请简要解释伤寒论中的“汗之法”和“吐之法”。
答:伤寒论中的“汗之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引发患者出汗,以排出体内的病邪;而“吐之法”则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引发患者呕吐,以清除胃肠道中的有害物质。
3. 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哪几种疾病?答: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
4. 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症状通常属于哪个脏腑的病变?答: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通常属于肺脏的病变。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B》答案

《伤寒论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BA.西晋B.东汉C. 南北朝D.唐E.宋2.《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方法:AA.六经辨证B.脏腑辨证C. 经络辨证D.八纲辨证E.卫气营血辨证3.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C A.头项强痛B.恶寒C. 汗出D.无汗E.呕逆4.下列病证,哪一项不可用桂枝汤:DA.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D.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E.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BA.桂枝汤B.桂枝麻黄各半汤C. 桂枝二麻黄一汤D.桂枝二越婢一汤E.以上均不能用6.原文填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__B___主之”。
A.白虎汤B.白虎和人参汤C. 桂枝汤D.桂枝二麻黄一汤E.以上均不对7.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CA.附子汤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C. 桂枝加附子汤D.桂枝人参汤E.四逆汤8.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DA.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B.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D.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E.久患淋病者9.葛根芩连汤证下利的病机为:AA.表邪挟里热而下利B.里寒挟表邪而下利C. 外邪不解,内迫肠道D.脾肾阳微,阴寒下趋E.运化失职,水气内停10.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BA.麻黄汤加葛根B.桂枝汤加麻黄、葛根C. 麻桂合方加葛根D.桂枝甘草汤加葛根、麻黄E.桂枝去芍药加麻黄、葛根11.“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 C ”A.濈然微汗出B.脉洪大C. 不恶寒反恶热D.舌上燥而渴E.谵语12.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为:DA.当归、干姜、附子、甘草B.当归、人参、干姜、附子、甘草C. 当归、茯苓、干姜、附子、甘草D.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甘草、细辛、通草E.当归、芍药、甘草、吴茱萸、生姜、大枣、桂枝、细辛、通草13.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是:EA.大黄、芒硝、甘遂B.大黄、芒硝、甘草、葶苈子C. 大黄、栝蒌实、半夏D.大黄、枳实、甘遂、葶苈子E.大黄、芒硝、杏仁、葶苈子、白蜜、甘遂末14.桃核承气汤证可见:AA.如狂B.发狂C. 惊狂D.惊痫E.以上都不是15.“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26道中国《伤寒论》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6道中国《伤寒论》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A. 中风B. 伤寒C. 温病D. 热病答案:A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A. 中风B. 伤寒C. 温病D. 热病答案:B4.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方中麻黄的作用是()A. 发汗解表B. 宣肺平喘C. 利水消肿D. 温经散寒答案:A5.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的主要功效是()A. 解表散寒B. 利水渗湿C. 温阳化气D. 清热泻火答案:B6.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此方中桂枝的作用是()A. 发汗解表B. 温通经脉C. 调和营卫D. 温阳化气答案:C7.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的主要功效是()A. 发汗解表B. 解肌退热C. 升津舒经D. 调和营卫答案:C8.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此方中黄连的主要作用是()A. 清热燥湿B. 泻火解毒C. 清心除烦D. 厚肠止泻答案:A9.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的主要功效是()A. 回阳救逆B. 散寒止痛C. 补火助阳D. 温经散寒答案:A10.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此方中芍药的作用是()A. 养血敛阴B. 柔肝止痛C. 缓急止痛D. 平抑肝阳答案:C11.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继续教育-《伤寒论》试题

1、足以反映少阴病特点的脉证是( )A、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B、心烦不眠,口燥咽痛,舌红少苔C、精神萎靡,似睡非睡,脉微细D、以上都不是5、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6、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小青龙汤证8、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 )。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A、绕脐痛.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
D、腹满时痛.E、心中结痛11、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
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13、《伤寒杂病论》作者: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18、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A、心下痞B、肠鸣C、呕吐D、下利E、噫气不除19、调胃承气汤证的热型是A、潮热。
B、往来寒热。
C、蒸蒸发热。
D、夜热E、下午发热。
•第1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5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6题: 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8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9题: 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1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
0 •第13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
0 •第18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9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4、五苓散证”消渴"的机理是A、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B、外邪入里化热,耗伤津液.C、水热互结,热伤津液。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太阳病提纲证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
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3、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桂枝汤证出现“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是属药汗。
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4、“荣弱卫强”的含义是什么?“荣弱卫强”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
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影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中C. 王叔和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哪三种病症?A. 太阳、阳明、少阳B. 太阳、阳明、厥阴C. 太阳、少阳、厥阴D. 阳明、少阳、厥阴答案:A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六种不同的疾病B. 六种不同的治疗原则C. 六种不同的经络D. 六种不同的病症类型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C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主要适用于哪种病症?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二、多选题6.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先治太阳B. 先治阳明C. 先治少阳D.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顺序答案:A, D7.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治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先治其标答案:A, B, C8.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A, B9. 伤寒论中“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脉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第一部专著。
()答案:√12. 伤寒论中的“三阳合病”指的是三种阳经同时受邪。
()答案:×(应为三种阳病同时出现)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按照经络来分病的。
()答案:×(应为按照病症类型)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治疗寒邪在表的主要方法。
()答案:√15.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
()答案:×(应为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A.阴阳俱紧B.阳浮而阴弱C.阴阳俱浮D.汗出与否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A.温覆取微汗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A.肾阳虚B.气液亏损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A.心下痞B.烦渴欲饮水C.发烧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D.小便不利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A.若下后病不除者,马上加服半钱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D.平旦温服之,能人一钱匕,瘦人半钱7.太阳病的头痛是:AA.头项强痛B.头顶胀痛C.两侧头痛D.以上都不是8.患者恶寒发烧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辛酸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
治宜:CA.麻黄汤B.桂枝加葛根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10.按照原文,以下证候除哪项外,都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呈现?DA.脉浮滑B.舌上燥而渴C.从心下最少腹硬满而痛不成近D.日晡所小有潮热: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A.温经扶阳B.扶阳益阴C.回阳益阴D.XXX解表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A.胸中有寒饮B.胸膈有寒痰C.胸膈有痰饮D.胸受XXX13.伤寒论中的XXX是指:BA.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B.太阳温病误用XXX发汗的变证C.里热炽盛,津液受伤证D.阴伤火炽,热动肝风证14.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风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微弱,考虑给予:DA.桂枝汤B.小青龙汤C.桂枝麻黄各半汤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5.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A.桃核、桂枝、大黄、芒硝、XXXB.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C.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D.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16.桂枝甘草汤的主证是:CA.心中悸而烦B.心下悸,头眩,身瞤动C.心下悸,欲得按D.脉结代,心动悸17.旋复代赭汤证的临床证候是:A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心下痞硬而满,吐逆,干噫食臭C.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吐逆,肠鸣下利D.心下痞,噫气不除,呕吐痰涎,头眩,脉弦紧18.十枣汤为峻剂,假如见到以下哪项病症,即当禁用?BA.下利B.恶寒C.干呕D.头痛19.太阳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有无或已发热B.恶寒与否C.恶风与否D.汗出与否20.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BA.阳虚汗漏,湿邪留滞B.阳虚汗漏,津液不足C.阳虚汗漏,水饮内停D.阳气虚衰,气化不利:2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D22.抵当汤方的药物构成是:AA.水蛭、虻虫、桃仁、大黄B.水蛭、虻虫、桃仁、芒硝C.水蛭、虻虫、大黄、枳实、桃仁D.水蛭、虻虫、大黄、芒硝、甘草23.以下证候,能够斟酌利用栀子豉汤的是:CA.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B.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C.烦热,胸中窒D.焦躁,无汗,脉浮24.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悬饮证的主证之一?AA.日晡所小有潮热B.下利呕逆C.胸胁疼痛D.心下痞硬25.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CA.风寒外束,XXX被遏,营阴郁滞B.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C.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正邪交争D.寒邪侵袭,营卫反面,其病在表26.桂枝汤医治太阳中风证的用法,以下哪项是毛病的:BA.服已顷刻,啜热稀粥一升B.温服令一时许,汗出如水流漓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D.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27.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DA.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C.水热互结,热伤阴液D.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28.患者,男,24岁。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猪苓汤的治禁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D、下利E、心烦不得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能够体现“其高者,因而越之”治疗原则的方剂是A、大陷胸丸B、桂枝加葛根汤C、瓜蒂散D、桂枝去芍药汤E、白散方正确答案:C3、“病人有寒”不可复发汗的病机是A、阴血亏虚B、肺肾阴亏C、阴伤火炽D、素有中寒E、湿热下注正确答案:D4、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的数量是A、397首B、111首C、113首D、245首E、112首正确答案:E5、目中不了了的病位是A、白虎加人参汤证B、栀子豉汤证C、猪苓汤证D、附子汤证E、大承气汤证正确答案:E6、“面合色赤”的病机是A、邪热上炎,病势向上B、湿热上熏,肠无燥实C、表邪怫郁不解D、上热下寒,胃中虚冷E、邪热在经,腑未成实正确答案:E7、“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皮肤”和“骨髓”的涵义是A、皮毛和脏腑B、太阳和太阴C、浅表部位和深层部位,即外和里D、三阳和三阴E、六腑和五脏正确答案:C8、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的辨证体系是A、六经辨证B、气血津液辨证C、八纲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正确答案:A9、“将息”的涵义是指A、忌口B、调理休息将养调息C、将就D、斟酌之意E、喘息正确答案:B10、厥逆的病机是( )A、阴阳气不相顺接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C、气血两虚,肢体失养D、阳气虚衰,温煦不及E、阴阳两虚,内外格拒正确答案:A11、属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有( )A、当归、附子、干姜、甘草B、当归、附子、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C、当归、附子、白芍、生姜、细辛D、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E、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生姜、大枣正确答案:D12、脉浮数者误用下法而出现身重的病机是A、气血瘀滞B、正气已伤C、阴血不足D、风寒束表E、湿邪内蕴正确答案:B13、真武汤证出现心下悸的机制是 [ ]A、心阳不足,心脉失养B、气血虚弱,心失所养C、阳虚水泛,水气凌心D、胃虚水停,水气上犯正确答案:C14、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A、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后下D、先煎E、包煎正确答案:B15、以下诸方,除哪项外,均有黄芩:[ ]A、柴胡加龙骨牡蛎汤B、半夏泻心汤C、大柴胡汤D、黄连汤正确答案:D16、患者脾胃素弱,形寒怕冷。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继教】《伤寒论》述要答案

【继教】《伤寒论》述要答案第一篇:【继教】《伤寒论》述要答案《伤寒论》述要《伤寒论》作者简介及成书1、《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方法来源于(D)A、《素问.病能论》B、《素问.疟论》C、《素问.风论》D、《素问.热论》2、(A)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A、《伤寒论》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3、《伤寒论》成书于约公元(B)年 A、204 B、205 C、206 D、2074、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D)A、头项强痛而恶寒B、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C、脉微细,欲寐D、口苦咽干目眩5、《伤寒杂病论》主要继承了(C)的唯物主义与辨证法思想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黄帝内经》 D、《肘后备急方》《伤寒论》历史沿革1、《伤寒杂病论》原书共(A)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A、16B、18C、20D、222、(A)是伤寒学派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他收集、整理、编次《伤寒论》,并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A、王叔和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3、(A)是第一本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平脉辨证精神的著作A、《伤寒微旨论》B、《伤寒九十论》C、《伤寒发微论》D、《伤寒明理论》4、《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流传不广的原因不包括(D)A、书籍为竹简,传抄难度高B、《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恰逢东汉未年,封建割据、内战频繁C、《伤寒杂病论》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D、荆州刘表重视文教5、据不完全统计,自宋金以来,研究、整理、阐发《伤寒论》的著作不下()余种,学者(B)多家 A、600,500 B、500,400 C、400,300 D、300,200《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上)1、太阴病的治法是(A)A、温中健脾 B、温阳滋阴 C、回阳救逆D、清热泻火2、《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不包括(A)A、奠定了古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B、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C、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D、确立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理用一致的中医学术体系3、少阳病的主症是(C)A、高热或痞满燥实 B、下利腹满脉弱 C、口苦咽干脉弦等 D、脉微细,但欲寐4、下列关于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B)A、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B、六经是以表里为总纲,以虚实统领六经 C、六经病也不外乎表里D、三阳病为实证,三阴病则为虚证5、下列哪项不是三阴证涉及到的脏腑(C)A、脾脏 B、心肾 C、膀胱 D、心包《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下)1、(D)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理用一致的辨证论治的专书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方剂学》 D、《伤寒论》2、太阴病的主要治法是(B)A、汗之 B、温之 C、清之 D、和之3、《伤寒论》在方药上创立了(B)方,配合严谨、化裁灵活A、123 B、113 C、103 D、934、治疗少阴病可选用的方剂不包括(C)A、真武汤 B、四逆汤 C、三虎汤D、黄连阿胶汤5、直中指的是(C)A、初起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B、自阳病传入阴病,表示病情加重C、病情严重,外邪不经三阳,初起即为三阴病D、由阴病好转,转为阳病《伤寒论》学习重要性及学习方法1、被奉为“医门之圭臬”的医学名著是(A)A、《伤寒论》B、《难经》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2、《伤寒论》第55条写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D)主之。
伤寒论本科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珍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主要是指什么?A. 感冒B. 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C. 所有外感热病的统称D. 仅指寒邪引起的疾病答案:C3.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几个类型?A. 三型B. 六型C. 九型D. 十二型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三阳病症?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厥阴病答案:D5. 《伤寒论》中提出的“白虎汤”主治哪种病症?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多选)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个体化治疗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药物是《伤寒论》中常用于治疗伤寒的药物?(多选)A. 麻黄B. 桂枝C. 石膏D. 黄连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8.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太阳病主要表现为表证,阳明病以里热为主,少阳病则介于表里之间,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则主要涉及脏腑病变。
9. 描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案: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主治太阳病表虚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缓等。
四、论述题10. 论述《伤寒论》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法。
其次,书中提出的许多方剂和治疗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此外,它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中医学者在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现在最通用的《伤寒论》版本是宋本2.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的称合病3.太阳病证未解又出现阳明病证的称并病4.外感病起病即表现为三阴病的称直中5.太阳提纲不包括以下哪项发热6.太阳伤寒证的基本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7.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证候发热,头项强痛,汗出恶风,脉浮缓8.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9.太阳病的治疗总则是辛温发汗解表10.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翕翕发热11.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12.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制是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13.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14.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桂枝加附子汤15.哪项不属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主证心烦16.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的兼证桂枝加芍药汤17.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升津舒经18.桂枝新加汤证身疼痛的病机气营不足,筋脉失养19.“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的治疗方剂是桂枝去芍药汤20.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中风,经输不利21.太阳病,下之,微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2.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过汗伤阴损阳,气化不利,化源不足23.桂枝新加汤中,芍药和生姜的用量是芍药4两,生姜4两24.下列病证,属“桂枝汤主之”的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25.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明述头痛26.伤寒表实证的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27.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治宜葛根汤28.太阳伤寒兼内热,治宜大青龙汤29.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不汗出而烦躁30.太阳伤寒兼水饮,治宜小青龙汤31.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病机表闭阳郁,郁热内扰32.依据原文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禁例酒客33.哪项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无汗34.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麻黄、葛根35.服桂枝汤后“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治宜桂枝二麻黄一汤36.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兼清里热37.太阳病变证的治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8.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39.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栀子豉汤40.栀子豉汤证的“虚烦”是无形邪热,所致心烦41.治热扰胸膈兼腹满证的主方是栀子厚朴汤42.根据《伤寒》原文,麻杏甘石汤证的证候特点汗出而喘,无大热43.下列除何方外均有表里双解的作用 AA麻杏甘石 B五苓散 C大青龙 D小青龙 E葛根芩连汤44.葛根芩连汤中“下利”的机制是太阳中风误下,里热挟表邪,内迫肠道45.患者李某,女,25,初患太阳病,经某医给桂枝汤,附后周身大汗出,旋即口渴殊甚,脉象洪大,舌质红,苔黄,体温增高,可以何方主治白虎加人参汤46.患者刘某,男,24岁,发热恶寒汗出3天,经某医给桂枝汤,恶寒消失,但发热仍在,旋即出现气喘,汗出,咳嗽黄痰,舌质红,脉数而大,可以何方主治麻杏甘石汤47.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4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虚而饮停中焦49.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桂枝甘草汤50.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1.苓桂术甘汤证症状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迟52.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通心阳而平冲逆53.真武汤证“有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其中“身瞤动,振振欲辟地”的病机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5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脾虚气滞腹胀证55.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56.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茯苓四逆汤57.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伤寒心动悸,脉结代58.真武汤的方药组成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59.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60.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白术,芍药61.下列各项症状,不属于干姜附子汤证的是心下悸6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脉沉紧63.王某,男,40,自述心悸而痛,喜按,多天来服许多止痛药无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脉微缓,苔白滑,临证辩证当是桂枝甘草汤证64.邓某,女,39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己而复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辩证是桂枝加桂汤65.刘某,女,47岁,患风心病数年,近日心慌,心中悸动不安,舌苔薄白,脉结代,临床最佳辩证为炙甘草汤证66.黄连汤证为上热下寒证67.蓄水证的治法为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68.水逆证治疗用五苓散69.蓄血轻症中神志方面的表现为其人如狂70.抵当汤的治法为破瘀泻热71.蓄血证病势较缓应用抵当丸72.抵当汤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小便不利73.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大陷胸汤+葶苈子、杏仁、白蜜74.原文“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一、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7、“虚烦”的含义是()A.正气虚致心烦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D.虚热扰心致烦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C.邪热结滞于胃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腹满痛B.大便硬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D.趺阳脉浮而涩10、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其中“协热而利”意指()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11、“麻沸汤”是指()A.麻醉用的汤剂B.煮沸的水C.麻黄煮沸去上沫D.即麻黄汤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D.表寒里热,内陷迫肠,水液下趋1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A.枢机不利,水饮内停B.风寒袭表,枢机不利C.邪陷少阳,弥漫表里D.枢机不利,阳明燥实14、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的是()A.恶寒B.发热C.头痛D.汗出15、《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A.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B.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C.里热炽盛,津液受伤证D.阴伤火炽,热动肝风证16、四逆散与四逆汤二方同治四肢厥逆,但前者所治厥逆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B.血虚寒凝C.阴盛阳衰D.四肢失养1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主证是()A.无汗而喘B.发热而喘C.汗出而喘 D恶寒而喘18、患者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治疗应首选()A.栀子豉汤B.白虎加人参汤C.猪苓汤D.酸枣仁汤19、患者年方19,时胸闷气短,心悸欲按,宜用何方治疗()A.炙甘草汤B.四逆散C.桂枝甘草汤D.小柴胡汤20、黄连阿胶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的机理是()A.肾阴不足,热扰胸膈B.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C.肾阴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D.阴虚内热,阴损及阳,阴阳俱虚21、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恶寒一日自罢,即自汗出而发热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22、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使用下列何方治疗( )A.通脉四逆汤B.四逆汤C.四逆散D.人参汤2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证()A.心烦喜呕B.泄利下重C.胸胁苦满D.往来寒热24、小建中汤证中,心中悸而烦的机理是()A.心之阴阳两虚,血气不足B.中焦阳虚,水饮上逆C.脾胃虚弱,水停心下D.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25、黄芩汤证下利的机理是()A.脾胃虚弱,中气下陷B.湿热郁遏,损伤肠络C.胆热下注,枢机不利D.脾肾阳虚,统摄无权2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的病机是()A.心阳被伤,肾中水寒之气上逆B.正气较旺,外伸抗邪C.肝寒胃逆,浊阴上犯D.脾虚水停,水气上逆27、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A.桂枝加厚朴杏子汤B.小青龙汤C.桂枝麻黄各半汤D.桂枝汤2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2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的病机是()A.脾虚失运,统摄无权,水气上泛B.肾阳虚弱,不能主水,水气上泛C.胃虚水停,水气上泛D.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致水气上泛30、小承气汤证的脉象是()A.脉沉实B.脉沉迟有力C.脉浮滑D.脉滑而疾31、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是()A.水蓄膀胱,气化不利B.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C.阴虚火旺,心肾不交D. 胃阳不足,水停中焦32、白通汤证的病机是()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D.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33、太阴病“脏有寒”的意思是()A.寒邪直中脏腑B.脾阳不足,寒湿内盛C.脾肾阳虚,寒湿内盛D.寒邪损伤脾胃3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A.与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另煎取汁,对入干姜,粳米煎液中D.一半全用入煎,一半研末冲服35、蓄水证与蓄血证比较,错误的是()A.两者都是太阳病变证B.前者有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C.前者为病在气分,后者为病在血分D.前者治疗先表后里,后者治疗先里后表36、阳明急下证与少阴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 )A.正虚邪实,阴虚热盛B.燥热亢盛,阴津欲竭C.燥热内结,气机不通D.燥热内结,宿食内停37、阳明少阳合病,见胸胁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 )A.小柴胡汤B.小承气汤C.大柴胡汤D.调胃承气汤38、“谷道”是指()A.食道B.胃C.大小肠D.肛门39、下列关于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鉴别的论述哪一项最确切()A.恶寒的轻重B.心烦口燥渴与否C.身痛骨节痛与否D.发热与否40、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解释比较确切的是()A.胃肠燥热亢盛B.胃家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4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42、病人主诉“气喘”,可辨为小青龙汤证的依据是()A.发热,恶寒,汗出,头痛B.汗出而喘,无大热,脉数C.发热,无汗,恶寒,头痛,咳嗽,呕逆D.发热,恶寒,小便不利43、下列有关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错误的是()A.胸中烦不呕去人参、半夏,加栀子、豆豉B.口渴去半夏,加重人参,再加瓜蒌根C.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D.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4、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A.从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B.日晡所小有潮热C.脉浮滑D.不大便五六日45、以下证候除哪项外,均为真武汤证的主证()A.心下悸,头眩B.身瞤动,振振欲擗地C.骨节痛D.腹痛,下利二、多选题1、有化痰作用的方剂是()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2、下列哪几项是治疗奔豚证所需的()A.大枣B.茯苓C.甘澜水D.桂枝E.甘草3、炙甘草汤中桂枝的作用错误的有()A.通阳复脉B.振奋心阳C.祛风通阳D.温通血脉E.平冲降逆4、哪些证能出现厥()A.白虎汤证B.瓜蒂散证C.四逆汤证D.四逆散证E.乌梅丸证5、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A.正气的强弱B.感邪的轻重C.治疗的当与不当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6、太阳病误下成结胸或痞证与什么有关()A.有否误下B.感邪的轻重C.有否痰水内停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7、便脓血可见于()A.葛根芩连汤证B.白头翁汤证C.大承气汤证D.桃花汤证E.黄芩汤证8、生附子和干姜同用的方剂是()A.桂枝加附子汤B.茯苓四逆汤C.附子汤D.真武汤E.白通汤9、三承气汤证所共有的证候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0、阳明病外证的表现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1、用白饮和服的方剂有()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12、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为()A.茯苓甘草汤B.五苓散C.桂枝人参汤D.小建中汤E.桃核承气汤13、机理属寒热错杂,壅结于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是()A.心下痞,脉关上浮B.心下痞,恶寒,汗出C.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D.心下痞,发热,恶寒,汗出E.心下痞,下利益甚14、含有发热、恶寒证候的证有()A.十枣汤证B.瓜蒂散证C.五苓散证D.寒实结胸证E.脏结证15、哪些证能出现发黄()A.蓄血证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C.太阴寒湿证D.四逆汤证E.理中汤证《伤寒论》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D2、C3、B4、D5、D6、C7、C8、A9、A 10、D11、B 12、C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C 20、B21、D 22、A 23、B 24、D 25、C26、B 27、A 28、D 29、A 30、D31、B 32、C 33、C 34、D 35、D36、B 37、A 38、D 39、B 40、A41、B 42、C 43、A 44、C 45、C二、多选题1、CD2、ABCDE3、CE4、ABCDE5、ABC6、CDE7、BDE8、BE9、ABCDE 10、BE11、ABCDE 12、ACDE 13、CE 14、ABC 15、ABC。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2.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主要是指:A. 温病B. 寒邪引起的疾病C. 所有外感疾病D. 传染病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之一?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厥阴答案:D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风湿感冒答案:B5.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主治的症状不包括:A. 发热B. 汗出C. 恶寒D. 口干舌燥答案:D二、填空题6.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7.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其中“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病人的具体病情表现8.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太阳、阳明、少阳9.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感冒1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汗法”是指通过发汗来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引起的疾病三、简答题11. 简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论》中“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状。
治疗方法多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方剂,如白虎汤等。
12. 描述《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案:“少阴病”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常用的方剂有黄连阿胶汤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伤寒论》中“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这一原则仍然至关重要,它要求医生不仅要识别疾病的种类,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病症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伤寒论》习题库一、选择题A 型题1、“虚烦”一词是指:A 气虚而肺气不足心胸烦闷B血虚而血不养神的心烦C阳虚而虚热内扰的心烦D阴阳两虚心神失养而烦E邪陷而无痰水等实邪所致的心烦2、下列栀子豉汤证应除( )之外:A心中懊憹B心中结痛C胸中窒而烦热D卧起不安E胸满烦掠3、桂枝甘草汤的主要脉症为:A脉结代,心动悸B心下悸,欲得按C心中悸而烦D气从少腹上冲心E心下逆满4、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 )。
”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B大青龙汤主之C四逆汤主之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E桂枝甘草汤主之5、太阳病误冶变成坏病,是指:A病从太阳转成阳明腑实重证B太阳病转为少阴寒化证C太阳病转为少阴三急下证D太阳转为少阳烦惊证E以上都不是6、太阳病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不可更行桂枝汤,应给予:A桂枝去芍药汤B白虎汤C麻杏甘石汤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E以上都不是7、脾虚水气内停而太阳经气不利的脉症为:A头项强痛,汗出,翕翕发热,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B头项强痛,无汗,翕翕发热,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C头项强痛,心下逆满,小便不利,少腹满D发热恶寒,汗出.头眩,脉沉紧E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消渴8、太阳经气不利,兼脾虚水停,治疗方剂为:A五苓散B.猪苓汤C真武汤D.桂技去桂加茯苓白术汤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9、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症为:A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B心下痞满,脐下悸,头眩,脉沉涩C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痞满脉沉涩D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E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起则头眩,脉浮紧1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病机为:A汗伤心胸阳气,水饮痰邪扰心B汗伤心阳,心神浮越C心阳虚损,心神失养D发汗过多,内伤心阳,水寒乘虚上逆E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阴盛格阳11、“胸中窒”意指:A胸中有疼痛感B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D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以上都不是12、原文“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 )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智慧树答案解读伤寒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是答案: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答案:张机3.首次注解《伤寒论》的是答案:成无己4.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答案: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5.《伤寒论》共载方多少首答案:113方6.按照治法分类研究《伤寒论》的著作是答案:《伤寒贯珠集》7.《伤寒发微论》的作者是答案:许叔微8.据《难经》原文,广义伤寒包括答案:中风;湿温;温病;伤寒;热病9.关于《伤寒论》一书,正确的说法有答案:是一部以外感病为主论述疾病辨证论治的医书;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作者为张机;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医学著作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辨证的基本治则答案: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病差防复;表里先后第二章1.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答案:扶阳以固阴2.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答案: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是:()答案:脾虚气滞腹胀证4.葛根汤正确组成是:()答案: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芍药、甘草、大枣5.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答案:四逆汤6.患者,女,28岁。
产后身痛1周,伴恶风汗出,脉沉迟。
临床辨证当是:()答案:桂枝新加汤证7.患者,男,10岁,发热,脉数,见喉头后壁出现灰白色假膜,时作犬吠声咳嗽,鼻翼煽动,呼吸迫促而张口抬肩,舌红苔白厚。
应以哪方为主:()答案:麻杏甘石汤8.“结胸三证”是指:()答案:按之石硬;脉沉而紧;心下痛9.患者,女,34岁。
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心呕吐。
苔黄腻,脉浮滑。
临床辨证当是:()答案:小陷胸汤证10.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答案: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助心阳;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第三章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答案:膀胱2.脾约的病机是答案:阴亏肠胃燥热3.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答案:大便硬4.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答案:粳米、甘草5.吴茱萸汤的功效是答案:温中散寒,健脾燥湿6.阳明病的性质主要是答案:里证;实证;热证7.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答案:本经自发;他经传来;过早发汗;过早攻下8.以下哪些情况可导致发黄答案:无汗;小便不利;但头汗出9.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答案:清泄里热;攻下实热10.脉浮而紧可见于答案:太阳伤寒证;阳明热实证第四章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治宜用答案:小柴胡汤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出现小便不利的原因是()答案:膀胱气化不利,经气郁滞3.“渴而不呕”出现在下列哪个方剂所对应的条文中()答案:柴胡桂枝干姜汤4.小柴胡汤中的护胃组合是()答案:炙甘草;人参;大枣5.根据原文,柴胡桂枝汤证的证候特点是()答案:发热微恶寒;心下支结;肢节烦疼;微呕6.柴胡加芒硝汤即是小柴胡汤原方加芒硝()答案:错7.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剂量都不一样答案:对8.原文第96条,小柴胡汤证或然证中不包括“小便不利”答案:错9.不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药物是()答案:半夏;人参10.妇女经期感冒可使用小柴胡汤答案:对第五章1.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是()答案:桂枝汤中芍药加量,再加大黄2.太阳病误下致太阴病腹满大实痛者,应选用()答案:桂枝加大黄汤3.桂枝加芍药汤的组成是()答案: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4.太阳病误下致太阴病腹满时痛者,宜用答案:桂枝加芍药汤5.患者,男,35岁。
《伤寒论》述要-2171-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伤寒论》述要-2171-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71-《伤寒论》述要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伤寒论》作者简介及成书
1、《伤寒论》成书于约公元()年
A、204
B、205[正确答案]
C、206
D、207
2、《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方法来源于()
A、《素问.病能论》
B、《素问.疟论》
C、《素问.风论》
D、《素问.热论》[正确答案]
3、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A、头项强痛而恶寒
B、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
C、脉微细,欲寐
D、口苦咽干目眩[正确答案]
4、)在中医学中占重要学术地位,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
A、《温病学》
B、《伤寒论》[正确答案]
C、(脉经》
D、《针灸甲乙经》
5、《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七家,()卷,经方11家()卷
A、274,216
B、216,274[正确答案]
C、214,276
D、276,214。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珍C. 孙思邈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疟疾C. 肺痨D. 痢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哪六经?A. 肺、心、脾、肝、肾、三焦B.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D. 心、肝、脾、肺、肾、胃答案:B4. 在《伤寒论》中,以下哪种药物被用来治疗伤寒?A. 麻黄B. 黄芪C. 黄连D. 人参答案:A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指什么?A. 通过发汗来治疗疾病B. 通过利尿来治疗疾病C. 通过通便来治疗疾病D. 通过吐法来治疗疾病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是________时期的一部医学著作。
答案:东汉2. 《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被尊称为_______。
答案:医圣3. 《伤寒论》中提出的“三因制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4. 在《伤寒论》中,伤寒的发病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太阳、阳明、少阳5.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
答案:阳明热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伤寒病邪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 描述《伤寒论》中“汗法”的治疗原理。
答案:《伤寒论》中“汗法”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发汗来驱除体内的寒邪,从而达到治疗伤寒的目的。
汗法适用于伤寒初期,病邪尚在体表,通过发汗可以使病邪随汗液排出体外。
3. 阐述《伤寒论》中“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的“三因制宜”治疗原则是指在治疗伤寒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人)、发病的季节和环境(因时)、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因地制宜)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作者简介及成书
1、《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方法来源于(D )
A、《素问.病能论》
B、《素问.疟论》
C、《素问.风论》
D、《素问.热论》
2、(A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3、《伤寒论》成书于约公元(B )年
A、204
B、205
C、206
D、207
4、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D )
A、头项强痛而恶寒
B、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
C、脉微细,欲寐
D、口苦咽干目眩
5、《伤寒杂病论》主要继承了(C )的唯物主义与辨证法思想
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黄帝内经》
D、《肘后备急方》
《伤寒论》历史沿革
1、《伤寒杂病论》原书共(A )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A、16
B、18
C、20
D、22
2、(A )是伤寒学派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他收集、整理、编次《伤寒论》,并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A、王叔和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3、(A )是第一本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平脉辨证精神的著作
A、《伤寒微旨论》
B、《伤寒九十论》
D、《伤寒明理论》
4、《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流传不广的原因不包括(D )
A、书籍为竹简,传抄难度高
B、《伤寒杂病论》成书后恰逢东汉未年,封建割据、内战频繁
C、《伤寒杂病论》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
D、荆州刘表重视文教
5、据不完全统计,自宋金以来,研究、整理、阐发《伤寒论》的著作不下()余种,学者(B )多家
A、600,500
B、500,400
C、400,300
D、300,200
《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上)
1、太阴病的治法是(A )
A、温中健脾
B、温阳滋阴
C、回阳救逆
D、清热泻火
2、《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不包括(A )
A、奠定了古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B、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C、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D、确立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理用一致的中医学术体系
3、少阳病的主症是(C )
A、高热或痞满燥实
B、下利腹满脉弱
C、口苦咽干脉弦等
D、脉微细,但欲寐
4、下列关于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B )
A、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
B、六经是以表里为总纲,以虚实统领六经
C、六经病也不外乎表里
D、三阳病为实证,三阴病则为虚证
5、下列哪项不是三阴证涉及到的脏腑(C )
A、脾脏
B、心肾
C、膀胱
D、心包
《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下)
1、(D )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理用一致的辨证论治的专书
A、《本草纲目》
C、《方剂学》
D、《伤寒论》
2、太阴病的主要治法是(B )
A、汗之
B、温之
C、清之
D、和之
3、《伤寒论》在方药上创立了(B )方,配合严谨、化裁灵活
A、123
B、113
C、103
D、93
4、治疗少阴病可选用的方剂不包括(C )
A、真武汤
B、四逆汤
C、三虎汤
D、黄连阿胶汤
5、直中指的是(C )
A、初起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
B、自阳病传入阴病,表示病情加重
C、病情严重,外邪不经三阳,初起即为三阴病
D、由阴病好转,转为阳病
《伤寒论》学习重要性及学习方法
1、被奉为“医门之圭臬”的医学名著是(A )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2、《伤寒论》第55条写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D )主之。
”
A、理中汤
B、白虎汤
C、四逆汤
D、麻黄汤
3、《伤寒论》第181条写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D )主之。
”
A、承气汤
B、葛根汤
C、桂枝汤
D、白虎汤
4、下列哪个方剂是《伤寒论》的原方(D )
A、胃苓汤
B、柴胡疏肝散
C、附子理中汤
D、四逆散
5、下列关于《伤寒论》用药剂量研究的重要性说法错误的是(B )
A、剂量是方剂的重要构成部分
B、《伤寒论》剂量计量单位全是标准度量衡制
C、剂量影响方剂效果
D、剂量影响方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