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论文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构及完善
109596 财务分析论文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构及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
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宗物品采购还是专项资金管理等问题上,事业单位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寻租行为的任务艰巨。
因此,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呼之欲出。
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建构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健全首先,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一整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尚未建立,单位掌舵者仅单纯地认为,依托于单位的各项其他严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立自存,然而许多其他相关制度也并不合理。
其次,在一些事业单位里,负责财务管理的专职部门尚未独立出来也未能做到专业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相反是让非财务部门的人兼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再次,由于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一些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则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设立内审机构仅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更有甚者没有设立内审机构。
最后,财会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不同岗位之间业务交叉重叠的现象,且在人员配置上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有待调整。
概括言之,上述这些问题使财务监督与控制徒有其表、形同虚设,如对于财务管理十分重要的会计人员分工的“内部牵制”原则、印鉴票据分管制度等未能充分落实,所以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二)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关键和灵魂。
在一些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没能深入人心,内控理念未能渗透于单位的总体氛围之中,一方面,许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最为基本的内控知识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实施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没有得到其完全的理解与认同,认为内控无关大碍者不在少数。
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的执政者,简单地将内控视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管,同时将部门预算的功能与内控的作用等同,认为前者能够代替内部控制完成其任务。
【财务会计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论文(共1893字)
【财务会计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论文(共1893字)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监督机制弱化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审机构未建立,即使建立起来了,内审人员由事业单位领导委任,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的制约,这使得内审人员的对事业单位的监督能力弱化,使得他们为了不得罪单位领导,对领导的经济行为进行睁只眼、闭只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弱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效者不产生压力。
包括审计、财政等在内的政府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
审计部门只重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轻视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有效性的审计,对事业单位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造成审计部门的执法功能弱化。
而财政部门重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忽视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二)违纪违法的现象时常发生由于历史的原因,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还存在漏洞,有的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利用虚假发票等。
某些事业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国家法律法规,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伪造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常常陷入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不得不弄虚作假,按照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做假账。
假如单位的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单位领导往往会怀恨在心,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受到单位负责人的刁难甚至打击报复。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一)建立有效的资产会计内部控制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和审核的会计控制,检查对一项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部门是否会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编制是否提供多套预算方案进行比较筛选。
要及时的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日期、规格、零配件、原始价值、性能等进行逐项验收,并确定其使用年限、大修理周期等,同时填制“固定资产验收清单”对上述事项签字确认,之后交财务部门入账。
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单位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挑战也相对较大。
内控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内控的理念和原则,探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
一、内控概念及框架内控是指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规章、流程和措施,以达到维护组织利益、管理风险、提高效率和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的目的。
内控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减少组织的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内控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组织结构的建设、业务流程的完善、风险管理的落实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等。
内控框架是内控管理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内控活动的指导和依据。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框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控的基础,包括管理层对内控的态度和制度、组织的结构和人员素质等。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内控措施的重点和力度。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内部为减轻风险和保证目标达成所制定的具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政策和程序的制定、授权和审批程序、访问控制和信息技术控制等。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用来传递信息、协调工作和监督管理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员工培训和激励等。
监督是内控的重要环节,是对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的监督和评价。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于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注重经费合规性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的宗旨是服务公众和社会,因此其财务管理更接近于公共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保障和公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三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一篇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概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水平以及制度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但是想要让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社会要求及发展需要,就必须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水平。
一、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概念阐释所谓内部管理控制,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与控制企业的生产运营,更好的搞好内部经营管理,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收益最大化以及更好的实现自己社会建设价值而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内部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管理手段。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现状分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财务方面几乎全部依靠国家财政的扶持与帮助,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比较机械与单纯。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究其原因,只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由于我国具体国情的考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主要是对市场中一般性生产经营企业提出的,如个体、公司法人等。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研究较少,少有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具体方法。
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方面就一直比较被动。
其次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长期以来在财政管理工作方面对国家财政及相关领导部门的依靠,从而造成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单一,财政部门就只履行财政管理工作,而较少涉及到内部管理控制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就更谈不上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了。
(二)缺乏内控意识是否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必要思想前提。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部门一家之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关系着单位上上下下所有部门及人员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所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应该是集所有人的力量,加强沟通与通力配合才能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论文财务内部控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论文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摘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切实发挥作用。
首先,单位要建立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外部审计可以委托专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单位内部审计部组织实施,并切实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单位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机构等进行内部管理、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环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想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尤为关键。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其内部经营管理业务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很可能给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偏见。
通过推进《规范》的施行,对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环境,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具有积极意义。
1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1.1 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单位负责人风险意识薄弱,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管理,依法纳税意识薄弱。
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也不能有效发挥,这就使得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难以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关领导人员认为单位经营业务单一,资金来源较为稳定,有无风险控制无所谓,更缺乏依法纳税的意识,认为没必要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即使有相关的内控制度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这非常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
1.2 财务会计监督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标准,经常会由于各项财务相关的活动没有按照规定和标准来进行而造成单位面临财务风险。
内控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最新范文
内控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状(1)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虽为公益型的国有单位,大部分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缺乏决策、判定奖惩的标准。
部分单位领导层认为财务人员只是负责具体的财务执行情况,无权参与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否认财会人员在内控方面的作用。
在当前财务管理中,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仍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认为内控制度并不重要,以单位领导的意志来处理财务事宜,只是单纯的处理类似收付现金、银行支付、收支记账、开发票等基础工作。
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然而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更多的是着眼当前,没有制定能使单位长久正常经营的理财管理。
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具有内控意识,然而此前并无内控的经验,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停留于空想。
(2)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薄弱,对财务部门也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小,其财务人员也较少变更,绝大部分财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就职到退休。
身处于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财务管理早已今时不同往日,而事业单位内大部分在职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知识仍拘泥于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概念,缺乏内控意识,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积极性,因此他们的工作多停滞不前。
(3)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足。
自古严师出高徒,事业单位理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有国家到位的监管制度来辅助。
而实际上,当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力度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更是虚有形式。
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没有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随意,缺少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这就使得各单位想方设法将从财政取得的拨款在年终用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花销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更有部分事业单位因规模小,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没有形成牵制,造成漏洞,如公款私用等,使事业单位乃至国家利益受损。
精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为了严格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和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第一条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应遵纪守法、敬业爱岗、依法办事、保守秘密、搞好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条各单位选配财务人员时,必须对其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进行全面严格考察,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以及曾因经济问题受到撤销行政职务以上(含撤销)处分的人员,原则上不得从事会计和出纳岗位工作.第三条各单位要随时掌握财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法纪观念淡薄的人员,要及时调离财务工作岗位.第四条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人员.第五条各单位内部具体管理资金账户的机构应分别设立会计、出纳、稽核岗位,并明确岗位责任制.第六条会计、出纳、稽核业务应相互制约.出纳人员办理资金账户的收付款业务,必须由会计人员制单,按职能和权限报经相关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调度银行账户资金,也不得将未经单位主管领导签字批准的付款票据留存抵库,无拨款依据不得拨付资金.稽核人员应对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定期审核,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字.第七条单位银行账户的开设,必须有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要求开设银行账户的文件.银行预留印鉴应为本单位财务专用章、本单位负责人名章、出纳人员名章.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办理定存或其他形式存款.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定期轮岗规定落实到位.(一)担任出纳的人员应当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票据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和对账工作.(二)单位实行印鉴与票据(支票)分管制度.设立印鉴保管登记簿,银行预留印鉴分别由不同人员保管,由保管人员签名登记.分管印鉴或票据(支票)的财务人员外出时,应将印鉴或票据(支票)移交给单位领导指定的人员暂时分管,严禁印鉴和票据(支票)由同一人保管.分管印鉴的人员不得私自将印鉴交于他人代管或代盖.(三)出纳登记财务收支业务的出纳账,应单独设立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采用三栏式的定本式账页,严格实行一年一本出纳账.不得用银行对账单代替日记账,也不得按会计账簿上的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额抄录,必须根据每日发生的会计凭证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也必须根据每日发生的会计凭证逐笔序时登记,年末将采用会计电算化登记的账页打印并按定本式出纳日记账的管理要求装订成册,同时按规定备份磁盘文档.出纳账簿由封面、扉页、账页组成.启用表应注明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出纳员名章和单位公章.(四)出纳员登记出纳账簿,要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摘要、金额及其他有关资料一一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字迹工整,摘要清楚,登记及时.登记完毕,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五)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每一账页的第一行写“承前页”;每一页的最后一行写“过次页”.每月登记完后,要在下行写“本月合计”,在“本月合计”下行写“本年累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没有余额的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标“——q——”表示.(六)按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使用财务专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第九条各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第十条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货币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关注: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设置情况;是否存在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情形;是否存在违规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的情形以及其他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的情形;对以前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情况,是否及时进行整改;与货币资金管理相关的其他情形.第十一条单位应设立支票和其他票据领用簿,购买支票或其他票据,按编号登记;领用支票或其他票据,应由领用人在领用簿上签名.对作废支票应及时收回,并在支票领用簿上准确登记作废支票的号码.第十二条出纳人员按复核无误的收付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凭证所列金额收付现金时,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出纳人员付款时,报销人或收款人必须在付款凭证、支票存根及有关凭证上签字.第十三条出纳人员应经常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盘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每月应对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日记账进行抽查,并有文字记录.每月终了,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必须共同核对会计账簿与出纳账簿的银行存款和现金账目,共同清点现金实物量,编制现金盘点表,经会计主管人员签字认可后,将签字盘点表装订在当月会计凭证中备查.对盘亏或盘盈的货币资金要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处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第十四条严格执行《银行存款余额核对情况月报制度》和《银行账户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每月末,会计、出纳人员在核对自己所管银行账户余额无误的基础上,认真填制“银行账户存款余额核对表”,向本单位领导和监督机构汇报货币资金结存情况.第十五条出纳人员因暂离岗位需作临时性交接时,应编制交接表,由主管会计监交;因工作调离本单位(或本机构)办理交接时,应编制交接表,一式四份,由本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参与监交.交接记录应由有关各方签名,并作为会计档案保管.第十六条每年终,出纳人员应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人员移交表、现金盘点表、支票领用簿等资料整理造册,交会计人员按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归档保管.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根据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第十八条各项收入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业务部门应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责任.第十九条有政府非税收入征缴职能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政府非税收入有关的文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程序和责任制度.财政票据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每位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不得擅自扩大财政票据的适用范围.第二十一条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收入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关注: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和冲减支出的交易或事项是否真实;挂账多年的应收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追缴,确实无法追缴的,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处理;已核销的应收款项是否按照“账销、案存、权在”的要求,保留继续追缴权利,明确责任人追缴义务;与收入相关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第二十三条单位应当按照支付业务的类型,完善支出管理流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支出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支出限额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付款凭证及其附件的所有要素.重点审核单据凭证是否真实、合规、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支出报销凭据应附明细清单,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单据凭证与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相符.(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票应当进行备查登记.使用公务卡(加油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业务的实质内容及时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经济合同和专项报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第二十四条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支出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挪用预算资金向无预算项目支付资金或用于对外投资的情形;是否存在采用虚假或不实事项套取资金的情形;是否存在违规向其他单位划转资金的情形;是否存在将本单位资金借贷给其他单位的情形;预付款项的转回或冲销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存在协同第三方套取资金的情形;与支出相关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五条凡不遵守本制度规定造成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财政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予以查处,对触犯刑律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六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摘要】社会效益也会有很好的体现,形成一个很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进行发现改进,最终建立起一个符合我们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环境又能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职能部门,需要学习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其运作工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经济相关的事务,为避免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会对国家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且不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是盈利性单位,而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的行为,本身该行为都是企业单位必须要重点抓的工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而且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完善进程中,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一种必然趋势。
下面将从几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进行分析: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经济背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由于受巨大利益的诱导,破坏行业规则和违法乱纪的事时有发生,并呈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作为政府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之下,不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也没有竞争压力的问题,那么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存在欠缺,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就会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的行为,就这个人的问题,也是制度的问题。
二、保证单位经济正常运转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便利的服务和管理,替政府执行自己所需担当的职能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由国家提供,不必担心资金的不足,正是因为这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往往大手大脚,毫不考虑资金的使用率,最终因自身导致资金的困境和经营风险,使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正常运转,缺乏财务的内部控制,因此在抓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对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结构、职能和规模也在随之改进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正在朝多元化发展,使得其结构部门也在变化,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内容,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常重要内部管理行为。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范文(4篇)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范文一、前言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规范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本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以作为全体财务工作人员执行的依据。
二、总则1. 本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适用于财务、会计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2. 财务工作必须以质量为核心,以合规为前提,以效益为目标,加强对资金、业务和财产的有效管理。
3. 财务工作必须依法合规,确保资金的收支、用途、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透明度。
4. 财务工作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5. 财务工作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和顺利进行。
三、组织机构1. 设立财务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并且保证其独立、公正、及时、有效。
2. 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编制和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财务业务的实施,评估和改进财务内控管理效果,提供财务咨询和服务等。
3. 财务部门设置负责人,具体负责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运行,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内控要素1. 控制环境(1)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确保职责划分明确。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
(3) 高层管理人员要关注财务内控工作,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和持续改进。
2. 风险评估(1) 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
(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3) 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需要经过内部审查和审核,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 控制活动(1) 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
(2) 建立财务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3) 建立制度与业务流程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业务控制、审计控制和监督检查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3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一、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
它是一个强调预防的系统,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欺诈,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组成,体现了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相结合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
它是行政单位自我约束和标准化的过程,以应对风险,以履行其职能并实现总体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近年来,我国为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体系的要求,逐步实施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支付工资、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国库集中收付等一系列财政支出改革,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票据管理不到位。
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____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论文10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做约束,经费支出不够明确,一些领导认为小的支出不必关注,如办公室物品的采购、交通费用、旅餐费、接待类费用等,致使最终成本增加,远远超出预算。
账目不准确,漏记帐、改帐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销制度不够严格,只要有领导的签字,有相关的报销凭证就可以到财务部门领取报销费用,这给一些人留有了投机取巧的余地,很多人为谋取个人私利对报销单据进行造假,领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报销费用,最后决算远远超出预算,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甚至有的根本不懂业务,把财务工作当成只是每月报报表,算算工资而已的轻松简单的工作,只要会算数就能干,因此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纰漏,甚至报账不准。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财务工作是靠计算机完成的,个别财务人员计算机不熟练甚至不会,只好去求助他人,甚至有时要请其他部门计算机精通的人员帮忙,但有些财务工作是需要保密的,这样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工作人员不遵守工作时间,劳动纪律涣散,常以工作为名晚来早走,造成不良影响。
(三)管理不到位对财务职能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预算执行管理不够严格,预算几乎失去参考价值,财务人员只重视核算和编制报表,忽视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没有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税收策划相关知识,人员工资核算部门责任不清,财务人员集中办公,不利于了解基层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完善,财务人员手工记账和和信息化共用,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一)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
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保障,完善对预算的审核及管理制度,加强对收支费用的合理化控制,按规定的程序办事,违者必须严惩。
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范围,细化到每个人,责任和绩效相联系。
研究论文: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104963 会计研究论文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一、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建设会计内部控制,能够对资产进行保护,做到依法理财。
财政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依法理财的前提条件就是对行政单位的财务做好管理工作。
完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使得单位在财务工作中,规范收支行为,财务科学化管理能够降低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防止单位财务流失。
从根源上杜绝腐败。
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依法理财工作。
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能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编制业务执行处理程序、业务处理程序,在环境的相互牵制,进而产生会计资料,能够确保会计资料质量以及准确性,防止错误信息的出现。
因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不够完善,使得传递过程出现脱节现象,屡见不鲜。
还有些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以至于会计信息准确性不高。
所以,加强完善内部控制,是为单位提供准确会计资料的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意识不高由于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轻控制、重核算”思想,对会计工作而言,会对其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日常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比如财产清查、内部财务审计等等,都将流于形式,从而也会使得控制制度趋于形式化。
此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注重“一支笔”的审批形式,需要领导审核所有的业务核算,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引起重视。
大多数职工认为自己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没有任何关系。
主要是管理层来解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角度而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覆盖较小,在实际的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如果是较小规模的行政单位容易出现管理与财务脱节现象,内部控制工作职责模糊不清、管理混乱,很容易发生固定资产处置较为随意的情况。
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全,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监督较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较弱,导致无法正常监督经济活动、财务工作,使得外部监督机制作用大大的降低,进而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论文x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这一项内容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中心环节, 保证事业不仅可以单位的资金链能够安全运营,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实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会计目标。
此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能够使事业单位及时了解自身的经济管理信息以及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
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使事业单位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控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提供蓬勃的动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业务。
而财务会计在上述业务中均处于重要的控制环节。
从微观角度考虑,财务会计流程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间接地影响着单位的发展前景。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忽视其重要性。
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在表面上设置了财务间的相互控制,比如会计每张的凭证都实现了审核,但该审核流于形式,存在部分做账会计或者用实体人的账号批量审核自制凭证,或者干脆请相关信息部门虚拟设置审核账号依然由其自己批量审核自制凭证的情况,校验功能无法有效落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就更无法保障。
所以,注重财务工作链条中相关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强化各设置岗位的具体责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建立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存在制度衔接不完善的问题。
事业单位因其管理关系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双重管理。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被顾名思义在单位内部,必然会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漏洞。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论文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我国行政事业的财务管理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对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我们极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现状首先是没有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大问题,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到位,最重要的是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很随意。
有些单位还没有规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对自己的职权范围不清楚,使得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失控。
‘其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
财务管理的关健性内容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也是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甚至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都缺乏理解。
还有就是在财务资产管理上的随意性。
财务管理的核算工作以及各种出库、入库工作都没有录入账簿,相关的款项的来龙去脉无从了解。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管账不管物或者是管物不管账,不能做到两者的产效结合。
最后则是财务管理预算上没有科学的方法。
作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心环节的预算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系统程序。
而且有些事业单位随着项目的增加,财务的预算越来越随意,最后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控。
二、立足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
因此,我们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准则,在财务的管理上接受内部控制监督,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作,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所以,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管理规定,不断地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的开支上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培养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一、前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履行其职责,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本,以指导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总则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目标和目标的实现,保护公共利益,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适度强制,并在实施中灵活运用。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目标、政策和程序开展。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1.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组织的目标,包括战略性目标、经营目标、运营目标和合规目标。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和反馈。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确定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
2. 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应建立风险台账,记录各项工作的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控制活动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活动程序,包括预防性控制、探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2. 预防性控制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内部审计和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等。
3. 探测性控制包括实施监督检查、开展巡视工作和重大问题的报告等。
4. 纠正性控制包括建立投诉渠道、处理重大问题和失误、追究责任等。
六、信息和沟通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信息和沟通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传递。
2. 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包括内部报告、会议、通知、文件等。
3. 信息和沟通应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七、监督和反馈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反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财务会计论文】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分析(共3275字)
【财务会计论文】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分析(共3275字)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单位领导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根据行政事业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法》、《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均会制定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制度。
但那些工作流程、财务制度成了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摆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批大多是事前“一支笔”审批制,会计只起事后记账的作用。
单位财务从会计角度看成了“私人”财务。
这些现象表现在:(1)对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提出异议,主管领导认为是与其过不去,故意为难他,慑于权力压制只有屈服。
会计监管成为一名空话。
(2)固定资产处置上,拿着财政部门的批文,单位领导再私自处置,贱卖不开票,不入账。
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约束经办人员,对领导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才导致领导有忌无惮,毫无畏惧,权力无限放大。
2.财会人员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大多为八、九十年代通过招工、招干参加工作,学历偏低。
现在从上至下,从事财务工作人员成了“倒金塔”结构,越到下面基层,人员越少。
会计队伍人员混杂,为行业管理、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带来困难。
3.财会人员职务待遇低,工作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新规则、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改革等新东西层出不穷,财会人员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报送表册也越来越多,工作量随之加大,令会计人员苦不堪言。
会计工作成为单位中最清苦、繁忙的工作之一,但会计人员工作繁忙却职务升迁慢、待遇低。
财政部门需要的报表、数据总是延迟报送,工作被动。
4.会计核算及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不重视银行对账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单位只在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自有资金部分由财政统一在银行开设一个总户。
实际工作中支付中心每月打的银行对账表,单位多是应付了事,至年终做决算报表才和中心对账,出现问题才提出,有些单位甚至跨年才发现银行存款不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部分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其次,论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包括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减少财务风险、助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最后,论文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要点分析,包括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监督和评价等,同时提出了财务内控制度健全、管理审批流程优化、强化风控设置评估、内控信息化建设等落实对策。
本文旨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促进其健发展。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前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财务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本文中,将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推动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的概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理解为一个包括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等方面的体系,旨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得以履行并实现目标。
而财务管理方面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综合管理实践。
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有效、持续和透明的支持和监控,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这样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所有管理、运营活动等,主要包括各项财务活动。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最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之一,管理财务活动涉及到财务规划、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审计和监督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的思考【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判断一个单位内部管理是否完善、规范、高效,是否容易产生漏洞、滋生舞弊行为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内控制度;不健全;规范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使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因此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影响内控制度建立与健全的主要因素
(1)认识不足,人员任用不规范。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会造成工作上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另外,在用人机制上的不完备、不科学,使财务人员配备要求不高,造成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2)内审制度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有的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
简单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或是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管理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仅凭经验、惯例办事,缺乏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正确认识,将内部审计的刚性和严肃性忽视。
有的单位是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对如何审,审后如何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内审部门。
所以,不仅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不能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外部监督不到位。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甚至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导致监督效果不甚理想。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
目前,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只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重点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效果的检查;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知如何参与监督;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效益为重而迎合单位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也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途径
(1)提高认识,规范用人机制。
要充分认识内控制度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单位负责人应树立“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从根本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上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良
性发展。
各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会人员应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
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着力加强职业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2)建立、健全内审体系。
针对内审体系不健全产生的不良后果,一定要确保内审制度的贯彻落实。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而无制度保障是不行的,必须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是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更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与有效,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严格支出审批、资产处置、采购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充分发挥出单位内部审计在管理中应有的作用,保障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正常、有序进行。
(3)强化外部监督。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找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效执行与日臻完善。
另外,单位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与内审相结合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
立、健全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控制的薄弱环节、平时容易出现控制缺陷的环节或不易发现的重大缺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堵塞漏洞,避免重大制度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为本单位规范、持续有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